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b夕立图片: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修炼要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19:58
无”的运用意气原则方法应互参。

    老六路的内功理法内容的理解 肘沉腰圈有利于周身齐动,以免脆弱的腰直接迎敌。祝大彤亦认为一般杨式太极拳一味注意以腰带动肢体,很容易将腰暴露在一线,危险。故老六路大部分动作是肘沉腰圈、肘领腰转,是很合理的。

    三关长、领、竖、撤:有利于体会在运动中身体的重心轻度变化,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也有利于由己及人,培养听劲。

    中心垂直线:是用于平移(平送腰胯)或幅度不大的转动及作为内气上极而下或下极而上的运行路线;钟锤之旋摆、晃荡是练短促劲与往返折叠劲。

    十字中心:老六路练功重点是十字中心,亦即中丹田,以练心劲。傅钟文85式以下丹田为主,以练腰腿。其“节节贯串”是以气路为主,非如85式以形体骨节为主。

    三道气圈:肩、肘、腕(下按时)与肩、腰、胯圈相对应。培养气圈是为了扩大身体与外界的接触,有利于听劲、反弹及试探引诱,还能达到膨胀横散内气的目的。另外三圈为钟的外围,有利于培养整劲。

    五点四段:重点是防止重心突出形外,变化不灵活而为人所乘。

    以上意气内容都含有使周身如同一体(古钟),有利于培养整劲;并于其中体会整体中各部分变化与平衡,有利于保持重心稳定,日久由己及彼,有利于听对手劲等作用。

    呼吸的问题 太极拳作为道家一种辅助静功的修炼,有人根据气功三调原则,硬性规定某个动作应配合呼,某个配合吸,认为这是调息,其执着于形体上的后天呼吸,而非以神御形,与太极拳“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的境界相左。殊不知“形神合一”便是上乘丹法。故《太极拳论要解》中指出:“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以呼吸之气而非内气来催姿势,易引起身晃及气机失调,落于下乘。老六路走架及揉手过程中要做到不大气喘、不大汗出为适度。

    套路及揉手 太极拳是以防守反击为主,以弱胜强。技击时要求极轻灵,故不需大步。步大则滞。练此老六路模仿实作,不讲究大步低架,故曰活桩。使练套路与练揉手的风格得以衔接一贯,这足以说明有些拳家认为的“套路无用论”及体用脱离是错误的。大步低架以进攻为主,为外家拳所重。

    从我掌握的魏树人老师的书及光盘来看,魏老师的拳架在前后期是有些微变化的,大概是为了使形体更好地配合神意气之运行。因为老六路较一般太极拳更注重内功阴面的修习,但反过来也说明了阳面形体动作对阴面亦有反作用,不可不注意动作的正确。而且老六路的动作编排也极具科学性,极为自然圆满,如老六路走开合步,使重心极其自然地移动,有利于神意从容发挥,并可免膝痛之弊,亦为老六路一大特色。

    老六路以体会舒适为原则,不在于练习套路次数之多,我感觉只为养生,一天练拳一遍足矣。

    速度的问题 一般太极拳的风格以缓匀为主,老六路也一样,且在初期比一般的更慢,但并非一味求慢,而是注重体会内在的神意气的运行变化规律,是有其内涵的,特别是体弱之人,内气不足且运行缓慢,如果动作过快,同样会发生强迫气以供形之弊,不利于内气之培养。故魏老师指出,调整速度快慢应以舒适为原则。

    气感的问题 老六路注重形神、招术的结合,尤其注重体会内在的神意气的运行变化规律而非只是形体动作。比起一般太极拳更有利于体会到气感,亦容易令人沉溺其中。

    蓝晟老师曾指出:“太极拳要求的是‘无形无象,全体透空’,魏老师多次对我说:‘不要去追求各种气感’,如果去追求,功夫永远出不来。”真可谓至理名言,应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