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区是什么意思:和谐不是“和稀泥”等六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15:35
和谐不是“和稀泥”等六则2007年04月02日09:33   和谐不是“和稀泥”

  文/左崇年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下的主旋律,但时下在一些地方曲解了“和谐社会”的含意,出现了一些与建设和谐社会相悖的不和谐音符。一些领导把和谐当作筐,啥事都往里装;有的把和谐当作“和稀泥”,作“和事佬”;有的打着和谐的旗号,却制造出一些不和谐的矛盾;还有少数领导借和谐之口,打击压制批评,堵塞群众正常的反映意见渠道。党内的正常批评与自我批评,被视为不利于团结而被“叫停”;群众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上访,也被扣上“不和谐”的帽子,被阻拦、甚至被抓;一些地方领导决策失误,有群众写信向媒体反映也被扣上“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帽子,而受到打击报复。

  营造和谐共事的环境,维护团结稳定的大局,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但是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人人都当“和事佬”,都去“和稀泥”,无原则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好我好大家好”,遇事睁只眼闭只眼,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斗争的不斗争,该打击的不打击。恰恰相反,和谐社会需要的是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去消除与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坚持正义,打击犯罪,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清除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敢于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形成一个“议论纷纷”的“群言堂”,让群众说话,让群众与我们的党和政府,与人民的公仆拉近感情距离。

  从宗族助学谈起

  文/彭京宜

  宗族文化的两重性

  几年前,海口一位王姓朋友的小孩考上了大学,引得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然而他没有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南农村老家也来了一封信,信中称热烈祝贺我王氏家族子弟喜登龙榜,依照家族规定,本族子弟考入大学,每人可获200元奖金,望凭录取通知书前来领取,云云。

  我知道,王某的老家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村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而且,王某生在城市、长在城市,与农村老家联系不多。至于王某的孩子,更属于喝着易拉罐长大的一群,与农村老家基本不搭界。同宗同族的乡亲们,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向城里的亲戚诉苦,希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却毫不吝惜地对城里的亲戚实行“助学”,这是何等的景观啊!

  不错,宗族文化具有其落后性。在“光宗耀祖”的旗帜下,往往包藏了以“宗”取人、以“族”划线、拉帮结派、传播迷信,甚至唯我独尊、欺压百姓、违法乱纪、危害国家等等东西。但是也要看到,宗族文化不仅仅具有落后性,它在某些方面也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在“光宗耀祖”的旗帜下,有时也包含了维护秩序、维系道德、伸张正义、抑制邪恶、恤贫助学、遵纪守法、促进和谐、化解矛盾等等内容。看不到宗族文化的上述两重性,只对它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就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

  画“爱”为牢可以休矣

  宗族助学的问题之一,在于它的封闭性。凡本宗族者,都给予帮助;凡非本宗族者,都不予帮助。凡本宗族者,即便你富甲天下,我也照帮不误;凡非本宗族者,即便你一贫如洗,我也视而不见。凡本宗族者,纵使你强健无比,我也照例滋补;凡非本宗族者,纵使你骨瘦如柴,我也谢绝施助。于是,就有了本文前面的故事:老王的农村老家,还有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上房、甚至吃不饱饭,然而他们因为不属于王氏宗族而被忽略。相反,老王住在城里的高楼里,拿着丰厚的工资,不愁吃、不愁穿、孩子不愁上学,却因为属于王氏宗族而得到“帮助”。

  宗族文化并不缺少爱,只是它常常画“爱”为牢。它在“爱”与“不爱”之间划出一道鸿沟,鸿沟那边是无爱的疆域:那里只要冷漠不要同情,只要误解不要理解,只要观望不要帮助,只要仇视不要关爱。鸿沟这边是爱的“特区”:你不贫穷我偏给钱财,你不饥饿我偏给食物,你无疾病我偏给治疗,你无寒冷我偏送冬衣。先贤说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义为像尊敬自己的长辈那样去尊敬别人的长辈,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别人的孩子,这就是爱的高级境界。我们为什么不来个“族吾族以及人之族呢”?当我们填平了那道鸿沟,我们就“及”了,就步入了爱的高级境界。

  把“群众呼 声”交接好

  文/姜少勇

  最近,地方党政机关正在紧锣密鼓地换届,有的领导在离任交接时,谈起自己的成绩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唯恐埋没了自己的成绩,而一旦涉及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建议和要求,他们往往三缄其口,避而不谈,担心损害了自己“政声”,结果是“领导走问题走,‘群众呼声’没盼头”。

  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如同体育场上的接力赛。如何交接,交接什么,事关一个地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离任的同志,临走之前,谈谈自己执政的经验,说说工作的体会,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责任感,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千万不能一味地扬己之长而护己之短,有意地回避矛盾,尤其是不能截留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有的领导干部不愿谈及这个话题,在离任时遮遮掩掩,一个重要原因还是“私”字当头,担心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会有损自己的形象。其实,这种顾虑是大可不必的。

  领导职务卸任并不意味着工作卸责。要想保持一地一单位的工作连续性,不但要求我们把好的思路、好的作风传下去,还要求我们客观地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交给下任。这既体现着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更关乎着党组织的形象,从中也可以衡量出领导干部对群众对基层的感情。领导干部不护短、不抑恶,主动找出自己的不足,更能赢得基层干群拥护爱戴。倘若过多地从个人角度出发,过多地考虑个人面子,以致无视群众的意愿,把群众的呼声当负担,只能加大问题的处理难度,贻误最佳解决时机,给将来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贻误党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很有必要提醒即将离任的同志,既要交接好好的作法、好的经验,也要交接好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好!

  新闻回放:2006 年11月,海口市首次动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欠薪。139名被“阳光华府”工程建设商所拖欠的85.5万元工钱,在海南省劳动监察总队的帮助下,从工资保证金中支付,已发放到农民工手中。

  ――农民工辛苦的血汗钱被拖欠,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痼疾。为讨薪,农民工跳楼、自焚等过激行为不时发生。有人指责他们“恶意讨薪”,但“恶意讨薪”正是由“恶意欠薪”引起的。

  “恶意欠薪”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靠道德自律是无法约束那些无赖之徒“恶意欠薪”,只有制度才能有效管束。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便是一个好制度。这个制度规定,施工单位在报建时必须按照工程款的5%交纳工资保证金,联合施工单位各交2.5%。工程完工后若拖欠农民工工资,将从保证金中先予垫支农民工工资。若逾期仍拒付工资的,将把此施工单位列入无诚信单位,并在两年内不得投标工程;若工程完工结算后没有拖欠工资事件,劳动部门将带利息退回全部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在海口建筑行业的实施,体现了政府对农民工实实在在的关怀,也体现了海口建筑用工市场的成熟。(莫清华)

  送温暖别再冬天里的“一把火” 

  一年一度的“送温暖”活动在一些地方已被群众戏谑为“冬天里的一把火”,这是因为一些地方“送温暖”活动已经变了味,走了调。有的地方把送温暖当作是“笼络人心”的“应急手段”,有的当作是领导作秀的形式主义花架子;还有的当作是领导邀功领赏的“政绩工程”或向上哭穷伸手的借口。凡此种种都是有悖于“送温暖”宗旨。送温暖活动,应该是用真情真心送温暖。要有一种真心为民的爱心,还要有颗“利为民所谋”的热心和实心,真正把“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人心”这一要义落到实处。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办一件件的实事开始,少些“突击式”应付,多些播种温暖和关爱的举措,不走形式,不刮风。(吴玲)

  谨防“向下”跑官要官在换届选举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贯彻群众公认原则,实行民主推荐,其目的在于通过推荐和选举充分反映民意,把人民群众真正拥护的优秀干部选上来。这从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向上”跑官要官的通道,但也为一些官欲熏心的人开启了“向下”跑官要官的门。他们眼睛“向下”,或封官许愿,或请客送礼,千方百计拉票。这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民主推荐和选举工作,造成结果失真失实,而且腐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要引导选举人和参加民主推荐的同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而不能是非不清,美丑不辨,更不能拿原则送人情、做交易。(司马龙)

(《今日海南》授权人民网发布,请勿转载)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