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咒功德:大将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37:33

大将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大將軍)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历史上各时期多见以“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但是秦汉与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有很大差异。

目录

 [隐藏] 
  • 1 沿革
  • 2 晋以前各代大将军
    • 2.1 西汉
    • 2.2 东汉
    • 2.3 三国
    • 2.4 西晋
    • 2.5 东晋
  • 3 参见
  • 4 参考
  • 5 注释

[编辑] 沿革

大将军官职最早见于战国时代,[1]汉之前,最高军事武官称为上将军,如秦之白起,秦末之宋义,项羽,为指挥重大战役的临时统帅。陈胜,吴广起义时,赵王武臣任命陈余为大将军。日后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位在诸将上总理军事,韩信被处死后即不设。

西汉直到汉武帝,才因卫青而复置大将军,作为将军的最高称谓,位在三公上。又设大司马,作为将军的加官,如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汉武帝死时,遗命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开外戚以大将军身份干政先例。西汉末年,取消作为加官的大司马,设立单独的大司马职位。

东汉时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2]东汉末年,又开始设置大司马作为掌武事最高官员,位在大将军上。

三国都继承了东汉的体制,但曹魏青龙元年司马懿曾由大将军转职为太尉,并非升迁。后来司马师任大将军时由于其叔父司马孚是太尉,曾改大将军在太尉下。[3]孙吴有上大将军与大将军并设。另外,三国时还设立了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辅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镇军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名号大将军,位均在大将军下。四征、四镇、四平、四安等将军资深者也在将军前加大字,如征西大将军、安东大将军,但位次不变。[4]

西晋开始,大将军地位高下多次变化,因个人任职就发生转变。到了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大将军除授甚滥,又增置柱国大将军、镇军大将军等号,逐渐失去过去总领军政的性质和意义。

唐,大将军为十六卫长官之一,位居上将军下。唐初,府兵制行,十六卫置上将军、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为职事官,统领军队。随着府兵制日渐破坏,十六卫实际已经没有军队,诸卫大将军成为虚衔。

宋,十六卫诸上将军、大将军、等官无定员、无职掌,称环卫官。各官名为禁卫,实无职掌,无定员,皆以宗室充任,亦为武臣赠典。大将军以下各级环卫官也作为武臣责授散官。

明初,仅徐达为大将军,统帅全国军队。徐达死后,废大将军一职。

清,有重大战事的时候临时派遣大臣出征,授大将军头衔,事毕即除,如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

此外,大将军亦作为赠典、勋、散官阶或军衔称号。南朝齐、陈以大将军为赠官。北周始以大将军作为勋官,其上柱国和柱国大将军、上大将军和大将军四级勋官,皆正九命,居勋官之首。隋初沿置。唐、宋两代以骠骑、辅国、镇军、冠军、怀化五大将军名号作为武散官阶,且位列榜首。金、元两代以昭武、昭毅、昭勇、安远、定远、怀远六大将军名号,作为武散官号,位次诸上将军。以上诸类大将军名号,达百数十种。

1912年1月16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士兵阶级表》,2月又颁布《海军官佐士兵阶级表》,设上等军官阶级第一级为大将军,并授任黄兴(陆军总长)、黄钟瑛(海军总长)为大将军。

[编辑] 晋以前各代大将军

[编辑] 西汉

  • 韩信 前206年—前202年
  • 窦婴 前154年
  • 卫青 前124年—前106年
  • 霍光 前87年—前68年
  • 王凤 前33年—前22年
  • 王商 前12年

[编辑] 东汉

  • 窦宪 89年—92年
  • 邓骘 108年—110年
  • 耿宝 124年—125年
  • 梁商 135年—141年
  • 梁冀 141年—159年
  • 窦武 168年
  • 何进 184年—189年
  • 韩暹 196年
  • 曹操 196年—197年
  • 袁绍 197年—202年

[编辑] 三国

所属姓名时间原居何职注释魏国(曹操,汉封国)夏侯惇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前将军吴国(孙权,魏封国)孙权黄初二年(221年)骠骑将军封吴王曹魏曹仁黄初二年(221年)车骑将军曹魏曹真黄初七年(226年)中军大将军曹魏司马懿太和四年(230年)骠骑将军曹魏曹宇景初二年(238年)曹魏曹爽景初二年(238年)武卫将军曹魏司马师嘉平四年(252年)抚军大将军曹魏司马昭正元二年(255年)卫将军蜀汉蒋琬建兴十三年(235年)尚书令蜀汉费祎延熙六年(243年)尚书令蜀汉姜维延熙十九年(256年)卫将军孙吴陆逊黄龙元年(229年)辅国将军上大将军孙吴诸葛瑾黄龙元年(229年)左将军孙吴吕岱赤乌九年(246年)镇南将军上大将军孙吴诸葛恪赤乌九年(246年)威北将军孙吴孙峻建兴二年(253年)武卫将军孙吴孙綝太平元年(256年)武卫将军孙吴丁奉永安元年(259年)左将军孙吴施绩永安初(259年)骠骑将军上大将军孙吴孙震

[编辑] 西晋

  • 陈骞 265年—274年
  • 司马伷 282年—283年
  • 司马柬 291年
  • 司马 299年—300年
  • 司马颖 301年—304年
  • 司马晏 307年—311年
  • 苟晞 311年
  • 刘琨 314年—315年

[编辑] 东晋

  • 王敦 317年—322年
  • 张骏 324年—346年
  • 慕容俊 348年—352年
  • 张玄靓 355年—363年
  • 张天锡 363年—376年
  • 司马遵 404年

[编辑] 参见

参见:将军 (中国古代)

[编辑] 参考

  • 《通典·职官十一》
显示▼隐藏▲查  ·  论  ·  编中国历代政府首脑宰相
(列表)先秦:商周至春秋战国冢宰 · 卿士(周) · 太宰 · 左师 · 右师 · 司城(宋) · 令尹(楚) · 中军将(晋) · 司徒(鲁) · 当国、为政(郑) · 相 · 相国秦汉至南北朝的宰相相国 · 丞相 · 三公:丞相→大司徒→司徒;太尉→大司马→太尉;御史大夫→大司空→司空 ·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 · 大将军汉魏的尚书至隋唐的三省尚书台:录尚书事、尚书令 · 尚书省:尚书令、尚书仆射 · 中书省:中书令(内史省:内史令) · 门下省:侍中(纳言)唐宋的同平章事等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门下) · 同平章事(政事堂) · 参知政事 · 枢密使(枢密院)宋朝元丰改制到元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太宰) ·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少宰) · 尚书省或中书省左右丞相 · 平章政事明清辅政大臣1明朝丞相(明朝中书省) · 大学士、首辅(内阁)清朝议政王大臣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军机处)现代内阁总理大清帝国内阁总理大臣中华民国国务总理2 (国务院) · 行政院院长(行政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政务院) · 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注1:明清废相后,皇帝躬览庶政、自兼相权、亲辖六部、皇权大增,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等的职权与前朝宰相实有差距。
注2:袁世凯时代(1914年-1916年)改为政事堂国务卿。

[编辑] 注释

  1. ^ 《史记·楚世家》: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馀人,遂取汉中之郡。
  2. ^ 《后汉书·窦宪传》
  3. ^ 《三国志·曹爽传》
  4. ^ 《三国职官表》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7%E5%B0%86%E5%86%9B&oldid=1851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