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系统架构:掌上千秋说琼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05:37
掌上千秋述琼花                  作者       任文锁
题记:琼花是昆山三宝之一,也是亭林园的镇园至宝,更是昆山文化传承的载体。她彰显着昆山这颗江南城市明珠的文化底蕴。2006年4月16日,是亭林园建园一百周年纪念日暨第六届琼花艺术节(4月15至5月15日)。我谨以此文与所有的朋友共同分享亭林园百岁寿辰的喜悦。
一、
在琼花节中,你只要来到亭林园,走过亭林园大门石桥,穿越具有502年历史的紫藤花棚架,一块雕有红色篆书“玉峰佳处”的暗黄色石牌、就会把你的目光引向由本市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石碑“玉峰琼花”。这就是亭林园建园一百周年纪念日暨第六届琼花艺术节的一号主角、被誉为琼花是昆山三宝之一的、名扬海内外的昆山琼花王。据亭林园琼花王围栏内、新立在琼花树丛边上的半园形石块提示:琼花、树龄302年,立牌时间、2006年,昆山亭林园。
琼花是我国古老的珍异花卉,早期有《玉篇》是这样描述的:“积石为树,名曰琼枝,其高一百二十仞,大十围,以琼杆为宝”。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至前117年)在《大人赋》中提到:“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英兮叽琼华”。
古代传说中,把仙境中琼树的花称为琼花。
据有关资料记载,琼花原显身地是在扬子江边的古江苏扬州。
在今扬州市区文昌中路(原琼花路)的北侧,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美轮美奂的道观,它就是名声远播的千年古道场蕃厘观。
蕃厘观历史悠久,其前身是西汉时代所建的后土祠。《汉书郊祀歌辞》“唯泰元尊,媪神蕃厘”(蕃厘、即多福的意思),古时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后土祠就是祭祀地神或土神的庙宇。
传说汉代时,有一道号蕃厘的女仙人,她曾在这里因谈仙家花木之美,世人不信,她取白玉一块,种在地下,须臾之间,发芽、长起一树,开花,花色如玉,开花与琼瑶相似,又因种玉而成,故取名叫做琼花。后因仙人去了,乡里为奇,人们特地造这所蕃厘观,以纪其事。世人以观中有琼花,故俗称为“琼花观”。道观里的琼花,历经战乱和变故,早以不复存在。
现今扬州存世最古老的琼花,生长在扬州平山堂大明寺花园内,树龄达300多年。
琼花是用自己的天然丽质,特有的美丽,来确定自己花木皇后的地位的。据有关专家介绍:琼花,属忍冬科,夹蒾属观赏花木。系半常绿落灌木。嫩枝有星状毛,茎蔓生,叶卵形。每年三月将近四月前,她在“百花开尽春萧然”时,独树一枝。琼花外型由八朵白色雄性小花组合而成,边缘具8朵白色大型不孕花,小花直径3点2至4点5厘米;核果椭圆形,因而又称“聚八仙”。琼花的花呈扁平,形似花环,而每朵小花又由五朵花瓣组成。在花的中心则簇密着无数淡黄色的雄性花蕊,待放花时,整花犹如“玉盘托桂”一般。琼花在每年的10到11月成熟,初殷红后转黑色。
“琼花”是从洁白粉披的色彩上命名的,她的雌性花未开之时,如粒粒鲛珠那样明丽,因而又称“蕊珠”;而待“蕊珠”放花,则又如秋桂盛开,是为“玉蕊”。其花后结实、绿如翡翠、待秋后籽熟,又转为红,犹如粒粒红宝石,悬于树梢亦与秋桂同称“金栗”。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四方之色,琼花四季占尽,古代诗人盛赞她为“天下无双独此花”。
琼花的花期:从四月中旬的第一个蓓蕾初放,到五月中旬最后一朵银花飘落,将近一个月。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时,也正是玉树琼花盛开之日。花盛期在4月底至五月上旬,前后约7至10天。
琼花是直到到北宋时间,才被人准确的用文字表述记载下来。北宋文人太守王禹偁(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任扬州知州),他在任时,因见蕃厘观内的琼花树叶茂花繁,洁白可爱,首咏《琼花诗》。他在《后土庙琼花诗序》云:“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花繁而树大,不知实何木也,俗谓琼花。”
真正锁定琼花的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北宋中叶,他是文坛的领袖人物、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清新自然,别具一格的诗作、文章,震撼着以文章进仕途的年轻人。他的身后有一大批学文历史地位的,是宋古文运动领袖、子、弟子在紧紧追随。他本人欣赏的、歌颂的东西影响极大。这和他的文学地位和政治地位在当时造成的不可估价的影响,他的爱好,会引起无数文人雅士的追捧。他由于本身政治上的地位以及在散文、诗、词、史传等各方面创作上的巨大成就,还有他推荐和提拔了、指导了,当时在宋文坛上的重量级人物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散文、诗词大家。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欧阳修在任扬州太守时(北宋庆历8年、公元1048年),他在扬州琼花旁建“无双亭”,并作诗云:“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诗文,赞美琼花无双。欧阳修对琼花的欣赏呵护之作,影响是巨大的传播是极快,并且被他后来的弟子、传人来扬州,就必来寻找这位文学大师居留和欣赏的琼花,这些被后来记录历史和修地方志的历代官员所重视。琼花自然而然在文人的笔下经常出现。
琼花见证了许多朝代的兴旺,她曾被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
据说,北宋时宋仁宗曾把琼花从扬州移植到汴京御花园里,但第二年就枯萎了,只好又送还扬州,琼花到了扬州又复茂如故。
金国的海陵王攻占扬州后,又把琼花连根拔起掠去,幸而有道之士太守对残根辛勤培育,才使琼花绝处逢生。
南宋的孝宗听说琼花极美,又把它移往临安宫中,但琼花到了临安便憔悴无花,只得又遣还扬州。
到元世祖时,蒙古大将阿木以十万兵马攻破扬州,烧杀抢掠之下,琼花观内的琼花终于死去。
真因为琼花本身的神奇经历和在民间流传那么多的故事,因此受到我国历代文人的青睐、乃至以后在许多文学作品和演义类作品中显身。她也提高了扬州琼花观的名声。据史料记载,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先后有两代张天师羽化在扬州琼花观内,该观被道家正一派视为圣地。
在古代许多小说里,琼花观都被描写成神仙出没或高人隐居之地。在明人写的《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一类小说里,都大肆渲染隋炀帝和琼花的神奇故事。
在清代的一些笔记中,也常常记载江湖隐士或山野奇人寓居在琼花观里。
别暑“秦淮寓客”的、著名讽刺艺术典范作品《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在落魄的晚年就曾常常流连于扬州琼花台畔,悲悼自己的坎坷身世也像琼花一般。他的侄儿金兆燕有诗云:“峨峨琼花台,郁郁冬青枝。与君攀寒条,泪下如连丝。”描写了吴敬梓在琼花观里怆然涕下,泪湿衣衫的情景。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月二十九日凌晨,吴敬梓在寓居扬州的睡眠中突然去世,他的灵魂伴着琼花的芳香,留名于扬州。
琼花因为是道家传说中,比较典型的故事,又是在民间流传甚广。曾经得到道家的极为重视。据史料记载,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先后有两代张天师羽化在蕃厘观内,故为道家正一派视为圣地。而在古代许多小说里,琼花观都被描写成神仙出没或高人隐居之地。
说到琼花,又有必要解开民间长久以来民间把隋炀帝与琼花扯在一起的谜。隋炀帝在历史上曾是一名有过作为的统治者,但更多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名臭名昭著的昏君,围绕着他的许多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多很多,也流传很久很久。在宋代就有《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等传奇小说,专述隋炀帝轶事,宋元“说话”的讲史中,也讲到此事,在明代的《小秦王词话》、《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隋唐两唐志传》,明末作家的作品《隋炀帝艳史》和《隋史遗文》也都围绕隋炀帝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题材,大做文章。
我们江南地区民众对琼花与隋炀帝的故事情有独钟,可能与苏州清初作家褚人获的、流传极广的《隋唐演义》有关。褚人获(约1681年前后在世),字稼轩,一字学稼,号石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编撰的《隋唐演义》二十卷一百回,刊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在这本书中写了隋唐前后一百七十多年。作者在自序中说明,全书基本是拼合《逸史》、《隋唐志传》、《隋炀帝艳史》和《隋史遗文》四书,并缀饰一些民间传说。《隋唐演义》出版发行之后,影响很大,以往演述隋唐历史的小说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在这些著作中,都有隋炀帝与琼花的故事。
在褚人获的《隋唐通俗演义》书中,记述的隋炀帝并不是一名护花天子,而恰恰是他直接摧残过琼花。他凭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在四十七回《看琼花乐尽隋终,殉死节香销烈见》中:讲到一日一个内相来报,“藩厘馆琼花盛开,请万岁玩赏。”炀帝大喜,随即传旨,排宴在藩厘馆。讲到炀帝与萧后才转过后殿,早望见高台上琼堆玉砌,一片洁白,异香阵阵,扑面飘来。炀帝大喜道:“果然名不虚传,今日见所未见矣!”正要到花下细玩,岂知事有不测,才到台边,忽然花丛中卷起一阵香风,甚是狂骤。宫人太监见大风起,忙用掌扇御盖,团团将炀帝与萧后围在中间,直等风过,方才展开。炀帝抬头看花,只见花飞蕊落,雪白的堆了一地,枝上要寻一瓣一片却也没有。炀帝与萧后见了,惊得痴呆半晌,大怒道:“朕也未曾看个明白,就落得这般摸样,殊可痛恨。”炀帝看了这般光景,不胜恼恨道:“那里是风吹落,都是妖花作崇,不容朕见;不尽根砍去,何以泄胸中之恨?”随传旨叫左右砍去,众夫人劝道:“琼花天下只有一根,留待来年开花再赏;若砍去便绝了种。”炀帝怒道:“朕巍巍天子,既看不得,却留与谁看?今且如此,安望来年?便绝了此种,也无甚事。”连声叫砍,太监谁敢违拗,就将仪仗内金瓜钺斧,一齐砍伐。登时将天上少、世间稀的琼花,连根带枝都砍得干净。
在野史上把隋炀帝三下扬州,单纯说成是为了看琼花。其实隋炀帝三下的真正目的:既是为了炫耀武功,以达到政治军事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游玩享乐的欲望。他在当上皇帝(604)的第二年(605)大业元年,他率领一、二十万人从通济渠去风景秀丽的江都(今江苏扬州)巡幸。610年,隋炀帝又第二次巡幸江都。他大摆酒席,宴请江淮名士,炫耀豪华。616年,隋炀帝命令江都造新船几千艘,要比旧船更大更美观。同年七月,隋炀帝又第三次巡幸江都。
这三次巡幸扬州,隋炀帝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看琼花而去扬州,那隋炀帝为什么会格外钟情扬州,这里与隋炀帝本人的经历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在历史上:首先,扬州承载着当年才华超群的隋炀帝早年的辉煌。记录着隋炀帝在隋王朝统一江南时所做出的巨大功绩。隋炀帝十三岁时,被隋文帝杨坚封为晋王。开皇八年,二十岁的杨广从并州被调往寿春任淮南道行尚书令职权,主管攻伐江南最后一个王朝陈国的战事。他指挥军队一路大破陈师于钟山,一路从长江下游攻入建邺,俘获了醉死梦生的陈王陈叔宝,至此结束了自东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南北分割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隋政权。
其次,隋炀帝曾长期在扬州生活。开皇九年(589),隋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以秦王杨俊为扬州总管,镇江陵。扬州之称从此开始。当时的江南并不安定,豪族发动叛乱。隋王朝为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隋文帝特调“冠于诸王”的杨广总督镇江都(杨广忌广陵这个名字),杨俊调往并州。杨广在江都待了九年,这是他青春年华中最值得记忆的岁月。他每年入朝一次,这使他和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广任扬州总管时,曾长期住在江都,对这里的秀丽风光、富饶物资和繁华景象深有了解。他一生钟爱的萧皇后是南朝梁的后裔,深受南朝文化熏陶,生活习惯颇具南风,不能不对炀帝有所影响。这是他喜爱南方扬州的原因之一。
二、
琼花你在昆山获得人们的格外青睐,首先要感谢龚自珍。
玉峰琼花由来已久,但有史可查的、第一次在文章、作品中谈到昆山琼花的,是爱国诗人清末著名诗人龚自珍。他三十四岁时,从杭州晞居昆山,购昆山徐氏故宅,筑室马鞍山南,称“海西别墅”。在道光十九年(己亥),他辞官、由北京南归故乡,后又北上,再南下。这一年中他在昆山共写了三百十五首七言绝句,统名《乙亥杂诗》。这些震撼清朝文坛、流传百世的杰作,在当时流传极广,林则徐等著名人物都争先拜读。在《乙亥杂诗》其中一首写到琼花。龚自珍把这首琼花诗,并赠与爱女阿辛,他在这首诗中写道:“丹实琼花海岸边”,“丹实琼花”即为昆山的琼花王。从此,玉峰琼花在昆山的历史,随着龚自珍雷霆似的名字,传遍神州大地,也确定了今天玉峰三宝之一的琼花无可争议的事实与地位,真因为龚自珍的记载,使得玉峰琼花的人文历史价值凸现。。
历史终究是人民写的,昆山人才是继承文明、承载文化的负责任的传人。昆山人和当年的龚自珍一样,是琼花真正的护花使者和精心的养护人。昆山的琼花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曾得到许多知名人士的推荐和宣传。
昆山亭园的琼花,也曾有过像象德国著名童话作家格林兄弟笔下的“灰姑娘”一样的遭遇。在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和而后的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和社会、经济的不稳定。玉峰琼花曾有过失落的历史。当时琼花就与其它园内花木一样,无声无息的静静混杂在山前这片绿荫之中。她西侧紧靠一株大冬青树,东面有木树一丛,南有腊梅、青枫,北有紫薇、广玉兰。有七、八干支、连理交叉的琼花,在周围众多乔木的郁蔽下,蓬形瘦小、花枝稀疏,树下还置有一个双人木制靠椅。1978年随着亭林公园开始大规模建设,关心亭林园琼花的昆山人,寻觅到昆山琼花的芳影。1978年5月1日,正是琼花盛开的时节。昆山中学教师徐俊良先生与爱人游亭林园,这位在扬州生活、学习过的有心人,他在欣赏各种花木时,他在一丛连理树前站住,他对在这丛置有一个双人木制靠椅的树下,看到一种似曾相识的花,此花由八朵小花组成一花环,花瓣洁白如雪,花体姿态娴静,神情飘逸,直觉告诉他,认为这是琼花。徐俊良老师的直觉,引起当时亭林公园领导的重视,他们在将此信息对外宣传的同时,对古琼花采取了一系列园林部门即对琼花采取了保护措施,对环境进行了整理,拆除紧靠树下那个双人木制靠椅,搬移周围有碍琼花生长的树木,划定保护范围、砌筑围护矮栏,周边铺设赏花游道,设立标志牌,在冬季又实施修剪、整枝、施肥等,使琼花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古琼花生长良好,树冠迅速增大,枝叶日益茂繁。
1980年,在亭林园任职的刘建华先生,带着昆山亭林园琼花的标本,专程赴扬州请专家鉴别、核实、确认。在扬州平山堂前花园的“华东第一观”亭内,见到了扬州的琼花,经观察、对比,证实昆山的琼花与扬州的琼花为同一品种无疑。后刘建华又往扬州图书馆古籍部作进一步核实。
在这同时,徐俊良写信给苏北农学院的一位教授,向他请教昆山琼花的专门问题。1980年5月14日,他又写信给中国植物研究的权威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并把自己拍摄的昆山琼花照片和研究文章一并寄去,恳请专家鉴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五天就回了信,1980年7月17日,黑龙江出版社的李月茹来信,肯定了徐俊良的研究价值。1981年第一期《生活与科学》丛刊发表了首篇昆山琼花专稿:《古老的珍异花卉—琼花(聚八仙)》。1982年春,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丁景唐先生,编辑郑顒人先生,上海少儿出版社俞沛铭先生及有关编辑的协助下,上海《文化与生活》、《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两报一刊,几乎同时发表了徐俊良的三篇文章:《三春时节看琼花》、《昆山琼花盛开》、《琼花何处开,得闲到昆山》。昆山琼花顿时产生了轰动效应,赏花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日逾万人。此后,徐俊良委托当时昆山县人民代表鲍殿洪向县人代会递交一份书面材料,提出整修亭林园,开辟琼花景观,拓宽亭林路,开放西山风景区等数点建议,这些建议后来均被采纳。
1984年5月17日,昆山县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著名作家峻青,以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作协负责人的身份应邀出席。并受聘为昆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顾问。在那次文代会上,峻青遇见了同乡,昆山县的老县长、县文联名誉主席姜德仁,姜县长对他说:你别小看我们这个小地方。这地方虽小,却有几件珍稀之宝,那就是昆山三宝(指昆石、并蒂莲、琼花)。当天他由姜县长陪同游览了亭林公园,参观了顾炎武纪念馆,并观赏了昆石、琼花等。他回沪后久久难忘昆山的琼花,1986年3月20日,他在影响极大的广州《羊城晚报》上发表了散文〈山三宝〉昆山的琼花在南国的榕城飘香。
为了昆山琼花,昆山的有识之士和国内的各方面知名人士,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工夫不负有心人。昆山人的种种努力,使琼花的人文历史效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给亭林园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建设生态昆山被提上日程,当休闲成为一种享受,当研究人文历史成为致富之后,昆山人追求的一种品位时,琼花的保护和培植,成为人文追求一种至高境界,观赏和品位琼花成为昆山人的一种时尚。
亭林园为保护古老名花,建设琼花景观,自1980年至今,经过园林工人的精心养护、培育、琼花已分植于盆景园、隧园茶室西南湖中小岛等处;在园林工人的精心护养下,1990年在“昆石馆”侧,辟地460平方米,并于东斋后原竹园载树近四十株建“琼花园”。今天族拥在玉芯亭四周的琼花树林一片,三十余株,已成气候,盛开时,玉蕊吐丝,银簪绿当;2000年,在西山风景区,凌风阁以北,“落星潭”以西,辟地2100平方米,再建一琼花园,命名为“丹实琼芳”,现有琼花170株。今天这片座落星潭西,华藏寺后,凌风阁边,翠微阁翼侧,紫云岩、文笔峰下方,华藏寺老庙弥勒殿前的大片草地上的琼树林,在高大的樟树林的四周护卫下,一百多株琼花已经盛开。4月16日纪念亭林园百年文艺演出就在这片名“丹实琼花”的琼花树林的正面,在轻歌曼舞中,琼花在欢快的起舞,组成亭林园百年历史上的一个盛事奇观。西山风景区内增添异彩。
现在,琼花不但在亭林园生机盎然,在江苏省昆山中学新建仿古建筑校史馆的西南路两侧、在居住小区留晖山庄,你在琼花节期间,同样也可以看到号称“世无双”的琼花。
满园春色关不住,琼花傲然处处开。
琼花!愿你在亭林园这块有百年历史的风水宝地上枝繁叶茂,愿你在昆山这块神奇的沃土上常青,永芳。
任文锁2006年4月8日至4月29日六稿于留晖山庄   壬辰年、年初三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