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力关宾馆:大藏,佛说佛医经,横死因缘带给我们的健康养生启示,少林禅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20:23

             

    《佛说九横经》,使很多人对释迦牟尼佛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简短的九句话就把人生做人与养生的道理说的明明白白,见之而勿忘,受益非浅。读这部经书对于我们日常的做人,孩子的教育,自身的修养以及如何养生都深有教益。        

    这部经书是佛祖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精舍里给众多的比丘所讲的课程。比丘就是出家的僧人。佛说有九种因缘,使人在命未尽时便横死。也就是中国人说的“非命”。我们古人把死亡分为“正命”和“非命”,正常的死亡就叫做“正命”,也就是大家说的“无疾而终”。“非命”就是非正常的死亡,也就是因疾病、意外、仇杀、刑狱等等的死亡,也叫做“死于非命”。佛祖给了我们一个简单而易行的避免“死于非命”的方法。佛说如下九种因缘可以致人死于非命:     
                 一者、为
不应饭为饭; 
                二者、为不量饭; 
                三者、为不习饭; 
                四者、为不出生; 
                五者、为止熟; 
                六者、为不持戒; 
                七者、为近恶知识; 
                八者、为入里不时不如法行; 
                九者、为可避不避。
         一为不应饭为饭,为不可意饭,也为以饱腹不停调。就是吃的东西使胃里不舒服,再好的东西,只要是让胃不舒服,肯定于身体无益。(另一种解释是:不按时吃饭,不饿的时候也吃东西,不懂调理肠胃)
         二为不量饭,就是吃东西不知道节制,吃的过多过量。中国有这样一个说法,说人的衣食是有定量的,意思是说在你的一生应该吃多少东西总量是一定的,当你提前把自己的食物吃完了,你的生命也就结束了,细想起来其实也是满有道理的。我们可以留心观察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我们会发现很多吃饭无节制的人是很容易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等病症,尤其一些每日应酬不断,三天二头喝酒应酬,山珍海味每日吃着,身体很快就会虚弱不堪。所以要养生首先就要节制饮食。 

    《杂阿含经》第42卷还记有波斯匿王节食的故事说,当年波斯匿王吃得太多太好,患肥胖病,一动就全身出汗,于是到佛住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稽首请教,佛看他稽首后那副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就用偈语开导说: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后来。波斯匿王严格按照佛的说教进行节食,日长时久下来,身体脥细,容貌端正,从此恢复了健康。释迦牟尼教给波斯匿王的节食妙方,应该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的。

    曾经在美国召开的“饮食营养对寿命影响的细胞和分子学基础”专题会上,有关专家报道,大白鼠的一个月相当于人类三年左右。如果采用限量进食法,人的寿命将由72岁延长至108岁。美国国立老年研究所的查理·巴劳斯博士用大白鼠试验,从16个月龄(相当于人类48岁)开始限制能量摄人,结果仍使大白鼠寿命延长三分之一。专家们认为,人类如果从中年时期开始限量进食,也有利于健康和长寿。

  诚然,提倡节食防病治病长寿之法,丝毫不意味着吃得越少越好。正确的做法是,

  每餐可吃八分饱。

  佛教还提倡饮食按时。原始佛教徒讲究饮食有时,尤其是严格执行“持午”,出家和尚讲究过午不食。佛陀有过午不食之说,谓避死气。但中国寺院汉化佛教僧尼多参加劳动,为健康需要和生活习惯,不得不吃晚饭。
         三为不习饭,就是说吃的东西不合时节或者异地不服水土,本应是夏天吃的东西,清凉解暑的食品总是在冬天吃,或者夏天吃容易上火的食品,都是对身体不好的,或者到了异地,因为水土不服,食物难以消化,对身体也是很不好的。
         四为不出生,就是说胃里食物还没有完全消化就吃下顿饭,如果总是这样,那么胃里总是涨涨的,对于胃肯定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吃过的食物还不曾消化,又接着吃饭,导致消化不良成病。
         五为止熟,也就是人体的排泄,该排泄大便小便的时候,不排泄,稍有生理知识的人都知道,大便小便含有人体内的过量的各种物质,有些物质对身体很有害,不及时排出,有很多物质就会被人体吸收,对身体就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六为不持戒,持戒是指五戒,杀生、偷盗、犯他人妇、妄言两舌、饮酒。犯此五戒就可能触犯刑法和公共道德,就会被处以刑法,或被吊死,或被杖打砍头等而死,或者在牢狱中饥渴生病而死,或者即使逃脱法律制裁却因仇家报复而死,或者因为害怕念罪忧虑而死。

    这里面我主要讲讲酒戒与酒害
  相传释迦牟尼时代,他的一个弟子神通比丘,一天赴檀家应供;一席间吃了一些酒。在回途中,因不胜酒力,醉倒在路上,涕唾满面,威仪荡然。他虽具神通,此时也不免为虫蚁所欺。佛陀释迦牟尼遥知此事,便率领众弟子前来,现场说法,并制戒说:“自今以后,以我为师者,乃至不得以草木头着酒中而人口”。
  据医学专家分析,当体内乙醇量达20~40毫升时,人进入兴奋状态,易感情用事;当体内乙醇量达到50~100毫升时,人即可出现生理失调,精神失控现象;当体内乙醇量达200毫升以上时,便会造成急性酒精中毒,甚至抑制呼吸中枢,引起死亡。
  据报道,嗜酒者预期寿命比常^减少20年,饮酒者自杀率约占自杀中四分之一。长期饮酒会导致维生素缺乏,引起周围神经炎,多种脑功能性和器质性障碍,如焦虑、抑制、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震颤性谵妄、幻觉症、大脑皮层萎缩等。有些国家精神病院中酒精中毒陡精神病占20~30%,奥大利亚达50%。酒精对生育有显著影响,造成胎儿发育异常或低能。如我国古代诗人,“酒仙”李白,和文学家陶渊明、辛弃疾等均嗜酒,而其后代愚钝无能。酒也危害全身其它器官,导致胃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炎。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肝硬化由酒精引起。
  酗酒对社会、家庭的影响也不能低估。工业化国家30一50%致死『生的交通事故与司机饮酒或服用其它药品有关。饮酒使美国工业每年损失200亿美元。同时酗酒还使家庭离婚率上升,使犯罪行为增加,如酒后肇事、偷窃、攻击行为、诈骗、流氓、凶杀等。
  令人忧虑的是,中国酒民日益增加,达1.6亿人。中国酒的年产量达1380万吨,和杭州西湖中水差不多,而且以23.5%速度增长,耗费粮食为200多亿公斤。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提出“除非采取适当措施,否则,酗酒可能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成了—个大公害。”
  佛教经论对酒祸有不少论述,化导世人远离酒患。
  《四分律》说饮酒有十种过失,(1)颜色转恶;(2)不劣轻浮;(3)眼视不明;(4)现嗔恚相;(5)坏田业资生;(6)增加疾病;(7)斗讼滋生;(8)恶名流布;(9)智慧减少;(10)身坏命终,堕三恶道。
  《大爱道比丘尼》将酒譬为毒药、毒水、毒气,是众矢之源,众恶之本。《沙弥戒经》、《大智度论》更分别数列了饮酒的36失和35失。其大意可既括为:(1)不孝父母;(2)轻慢尊长朋友;(3)不敬三宝;(4)不信经法; (5)讦露人罪; (6)诬人恶事; (7)恒说妄语; (8)传言两舌; (9)恶口伤冬; (10)生病之根; (11)斗讼之本; (12)破散家财; (13)废忘事业;(14)恒无惭愧;不知羞耻; (1 5)疏远善人; (16)狎近恶人; (17)常怀恶怒;(1 8)横杀众生; (19)偷人财物; (20)奸犯他妻; (21)伏匿之事尽向人说; (22)无复智慧; (23)恶名流布,人所憎嫌;(24)种狂痴因,遗患后代; (25)常怀忧愁; (26)举止失态; (27)倒卧沟渠;(28)暑月热亡; (29)寒天冻死; (30)身坏命终堕三恶道等等。佛教对酒过的描述,即使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来看,也是基本符合事实,足以引起人们重视。当时,佛陀释迦牟尼为了防微杜渐而厉行。酒戒也就不难理解了。
  佛教把酒戒不仅列入沙弥戒、比丘戒,还列入菩萨十重禁戒、居士五戒。五戒中、杀、盗、邪淫、妄四戒是性戒,酒戒是遮戒。遮戒就是起遮护作用的戒。
  《成实论》说: “问日:酒是灾罪耶,答:非,所以者何,饮酒为恼众生故,而是罪因。若人饮酒,则开不善之门,以能障定及诸善法,如植众果,无墙障故。”《俱舍论》中说: “诸饮酒者,心多纵逸,不能守护诸余律仪。故为护余,令离饮酒。”

         七为近恶知识,就是与恶人作伴,哪还有好结果?因为遇到恶人,恶人所犯恶事波及自身的原因。这是什么道理呢?是因为遇到恶人不及时离开恶人,恶人所做种种恶事,不辩其善恶的原因。

       八为八者、为入里不时不如法行;入里不时者,为盲目行事的人;比如别人家里有争斗时进入别人家里;比如官府追捕犯人时,当避不避。不如法行者,指违背常理道义的人;因为随意进到别人的家中,见到不该见的;听到不该听的;犯到不该犯的;妄说不该说的;妄忧不该忧的;妄要不该要的。就是:“谓晨暮行,亦有魍魉争斗者。若有长吏追捕而不避。若入他家舍,妄视不可视,妄听不可听,妄犯不可犯,妄念不可念。”

       九为可避不避,是说对于可以避免的不必要的伤害,而不去积极加以避免。名为当避弊象弊马牛犁车蛇虺坑井水火拔刀醉人恶人,也与若干恶。(遇到疲惫的象,马;飞车,奔马,毒蛇,疯狗,井坑,水火,持刀的醉汉,恶人等及其它的一切诸恶境时;等等以上九种因缘,当避不避,命未尽而非尽,为横死。有智慧的人,应当识别以上这九种因缘,当避的时候要回避。)

附录:《佛说佛医经》节选:

    佛言:有九因缘,命未当尽为横尽:一、不应饭为饭;二、为不量饭;三、为不习饭;四、为不出生;五、为止熟;六、为不持戒;七、为近恶知识;八、为入里不时、不如法行,九、为可避不避。如是九因缘,人命为横尽。

    不应饭为饭,谓不可意饭,亦谓不随四时食,亦为已饭复饭,是为不应饭为饭。不量饭者,谓不知节度,多食过足,是为不量饭。不习饭者,谓不时食,若至他郡国,不知俗宜饭食未习,不稍稍饭,是为不习饭。不出生者,谓饭物未消复上饭,若服药吐下不尽便食来,是为不出生。止熟者,谓大便、小便来时不即时行,噫吐、下风来时制,是为止熟。不持戒者,谓犯五戒,现世间盗、犯他人妇女者,便入县官,或刻、或死、或得棓榜压死、若饿死、或得脱外从怨家得首死、或惊怖忧愁死,是为不持戒。近恶知识者,谓他人作恶便来及人。何以故?不离恶知识故,恶人不计当坐之,是为近恶知识。入里不知时、不如法行者,谓晨暮行,亦有魍魉诤者;若有长吏追捕而不避,若入他家舍,妄视不可视、妄听不可听、妄犯不可犯、妄念不可念,是为入里不知时、不如法行。可避不避者,谓弊牛、马、狾、狗、蚖、蛇、虫,水、火、坑、阱、车、驰马,拔刀醉人、恶人,余亦若干,是为可避不避。如是九因缘,人命未尽为尽,黠人当识,是当避、是已避得两福:一者,得长寿及得闻道好语,亦得久行道。

分享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