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维加斯2月天气:楊愼.《韜晦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11:39
韜晦術是中國歷代智謀人士的枕箱秘笈,是他們求生存、謀發迹的法寶。盡管人們對它心悅誠服,細加揣摩,並在政治爭斗、官場角逐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斷運用,卻沒有人把它付諸筆端,寫成一部專著,大有“君子遠庖廚 ”的意味。這是因爲封建歷史中講究的是“代聖人立言”,韜晦術因此有了 “陰謀”的嫌疑。鑒此,楊愼生前把這部凝聚其心血的重要著作不收入自己文集的苦心, 就不難理解了。
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三國演義》中劉備種菜的故事了,看了本書才知道,在韜晦術的行家高手中。劉備還很難榜上有名……三千年傳統權謀文化中,最具操作性的便是韜晦之術掌握韜晦心法,小用則小成,大用則大成。
  人物背景楊愼1488-1559),字用修,號昇庵,明正德年間狀元,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爲官後因年輕氣盛、稟性剛直,在著名的“撼門事件”中,險些惹下殺身之禍:後發憤硏究韜晦之術,得以頤養天年,並有此奇書流傳於世。是被歷史遺忘的一代哲人、詩人、思想中,有諸多閃光點....  主要著作楊愼投荒多暇,書無所不覽,“奮志誦讀,不出戶外”。《明史》稱其:“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愼爲第一。詩文外,雜著至一百餘種,並行於世。”又善彈琵琶。其最具盛名的長篇彈唱敍史之作爲《二十一史彈詞》,第三段“説秦漢開場詞”的《臨江僊》乃千古絶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靑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楊愼主要著作有《滇程記》、《丹鉛總錄》、《古音獵要》、《全蜀藝文志》、《春秋地名考》等。
   杨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过秦论》,众人皆惊。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中式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大礼议”爆发,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於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十日後,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杨慎动身前往戍地云南永昌卫。从前其父廷和当国之时,曾经裁撤锦衣卫冗员,有怀恨在心者趁机埋伏在途中,伺机加害杨慎。杨慎有所准备,处处小心。驰骋万里,到达云南之後,几乎一病不起。   两年後,杨廷和生病,杨慎得以短暂回家探视,其父病愈後又返回永昌。不久,率家奴协助平定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嘉靖八年(1529),杨廷和病逝,杨慎获准归葬其父。此後,或暂回四川,或在云南省城,或停留於永昌,在各地均得到地方官员善待。  

(明).楊愼《韜晦術》
隱晦卷一    
   東坡曰:“古之聖人將有爲也,必先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畢陳於前。”
   夫藏木於林,人皆視而不見,何則?以其與眾同也。藏人於群,而令其與眾同,人亦將視而不見,其理一也。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拔乎眾,禍必及之,此古今不變之理也。
   是故德高者愈益偃伏,才俊者尤忌表露,可以藏身遠禍也。
   榮利之患於人大矣,其所難居。
   上焉者守之以道,雖處亢龍之勢而無悔。
   中焉者守之以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僅保無過而已。
   下焉者率性而行,不誅即廢,鮮有能保其身者。
   人皆知富貴爲榮,卻不知富貴如霜刃;人皆知貧賤爲辱,卻不知貧賤乃養身之德。倘知貧賤之德,誦之不輟,始可履富貴之地矣。

處晦卷二      
   夫陽無陰不生,剛無柔不利,明無晦則亡,是故二者不可偏廢。
   合則收相生相濟之美,離則均爲無源之水,雖盛不長。
   晦者如崖,易處而難守,惟以無事爲美,無過爲功,斯可以免禍全身矣。
   勢在兩難,則以誠心處之,坦然蕩然若無事然,勿存機心,勿施巧詐。方得事勢之正。
   物非苟得則有患得患失之心,而患得當先患失,患失之謀密,始可得而無患,得而無失,音大者無聲,謀大者無形,以無形之謀諦有形之功,舉天下之重猶爲輕。
   事之晦者或幽遠難見,惟有識者鑒而明之,從容諦謀,收奇效於久遠。
   禍福無常,惟人自招。禍由己作,當由己承,嫁禍於人,君子不爲也。
   褔無妄至,無妄之福常隨有無妄之禍,得福反受禍,拒禍當辭福,福禍之得失尤宜用心焉。

養晦卷三       
   夫明晦有時,天道之常也,儗於人事則殊難形辨。
   或曰:“'君子以自強不息’何用晦爲?”此言雖佳,然失之於偏。
   天有陰晴,世有治亂,事有可爲不可爲。知其理而爲之謂之明智,反之則爲愚蠢。
   晦非恆有,須養而後成。善養者其利久遠,不善養者禍在目前。
   晦亦非難養也,琴書小技,典故經傳,善用之則俱爲利器。
   醇酒醉鄉,山水煙霞,尤爲養晦之爐鼎。
   人所欲者,順其情而與之;我所欲者,匿而掩之,然後始可遂我所欲。
   君子養晦,用發其光;小人養晦,冀逞凶頑。晦雖爲一,秉心不同。
   至若美人遭嫉,英雄多難,非養晦何以存身?
   愚者人嗤,我則悅安,心非悅愚,悅其晦也。
   愚如不足,則加以顛。旣愚且顛,誰謂我賢?養晦之功妙到毫巓。

謀晦卷四      

   若夫天時突變,人事猝興,養晦則難奏膚功,斯即謀晦之時也。
   晦以謀成,益見功用,雖匪由正道,卻不失於正,以其用心正也。
   謀晦當能忍,能忍人所不能忍 ,始成人所不能成之晦,而成人所不能成之功。
   夫事有不可行而又勢在必行,則假借行之勢以明不可行之理,是行而不行矣。
   破敵謀、挫敵鋒,勇武猛鷙成不如晦之爲用。
   至若萬馬奔騰、千軍圍攻,我圍孤城,勇旣不敵,力不相俟,惟謀惟晦,可以全功。
   晦者忌名也,以名近明,有亢上有悔之虞。    負君子之重名,偶行小人之事,斯亦謀晦之道也。
   已所不欲,拂逆則傷人之情,不若引人入晦,同晦則同欲,無逆意之患矣。
   人欲不厭,拒之則害生,從之則損己,姑且損己從人,繼而盡攘爲己有。
   居眾所必爭之地,謀晦以全身,謀晦以建功,此又謀晦之大者也。

詐晦卷五      
   詐雖惡名,亦屬奇謀。
   孫子曰:“兵不厭詐。”施之於常時,人亦難防。
   運詐得理,可以成晦焉。
   直道長而難行,歧路多而憂亡羊,妙心辨識,曲徑方可通幽。
   詐以求生,晦以圖存。非不由直道,直道難行也。
   操以詐而興,莽以詐得名,詐之爲術亦大矣,雖賢人有所不免。
   厭詐而行實,固君子之本色;昧詐而墮謀,亦取譏於當世。
   是以君子不喜詐謀,亦不可不識詐之爲謀。
   人皆喜功而諉過,我則攬過而推功,此亦詐也,卒得功而無過。
   君臣之間,夫婦之際,盡心焉常有不歡,小詐焉愈加親密,此理甚微,識之者鮮。
   詐亦非易爲也,術不精則敗,反受其害,心不忍不成,徒成笑柄。

避晦卷六小

   易曰:“趨吉避凶。”
   夫禍患之來,如洪水猛獸,走而避之則吉,逆而迎之則亡。
   是故兵法三十六,走爲最上策。
   避非只走也,其道多焉。最善者莫過於晦也。擾敵、惑敵,使敵失覺,我無患焉。
   察敵之情,謀我之勢,中敵所不欲,則彼無所措手矣。
   居上位者常疑下位者不忠,人之情不欲居人下也。遭上疑則危,釋之之道謹忠而已。
   如若避無可避,則束身歸命,惟敵所欲,此則不避之避也。
   避不得法,重則殞命,輕則傷身,不可不深究其理也。
   古來避害者往往避世,苟能割舍嗜欲,方外亦別有樂天也。
   避之道在堅,避須避全,勿因小綏而喜,勿因小利而動,當執定深、遠、堅三字。

心晦卷七 
   心生萬物,萬物唯心。時世方艱,心焉如晦。
   鼎革之餘,天下荒殘,如人患羸疾,不堪繁劇,以晦徐徐調養方可。
至若天下擾攘,局促一隅,舉事則力不足,自保則尙有餘,以晦爲心,靜觀時變,坐勝之道也。
   夫士莫不以出處爲重,詳審而後決。出難處易,以處之心居出之地,可變難爲易。
   廊廟樞機,自古爲四站之地,躋身難,存身尤難。
   惟不以富貴爲心者,得長居焉。
   古人雲:“我不憂富貴,而憂富貴逼我。”人非惡富貴也,懼富貴之不義也。
   興利不如除弊,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無事者近乎天道矣。


用晦卷八   

   制器畫謀,資之爲用也,苟無用,雖器精謀善何益也。
   沉晦已久,人不我識,雖知己者莫辨其本心。用晦在時,時如駒逝,稍縱即逝之矣。
   欲擇時當察其幾先,先機而動,先發制人,始可見晦之功。
   惟夫幾不易察,幽微常忽,待其壯大可識,機已逝於九天,杳不可尋矣。
   是故用晦在乎擇時,擇時在乎識幾、識幾而待,擇機而動,其惟智者乎?
 

 新版《韜晦術》.目錄
隱晦卷一   要想看淸自己周圍的形勢,最好的辦法是躲在暗處。保身的第一要訣是隱身,絶不能讓自己成爲別人攻擊的靶子。槍打出頭鳥,切忌比別人站得高。以小人治小人固然未必好,但用小人的法術還治小人之身卻不僅有效,還且事半功倍。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先學會矮人一頭。    處晦卷二   解除對手敵意的最好辦法是主動表示友誼,而且一定要讓對手篤信不疑。偶爾做回小人也是保身之道。鎮靜持重是處晦的必要手段,不能有絲毫的急躁心理。如不想總是處於弱勢,示弱則是必須的。處晦方能向陽。    養晦卷三   “日用不足,月用有餘”。不在一事一處上見長,卻在每事每處上見長。這是古人治國的最高境界。欲養晦先有韜,收斂自己的鋒芒,藏好自己的梭角,這是養晦的必由之路。名與實相表裏,名者皮也;有名無實者凶,有實無名才吉。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養晦的最佳狀態。    謀晦卷四   有謀方能有勇、有謀方能出奇,謀是所有成功者的通行征,無謀則是所有失敗者的墓志銘。晦非素有,則以謀成。小事小節往往是大事大節的關鍵。你能滿足別人需要,別人才會滿足你的需要。勸諫如同治病,對癥下藥才能收到預期效果。權力永遠是雙刃劍,使用不當便會自受其禍 。   詐晦卷五   使詐,使奇都是兵法中的正道,在非常情形下,使詐旣是方不得已的最後一招,效果往往也能好得出人意外。小人使詐謂之奸,君子使詐謂之權。詐如果只是一種手段,無可非議,但如果是一个人的性格,就很可怕了。詐而後復歸中正,如君子使詐無窮,必殃其身。    避晦卷六  忍辱方能負重,許多時候,忍辱是眾多賢人成就大業的先決條件。忍表面上看很窩囊,實際是柄無往而不利的武器,運用好這柄利器,便能建功名,取富貴,甚至得天下。小人往往比君子更能忍辱,但卻是無恥,事情雖相近性質卻截然相反。古有避事者,也有避世者,專看事與世的凶險程序。    心晦卷七   要對付一个人,就要先想法讓他驕傲,驕傲就會變得很愚蠢;因爲一个旣愚蠢又驕傲的人是最容易被打倒的。不要僅僅看到小人的無恥,要戰而勝之,更要看到他的才能。義重於生,舍生可也;生重於義,全生可也。大智若愚,但一定要讓人發現這種智,否則就只能是愚蠢了。魚不可脫離水,龍不可脫於淵,人不可脫離權。    用晦卷八   養晦只是一種手段,奮發其威才是目的,養而不用就不是韜晦,而是隱逸了。時機的把握是最重要的,早則火候不到,前功盡廢;遲則機會喪失,悔亦無及。事事要爲自己畱後路,也要爲別人畱後路。 注:明朝三大才子,是明朝解缙、杨慎及徐渭三人通称。徐渭、解缙、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有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大都认为,其中以杨慎学问最为渊博,足以排名第一。明朝三大才子 评选标准是博览群书、博学多才。 《永乐大典》总编纂管解缙被公推为博学第一。 超级才子杨慎被贬云南地区,整天看书,被评为博览第一,人称“无书不读”。 徐渭(就是青藤先生徐文长)则是最多才的一位——诗、书、字、画、兵法样样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