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补水面霜好用吗:关于中医治病八法论之六:温法治法论初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57:43

关于中医治病八法论之六:温法治法论初识:

治法,是指治疗疾病的大法。它是真对八纲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而施治的大法。它是根据临床病症,在辩证求因的基础上,进行审因论治,而制定出来的。当治法确定后,它就成为指导组方和临床运用的主要原则。在辩证施治过程中,方是从属于法,治法是方剂的根据,故前人有“方从法立,以法统方”的理论。

反之,方剂又是治法的具体体现。如只有治法,而无方药,治法就不能体现出来,也就不能完成辩证论之的全过程。

中医治法是丰富多彩的,可扼要概括“八法”。八法的源流,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

清代医家程钟龄著《医学心悟》,对八种治法作了系统论述,书中说:“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尽之。”

八种治法简明扼要,实际概括了中医治法的重点所在,故至今仍为大多数医者所沿用。

所谓汗法,指解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祛散在表病邪;

所谓吐法,指运用催吐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除停留在胸膈之上的病邪;

所谓下法,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以攻逐在里的病邪;

所谓和法,指和解表里的寒热,或调和脏腑的功能;

所谓清法,指运用寒凉的方药,以治疗热证;

所谓温法,指运用温热的方药,以治疗寒证;

所谓消法,指运用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以治疗气,血,痰,食,湿,火等,所结成的病邪,使之渐消缓散;

所谓补法,指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不足;

中医八种治法,不能孤立对待,如病情较为复杂,往往不是单用一法所能适应的,常需数种方法结合运用,才能全面照顾。因此,临证处方,必须针对具体病情,灵活应用八法,才能提高疗效。

【温法】治法是用温性或热性药物,通过温里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等作用,消除沉寒,补益阳气,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以治里寒证的一种方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治寒以热”。是温法的立法的依据。里寒证的成因,有外感内伤的不同,或寒邪直中于里或因误治,损伤阳气,或因机体阳气虚弱,以致寒从内生。

寒证的部位有在上,在下,在脏,在腑,在经络等的不同。因此温法有温中去寒,回阳救逆,温中散寒三类之别。由于里寒证的发生,常常是阳虚与寒邪并存,温里剂药多辛温燥热,所以温法又常于补法配合运用。

1回阳救逆,用于真阴不足,寒邪直中三阴,或热病汗下清凉太过,以致邪入三阴,而出现恶寒倦卧,吐利汗出,手足厥冷,神衰欲寐及腹中急痛,脉象微细,或沉伏欲绝等,必用温法挽救一线之阳,四逆汤是回阳救逆代表方剂。

2温中去寒,多用于素体阳虚之人,如脾胃阳虚,而形神衰疲,肢体倦怠,手足不温,纳谷不忘腕痞腹张吞酸呕吐,大便不实等,方如理中丸。

3如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五更泄泻当用补火生土法,如四神丸之类,使火旺自能生土,不治泻而泻自止。

温法注意事项:温法本为寒证而设,故凡属实热阳证,应严格禁用,否则火上加油,会使病情恶化,甚至招致死亡。1热伏于里,热深厥深,形成内真热外假寒禁用;2虚火内动而见吐血,尿血,便血者禁用;3夹热下利,神昏气衰,形瘦面黑,状如槁木阴液将脱者禁用;4素来阴虚,舌质红,咽喉干燥者慎用。

附:理中丸《伤寒论》

组成用法:人参(或党参)6-12克, 白术6-12克,干姜3-6克,炙甘草3-6克,丸剂,每服6-9克,日2-3服,亦可水煎服,名人参汤。

功效:温中去寒,宜气健脾。

主治和应用,中焦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舌淡苔白,脉迟缓或沉细。亦治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及胸痞藿难等。

临床用于急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慢性结膜炎以及妇女虚寒崩漏看,月经过多,见上述症候者。

方义:以辛热之干姜为君药,温中焦脾胃而去里寒,人参大补元气,助运化而正升降为臣;脾虚则生湿,故以甘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为佐;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四药配合,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虚得甘温而复,吐泻腹疼皆可除,故名“理中”。

按语:为治疗脾胃虚寒的主方。如寒甚者重用干姜,虚甚者重用人参,阳虚失血者,甘姜宜改炮姜。

虽为丸剂,病重者可作汤剂煎服,《金匮》治胸痹之人参汤,用药与本方完全相同,以治中焦阳虚之胸痹。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2010年12月27日星期1。

E-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