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改二多少级:治疗和控制高血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09:02

治疗和控制高血压

 1)高血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血压波动可引起以心、脑、肾等器官的血管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器官损害,进而引起上述器官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造成对人类健康的间接威胁,因此应积极的治疗和控制高血压,使血压达到一个平稳的较低水平来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公众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社区的心血管病的防治水平的综合指标。控制率是指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在治疗目标水平以下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可见控制率才是反映一个社会对高血压控制状况的最终指标[1]。由于本院疗养员均为高级别军队疗养员,故知晓率和治疗率是较高的,但控制率所处水平并不令人满意。高血压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因很多,本文认为主要为下列因素所致:①药物因素。用药剂量过小,药物疗效短,药物作用时间不能控制24 h血压。②治疗依从性差。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执行医嘱的可靠程度。主要有4种情况:第一,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无临床症状,认为服药麻烦,给生活带来了不方便,尤其是几乎所有的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如头痛、头晕、咳嗽、嗜睡、性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这些副作用的发生和前述因服药带来的不便无疑将对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和精神心理产生影响,使病人对治疗产生反感情绪。第二,患者对高血压知识了解不多,未认识到此病的危害性,未引起自身高度重视。第三,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认为病情好转,便自行减少用药剂量或停药。第四,老年患者记忆力差,常常忘记服药或不能按时服药。③钠摄入过多。④血压晨峰现象。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现象称为“血压晨峰”。年龄、24 h血压变异靶器官损害程度是影响血压晨峰程度的主要因素。血压晨峰程度加剧与心、脑血管病高发有密切联系[2]。由于患者不了解“血压晨峰”的存在,所以忽视了清晨血压的监测。⑤代谢因素。近20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逐步深入,现已认识到高血压是一个由多重危险因素所致,能产生多种心血管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代谢紊乱作为高血压的病因被充分肯定,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异常与血压升高之间存在较为明确的因果关系[3]。⑥伴随情况。劳累、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或睡眠不足等都影响降压效果。

  2)针对以上原因,为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①首先临床医师应注意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对高血压研究方法、进展的了解及认识,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以改善对疾病的认识,与患者建立长期的随诊关系,定期查体,以便及时、正确的指导治疗。②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原则。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及时、按时服药,并且不断调整治疗药物,使副作用最小,达到24 h平稳控制目标血压。目前认为最合理的药物联合方案如下:利尿剂和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α1受体阻滞剂;钙桔抗剂和ACEIARB[4]。③注重个体化治疗原则。患者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同,存在的靶器官损害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各异,治疗药物自然有别,因此提倡个体化治疗原则。④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控制合并存在的危险因素,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及伴随危险因素控制中主要的方法之一,应贯穿于高血压治疗始终,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劳逸结合、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戒烟等。

本文回顾了20044月~200610月期间来我院疗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共289例,其中有87(30.1%)血压控制不理想,为了分析、总结其原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7例,其中男81例,女6;年龄6081岁不等,平均67.5;病程3个月~31年,平均16.2年。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1999WHO/ISH诊断标准。在我院疗养期间继续服用降压药物。

  1.2 方法 给予测血压2/d,分别于早晚7时测量,并详细了解记录患者的饮食情况、盐的摄入量、每天的活动量以及情绪等。

  2 结果

  单纯收缩压波动17例,占19.5%;单纯舒张压波动26例,占29.9%;收缩压、舒张压同时波动43例,占49.4%8例年龄较小者未服药治疗,10例因睡眠障碍劳累,14例因盐摄入过多饮食偏咸,11例合并糖尿病,15例用药不合理。其中有的患者合并两种情况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