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论文:3.节俭并不是人们致富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27:36


【原文】“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1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2之。今岁凶、民饥、道饿,重其子此疚于队,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夫民何常此之有?为者疾3,食者众,则岁无丰。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饿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译文】“如今有一个背负小孩的母亲到井边打水,把孩子掉入井中,孩子的母亲必然跟从而引导孩子。如今遇到岁凶,民众饥饿,道路边有饿死的人,这种内疚比孩子掉入井中还要严重,怎么能不明察呢?所以碰上时年好,那么民众就仁爱且善良;碰上年岁凶,那么民众就吝啬而凶恶。民众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些情况呢?有作为的人憎恶劳动,吃粮食的人很多,那么就没有好丰年。所以说财用不足那么就要反思农时,粮食不足那么就要反思用度。所以先民根据农时产生财用。加强根本而使用财富,那么财富就能够足用。所以虽然是上一世的圣王,怎么能使五谷经常丰收,而旱灾水灾不来到?然而那时没有受冻挨饿的民众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抓紧农时,而且自身给养很节俭。所以《夏书》上说:‘禹遇七年水灾’,《殷书》上说:‘汤遇五年旱灾’,这是说他们遭受的凶灾很严重,然而民众没有受冻挨饿的是什么原因呢?就是生产的财富很多,其日用很节俭。

【说明】本节墨子犯了两个错误,第一,碰上时年好,那么民众就仁爱且善良;碰上年岁凶,那么民众就吝啬而凶恶,那么人类本有的仁爱、善良的本性就决定于年成的丰歉了?当然不是!人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经过多少年代的探索和思考,人们终于意识到只有依靠群体生活;不但抗击天有不测风云的自然灾害,抗击其它生物的侵害需要依靠群体,而且种植和创造生活资料也必须要依靠群体。因此群体生活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保障,并由此而产生了群体意识。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要维护群体,为群体的利益而活着而劳动,而付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这就是人类由自然存在向自觉存在而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饮食和爱人是人的本性,求得饮食是为了继续生存,因此可以说饮食是人所能生存下去的能量;而“爱”“人”却是人之所以生存下去的动力。这就是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同的关键。其它动物可以没有“爱”而孑然一身,独自浪迹天涯;如果人没有“爱”,那就痛苦万分了,也就活不下去了。换句话说,人类为了求得饮食而必须劳动,因此可以说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但事实上人类却是因为“爱”才创造了人类社会。因为,群体意识的产生,促使人们相爱,一个人想要被人爱,首先要去爱别人,只有付出爱,才能得到爱的回报。第二,粮食不足,为什么要反思用度呢?是人太多而粮食种植不足吗?不是。因为从人类耕种粮食以来,粮食的产量都超过人类的用度,关键是粮食的购销环节,或是政治体制问题,使很多人买不起、买不到粮食,而有多余粮食的人则任由粮食在仓库里发霉腐烂,或把粮食用来喂养牲畜。因此,节俭并不是人们可以致富的原因。

——————————————————

【注释】1.队:(duì对)“坠”的本字,从高处掉下来。《左传·庄公八年》:“公(齐襄公)惧,队于车。”《礼记·中庸》:“日月所照,霜露所队。”《礼记·檀弓下》:“退人若将队诸渊。”《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考工记·轮人》:“殷亩而驰不队。”《说文》:“队,从高陨也。俗字作坠。”这里用为坠落之意。

2.道:(dào到)《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管子·牧民》:“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荀子·正名》:“故明君临之以势,道之以道。”《韩非子·扬榷》:“四海既藏,道阴见阳。”《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谷,道引轻身。”这里用为引导,疏导之意。

3.疾:(jí极)《易·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书·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管子·权修》:“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荀子·非十二子》:“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诗·桧风·隰有苌楚序》:“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字汇·疒部》:“疾,恶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疒部》:“疾,又为疾恶之义。”这里用为憎恶之意。

4.离:(lí梨)古通“罹”。《诗·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诗·王风·兔爰》:“雉离于罿。”《诗·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国语·晋语》:“离桓之罪。”这里用为受难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