舰c警戒阵:马克思《资本论》的当代“人道主义”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45:25
——凯文·安德森教授访谈录张秀琴 王葳蕤2012-1-25 7:07: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们今天仍然有必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维度,借助于对人道主义维度的强调来将当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区别开来。

  凯文·安德森(Kevin B. Anderson),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授,主要致力于马克思晚期著作,特别是其中关于非西方国家和地区问题的相关文本研究。代表作有《马克思在边远地区:论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非西方社会》(2010年)、《列宁、黑格尔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个批判研究》(1995年)等。围绕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其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关系以及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特约记者专访了凯文·安德森教授。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感谢您邀请我参加最近几次“美国西海岸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协会”的学术讨论活动,请您介绍一下这个协会的主旨。

  安德森:鉴于其他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本真含义的歪曲和颠倒,我们今天仍然有必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维度。特别是在美国乃至整个英语世界,相关研究者不仅要面对先前历史遗产的“包袱”,而且还要借助于对人道主义维度的强调来将当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区别开来——尽管它们都属于激进哲学或左翼批判。在我看来,只有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努力的原则方向,为我们提供未来新社会愿景。我们的协会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来区别于其他方式的马克思思想解读版本(如斯大林主义、托洛斯基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等)。

  实际上,在阅读马克思时,如果不把马克思首先看成是一个人道主义者,那是很难充分领会马克思的精神的。与其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表现在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毋宁说他把这种批判建立在对人的能力和可能性的人道主义关怀基础之上。古希腊也有人道主义观,但那是为极少数接受过哲学家教育的贵族准备的,而马克思考量的却是人人都应该拥有那样的潜质和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所理解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70年代末流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科学主义和人道主义之别是什么关系?

  安德森:首先,我肯定不同意科学主义一派特别是阿尔都塞所坚持的认识论断裂范式,更反对那种认为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述离开了人道主义立场的理论假说。有充足的证据可证明,人道主义主题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著述之中。例如,《资本论》第三卷中就提到了在未来的新社会中,我们将超越必然性王国,走向真正的自由王国、人成为其自身的目的的世界。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也说到要终结脑体劳动的分离,这都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视角和立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晚期的完全一样。实际上,在晚期著述中所探讨的很多重要概念在19世纪40年代都还没有出现,但辩证法的基础却无疑已在早期得以奠定。在1844年,马克思还没有使用剩余价值概念,也没有提出劳动和劳动力概念。在19世纪40年代对黑格尔的批判性解读中,马克思既吸收了黑格尔的思想营养,又对自己的思想“先驱”进行了批判。可惜阿尔都塞在解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时,却恰因为借口该卷第一章中有关拜物教的讨论过于黑格尔化而建议我们先不要阅读这一部分。

  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与《资本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佩里·安德森曾在交谈中把“美国马克思主义”归结为“经济的马克思主义”;而道格拉斯·凯尔纳则认为当今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两种基本态势,即批判一派和科学一派,而自己所属于的前者强调的是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特别是“辩证法”的维度。您对此是如何看的?

  安德森:佩里更倾向于一个托派(即托洛斯基主义者,指的是在西方既反对资本主义体系也对现存社会主义体系持批判态度的一批左翼学者),他似乎受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如阿尔都塞等人的影响更大,同时也受到葛兰西的影响。而凯尔纳的主要领域是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以及卢卡奇和柯尔施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同时他也对法国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别是鲍德里亚的思想有批判性研究。因此,凯尔纳在自己的著述中结合了哲学、社会学和交往—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视角。

  我自己的研究更类似于凯尔纳而不是佩里。不过,我更加关注非西方的哲学传统,如列宁哲学特别是列宁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关系问题。因此,我从自己的人道主义视角去解读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同时对马尔库塞、弗洛姆以及杜娜耶夫斯卡娅及其相互思想关系也很感兴趣。此外,如果说凯尔纳的研究更倾向于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研究方式,而我则更多关注非西方国家和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报》:但在我看来,您所辩护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似乎并不像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样过于关注马克思早期的著述,而是关注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述,特别是关于《资本论》的文本研究。我注意到这几次协会的讨论活动,您都手拿《资本论》逐段引述,您这是在通过《资本论》解读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吗?

  安德森:《资本论》研究的确是我感兴趣的话题。在德文第一版《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之后,马克思即将离世前还留下了另外两个版本的《资本论》第一卷: 1873年的德文版和1872—1875年的法文版。后者是在期刊中以系列形式出版的,直到1875年才全部出版齐。马克思的法文很好,在将《资本论》第一卷从德文翻译成法文的过程中,马克思做了一些重要的改动并添加了重要的新材料,我在2008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伊朗文版序言中对此作过专门的介绍。通过法文版的修改,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晚年越来越将目光转向非西方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

  可惜恩格斯在编辑其他版本的《资本论》第一卷时,并没有完全注意或十分重视法文版中的这些新变化和改动。在他与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的通信中,认为法文看起来不具有辩证法,因此在表达马克思思想方面具有某些局限性。马克思在回信中指出恩格斯应该继续阅读法文版,并相信恩格斯一定会从中找到一些更好的东西。但恩格斯似乎一直对法文版采取一种较为消极的态度。无论如何,出于研究之需,都应该以边注或脚注的形式将这些不同版本特别是法文版与其他版本之间的不同之处标识出来,以便让读者更确切地明白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而这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即MEGA。目前正在陆续出版的是新版的MEGA,亦称MEGA2)所力图要做的。

  马克思不仅描述了自己的时代,也预测了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报》:所以您针对《资本论》第一卷所开展的文本研究是要力图“回到马克思”,还是通过经济的和历史的视角来反思当代的问题?

  安德森:面对今日之世界,即便是那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人也不能否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他对危机的描述所具有的强大的当下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我们是“回到了马克思”。我记得在1998年纪念《共产党宣言》诞生150周年的大会上就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口号。然而,正如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争取指出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固然十分重要,但人们却相对忽视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和未来新社会的相关探讨的重要性程度。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展开了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分析,这一分析可能在今天看来比他所生活的时代更具有真实性。因为他在这里所描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情境岂不正是我们今天的人所时刻体验到的切身感受吗?可见,作为一个理论家、一个真正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不仅描述了自己的时代也预测了未来。

  常有人议论说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论述并不是很多。当然,马克思的确不同意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也不愿意为未来社会制定过细的计划。但说马克思没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却是一种误导。他对普鲁东等人的批判就界定了什么不是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体系依然大行其道的今天,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尤其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与探讨。这就是我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