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1飞艇真实:千古才情万古对--杨升庵妙对显才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5:24:56

《千古才情万古对》
--杨升庵妙对显才智

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中部的新都县,地灵人杰,群英烂漫,异才云集,山川瑰丽,人物风流。
明代状元杨升庵就诞生在新都这人文荟萃的山水间。杨升庵(1488—1559年),名慎,字用修,明代神童才子杨廷和之子。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处处留心积累学问,受到乡邻们的夸赞。
有一天,杨升庵路过一间私塾,见先生正用一把戒尺责打一名学生,便上前去劝阻。先生告诉他:“今晨我出一比下联,要他对出上联,时过半日,尚未成句,因而受责。”年幼好学的杨升庵一听是这么回事,便连忙向先生请教所出下联的内容。塾师的出句是:
谷黄米白饭如霜。
杨升庵听罢,沉思许久,不能得句,便对塾师说:“先生,这比出句很不平凡,我一时也想不出好对句,容我回去再慢慢思索。”
从此,他一有空闲时间,便仔细寻思、琢磨,好几年过去了,一直未想出自己满意的对句。
杨升庵的父亲杨廷和,本来就是一位“神童才子”,后来成为明朝的重臣。他曾经是皇太子的老师,所以与皇帝相处得很好,关系也很不一般,破例允许杨升庵到皇宫里去探望父亲。一次,杨升庵随父亲到了京城。这一天,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宴,宴请朝中大臣,很多大臣都兴高采烈地前去赴宴,杨升庵的父亲杨廷和也应邀带着小升庵一同前往。时值隆冬,花园中遍设取暖用的木炭火盆,黑色的木炭燃着明亮的红火,火光熊熊。弘治皇帝触景生情,对众大臣说:“朕有半联,看哪一位爱卿先对出。”说着,便吟出句道:
炭黑火红灰似雪。
说完,笑望群臣,等候答对。
此时,峨冠博带的众大臣及大学士们,一个个低头沉思,盛筵席前,鸦雀无声,气氛显得有些紧张。“我来对!”忽然从人群中传来一个幼稚的童声,打破了一片沉寂。众大臣用惊愕的目光一看,原来是小小的杨升庵。只见小升庵向前走了两步,从容答对道:
谷黄米白饭如霜。①
①此联民间传说有异文。作:炭黑火红灰似雪;谷黄米白粉如霜。
弘治皇帝一听,不禁击掌称绝,高声赞道:“对得好,对得妙!”然后对在座的众大臣说:“没想到,你们这些皓首穷经的大臣竟不如一个小孩子。”之后对杨廷和表示祝贺,夸奖他教子有方。顿时,众大臣也都以惊慕的目光看着杨升庵,夸他“天资高”、“神童”。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正是这比上联,难住了杨升庵,使他好几年都没有对出来。可见“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杨升庵9 岁那年,有友人来他家做客。厅前闲叙时,友人见杨花扑面,触景生情,即兴吟出句道:
杨花乱落,眼前错认雪花飞。
杨升庵听后,不等大人们答对,便抢先对道:
竹影徐摇,心中误疑云影过。②
②关于此联,民间又传作:竹影徐摇,心影误疑云影过;杨花乱落,眼花错认雪花飞。
友人听了,又惊又佩,喜笑颜开,称赞杨升庵聪慧过人,前程无量。10 岁那年,杨升庵有一次随父亲到长江边游泳,他们将脱下的衣服,挂在一棵老树的树枝上。他父亲杨廷和见状,脱口吟出上联:
千年古树当衣架。
杨升庵闻句,不假思索,脱口足对道:
万里长江作浴盆。③
③关于这副对联,民间传说不尽一致。有说是明代大才子解缙幼时所对;有说是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幼时与其弟顾允成在江边戏水时所对。还有说系蔡锷将军与其父游泳时所对。
父亲闻对惊喜万分,对儿子更是悉心培养。
杨升庵自幼聪颖,又勤奋好学,11 岁能诗,12 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众皆惊异。后受业于“神童才子”李东阳门下。
杨升庵虽然聪明异常,但从不以“神童”自居,而是愈发勤勉苦学,博览群书,才高学富,24 岁便考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明世宗即位,充经筵讲官,预修《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年)召为翰林学士。他为人刚直,不畏权势,明世宗时,因直言极谏,以“大礼”之议触犯世宗而下狱,被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老死在滇西。
相传杨升庵考中状元后,有一次从水路回家乡省亲,途中遇上了一位武状元的船,两只船谁走在前、谁走在后定不下来。武状元眉头一皱说:“我有半联,你若能对上,我甘愿尾后。”杨升庵点点头表示同意。武状元遂吟出句道:
二舟同行,橹速哪及帆快。
这是一比谐音联,表面上是说船的速度,实际上是用三国时的鲁肃和西汉时的樊哙相比,喻含“文不及武”之意。杨慎一时答对不出,只得忍辱居后行船。此事他曾多年耿耿于怀,引以为憾,直到后来他为儿子娶亲之日,家中宴客,又有鼓乐之声伴奏,他猛然拍案叫道:“有了! ”这才足对下联为: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④
④关于此联来历,民间说法不一。有说是明代徐渭某日应邀决断一桩公案时,途中乘船走水路,吟此联作断案之铺垫,折服众人。后轻而易举地了却了一桩久持不下的建庙书写对联的公案。有说是清代神童才子李调元对士子出句。《巧对录》转引祝枝山《猥谈》称,陈洽8 岁时,与其父同行,见二舟,一迟一速而行,父出句命洽对。上联评论两舸速度,使帆者得风力相助,远胜操橹者。且用谐音引出古人鲁肃与樊哙二人姓名,但并非为褒贬二人。下联讨论乐器音色。“八音”者,乐器之统称也。古时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8 类。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龠等属竹类。笛声清越,而箫声和谐。暗谐“狄青”、“萧何”两位古人名,亦非要将他们分出高下。从结构看,二物二器各作主语,后面各带形容词作谓语。谐音周到,罕见其俦。另有《坚瓠集》载,有花宗师至宁波岁考,自对一联:“赭石湾上浪高低,橹扳橹速;白洋塔前风缓急,帆快帆迟。”语切地名和浪情,各以两组结构略同的评议作结,同样用谐音方式引出鲁班(一作鲁般)、鲁肃、樊哙、樊迟4个古人姓名,与陈洽父子所对一联,有异曲同工之妙。民间所传此联,异文颇多。一作:两船并举,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及箫和。一作:二舟并举,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及箫和。一作: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一作:两舟并行,橹速不及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字面上似乎是在论说笛、箫音色之长短,骨子里却指北宋武将狄青和西汉名相萧何两相对比,喻有“武不及文”之意。
杨升庵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仍然是活到老,学到老,谪居云南期间,多有感愤之作。有一天他来到建水,走上双龙桥,忽听有人吟出半联:
双龙桥红灯万盏,风吹不熄。
杨升庵一眼瞥见洗马潭里的白莲,应声对出下联:
洗马潭白莲千朵,雨洒更鲜。
正当他再三品味、孤芳自赏时,却听出句人道:“太平了,太实了。诗词、对联均要比兴,才有韵味和意境。那莲花不是很像姑娘的脸颊吗?何不对为:
洗马潭白姑千面,雨洒更鲜。
杨升庵一听,心悦诚服。一打听,方知此人是叶茂淑先生,便高兴地称之为“两字师”。
杨升庵是明代后期著名文学家和卓有成就的学者,正德六年殿试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学问渊博,一生著述甚丰,著作多达百余种,有诗文《升庵集》,有散曲集《陶情乐府》等,尤其对开发西南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祖国大西南诸多名山胜水间,留下了杨升庵许多对联佳作,无不词句高妙,意境优美。如昆明西山华亭寺一联: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四川新都桂湖,在县城西南隅,有桂湖公园,原为杨升庵故居,因沿湖遍植桂树而得名。隔湖相望处,有黄峨馆,是后人为怀念杨升庵的夫人、明代女诗人黄峨而建的。另有升庵祠、升庵纪念馆、杨升庵博物馆等,均是后人为怀念博学多才的杨升庵而建。

郑重提示:转贴的朋友请勿删去下面链接址,谢谢你的合作!
〓★〓 晚秋 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