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精确到区吗:宽容的底线:警惕一个无原则的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49:05
宽容的底线:警惕一个无原则的社会 ■ 顾 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09:00 解放日报
宽容的社会不会容忍那种自己可以任意冲撞其他群体价值底线,反过来却要求别人宽容的荒唐逻辑。人类不同文化,不同群体在基本价值观上彼此尊重,是多元社会、宽容社会的最后原则,这一原则被突破,将意味着进入一个无原则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类将失去道义约束乃至文化约束,而进入普遍冲突状态。
最近一条化妆品广告因为用“儿子希望长大了娶妈妈”来表达青春不老的创意,引 发一片争议。反对者称之为“乱伦广告”,大加挞伐;欣赏者则认为,广告中儿子的话只是“童言无忌”,不但十分正常,而且充满家庭温馨。最引人注意的是,争论中高调凸现的宽容主张成了主调。
广告本身到底是否涉嫌“乱伦”,可以暂不作讨论,但对“宽容”一说,倒先有讨论明白的必要。近年来各种挑战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广告、视频制作乃至“行为艺术”,不断出现,大有蔓延之势,而且每当此类作品激起社会舆论反响之时,都可以听到宽容之说。似乎一切都不是问题,唯有批评者的心胸狭窄,容不得人,才是问题。是的,中国社会曾经只有一种声音,只有一条标准,缺乏宽容的精神和空间。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方式多样了,价值观念多样了,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多样了,在个人选择机会增加的同时,宽容别人的选择也成为生活中人际相处的一条越来越重要的原则。何况社会变迁速度极快,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标准,现在受到不无道理的质疑,更是完全正常的事情。不过,随着宽容成为模式,现在要想不宽容,也已经非常不易。即使你不宽容,别人也不会把你当回事,你也得眼睁睁地看下去,逃也逃不掉。所以,宽容不但成为价值,成为流行,甚至成为强迫。但也正因为宽容成为强求,我们就不能不反过来问一个问题:宽容本身有没有底线?
“宽容的底线”听上去像是一个词语矛盾,似乎既然要宽容对待,那还坚持什么底线呢?如果要坚持,那不就是不宽容了吗?其实,所谓“宽容的底线”涉及的首先不是某项特定的价值标准,而是对宽容本身的最低要求。宽容作为原则,必须是双向的,其最起码的要求是“希望得到别人宽容的人,必须先宽容别人,起点就是不随意冒犯别人”。一个真正宽容的人,在公开表达自己的时候,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不去触犯其价值和标准。相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还一味要求宽容,那不叫宽容,而叫唯我主义或自我中心主义。唯我主义不可能宽容,因为唯我主义者从来就只知有己,不知有人。
近年来,一些所谓的宽容倡导者所要维护的常常是突破规范的涉性言行。某些前卫人士在性问题上表现得相当洒脱,既不考虑传统,更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所以每每激起反响。但反响的激烈似乎只引发了新的亢奋,前卫者愈趋洒脱,反对者愈显保守过敏。其实,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前卫-保守之争”就可以解说的。“性”毕竟不是什么普通事务,可以拿来随意展示,因为不同群体有不同的看法。笔者曾在英国看到,成人用品商店虽然地处闹市,但店堂深藏在建筑内,看不到沿街橱窗陈列,而且在展示区域入口处,按照规定,地上划有一条红线,一直延伸到墙上,并在成人齐眼高的位置,写上提示:“跨过这条线,您可能看到与您所持价值观不相符合的东西。”换言之,人们的价值观是否“被冒犯”,是个人可以选择的,而不是无法拒绝的。
诸如此类的规定一方面体现了对各种不违反法律的现象的“宽容”;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对那些不接受此类事物的个人及其价值观的“宽容”。这种同时顾及不同价值观的安排,避免了对一方宽容就是对另一方冒犯的难处,正是“宽容的底线”的道理所在。随意将别人无法接受的东西不加考虑地展示在别人眼前,还让人“不愿看,闭上眼睛就是了”,那是明显的霸道有余而宽容不足。
即使对广告中的一句童言,到底作何理解,允许见仁见智,但广告创意人和宽容倡导者也应该意识到,懵懂幼童之语一旦被成人有意使用以谋取商业利益,就没有资格享受“无忌”的特权。应该意识到不仅母子对话,而且夫妻之间情到浓处之语,都非常“温馨”,但不能因此就不加区别地广而告之。应该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那样理解广告创意。应该想到,这种貌似天真又暗示明显的创意难免冒犯别人,所以有必要收敛自己,或者躲到角落里独享这一创意,或者关起门来与同好们共享,而不是无所顾忌地向社会公众随意传播,更不能冒犯了别人,还责备别人不宽容或不肯“闭上眼睛”。
其实,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恶搞历史人物的作品,也得到了“宽容”甚至纵容,那种只要不是自己所信仰的,就可以不顾别人,胡乱曲解乃至亵渎的做法,明显越出了“宽容的底线”。这种躲在宽容的掩体中却对别人的信仰不表任何尊重的心态和行为,所缺少的正是最起码的宽容和对“宽容的底线”最起码的遵守。
建设一个宽容的社会是大多数人都愿意持续努力来实现的前景,但宽容的社会不会容忍那种自己可以任意冲撞其他群体价值底线,反过来却要求别人宽容的荒唐逻辑。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可以容忍许多原则被突破,但不能容忍“底线”原则被随意突破。人类不同文化,不同群体在基本价值观上彼此尊重,是多元社会、宽容社会的最后原则,这一原则被突破,将意味着进入一个无原则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类将失去道义约束乃至文化约束,而进入普遍冲突状态。人类之间价值观冲突从来就比物质利益冲突来得更激烈、更狂暴,后果更严重,这是任何一个稍具社会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概念,要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和谐文化概念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可以作多方面的阐述,相互尊重、彼此宽容是其中必然具有的要素,但不尊重底线、不寻求共识的宽容,只能造成不和谐,不会是真正的宽容。为了实现文化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我们需要把握宽容的精神,以符合宽容本意的方式实践宽容。
(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