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扭伤的草药:郎咸平:楼市打压成功中国就完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50:55
2011年12月07日 11:57 来源:中山商报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在一场高端讲座上围绕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对2011年我国经济何去何从,作出了独特的见解。

郎咸平讲,我们过去的一个重大失误,在于将中国定位于一个制造业大国,由此,将与制造环节无关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六大环节拱手让给欧美。这样做的一个恶果,是我们的企业丧失了定价权,而一件产品90%多的利润都被这个环节掌控,制造这个环节只有不到10%的利润可拿。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议,实际上也是一种定价权之争。美国希望能够控制人民币的价值。近来,随着高盛进入中国,美国甚至启动了对于中国的第三场定价权战争:他们希望能够控制中国的股市。去年,高盛曾牛刀小试,导致中国的H股大跌。这给中国的投资者带来更大的风险。现行劳工政策未能追求企业和劳工双赢。

郎咸平认为,正因为企业缺乏定价权,作为制造商品的加工企业员工薪水“10年维持不变”。不是企业不想给自己的员工加薪,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的利润拿出来提高员工的福利。而政府作出的应对方案也欠周全。比如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得湖北的最低工资标准只比江苏低5%,一个湖北的工人愿意为了这5%而跑到江苏打工吗?现行劳工政策的一个误判在于,不是追求企业和劳工的双赢,而是打击企业。比如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可以炒老板,老板炒员工不行,让企业负担政府所有错误决策的成本,这使1/3的制造业陷入困境。现在推行的“工资协商制度”,规定只要有20%的工人有协商意图,资方必须与其协商,否则当场罚款20万元。土地出让金拿出1/3可以解决老百姓“三座大山”。

郎咸平称,今天中国绝大部分产能严重过剩,只剩下最后一个产业还有强劲需求,那就是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是中国最后一个支柱产业。近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打压楼价。许多人关心这种打压是否有效果。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要是打压成功了,房价降下来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那就是中国完了!中国的房地产业现在好比是一座火山,政府的打压即是试图把这个火山压住。如果强制压住了,熔岩不会自动消失,一定会从岩层中更为薄弱的环节漏出来,其后果是: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再次探底,甚至引发火山爆发,最后一个支柱产业画上句号。让房价上涨,老百姓住房怎么办?新加坡的做法是一个样板,即政府加强保障房的建设,以一个繁荣的商品房市场来构建保障房的基础。2010年政府土地出让金2.7万亿,拿出10%建保障性住房,2700亿可以建设2亿平方米,10年20亿平方米足足够2亿人居住,如果从土地出让金拿出6000亿可人人看病不要钱,再拿出1000亿可人人上学不要钱,所以从土地出让金拿出1/3,可以解决老百姓住房、看病、上学“三座大山”。企业拥有更大的弹性才能应对危机。

郎咸平指出,要想成功应对危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比其他人更早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拥有更大的弹性。

比如李嘉诚。他在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就清偿了自己的债务,降低负债比例,然后出售了一些股权,让手中保有大量的现金。在金融危机到来后,他又宣布停止所有的投资。这样下来,李嘉诚大概持有220亿美元的现金,那么这220亿美元当中,70%左右是以现金形式所保有,另外30%是以国债方式所保有,所以非常具有流动性。此后,在所有人都无力投资时,李嘉诚抓住机会,在上海做了一笔投资,赚了一大笔钱。郎咸平语录:·只要你在中国看到泡沫,那一定是一个更大危机的先兆。

·政府的政策一定是根据表面现象作出的,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解决本质问题。·品牌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做得到的。那些认为通过几个名人打广告就能够推出一个世界一流品牌,根本是不可能的。

·中国是一个最喜欢谈判而又最不会谈判的国家。出口价格往往是越谈越低,进口价格往往是越谈越高。

·所有央企国企只上缴了1.2万亿元的税,而所有的个体户 (雇用员工少于5人)的小企业,居然上缴了1.1万亿元的税。

·当政府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时,通常的做法是加税。控制股价,提出印花税;控制楼价,提出房产税;汽车多了,提出车船税。

·收费已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广东河源一个收费站的收费期限居然达到756年!如果你觉得走高速公路交费很正常,那就证明你不正常。

·北京取消对运菜进城的车辆收费,导致菜价降了一半。

·中国有重蹈日本覆辙的危险,而且比日本输得更惨。

·浑然不知危机将至,一个民族将为这种自大无知付出代价。 

据2011年11月24日《北京商报》报道,仅仅与龙湖时代天街、合生世界花园 “底价”开盘几天之隔,11月22日业内传出消息,中弘北京像素南区5号楼打出了1.16万元/平方米的腰斩价格,相比该楼座最高价2.29万元/平方米调价幅度达到了五成。

显然,这是一个“跳水”房价。

但人所共知的是,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李稻葵抛出的“高论”是:“未来两三年,房价上涨不可能,但房价下跌不会超过15%。”

毫无疑问,在残酷的市场面前,李稻葵教授的“高论”,只能成为某些商用专家,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等既得利益者的自慰剂了。

事实上,北京金地仰山也出现了“跳水”房价,部分花园洋房单套优惠幅度高达59万元,而其新推特价房仅16000多元/平方米。

当下,具有中国房地产业风向标意义的北京,已然如此,那么京外呢?

其实,京外的情况也差不多。

譬如,11月份网易房产上海站数据中心的抽样统计显示,上海目前在售的一百个盘中,11月成交均价相比10月成交均价下跌的项目自2010年5月网易房产开展百盘调查以来首次超过了一半,达到了51个。从调查榜单来看,各个降价项目的降价幅度相对10月份也可谓是“大跳水”。 其中,万科尚源的成交均价降幅最大,从10月份16263元/平的成交均价跌至12010元/平,跌幅高达26.15%,排名降幅榜第一。同样号称从27000元/平降价到20000元/平的新城公馆紧随其后,从成交数据来看,其10月份的成交均价为24656元/平,11月份的成交均价为20414元/平,实际降幅为17.20%。

而有关数据表明,“新国八条”广州版细则出台满9月后,广州市的一手房成交量再次出现萎缩现象,环比大跌30%,同比下滑28%。抽查的100个楼盘成交均价中,价格出现下降的楼盘增至42个。其中位于花都的天湖峰境成交均价由11874元/平方米下滑到6807元/平方米,跌幅达42.67%;位于白云的东湖映月成交均价由19928元/平方米降至7327元/平方米,降幅为16.31%。

换言之,上海、广州等地的楼市现实,也击碎了李稻葵教授的“房价下跌不会超过15%”之说,即楼市“跳水”价也出现在上海、广州了。

众所周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重点城市,向来对中国楼市影响深远。

另外,中国房地产企业,面前普遍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而降价又降价,以获得资金,是众多房地产企业的不二法门。

还有,正像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于2011年11月23日所讲,行业政策存在优化空间,但不会转向,同时将加大保障房投入。

事实上,2011年11月6日,温家宝总理已经讲得非常清楚,这就是:“中国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调节后的房价将使民众能够接受,也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房地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总而言之,中国房价“跳水”大幕已经拉开,而国家不可能如某些官员所言去动摇“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之政令,也不会像某些商用专家和房地产开发商等既得利益者所期望让“住房价格保持稳定”。

罗竖一 中国经营网 专栏作者

1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70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显示,最引人注目的是,全国70个城市的房价环比首次下跌了0.14个百分点。

尽管只有0.14个百分点,但将其视为房价的拐点意义却极为明显。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与9月相比,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4个,持平的城市有20个,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比9月份增加17个,也就是说高达77%的城市的一手房的房价停止上涨,其中温州以4.6%的降幅连续第二次居全国降幅之首。而银监会日前发布的三季度《中国银行(601988)业运行报告》也指出,三季度房地产业新增贷款环比首次出现负增长。也就是说,就环比的趋势而论,在历经几近两年的调控之后,中国房价的下降趋势基本已经确立,房地产真的已经进入了冬天。在冬天的模式下,理性的开发商已经不再选择与政策死扛,龙湖、中海、绿地、恒大、富力,特别是万科等行业巨头,已经纷纷选择降价促销,回笼资金。

数字尽管乐观,但实事求是而言,环比只是说明趋势,和去年同期相比,价格的下降显然还不明显。比如,一手房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只有2个;二手房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也只有有13个。在这种情况下,说房价已经全面下降也是自欺欺人,说房价大跌更是无稽之谈,很可能是将通州这些地区的房价等同于全国房价的走势了。

在房价已经下跌,但还远没有大跌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颇值得关注的说法:一是以清华大学的李稻葵先生为代表,对房价的大跌表示担忧,说什么“如果房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出现10%下降的话,一定会带来比房价上涨30%还大的社会问题,刚买房的年轻人一定会抱怨。”这种观点,暂且称之为“大跌危险论”;另一种观点是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尽管指出房价下行仍是调整的基本模式,但预计明年2季度地方政府可能以“暗度陈仓”的方式采取松动策略,3季度中央政府可能逐步放松“限贷”,然后放松“限购”,但房地产下行的惯性决定了全面回落是明年房地产调整的基本模式。姑且将这种观点称之为“调控放松论”。

对于“房价大跌危险论”,正如前面的数字所明明白白昭示的,价格是下降了,但真的没有“大降”。在房价还没有大降的情况下,却大声提示房价大跌的风险,的确有点不合时宜。打个比方,一个人发高烧,40度,医生正在给其吃退烧药。这时,一个经济学家路过,大叫,降到39.5就不可以了,如果降到39度以下会死人的。的确,一个人一直发高烧时间长了,就很难适应正常的体温了。所以,在有些人看来,40度的体温是高了,但要是体温真的到了37度左右,他会认为这要死人的。事实上,如果真的温度降到37度左右的正常体温的话,你会发现,不仅没有死人,而且过得是如此的舒服和美好。
 

其实,如果中国的房价下降30%以上,笔者认为不仅不会引发社会问题,反而给中国经济带来莫大的契机:下降30%以上,才有新的购买能力入市,房地产僵局才能打破;房地产从业者才能彻底洗脑并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去暴利化趋势;社会资金才能逐步转向实业,不会再次观望抄底房地产;才能弥合被房价撕裂的社会;才能真正推动转型。因此,对于“房价下跌危险论”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因为在中国公共政策领域,就是这些荒谬的观点,却常常能够引起惊涛骇浪,被利益集团所用,逆转政策的走势。这些学者似乎已经准确无误的摸准地方政府的G点,而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利益链上的相关者也总是能够不失时机的摸一下这些学者的兴奋点,让这些学者浪叫。房地产调控的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在房价调控的关键时期,越是各种奇谈怪论最多的时候,也越是政策最可能被逆转的时期。

而“调控放松论”则更值得警惕。房地产调控13年来,每一次总是功亏一篑,最关键的因素依然是政策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左右,房价越调越高,每一次叶公好龙的政策变化,已经让政策成了儿戏。如果这一次在房价调整的时候真的如有些人所预言,明年会放松调控,则政策的信誉几乎等于破产,这对政府来说,恐怕比房价下降更可怕。由于开发商和这些学者传递的信号,中国房地产事实上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健康的预期:就是大家认为,政府不会让房价下跌,一旦房价真正下跌,政府一定出手救市。这种不健康的预期,是政策信誉几近冰点以及中国房地产调控无效的根子。一些业主为什么在房价下降的时候闹事,就是被这些不健康的预期左右,认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失去了起码的风险意识。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本次房地产调控,是政府为自己的调控政策的声誉保卫战,也是扭转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产业空心化,实业萎缩的经济保卫战,这场战役,只能赢,不能输,也输不起。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动摇,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都会因为调控的失败而进入失控状态,那个时候,就真的如李稻葵先生所言:会引发严重的问题的。只有坚持调控不动摇,并抓住有利时机出台治本之策,进入制度建设周期,强力推行土地交易制度改革,抓紧出台房产税、暴利税,抓紧完善房地产信息统计体系,特别是房地产普查和信息联网;逐渐放开合作建房和自建房等制度性举措,方能避免政策容易被左右的尴尬,使房地产进入真正平稳发展的周期。

中国的房价不是炒房人炒高的,而是需求推动的结果。在2010中国地产大河论坛上,素有"任大炮"之称的华远集团总裁、华远地产(600743)董事长任志强再一次抛出"雷人"的观点。

二套住房 比例不高

任志强说,大家都认为是炒房子的人把中国的房价炒高了,从数据分析来看,2005年的时候拥有第二套住所的比例是8.8%,从2005年到2008年四年中我们只增长了03.9%,整个比例是9.5%,其中一部分用于出租,一部分用于偶然居住,而真正闲置的只有19%,再乘以5%,只有不到两个点是炒房子。而偶然居住中,低收入家庭偶然居住比例最低,租赁居住比例最高,而高收入家庭正好相反。这种情况说明不是炒房子的人把中国房价炒高了。

同时,从总体来看拥有第二套住房比例的总数并不是很高,绝不是因为富才拥有,在不同收入家庭中都拥有一定的比例。

那么,什么因素影响了住房价格?任志强认为,一是家庭的分裂速度,二是城市化率,三是房子的生产量,还有人口问题和土地结构问题也会影响到住房价格。

现有住房 供不应求

任志强认为,城市化速度加快和城市人口迅猛增加以及家庭分裂速度加快,使得现有住房面积不能满足需求。

任志强表示,按照美国一个著名地理学家的说法,城市化率超过30%是一个加速增长。世界上城市化率平均水平是49%多,而我国的城市化率到现在为止只有46%,且至少虚增10%。

家庭加速分裂、青壮年人口居高不下,使得住房需求急剧增长。任志强说,小家庭的户数会大幅增加,而大家庭的户数会大幅减少,这样对住房需求就会急剧增长。而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总数可能会达到14.6亿,人口红利直到 2020年以后才会出现一个转化,对房地产的拉动可能还有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

而住房生产量不足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任志强说,从我国的城市化人口结构中可以看出来,现在城市有六七亿人口,二三亿个家庭,而我们只能生产不到500万套房子。这样一个供求关系,意味着只有2%的人才能买得到房。而住房生产量的成倍增长,恰恰说明是市场化让大家有了房子住,而不是说市场化让大家没有房子住。

住房观念 需要改变

任志强说,从住房情况看,我们全国到目前为止按平均数计算,大概是80平方米多一点,说明我们的发展速度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周期。究其原因,在年轻的时候我们不具备一次性最终消费的能力,从小房子到大房子的转换过程可以减轻自己的购房压力,逐步更换不影响到我们的消费。

但是,新政打破了购房消费的规律,任志强说,在这次"新国十条"中,特别是对二套住房的限制条件,它打破了从小到大、从旧到新一个梯次发展的过程,这恰恰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任志强指出,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拥有住房比例已经很高,并非没有房子住,只是我们出现了高比例两代人和三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的问题。因此,中国的住房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国人住房观念的问题。

1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70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显示,最引人注目的是,全国70个城市的房价环比首次下跌了0.14个百分点。

尽管只有0.14个百分点,但将其视为房价的拐点意义却极为明显。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与9月相比,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4个,持平的城市有20个,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比9月份增加17个,也就是说高达77%的城市的一手房的房价停止上涨,其中温州以4.6%的降幅连续第二次居全国降幅之首。而银监会日前发布的三季度《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也指出,三季度房地产业新增贷款环比首次出现负增长。也就是说,就环比的趋势而论,在历经几近两年的调控之后,中国房价的下降趋势基本已经确立,房地产真的已经进入了冬天。在冬天的模式下,理性的开发商已经不再选择与政策死扛,龙湖、中海、绿地、恒大、富力,特别是万科等行业巨头,已经纷纷选择降价促销,回笼资金。

数字尽管乐观,但实事求是而言,环比只是说明趋势,和去年同期相比,价格的下降显然还不明显。比如,一手房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只有2个;二手房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也只有有13个。在这种情况下,说房价已经全面下降也是自欺欺人,说房价大跌更是无稽之谈,很可能是将通州这些地区的房价等同于全国房价的走势了。

在房价已经下跌,但还远没有大跌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颇值得关注的说法:一是以清华大学的李稻葵先生为代表,对房价的大跌表示担忧,说什么“如果房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出现10%下降的话,一定会带来比房价上涨30%还大的社会问题,刚买房的年轻人一定会抱怨。”这种观点,暂且称之为“大跌危险论”;另一种观点是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尽管指出房价下行仍是调整的基本模式,但预计明年2季度地方政府可能以“暗度陈仓”的方式采取松动策略,3季度中央政府可能逐步放松“限贷”,然后放松“限购”,但房地产下行的惯性决定了全面回落是明年房地产调整的基本模式。姑且将这种观点称之为“调控放松论”。

对于“房价大跌危险论”,正如前面的数字所明明白白昭示的,价格是下降了,但真的没有“大降”。在房价还没有大降的情况下,却大声提示房价大跌的风险,的确有点不合时宜。打个比方,一个人发高烧,40度,医生正在给其吃退烧药。这时,一个经济学家路过,大叫,降到39.5就不可以了,如果降到39度以下会死人的。的确,一个人一直发高烧时间长了,就很难适应正常的体温了。所以,在有些人看来,40度的体温是高了,但要是体温真的到了37度左右,他会认为这要死人的。事实上,如果真的温度降到37度左右的正常体温的话,你会发现,不仅没有死人,而且过得是如此的舒服和美好。

其实,如果中国的房价下降30%以上,笔者认为不仅不会引发社会问题,反而给中国经济带来莫大的契机:下降30%以上,才有新的购买能力入市,房地产僵局才能打破;房地产从业者才能彻底洗脑并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去暴利化趋势;社会资金才能逐步转向实业,不会再次观望抄底房地产;才能弥合被房价撕裂的社会;才能真正推动转型。因此,对于“房价下跌危险论”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因为在中国公共政策领域,就是这些荒谬的观点,却常常能够引起惊涛骇浪,被利益集团所用,逆转政策的走势。房地产调控的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在房价调控的关键时期,越是各种奇谈怪论最多的时候,也越是政策最可能被逆转的时期。

而“调控放松论”则更值得警惕。房地产调控13年来,每一次总是功亏一篑,最关键的因素依然是政策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左右,房价越调越高,每一次叶公好龙的政策变化,已经让政策成了儿戏。如果这一次在房价调整的时候真的如有些人所预言,明年会放松调控,则政策的信誉几乎等于破产,这对政府来说,恐怕比房价下降更可怕。由于开发商和这些学者传递的信号,中国房地产事实上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健康的预期:就是大家认为,政府不会让房价下跌,一旦房价真正下跌,政府一定出手救市。这种不健康的预期,是政策信誉几近冰点以及中国房地产调控无效的根子。一些业主为什么在房价下降的时候闹事,就是被这些不健康的预期左右,认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失去了起码的风险意识。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本次房地产调控,是政府为自己的调控政策的声誉保卫战,也是扭转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产业空心化,实业萎缩的经济保卫战,这场战役,只能赢,不能输,也输不起。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动摇,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都会因为调控的失败而进入失控状态,那个时候,就真的如李稻葵先生所言:会引发严重的问题的。只有坚持调控不动摇,并抓住有利时机出台治本之策,进入制度建设周期,强力推行土地交易制度改革,抓紧出台房产税、暴利税,抓紧完善房地产信息统计体系,特别是房地产普查和信息联网;逐渐放开合作建房和自建房等制度性举措,方能避免政策容易被左右的尴尬,使房地产进入真正平稳发展的周期。

面对中国房价日益下降之态势,业内外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真可谓众说纷纭。

而据2011年11月21日《南方日报》消息,对于大中城市房价的走势,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保持审慎的态度。她分析指出,一方面,房价目前处于回调通道,而且这种回调的态势至少会持续到春节以后;另一方面,官方推出的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调控政策,都旨在熨平市场波动,防止市场出现“急跌”或者“迅涨”。因此在聂梅生看来,无论是基于9月份和10月份数据,还是结合官方调控的初衷,市场不可能出现所谓的“拐点”,消费者也不能冀望房价出现“跳崖式跌落”。

笔者认为,聂梅生此说,当属“众说”之中的“狠说”。

何处此言呢?

首先,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的“新国十条”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房价过快上涨的危害性,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采取坚决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新国十条”中并无聂梅生所讲的“旨在熨平市场波动”之说,而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之意。

其次,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指出,自去年4月份《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印发后,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继续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换言之,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的“新国八条”,也没有聂梅生所讲的“旨在熨平市场波动”之意。

再者,2011年11月6日,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中国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调节后的房价将使民众能够接受,也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十分明显,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更无聂梅生所讲的“旨在熨平市场波动”之意。

但是,聂梅生却声称,官方推出的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调控政策,都旨在熨平市场波动,防止市场出现“急跌”或者“迅涨”。

真不知聂梅生所说的这个官方,是哪个官方。

然非常肯定的是,无论是出台“新国十条”、“新国八条”的国务院,还是强调“中国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的温家宝总理,均系中国最为权威的官方或官方代表。对此,作为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的聂梅生,不可能不知晓。

但从上述分析来看,聂梅生口中的官方,显然不是指国务院或温家宝总理。那么究竟是谁,也许她内心最为清楚。

其“托”官方之意,毫无疑问是想告诉中国亿万民众这样一个信息,因为政策只是“旨在熨平市场波动”,而“市场不可能出现所谓的‘拐点’,消费者也不能冀望房价出现‘跳崖式跌落’”,所以“出手购房”吧。

毫无疑问,面对中国房价下降又下降的发展态势,面对国家坚定的下调房价的政策,面对日益理性购房的亿万民众,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非常希望的就是民众“出手购房”。

聂梅生,是否在替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等既得利益者代言,而是否在“忽悠”中国亿万民众,相信读者自会作出准确的判断,故笔者于此不再赘言。

其实,与聂梅生类似者,并不缺乏。

譬如,据11月20日《京华时报》报道,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明年三季度中央政府可能逐步放松“限贷”,然后放松“限购”。

不过,较之于聂梅生等人的“众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可能”之说系“巧话”。

但是,国家统计局11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在70个被统计城市中,有34个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下跌,比9月份多出一倍。其中,一线城市环比全面下降,降价潮同时蔓延至二、三线城市。

换言之,国家此番就房地产市场进行的有关宏观调控效果日益明显。

而2011年11月6日,温家宝总理特别强调,“对于房地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决不可有丝毫动摇,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也就是说,无论是聂梅生的“旨在熨平市场波动“之说,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可能”之说,以及与其类似者,都是一种想当然,甚至是一种误导。

另外,中国有关房地产调控的储备政策还将继续出台。

还有,如今中国房价下降又下降,实属市场规律使然。

综上所述,中国房价出现“跳崖式跌落”很有可能。(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络评论员)

刚到上海时,同事之间一起聊天,当时的话题谈得最多的是剩女。我对此一脸茫然,心里很想不通,因为中国的现实中80后90后男女不成比例,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要剩只能剩男,何能剩女?

在我的新书《穷人通胀富人通缩》当中,对中日美三国人口结构进行过详细的对比分析,日美国家都曾遭遇过房价泡沫的破灭,恰恰是在25岁至34岁婚龄人口急剧减少之时。而在中国,这个同样的婚龄人口急剧减少40%的时间节点,就是2012年发生。这个时候正好是房价的顶点,购房群体潮水般退走,供给却像海啸般喷涌,房价泡沫不破都不行,和日美当年一摸一样。

现在房价下降只是出现一点苗头,丈母娘现在连影子都不见了。何故?很没趣。因为在2009年2010年买房的人资产已经大量缩水,丈母娘们当时被顾云昌、任志强们忽悠的一愣一愣,疯狂的逼迫女婿去买房子。现在,这两个家伙已经不再吱声,但是,已经把一批人套进去了,这批人很有可能成为第一批中国30年来出现负资产的群体。女婿一谈起房子便对丈母娘说:你看,我等于被你们高位截瘫了,变成残疾。原来250万的房子,现在只需要190万就可以买到。

住宅,原本就不是用来升值的,是用来安居乐业的。前两年,完全本末倒置,把住宅作为一种投机商品,再加上开发商基本上控制了各大媒体的地产版和财经栏目,天天鼓吹房价要大涨100年,现在不买将来还要更贵,买房就是爱国,结婚不买房就是耍流氓,于是,剩女产生了,不买房子就不结婚,一买房绝大多数都套进去了。

让我们来看,房价先行指标除了人口结构,还有两项,一项是土地价格,一项是货币发行量。同等地块,今年的地价相对去年来讲,已经下降了40%,那么,土地价格传导到房价只需一到两年,对土地价格来讲,有的城市明后年价格要下降40%。再看看货币,2009年货币发行增速为29.7%,现在呢,只有13%,货币发行增速同比2009年下降了60%,意味着钱将更值钱了。如果人民币停止升值,币值就开始稳定,现金为王的时代就将来临,而买房的家庭被套牢,每月要为月供拿出主要收入,将要丧失很多机会。

周立波开玩笑说,什么是不动产,就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它一动也不动,让你很惨。发达国家都有一个通行标准,那就是房价收入比,一般为3到6倍,中国最低达到15倍,最高甚至是20倍,这不是一件很荒唐的事吗?高房价是在喝血,把百姓的一点财富极尽吞噬。现在好了,丈母娘都不吱声了,而剩女也将成为历史的笑谈。(来源作者博客)

从我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来看,最近两个月要比上半年太平了许多,那种天天转发的微薄中到处是抗议强行拆迁的现象少多啦,何故?因为房价开始停止了上涨,老百姓在烦躁和微茫之中看见了希望,心态开始平和。然而,我们离太平盛世还有很长的距离。

首先我们来看看和欧美等国家的距离。走遍欧美,我们就会发现,哪怕是偏远的小镇,也有很多中国人在生活。相对中国民众的生活,欧美无疑是中国人的天堂。不讲人均收入,单讲白领阶层和婚龄群体来讲,其收入水平就是中国一线白领阶层和婚龄群体的四倍甚至十倍,而房价水平低于中国一线城市将近20%至50%。至于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中国无法望其项背;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食品卫生、教育环境、人的素质,也是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也无法比拟的。

我们某些经济学家天天在鼓噪要去救意大利,那我们看看意大利的白领和婚龄青年的收入水平。意大利白领除正常节假日外,还享受每年一个月假期(通常八月举国度假),全年有十五个月薪金,一月和八月发双薪,另一个月工资当你离开单位或退体一并发给。普通工薪族月薪税后在1000至1500欧元之间,公务员平均2000欧元左右,医生及教授在3000欧元以上。来看看一欧元能在意大利买到什么?意大利白领和婚龄青年除正常节假日外,还享受每年一个月假期(通常八月举国度假),全年有十五个月薪金,一月和八月发双薪,另一个月工资当你离开单位或退体一并发给。普通工薪族月薪税后在1000至1500欧元之间,公务员平均2000欧元左右,医生及教授在3000欧元以上。

其次我们来看看货币超发了多少?首先是看看外汇储备已经高达3.2万亿,表明10年多来仅此一项在国内超发货币21万亿人民币。再加上2009年超发货币10万亿,总共最少超发货币30万亿以上。超发的货币怎么回收,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房价降下来。在金融学上,房价上涨是在创造货币,货币越发越多,矛盾越来越大,经济结构完全扭曲无可继续时,只有回收货币。而房价下降本质上是在回收货币,这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货币紧缩。

其原理是,房价上涨,银行风险是与房价上涨一起加大;而回收货币,表明银行风险不断在降低。这就是为什么银监会为什么说,银行可以承受房价下降50%的压力的主要金融原理。银行系统稳定,币值就开始稳定,商品价格就要回归。逻辑上是,房价不降通胀不可能得到遏制。

第三经济开始回归常态。房价上涨时,农民不事农桑,工人不事生产,大家坐等房产升值,钱一多就移民,直接导致实业崩溃,生产空转,田地荒芜。谁还去创造财富?没有生产和消费,我们用什么支撑起如此庞大的经济体?未来我们又如何投入全球经济的竞争?

第四腐败现象得到遏制。中国的楼市根本就不是一个市场,冯仑戏称为青春痘,过一阵子就会好。但是,我认为中国房地产是一个充满掠夺、垄断、欺诈、暴利和暴力的五毒俱全的病人,无法救治,唯一的办法,就是下调房价,让一切泡沫自行破灭,回归常态。房价只有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均衡,才是一个城市有活力的象征。现在,很多市长动辄就是上百套住宅,到了该吐出来的时候了,贪官污吏一个一个在房价下降面前都会现形。

跌一点,是没有用的,中国也就从此错过发展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展望未来,当人口结构发挥作用时,住宅将会长期贬值。未来十年,中国能否启动内需将考验的是一个民族智慧,而启动内需的第一步是民众对衣食住行的无忧,才敢大胆的消费,以促进生产。盛世与否,取决于房价是否下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