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秋月配件:面点制作中如何突破施碱难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43:08

面点制作中如何突破施碱难关

[post]             面点制作中如何突破施碱难关 在面点制作技术中,流传一句话,“制作点心有两套半技术,一套是发酵技术,一套是作花色点心,半套是制馅”。可见发酵技术在面点制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施碱是发酵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技术性强,难度较大,在实践中,大家感到非常困难。究竟如何掌握好施碱技术,虽然在理论上讲的清楚,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及综合判断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仍是几次或更多次不能准确判断。针对这种情况,对如何突破施碱难点,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和试验。  一、运用直观法进行理论关键点教学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只有掌握好理论并能灵活的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更好的掌握施碱技术。  如何掌握好施碱理论及影响因素有多方面,但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正确的鉴别发酵程度,二是施碱大小的因素及施碱量,三是正确对施碱量的判断。以上三点的判断使学生难于掌握的理论关键。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的尝试。运用观察法教学变抽象为形象教学。观察法教学使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并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强化学生记忆。观察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到鉴别发酵程度时,采用对比法教学,是将发酵程度不同的三块面团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酵正常的面团,有酒香味,手按坑能慢慢鼓起,手拉有伸缩性,质地柔软光滑,手拍有膨膨的响声,剖开剖面呈许多均匀扁圆的小空泡,成网状结构。而发酵过头,面团软塌,严重称糊状,酸味中呛鼻子,无筋力,手抓似棉絮或豆腐渣。发酵不足,面团不膨发或膨发少,面团硬板发死,不松软,无弹性,按窝不起,抛开无空洞或很少,酸味也小。    通过以上观察法教学,学生对鉴别发酵程度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克服了理论实践脱节的单纯的理论教学,即增加里学习兴趣;记忆又深刻,又完成了鉴别发酵程度的教学。  再如讲解施碱目的和原理时,学生虽然看到了面团发起后的情况,进而提出面团为什么能膨发?酸味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发酵面团要施碱?原理是什么?由于这些问题也是学生渴望解决的问题,因之积极性很高,在这种情形下讲解面团发酵原理,变强迫听课为积极听课,变被动为主动。在讲解时抓住面团内部变化,如在调制面团时加入老酵,老酵中存在这酵母菌,在适当的条件下大量繁殖,体内分泌出“酵素”将面团中由于淀粉酶作用水解得到的单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同时产生热量,由于面团的这种作用是在不断增加,并被面筋网络包住不能逸出,面团并开始膨发,这便是发酵过程。酸味产生的原因是在发酵过程中老酵中除含有酵母菌外,还存在醋酸菌,并带有强烈的酸味,他在单糖(葡萄糖)作养分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度,醋酸菌便迅速繁殖分泌氧化酶,氧化酶将面团中稀薄的乙醇氧化成醋酸。(CH3CH2OHàCH3COOH+H2O)因此产生浓重的酸味,这便是酸味产生的原因。在了解了酸味产生的原因后,如何去酸味又摆在学生面前。继续深入讲解,发酵的面团不去酸味不能制成产品,若制成产品将会严重影响成品质量,不但有强烈的酸味,而且板结不松。所以必须施碱除去酸味才能制成合格产品。施碱原理是什么呢?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到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但教材中除去酸味常是纯碱(属于盐类)要说明碳酸钠溶液成碱性,且反应中有完成的条件,即:(2CH3COOH+Na2CO3à2CH3COONa+H2CO3 而 H2CO3àCO2+H2O)而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更能增加面团的孔洞,使成品松软,同时除去了酸味。这便是施碱原理。     以上学生已了解到面团发酵过程和施碱原理。施碱量如何掌握,受哪些因素影响呢?我们说实践技术性很强难度较大,只有掌握了影响因素才能正确的施碱。已经讲过的影响发酵的条件因素有(1)投酵量、 (2)掺水量、 (3)发酵时间、 (4)发酵温度。如前三点固定时,发酵程度的大小主要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发酵快反之则慢。温度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发酵中的热量积蓄,二是外界气候条件,因此要考虑外界气候条件对施碱量的影响。如夏季发酵快施碱后易跑碱施碱量相应增加,冬季发酵速度慢不易跑碱,施碱量相应减少。白案师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发酵正常的5千克面粉施碱量夏季为60克,冬季为40克,春季为50克。如发酵程度是正常的一半,施碱量就相应减少到原来的一半。因此施碱量的多少根据具体条件而定。这样同学既了解了施碱量不仅与发酵程度有关,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从而为实操扫清了障碍。     通过以上层层深入的启发教学,使其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始终是在思考,探索科学的情形下完成学习。有利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实操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实操是重点抓好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凡是烹饪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它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理论问题感性化,深奥问题通俗化,它能以形象的语言熟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经久难忘的表象。     如在示范实践教学时,采用对比法教学。即运用熟练的操作,施好适量碱和重碱,欠碱的三块光滑面团,同时讲解验碱理论,讲明常用的验碱方法。如揉酵法、嗅酵法、看酵法等,如揉酵法中,面团松软没劲,且粘手是欠碱,劲大滑手是重碱,有一定尽力,弹性好,不粘手是正碱。这样把几种面团讲明,在让学生分别根据不同验碱方法对三种面团进行感观验碱体会。这样便有了对正碱、重碱、欠碱的不同的体会,增加了辨别能力。为了加强辨别能力,并把面团混乱再次地进行鉴别,由于有了辨别体会和初步的印象,学生很快的分辨出哪个碱大、哪个碱小、哪个是适量。在通过熟制验证,学生便更清楚地看到施碱量的不同对产品产生的不同的效果,这样在脑海里形成了深刻的印象、有对严格操作和科学操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又克服了以往只演示施碱正确的一面,所带来的几次不能正确判断的难关。同时在运用验碱辨别过程中,也把理论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搞好实操联系和技能转化     联系是理论到技能转化的根本途径。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就如同纸上谈兵,能文不能武。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才能真正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在实操练习中有计划的分成四步来进行。一是示范后的个别同学模仿练习,其他同学见习并做评判。这样,由于学生操作,学生观察较为认真仔细,效果更佳,评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能增加操作技能的表象。对提出或出现的问题再进行纠正讲评,进一步加深了印象。二是全体同学练习,采取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在练习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重碱、欠碱等,继续深入提出施碱过失的处理方法。如欠碱可以补减,重碱可以加入柠檬酸或白醋来中和过量的碱等方法。由于是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记忆非常深刻,同时理论知识也在操作中转化成技能。收到良好效果。最后成品成熟检验,其结果全班34人达到标准,合格率为88%。三、课后讲评,讲评是把理论同实践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极好时机,做好讲评能使学生在理论上有新的进步和深入,能将理论同实践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比如施碱量的多少与面团的发酵程度大小,气候条件,醒面时间长短,面点不同品种的要求对成品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灵活的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就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四是巩固练习。巩固练习的关键是将已初步掌握的技术进一步熟练,从中提高技艺的阶段。巩固练习的关键是解决好“质”与“量”的关系。“质”是达到的标准,“量”是练习的次数和速度,只有严格的把握住质的标准,在进一步提高速度,才能成为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由于目前受到教学条件和实践的限制,便不能大量的巩固练习,便采用在校练习中重点把好质量关。把大量的练习转到家庭练习发挥家庭实习场所的作用。为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可将成品带回学校面批完成,即充实了家庭的饮食品种又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同时为教学实习也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经过以上的教学实验,使我体会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但缩短了授课时间,还能始终牵动学生在教师策划的教学过程中步步深入,克服了只讲理论所造成的即抽象又枯燥无味的注入式教学,使学生始终在满足好奇心理,探索知识的情形下进行学习,这对于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技能训练,严谨的学习态度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针对如何更佳的方法搞好烹饪教学,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把烹饪教学效果搞的更佳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