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哈达颜色:防治慢阻肺宜“三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37:22
防治慢阻肺宜“三早”
魏开敏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病,系我国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40岁以上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8.2%。慢阻肺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和体重下降,如果不能从早期着手防治,最终可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国内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大城市中慢阻肺占据死因序位的第4位,而在农村地区则位居死因序位之最前列。所以,医学专家强调指出,慢阻肺的预后好坏,关键取决于一个“早”字,就看患者能否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早发现。尽管慢阻肺的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短,但气短症状往往出现迟,最早出现的是咳嗽症状,可伴有一定程度的咳痰与喘息,所以,当出现反复或持续咳嗽,特别是清晨起床后咳嗽频繁,咳出白色泡沫痰及黏痰时,应当考虑患慢阻肺的可能,及时去医院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
早诊断。早诊断是早治疗的前提。据我国统计资料表明,在慢阻肺的早诊断方面做得很不够,只有35%患者得到及时诊断,但其中大多数未能进行肺功能检查。目前医学界认为,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故对可疑对象务必要早进行肺功能检查。在各项肺功能检查指标中,一般是以第1秒吹气时的最大数值(FEV1)与最大呼气容积(FVC)的比值来进行分级,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肺储备功能和估计患者的病情程度。
早治疗。以往认为慢阻肺的药物治疗仅能缓解症状,不能延缓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因而不主张在非活动期给予药物治疗,仅仅强调改善生活方式和开展肺功能锻炼。目前认为,药物治疗可以逆转肺的结构与功能,有利于缓解慢阻肺加重期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故在慢阻肺加重期,患者应尽早用药,并在进入缓解期后仍须维持治疗一段时间,以防止病情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包括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和噻托溴铵在内的吸入治疗性药物,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点,大大改进了慢阻肺的药物治疗方法,取得了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