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春雨水乳用完长痘:关于中医治病八法论之七:补法治法论初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51:39

关于中医治病八法论之七:补法治法论初识:

治法,是指治疗疾病的大法。它是真对八纲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而施治的大法。它是根据临床病症,在辩证求因的基础上,进行审因论治,而制定出来的。当治法确定后,它就成为指导组方和临床运用的主要原则。在辩证施治过程中,方是从属于法,治法是方剂的根据,故前人有“方从法立,以法统方”的理论。

反之,方剂又是治法的具体体现。如只有治法,而无方药,治法就不能体现出来,也就不能完成辩证论之的全过程。

中医治法是丰富多彩的,可扼要概括“八法”。八法的源流,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

清代医家程钟龄著《医学心悟》,对八种治法作了系统论述,书中说:“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尽之。”

八种治法简明扼要,实际概括了中医治法的重点所在,故至今仍为大多数医者所沿用。

所谓汗法,指解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祛散在表病邪;

所谓吐法,指运用催吐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除停留在胸膈之上的病邪;

所谓下法,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以攻逐在里的病邪;

所谓和法,指和解表里的寒热,或调和脏腑的功能;

所谓清法,指运用寒凉的方药,以治疗热证;

所谓温法,指运用温热的方药,以治疗寒证;

所谓消法,指运用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以治疗气,血,痰,食,湿,火等,所结成的病邪,使之渐消缓散;

所谓补法,指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不足;

中医八种治法,不能孤立对待,如病情较为复杂,往往不是单用一法所能适应的,常需数种方法结合运用,才能全面照顾。因此,临证处方,必须针对具体病情,灵活应用八法,才能提高疗效。

中医治病用补法,是针对人体阴阳气血或某一藏器虚损而言。是运用各种不同补药,以扶助人体气血的不足,协调阴阳的偏胜,使归于平。若正气虚弱,不能清除余邪时,使用补法,一是能使正气恢复,切有利于肃清余邪,所以补法并不局限补虚扶弱方面,同时能收到间接祛邪的效果。
   补法主要是补益体质和机能的不足,消除一切衰弱现象。应用方面,约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补气法,用于倦怠乏力,懒言怕动,少气不足以息,虚热自汗,脉大而虚,或时有脱肛,氙气,或妇人子宫下坠等气虚病症,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为主要方剂。
   补血法:用于面色萎黄,爪唇苍白,头眩耳鸣,嘈杂心悸,及女子月经衍期,色淡不鲜,甚则闭止不行等血虚病症,用四物汤,人参养营汤为主要方剂。
   补阴法:用于形瘦色悴,口干咽燥,肌肤枯涩,耳鸣目眩,怔忡怵惕,虚烦不寐,盗汗遗精,咳呛咯血,消渴等阴虚病症,用左归丸等为主要方剂。
   补阳法:用于腰以下冷,腰膝酸痛,下肢软弱,不任步履,大便泄泻,小便频数而欠,或阳萎早泄,虚喘等阳虚病症,用右归丸等为主要方剂。
   此外还要分别五脏,何脏亏虚,进行补益。在补五脏中,又有正补法,和补母生子法的不同。如肺虚火盛的咳嗽痰血,用补肺阿胶散,此为正补法。如虚劳咳嗽,大便不实病人,用参苓白术散,以培土生金,是补母生子的方法。其余四脏,可以类推。
补法运用,是要视虚弱程度分别处理,因为有峻补和缓补之别。
   峻补适用于极虚垂危的病情,如骤然大出血而引起的虚脱,用独参汤之类。
   缓补适用于慢性虚病,或邪气尚未尽退,正虚而不任重补的病症,应以药性和平,可以久服的药物,缓缓补之,逐渐恢复。方剂四物汤之类。
   总言,补气血是以中焦脾胃为主,脾胃为水谷之海,是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补阴阳法,是以补肾与命门为主,因肾与命门为水火之脏,是真阴真阳生化之源。
   补法注意事项:首先必须照顾脾胃,因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如脾胃不能运化,则任何补剂,都不能起到补益作用,此为补法的重要关键所在。另:
   1.古人言:“大实有赢状”必须注意疾病的本质,不可被假象蒙蔽,犯“误补益疾”的错误。
   2.补法虽可扶正祛邪,但在邪势旺盛时,纵然有虚象,也不能用此法,应以去邪为主,或攻补兼施,邪去则正气自安,否则会因补而致留邪之弊。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01228日。星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