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资质查询:十全老人乾隆帝为何武宠福康安文宠和珅(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02:12

十全老人乾隆帝为何武宠福康安文宠和珅(2)

http://book.sina.com.cn/  2011年12月22日 12:34  新浪读书微博   文章摘自《盛世启示录》
  作者:侯杨方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本书简介:处于伟大复兴时期的中国,不仅需要向外学习大国经验,更要向内寻找精神力量。本书关注的西汉盛世和康乾盛世是对现代中国影响最深的两个时期,作者以这两段历史的发育、壮大和衰落的过程为主线,全景描绘了一个社……[连载内容]

  福康安是傅恒的儿子,受到乾隆帝特殊的宠爱,待之如子,年仅18岁从头等侍卫被提拔为户部侍郎、镶黄旗满洲副都统,随后赴金川参战。在前线的四年里,福康安作战英勇,多次亲率士兵攻克敌人碉楼,因功被封为三等嘉勇男,图形紫光阁,授正白旗满洲都统,吉林、盛京将军,成为正一品武将。随后他历任云贵、四川、陕甘、闽浙、两广总督,跟随阿桂镇压甘肃“回民暴动”,亲自督军攻破石峰堡,晋封为嘉勇侯,转任户、吏二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率军渡海至台湾,镇压林爽文之乱,因功封为一等嘉勇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战绩是击退侵略西藏的廓尔喀军队,并反攻深入对方国境,迫使廓尔喀称臣纳贡,他因功被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后因镇压湖南、贵州的“苗民暴动”有功被破格封为宗室爵位贝子,他的父亲傅恒也被追赠贝子。福康安于嘉庆元年(1796年)在镇压“苗民暴动”的军中染病身亡,年仅42岁,被追赠为郡王,配享太庙。虽然乾隆帝对福康安宠爱超常,但在他犯过错时仍会予以处罚,并非一味纵容,他的高官厚爵也是来自于战功,而非仅凭家世。福康安的大半生都在各地奔波,从事征战,足迹遍及高原、山地、海疆、丛林,是乾隆朝后半期表现最为突出、战功最为卓著的武将,俨然是乾隆帝的霍去病《清史稿》卷330《福康安传》。

  乾隆朝战功卓著的武将还有同为镶黄旗满洲富察氏的明瑞(定伊犁回部紫光阁功臣第十六位)、明亮(定金川紫光阁功臣第三位)、奎林(定金川紫光阁功臣第三位)、福隆安(定金川紫光阁功臣第六位),他们都是孝贤皇后的侄子。乾隆朝富察氏是最为显贵的满洲亲贵,整个清朝只有康熙朝的佟氏才能与之相比,虽然这有乾隆帝特意栽培、重用的缘故,但富察氏的年轻将军们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战功获得提升、重用,富察氏家族比较完美体现了贵族的实际内涵,在享受较高政治、经济待遇的同时,必须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特别是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的责任:明瑞征缅兵败自杀,福康安病殁军中,他们都以军功封爵,而不是只依靠祖、父辈的余荫坐享其成。

  第二节从严厉反贪到暗中纵容

  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最大的贪污犯和珅

  乾隆帝处理贪污官员不可谓不严厉,整个清朝因贪污被处死的二品以上高级官员共41人,而被乾隆帝处死的就高达27人,占了三分之二。在乾隆帝的意识里,天下是属于他一人,他是国家的唯一所有者,绝不会容忍臣下的贪腐行为,因此皇帝反贪腐是真心诚意的。由于乾隆帝拥有绝对的权威,他关注的反腐案件最终一定会高效破案。但是以天下之大,情况之复杂,官员之多,手段之高明,再英明、再能干的君主也无法烛照一切,必然会存在灯下的阴影——甘肃贪污案的主审官,乾隆帝最宠信的和珅,恰恰就是整个清朝最大的贪污犯,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薛福成对乾隆朝的反贪有一个说法:“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或且惴惴焉惧罹法网,惟益图攘夺刻剥,多行贿赂,隐为自全之地。非其时人性独贪也,盖有在内隐为驱迫,使不得不贪者也。”薛福成:《庸盦笔记》卷3。那么这个内隐究竟是什么呢?薛福成认为这个内隐就是和珅。

  和珅是正红旗满洲人,出身于中等武官家庭,少年时家境一般,参加乡试未中。乾隆三十四年,和珅承袭了父亲的三等轻车都尉爵位,并被任命为三等侍卫,到了乾隆帝身边;六年后,被乾隆帝赏识,提拔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第二年,被提拔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一跃成为乾隆帝最宠信的大臣,时年才26岁;随后又兼步军统领、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和珅的官运还远未到头,乾隆四十五年,在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黩案回京后,成为户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理藩院尚书,其子丰绅殷德与乾隆帝最宠爱的幼女固伦和孝公主订婚;第二年赴甘肃镇压“回民暴动”,虽未立功,回京后却兼署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乾隆四十九年升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兼管户部;两年后升为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户部事;爵位从一等男、三等伯、一等伯,直至最高的一等公。

  和珅并无显赫的功绩,升官晋爵速度之快是清朝的一大异数,但能深获一向英察的乾隆帝赏识,他必有过人之处;两人年龄差距如同父子,乾隆帝对他的儿子们均不太满意、喜欢,而和珅的忠诚、聪明、机智、能干、趣味足以与一向自视极高的乾隆帝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揣摩透乾隆帝的心思,这才是和珅深得宠信的根本原因。乾隆帝博闻强记,学识渊博,爱好诗词、文艺,政治能力超强,精通骑射,并通晓汉、满、蒙、藏、维吾尔五种语言,能与这些民族的首领直接对话,有效统治着拥有众多民族的、辽阔版图的大清帝国,他的兄弟、皇子、皇孙以及大臣们在才能的全面性上都只能望其项背。因语言能力有限,大臣们很少能胜任少数民族事务,而和珅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同样博闻强记,精通各项事务,多才多艺,且精通骑射,所以乾隆帝才能让其一人兼管众多重要的职位。乾隆帝到了晚年,身体、头脑均大不如前,甚至到了刚吃完早饭又索要早饭的地步,而他又不愿意大权旁落,因此需要一个自己非常信任的代理人帮助他处理事务,尤其是理财事务,和珅可谓是适逢其会。中年以后的乾隆帝志得意满,不仅四处兴兵征伐,他的生活起居也逐渐由俭入奢,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园林,四处巡游的费用更是十倍于康熙帝;晚年的乾隆帝更是借着自己与太后万寿的机会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办庆典,但又必须遵守祖制永不加赋,所以明令群臣进贡奇珍异宝;和珅出众的敛财能力正好可以充分发挥,而这恰恰是一般大臣不耻为、不能为的。有了共同的利益,乾隆帝与和珅成为了事业上的亲密伙伴,乾隆帝需要和珅做一些不太光彩的敛财事务,而和珅打着乾隆帝的大旗趁机中饱私囊。

  和珅极为贪财,利用第一宠臣的身份与大学士、军机大臣以及兼管众多事务的地位公开索贿、卖官,又利用内务府总管大臣的身份截留天下进献给皇帝的贡品,因此他成为乾隆朝也是整个清朝的第一大贪官,并且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自上而下、有组织、有系统的贪腐食物链,层层贪腐、索贿行贿,败坏了整个官僚体系。这一切的成本最终还是要落在广大民众身上,明为永不加赋,实为以贪腐加赋。更可怕的是,因贪腐官员日益增多,担心反贪会清除贪腐的食物链,和珅创立了“议罪银”制度,即贪腐犯案的官员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白银就可赎罪,而且获得了乾隆帝的批准,议罪银直接交给皇帝的私人银库——内务府广储司,成了皇帝敛财的工具,这是变相将贪腐合法化,甚至是鼓励贪腐。到了晚年,乾隆帝的反贪也逐渐改变了性质,变成了他敛财的手段,有意纵容官员贪腐,然后等到一定程度再用议罪银、抄没家财打击,起到了不加赋而敛财的目的,既保持仁君的形象,又因反贪而获得民心,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这种手段看似机巧,实际上却损害了整个帝国的肌体。

  和珅在这场乾隆帝亲自导演的游戏中扮演了主角。在这场游戏中,贪官们实际上成为了皇帝的投资公司,和珅就是大大小小投资公司集团的总裁。贪腐的钱财在当时没有现代各种巧妙的技术手段隐匿,更无法转移国外,因此无处可逃,贪官们只是一群待宰的肥羊。章学诚评论:“自乾隆四十五年以后,迄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珅用事凡三十年,上下相蒙,惟事婪赃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清史稿》认为:“和珅继用事,值高宗倦勤,怙宠贪恣,卒以是败”,乾隆帝则因“耄期倦勤,蔽于权倖,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章学诚遗书》;《清史稿》卷319《和珅传》、卷15《高宗本纪六》。。与薛福成一样,章学诚和《清史稿》在评价这段历史时也将乾隆帝晚年的吏治败坏归于和珅,最多认为乾隆帝因年老被和珅蒙骗,这些均仅及表面,未触及实质,没能指出乾隆帝晚年的荒政、敛财、自以为是地操弄权术才是贪腐的根本原因,这是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导致的。以乾隆帝的英察,他怎么会不知道在他眼皮底下和珅的所作所为?只是和珅的贪腐烈度之强,危害之大远远超过他的想象,他一向自以为是、志得意满,以为一切都在他的洞察、掌控之下,因此他对和珅始终宠信不衰。乾隆朝诛杀的贪官不可谓不多、手段不可谓不烈,这些贪官只是太过于肆无忌惮、超过皇帝的容忍底线才被清除,而实际上当时已经几乎是无官不贪,乾隆帝为了政局的稳定以及敛财的目的特意加以包容。当然,以当时的技术手段,皇帝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毕竟有限,即使如乾隆帝早期那样对贪腐深恶痛绝,没有普遍的、低成本的舆论、民众监督制度以及有效的独立司法体制,仅仅依靠少数人,想要彻底清除贪腐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节大事还是我办:盛世的终结

  天地之力穷矣:可怕的人口压力

  乾隆帝晚年的怠政、为敛财纵容腐败导致的吏治败坏预示着盛世的末日即将来临,但盛世衰落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吏治败坏,而是人口持续不断的增长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人均生活水平开始下降,吏治败坏则加剧了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