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炮院:马朝中:老有“小”为的快乐老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00:15
马朝中:老有“小”为的快乐老人

http://www.yuxinews.com 2012-01-11 09:54:47

□  记者  杨雪  李冉  文/图

  每天一大早,马朝中老人就在自己的宁宝斋里铺开纸墨笔砚,准备迎接他的那群老朋友。二十多平米的宁宝斋,四壁书画,都是马朝中老人和朋友的精心之作。桌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华宁古陶器。古色古香的宁宝斋,翰墨飘香、古韵悠然。

  11年前,马朝中和一群对书法绘画艺术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成立了“怡然墨艺社”,不定时地在一起活动,切磋交流各自对书法绘画技艺的心得。如今,宁宝斋也成为他们的一个活动场地。

  马朝中老人自小就喜欢书法绘画,因工作繁忙,只当做了业余爱好。直到退休,他才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研习书画艺术。老人擅长行书,墙上挂有两幅老人所书苏轼的《赤壁怀古》和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两首词虽都是以长江为题材,但诗风迥异,行墨间足见其对诗意的感悟和书法功底、气韵的深厚。印象最深的是马朝中的两幅梅花图,一幅红梅以冷月为背景,一幅蓝梅枯桩,有着古诗词里的意境和恬淡。马朝中的字画在当地颇有影响,不少人都来向他求字画。而老人在古典诗词、楹联方面的创作,也日臻出神入化。

  几十年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马朝中老人既感受着诗书画养人的益处,又深悟其中的妙处。“书画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有着雅化、美化和教化的功能,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真善美的体现。千百年来,以积极上进的美,潜移默化地教化着后人,特别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当下文化消费逐渐兴起的背景下,中国传统书画作品还有保值升值的功能。”

  马朝中退休前是华宁县委党校的老师,除了自己研习书画,他还热心华宁县的群众文化建设,对大众文化消费和文化审美也有自己的研究。为身体力行影响和培养华宁大众文化消费,马朝中提前退休,开办了书画社。无奈市场清淡,惨淡经营让老人很困惑,最终关店歇业。去年中央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让马朝中看到了华宁文化发展的新希望,他欣然作《感时二首》,道出了一位老文化人对时下文化建设欣逢盛世的感慨:

  自古神州雅士多,文珍墨宝若星河。而今又是春光好,十亿笙箫十亿歌。

  众香国里有奇葩,字画诗联灿若霞。得意春风今又是,千红万紫送天涯。

  在县里的支持下,马朝中重开字画店,取名“宁宝斋”。老人在自己的字画上明码标价,倡导文化消费,在他的影响下,一些老朋友的字画也挂进了店里。

  当我们问老人生意如何时,在店里的一位老朋友笑着替他回答:“马老师送出去的字画多于卖出去的,连小店的租金都赚不回来。”马朝中对此淡然处之:“如果能达到雅化、美化其居室和心灵,我送出去的字画,只要是送给了值得送的人,那白送也不吃亏。我送出去的是一片真情和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也算对社会作贡献了。”

  “实际生活中,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远比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强烈。我认为,有些人家虽豪华,但不知如何营造居室的文化气氛,只能算是‘豪俗’。有少数人虽已有了悬字挂画的愿望,却是托人四处找名家要字画,求字画的途径还停留在‘要’而不是‘买’的水平上,还没有形成文化消费观念,而对于书画经营者来说,则挫伤了积极性。书画消费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种局面一时难以改变。”

  为此老人感慨著文《繁荣我县书画事业之我见》。老人认为,华宁历史上曾有刘大绅、朱家宝等书法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书画在地方文化建设、文化繁荣中的作用、功能不容忽视。他建议开展“书画进机关进家庭”文化活动,在单位办公室和家中,悬挂本土书画家创作的精美书法绘画作品,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提高全县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机关单位的文化品位,为文化强县战略加油使劲。

  马朝中热心华宁的文化事业,闲暇时,为单位创作歌曲、撰写对联、挥毫书法。周围的人都说他老有所为,但老人却自谦:学艺不精,只是老有“小”为而已,“我受党教育多年,退休了就想为社会尽点责任。虽人微言轻,但只要尽心尽力了就行。”

  编辑: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