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生起伏的成语:温州商人的“微利是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3:51

温州商人的“微利是图”

人们常说:“世界的钱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可以说犹太人是全世界最会做生意的人。

近年来,在中国崛起的温州商人则因其会赚钱被各界称为“东方犹太人”。他们已经被看做是中国人中最有商业头脑、最能代表资本逐利趋势的一群人。他们不仅活跃在国内市场,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经常可以看见他们奔忙的身影。有人戏言,温州打个喷嚏,全球都要感冒。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走出去”的温州人的确正在“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世界。为什么温州商人能从中国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一下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呢?他们是如何不声不响地就拥有了百万、千万资产的呢?其中有没有什么值得一探究竟的诀窍呢?

“2004年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组委会给温州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这是一个善于分工的城市,也是乐于使用合力的城市,一个喜欢以小见大,更会以小博大的城市,一个懂得无中生有的城市,她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创造着生机勃勃的经济模式……”

“以小见大、以小博大”。在温州人的成功经验中,有一条广为人知的法则:大钱小钱都赚,连赚几分几厘的机会也绝不放过。这也正是温州人的商业哲学:“唯利是图”不足取,“微利是图”却能积少成多,是生财之道、赚钱之术。他们认为:生意场上的事情,看大而未必大,看小而未必小。因此,他们挣钱有时是按角、分来计算的。从这一点一滴的“小”中,温州人积累了他们的原始资本,创造并把握了商机,从而脚踏实地地走出了一条创富之路。

“他们把普通的事、小事做大,这是其他地方的人做不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把很小的事情做成全世界最大的事情。”香港古谷惠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雄这样评价温州人。

温州人往往总是从小处着手做生意。据说,他们发家靠的是“五把刀子”:即菜刀(餐饮业)、剪刀(服装业)、劈刀(皮革业)、剃头刀(理发业)、螺丝刀(修理业)。生意虽小,但能挣一分是一分,只要能够赚钱,就不会去想生意的大小和行业的贵贱。

提起温州永嘉县桥头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东方第一纽扣市场”。纽扣够小吧,每粒只赚一分钱,然而就是这小小的纽扣让桥头这块9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冠以“东方纽扣之都”、“东方的布鲁塞尔”、“中国第一大农村专业市场”等一连串的美誉,名扬四海。

1969年,不满18岁的叶克林、叶克春兄弟俩到云南弹棉花。细心的他们在为供销社和百货公司弹棉花时,偶然发现商场里形形色色、看似不起眼的纽扣却非常畅销。后来兄弟俩在外地一家纽扣厂门口捡到一堆丢弃的次品纽扣带回了桥头,试着摆摊出售。没想到,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全部被买走了。于是,兄弟俩干脆放下弹棉花的生意,从黄岩等地贩进纽扣摆起了纽扣摊。红火异常的生意招引得街邻四友纷纷效仿,当地纽扣摊位迅速扩张。

到1981年下半年,桥头的纽扣摊位已经达100多个,在桥头镇的小商品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1983年2月,随着纽扣市场的正式开放,桥头成了远近闻名的纽扣交易中心,被香港《文汇报》称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

桥头纽扣市场的崛起,给桥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纽扣市场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纽扣企业,桥头镇业逐渐成了中国纽扣的生产基地。纽扣市场的兴盛也带来了纽扣、拉链、化工等产业的集聚,形成了极具温州特色的块状经济。小纽扣孕育了大市场,让桥头成了温州乃至全国的一朵产业奇葩。

让温州人自豪的远远不止纽扣,还有同样不起眼的打火机。1987年,温州人以手工做出了第一只打火机。12年后,温州已年产打火机5.5亿只,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0%,国内市场的94%。有人说,如果把温州人一年做的打火机排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圈。因为温州打火机的存在,曾经是世界三大打火机生产基地的日本、韩国、台湾已有80%的厂家关门。日本甚至从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国,变成最大的打火机进口国。

温州人除了善于从小处着手,以小博大,还善于无中生有,创造和捕捉商机。

        1992年秋天,到上海出差的温州乐清五金机械厂朱厂长吃完晚饭后,就出去逛街了,在他看来,逛街就是一种"跑信息"或者"捡钞票".。朱老板来到延安东路,刚一拐弯,他就看到一家食品店门口排着长长的一队人,原来,那里正在卖糖炒栗子。

  朱老板悟出一个致富道理:"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有财神爷在微笑。"朱老板仔细地观察这些人,他发现那些急于尝鲜的顾客在买了糖炒栗子后,着急地剥着吃,但是却把栗子剥得四分五裂。

        能不能做一个剥栗器呢?

说干就干。朱老板回去立刻画出了草图,用镀锌铁皮作材料,制出了自己想象中的“剥栗器”。当天晚上,朱老板将剥栗器的草图传回温州的工厂,两小时后模具生产出来,冲床开始制作产品。

3天后,一卡车剥栗器运到了上海。产品深受糖炒栗子摊主的欢迎,很快销售一空。每只成本0.15元、出厂价0.30元的“剥栗器”让朱老板整整赚了4万多块。

温州人简直都是发明家。朱老板发明了“剥栗器”,一家婚庆公司也推出了一项新发明,那就是“新娘秘书”。

自古以来,结婚就被当成每个人的终身大事来操办。婚庆市场一直以来为商家所青睐,他们把它看作一块甜美的大蛋糕,纷纷争食。如今,围绕婚庆提供婚礼服务的公司越来越多,将这块大蛋糕围了个水泄不通。而精明的温州人硬是将这个密不透风的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分食了大大的一块蛋糕。

婚礼是件大事,办得越隆重越好,可隆重的婚礼也忙坏了一大家子人。在新人的“抱怨”声中,温州人发现了新的商机。

2006年5月,温州一家婚庆公司为了帮助新人及其家人从筹办婚礼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推出了一项特殊的服务。其不仅包括伴娘和婚礼策划,而且涉及婚宴坐位排序到新娘装扮,甚至可以帮助新娘准备各种应急用品,避免婚庆典礼上发生尴尬等,简直事无巨细、全程包办,并给这项服务起了个时尚响亮的名字——“新娘秘书”。

这个新鲜的服务项目确实帮了新人们的大忙,也让这家婚庆公司的生意更加火爆。现在“新娘秘书”已经成了各家婚庆公司一个不可或缺的服务项目。

常常听到人们抱怨没有机会。事实上,商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是因为你的好大与漠视,才没能发现和抓住它。

2005年,《大长今》、《加油!金顺》、《人鱼小姐》的热播,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韩流”。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荧屏上走进了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中。从席卷全国的韩流中,精明的温州人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2005年下半年,温州市区纱帽河一家服装店果断地引进韩版服饰,打出韩文店牌,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小店的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

一位经营饰品店的温州老板更绝,竟然把韩剧当成了自己进货的参照物。2005年上半年《情定爱琴海》播出,他看到剧中人物戴着“柏拉图的永恒”手链,就进了一批来卖,没想到成了抢手货。

一时间,韩国化妆品、韩式美容院、韩国料理店,犹如一夜春风万树花,开遍了温州的角角落落,随之蔓延到了大江南北。

在温州,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温州人为何会成为富人呢?因为他们精明、机变、敢为先、肯吃苦,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们“微利是图”。他们从来不因利小而不为,更不去妄想一夜暴富。也许还不止这些,反正温州人就是温州人,他们在富了自己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享不尽的精神财富。正如一位著名的韩国企业家感叹:在儿子8岁时,我就跟他讲温商的故事,相信等到他80岁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一生的成功都来源于这些故事。


3.生意不分贵贱

  致富思维:穷人:我为什么总是没钱?做大生意,没有资本;做小生意,没有面子。我做什么好呢?

  温州人:生意不分贵贱,不管做什么生意,只要能挣钱,我都会去做。我总是在想:我怎样才能挣更多的钱?

  当全国房价一路飙升的时候,温州人就成为众人争相指责的对象。众多的媒体及大众都认为,温州"炒房团"是造成房价无限上涨的元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对付"温州炒房团的这种"无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行为。

  更有甚者,许多人极其痛恨温州人,似乎温州人是造成全国人民贫穷的元凶,似乎温州人应该像当年批斗地主一样得到"应有的打击".一时间,温州人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各种各样的骂名全部落在了温州人的身上,温州人到底惹谁了?

  有一首民谣这样说:"十个温州人九个商,还有一个会算账。"其实,温州人只是最早经商的一个群体,只是最早致富的一个群体。这就是他们所有的罪过。

  在许多人眼里,做什么事首先是面子,有些生意尽管能挣钱,但有失体面,就宁可挨饿也不愿意去做。而在温州,做生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能不能挣钱。

  曾经有人说,温州人发家是靠"五把刀子",即菜刀(餐饮业);剪刀(服装业);劈刀(皮革业);剃头刀(理发业);螺丝刀(修理业)。这形象地比喻了温州人不计生意贵贱,只要能够赚钱的经商观念。

  因此,温州人走四方,占据了许多人不愿意做的那些领域。他们从修鞋子、开发廊等"低贱"的生意开始,渐渐积累了一些财富。正泰集团的董事长南存辉当年也是靠修鞋子起家的,如今,在南存辉眼里,正是那段日子,给了他更多的财富。南存辉总是说:"财富对于我们做事业的人来讲,多和少不重要了,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财富,也从来没有去管过。现在是想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何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脑筋都想破了,哪有时间去想有多少财富。我们以事业的成就为乐,以苦为乐。

  "现在社会上所说的仇富,或多或少是存在的,就是看你怎么样对待这种态度。不要把钱看得太重,因为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如果你钱财再多,却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你为了发财,不顾子孙后代,不顾环境,这都是没有意义的。"南存辉为人很低调,他总是说,我无非是个修鞋匠嘛!

  正是这种踏踏实实做事业的态度,让南存辉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只要有生意做,温州人就会绞尽脑汁去做。"来自东北的姓许的工程师这样评价温州人。许师傅来温州6年了,他所在企业,以生产化油器为主,他在企业担任总工程师,一年能挣近20万。化油器是一种老产品,北方生产化油器的企业几乎全部停产了,但是走南闯北的温州人最先在重庆找到了这个产品的市场,于是开始生产化油器。结果,这家企业的订单一直做不完,而且他们还把化油器出口到第三世界的国家。虽然这家企业只有10多年的发展史,但是国内市场占有率竟然达到60%!这就得益于温州人的生意经。

  温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当老板,且敢冒当老板的风险。他们不论干什么,生活中总充满乐趣,而且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顽强,从不失望。

  有一句话叫做心动不如行动,致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是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就是行为。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行业,生意不分贵贱,只有你肯不肯去做。在温州人眼里,自己踏踏实实地去经商,用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并不为过。

  如果你总觉得做这个没面子,做那个有失身份,那么许多机会就失去了。反过来讲,如果人人都选择"有面子"的生意做,市场竞争必然很激烈,"钱途"就相对暗淡;如果你反其道而为之,做别人不愿意做的生意,占据市场空白点,那么市场就是你的,还怕没有钱挣吗?可见,只要把想致富的想法真正落实到行为上,踏踏实实地去经营,诚诚恳恳地待人,生意就会做起来的。

  一位网名叫寒夜的温州网友在吴洪森《破解温州之谜》后跟贴说:"我是温州人,但是我只希望温州人不要再去探究温州为什么会成功了。我想,现在应该更加关注的是今后要怎么样继续发展。想研究?留给别人吧,我们温州人没空。"这就是精明的温州人,永远把做生意放在首位。思维决定行为,正是基于赚钱光荣的理念,温州人在生意场上总是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不断滚动着财富的雪球。

  温州人语录:做生意要从小处着手,钱要一分一分地赚,这是我们起家的拿手好戏,也是在青岛成功的奥秘。——青岛玉环灯具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可福

4.能挣一分是一分

  致富思维:穷人:做小生意没多少利润,有时候甚至不如替人打工呢,这样做何时才能发财呀?

  温州人:做生意就是要挣钱,能挣一分是一分,小生意,大市场,只要市场做大了,几厘的利润照样能致富。

  西班牙温州同乡会副会长李欣瑜说:"做任何事,都得从小做起。一步登天的事是不可能的。"温州人把这条准则运用到商业上就是"微利是图".温州商人的商业哲学是:"唯利是图"不足取,"微利是图"才是长远的生财之道。

  最早贩卖纽扣的叶荛林、叶荛青兄弟俩在20世纪80年代初刚开始在温州桥头镇试卖纽扣时,并没有想到,不到一天的时间,价值400元的纽扣竟然销售一空,这让兄弟俩非常高兴。同时,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下子传到了其他人的耳朵里。结果,大家都跟着做起纽扣生意,纽扣在桥头镇的小商品市场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到1981年下半年,纽扣摊位已经达100多个。1983年2月,纽扣市场正式开放,成为远近闻名的纽扣交易中心,还被香港《文汇报》称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能挣一分是一分,这是温州人获得第一桶金的秘诀。正如香港古谷惠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雄在评价温州人的时候所说:"他们把普通的事、把小事做大,这是其他地方的人做不到的事情。要研究的是他们能把很小的事情做成全世界最大的事情。"温州人做生意,从来都是从小处着手,能挣一分是一分。

  卖纽扣,每粒只赚1分钱,温州人就干;做标签,每条只赚几分钱,温州人就干;修鞋子,每双只赚2毛钱,温州人也干;卖服装,每套只赚几元钱,温州人还干;纽扣、标签、徽章、商标、印刷品、小饰品、小玩意儿……别人看来挣不了多少钱的生意,温州人都在做,而且做得有声有色。如今的温州,小商品做成了大市场。乐清柳市的五金电器市场,永嘉桥头的纽扣市场,苍南金乡的小商品市场等,都是温州人的财富聚宝盆。

  温州人认为,不怕赚钱少,只怕赚不来,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挣钱,财富就会越积越多。微利是图是许多温州人取得第一桶金的方式。

  有些人认为,做买卖就要做大买卖,小生意没什么赚头,不屑一顾,这种人往往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结果不仅做不成大生意,而且往往是一事无成,甚至倾家荡产。

  事实上,生意不在大小,只在最终赚得的利润。小生意尽管赚得少,但是,投资少,风险小,薄利多销,积少成多,就能够赚到许多钱。大部分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尽管胸怀大志,但是缺乏资金、人际关系等资源,怎样才能找到赚得第一桶金的突破口呢?如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屑做,致富就根本不可能。

  不要嫌赚钱太少。如果总是抱着"大钱赚不到,小钱不愿赚"的心态,结果总是赚不到钱。赚小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次赚钱后再也赚不到钱。

  在美国纽约坚尼路经营手提袋的一位温州商人说,从小本生意做起,是我们温州人经营的特色,也是成功经营的快捷方式与保证。

  青岛玉环灯具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可福则说:"做生意要从小处着手,钱要一分一分地赚,这是我们起家的拿手好戏,也是在青岛成功的奥秘。"以小博大是温州人深深懂得的一个道理。乐清白石鞋底生产基地,永嘉黄田鞋饰生产基地,河通桥鞋料市场都聚集着喜欢做小商品的温州人,正是这些小商品造就了大市场。

  南京人尤凤英在温州"取经"时,给温州金泰市场一位老板"打工"半天,她发现那位老板不仅做几千元的批发生意,几块钱的业务也不放过,而且给顾客的仍然是批发价。老板认为,小生意虽然赚钱少,但总比没钱赚好。尤凤英感慨地说,她以前也做过小商品的批发生意,对前去批发的"大主顾"很热情,而对那些只想"淘货"的顾客就爱理不理,那时心里想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大老远进来的货,以很低的价格卖出一件两件太不值得了。现在想通了,大生意其实不就是一笔一笔的小生意组成的嘛。与其坐着等大生意上门,不如每笔小生意都做。

  在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化,越来越专业化。一件商品往往不可能是一个生产厂家制作而成,而是由许多厂家合作生产而成,因此,生产厂家往往成为产品生产链上的一个环节,利润越来越微薄。面对这种情况,经商时越来越多地要执行薄利多销的策略,做消费者真正需要、常用的商品。只要有市场,微薄的利润照样可以积累起巨大的财富。

  温州人语录:做任何事,都得从小做起。一步登天的事是不可能的。——西班牙温州同乡会副会长 李欣瑜

  成功始于足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不是小事;伟大来自平常,把每一桩平常的事情都做好就是不平常。——华通机电集团董事长 李成文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温州企业家黄建峰接手改造了当地的老糖厂,许多人都觉得他的投资风险非常大,但是在投产第一年,市场上糖价上涨。黄建峰的糖厂生意非常好。三年后,随着糖价的下降,黄建峰毅然转产马铃薯淀粉,从而依然保持良好的利润。

  当他被问到有什么经商的诀窍时,他说:"我从不做没把握的买卖,确定项目前我已经关注了市场的长期变化规律,到了市场饱和期之前我就提前调头转产。商人要懂得适时进退,能进能出。" "这是一种空隙,温州人打了一个很好的时间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员说。

    

1989年,戴建远随政府考察团到香港考察学习。

  当天晚上,考察团入住在一家招商宾馆。戴建远洗完头后拿出一个电吹风准备吹头发,谁知他不小心插错了插座,只听见"嘭"的一声,刹那间,房间里所有的灯都灭了。

  肯定是线路烧毁了。考察团的所有人都吓坏了。

  没办法,团长只好出面与宾馆交涉。宾馆答应一会就派保安人员来检查。

  不一会儿,宾馆的保安人员来了,随身还带着一只手电筒。只见他走到房间走道边,将一个小开关一按,所有的灯都亮起来了。

  戴建远松了一口气,看来不是线路烧毁。但是,戴建远觉得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

  戴建远要求保安带他去问电工,电工告诉戴建远,这是一只小型的漏电保护装置,专门解决线路里出现漏电等情况。

  听了电工的话,敏感的戴建远立即想到:"这种小开关在国内好像还没有,而且也没有企业生产这种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电安全必定会提出新的要求,这种漏电保护开关市场的前景肯定大有前途。"第二天,戴建远就跑到电工跟他讲的商店里,买了一组漏电开关带了回去。

  回来不久,戴建远立即着手生产这种新型的漏电开关。

  由于这种漏电开关符合市场的需求,同时,当时还没有厂家生产这种产品,产品一面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短短几年,戴建远就赚了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