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时雨化成淡墨:关于中医脉诊论之二:诊法方法论概述初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41:02

关于中医脉诊论之二:诊法方法论概述初识:

 

二).脉诊的俱体方法:

1什么脉诊?什么是切脉?脉诊是切脉诊病的方法。切脉是用手指触按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脉象变化及异常征象。

切脉的重要关键是什么?医生切脉,注意有无胃气,是诊脉断病的关键。另,关键在于脉症相符,阳病得阳脉,叫做顺。相反的阳病得阴脉,阴病得阳脉,叫做逆。预后不良。治疗紧急措施,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应形脉症三项比较,主要还是形体和脉象,形气相符合,全篇主脑,气即指脉气。

医家张仲景说:“。。。只按寸脉,不触及尺脉,只按寸口脉,不触及跌?阳脉。人迎,跌阳及寸口等,三部脉象,不互相掺验,而按自己的呼吸,诊候病人脉的搏动数,不满五十动。

2寸口诊脉法:一般临床最常用通用的是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寸口脉即挠骨动脉,分为寸、关、尺三个部位,以挠骨小头处为关部,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寸关尺共六部,分管脏腑。每部又有浮、中沉三侯,三部脉共九侯,合称三部九侯。对脏气之盛衰,即可作出诊断。必要时,须人迎脉与寸口脉相互参证。如高血压病,则人迎脉,常大于寸口脉一倍。1)如外感时(凡外感表证,都在左手寸部人迎察?),人迎脉大于气口,多现于左手。外感寒邪,则左寸人迎脉浮紧,按之洪大紧急。外感风邪,则人迎脉缓而大于气口一倍或二倍、三倍。2)如内伤时(右手寸部叫气口,这里察内伤?),气口脉大于人迎,多表现右手。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若饮食不节,劳疫过甚,则心脉变,见于气口,气口脉急大,而涩数,时一代脉。(李东垣诊脉法)。

8)为什么一般都单独在寸口部位诊脉呢?因为寸口部位,属于手太阴经,是肺脏所属的经脉。上从喉咙,下连于脉,是呼吸的要道。全身营气,卫气及吸的天阳之气,都在肺脏会合。肺经脉所过的寸口部位,能反映各脏气盛衰变化。叫寸口原因,是这部位全长一寸九分,是本人中指节两侧横纹之间距离定为一寸,用以测本人手足背腹,各部长短宽窄,这叫中指同身寸法。而口是出入往来的意思,因而把这部位,叫做寸口。

三).三部分持成定法:

左手:寸部外以侯心,内以侯膻中(心包)。关部外以侯肝,内以侯膈(胆)。尺部外以侯肾、内以侯腹。腹者大小二肠,膀胱,俱在其中。

右手:寸部侯肺,(胸中)。关部侯脾(胃)。尺部侯肾、(命门、大肠);

1)俱体诊脉方法:令病人受掌向上平放,医生复手,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取之,先下中指取定关位,在下前后二指于寸尺二部。如果病人身材较长,则下指宜疏,身材较矮,则下指宜密。同时在按脉时,用力不宜过重,用三种不同指力,即轻指力,重指力,不轻不重指力,以寻求脉象,这种方法,叫做浮取、沉取、中取。

2)浮取能观察有无外感表证;中取能观察脾胃机能变化;沉取能观察有无内伤里证。上指寸部;下指尺部;左即左手;右即右手。诊脉要上下比较,也要左右手对照,运用七诊手法(浮中沉,上下左右)体察病情,寻找原因。小儿的脉息与成年人有异,且其寸关尺三部也不能容下三指去侯脉。故诊小儿脉,多采取以一指侯三部的方法。

3)为什么一般都单独在寸口部位诊脉呢?因为寸口部位属于手太阴经,是肺脏所属的经脉。上从喉咙下连于脉,是呼吸要道。全身营气卫气及吸的天阳之气,都在肺脏会合。肺经脉所过的寸口部位,能反映各脏气盛衰变化。叫寸口的原因,是这部位,全长一寸九分,是本人中指节,两则横纹之间的距离,定为一寸,用以测本人手、足背、腹各部长短宽笮。这叫中指同身法。而口是出入往来的意思,因而把这部位叫做寸口。

四).人迎脉诊法:(1结喉旁两侧颈,即项侧总动脉搏动处。又称人迎脉。(2诊脉部位,即左手寸口脉的别称。(3人迎又是足阳明胃经针灸穴位名,位于结喉旁颈总动脉之后,胸锁乳突肌前沿处。现代诊脉多不用此法。

五).跗阳脉诊法:即足背动脉。病势垂危时,寸口脉已散乱,或微细欲绝,则取跗阳脉较为可靠。诊脉时,有的要人迎,寸口,跗阳三部脉互参,方能正确结论。

六).脉象分为二十八种。脉象的分类,经过历代医家的整理,归纳为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孔、弦、革、牢、濡、弱、细、散、伏、动、促、结、代、疾等二十八种。

七).四脉为纲诊脉法:脉状种种,内外脏腑之诊,全赖于(概括于)浮、沉、迟、数四者为大纲耳。又以独浮、独沉、独迟、独数为准则,独见何部,即以何部深求其表里,脏腑之所在。经云: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注这里寸口兼两手六部而言。不专指右寸也。

浮沉是审起伏。迟数是察至数。凡浮之不浮,不沉而在中,不迟不数而五至者,谓之平脉。是有胃气。可以神求,不可以象求也。若一见浮沉迟数之象,斯为病唉。

浮象在表,应病亦在表;浮脉虽有里症,则主表其大纲也。过浮为外邪过猛,抗病力过激,致正气受损较重,无力维持其自身阴阳的最低平衡。故病情较重。

沉象在里,应病亦在里,沉脉虽或有表证,则主里其大纲也。

数为阳,阳主热,而数有浮沉。浮数应表热。沉数应里热。虽数脉亦有病在藏里者。然六腑为阳,阳脉营其腑,则主腑其大纲也。过数为热邪太盛,阴气损伤,潜敛之力不能制药其数,皆由阳亢之极而阴不能维系之重症。

迟为阴,阴主寒,而迟有浮沉。浮迟为表寒。沉迟为里寒。虽迟脉多有病在腑,然五脏为阴。而阴脉营其脏,则主脏其大纲也。

脉状种种,概括为浮、沉、迟、数。然四者之中,又以独浮,独沉,独迟,独数为准则。独见何部,即以何部深求其表、里、脏、腑之所在。

八).六脉为纲:浮脉和沉脉是诊断表症和里症的纲领。迟脉和数脉为诊断寒症与热症的纲领。滑脉和涩脉是诊断实证和虚证的纲领。

九).八脉为纲:浮主表,沉主里,二脉之下轻重辨之。迟主寒,数主热,二脉以息之至数分之。大主邪实,细主正虚,二脉以形之阔笮分之。长主素盛,短主素弱,二脉以部之长短分之。

7)八脉为纲?即三部分持成定法说;浮主表,沉主里,二脉指下轻重辨之;

迟主寒,数主热,二脉以息之至数分之;大主邪实,细主正虚,二脉以形之阔窄分之;长主素盛,短主素弱,二脉以部之长短分之;此八脉为纲也。浮取能观察有无外感表证(心和肺);中取(浮沉之间)能观察脾胃机能变化(脾和胃);沉取能观察有无内伤里症(肾和肝)。这都是大体上来说。

十)。十脉为纲:柯琴“伤寒来苏集”说: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浮、大、滑、动、数。此名阳脉也。凡沉、弱、涩、弦、微迟脉,此名阴脉也。

脉有十种,阴阳两分,即俱五法。浮沉是脉体;大弱是脉势;滑涩是脉气;动弦是脉形;迟数是脉息。都是病脉而非平脉也。

脉有对看法。有正看法。有反看法。有平看法。有互看法。有彻底看法。

1)如有浮即有沉;有大即有弱;有滑即有涩;有数即有迟。浮为在表,沉为在里,大为有余,弱为不足,滑为血多,涩为气少,动为搏阳,弦为搏阴,数为在腑,迟为在脏。此为对看法也(1)。

2)如浮大滑动数,脉气之有余者,名阳脉,当知其中有阳胜,阴病之机。沉弱涩弦迟,脉气之不足者,名阴脉也。当知其中有阴胜阳病之机。此为正看法也(2)。

3)如其始为浮、为大、为滑、为动、为数。其继反沉、反弱、反涩、反弦、反迟者,是阳消阴长之机。其病为进。

如其始也为沉、为弱、为涩、为弦、为迟。其继也微浮、微大、微滑、微动、微数者,是阳进阴退之机,其病为欲愈。此为反看法也(3)。

4)如浮为阳,若兼大、动、滑、数之阳脉,是为纯阳。必阳盛阴虚之病。沉为阴,而兼弱、涩、弦迟之阴脉,是为重阴。必阴盛阳虚之病。此为平看法(4)。

5)如脉浮而弱,浮而涩,浮而弦,浮而迟,此阳中有阴,其人阳虚。而阴气早伏于阳脉中也。将有亡阳之变。当以扶阳为急务矣。如沉而大,沉而滑,沉而动,沉而数,此阴中有阳。此人阴虚,而阳邪下陷于,阴脉中也,将有阴竭之患。当以存阴为深虑。此为互看法也(5)。

如浮大滑数动之脉体,虽不变,然始为有力之强阳。终为无力之微阳。知阳将绝矣。沉弱涩弦迟之脉,虽喜变而为阳。如忽然暴见浮大滑动数之状。是阴极似阳。知反照之不长。余尽之易灭也。是谓彻底看法(6)。

更有真阴真阳之看法。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脉有胃气,是知不死。所谓阴者,真藏之脉也。脉见真藏者死。然邪气来,紧而疾。谷气来,徐而和。此又不得以迟数定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3@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0年11月26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