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春雨旗舰店:关于中医治法论之:汗下并用治法论初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2:00:43

关于中医治法论之:汗下并用治法论初识:

治法,是指治疗大法。它是根据临床病症,在辩证求因的基础上,进行审因论治,而制定出来的。当治法确定后,它就成为指导组方和临床运用的主要原则。在辩证施治过程中,方是从属于法,治法是方剂的根据,故前人有“方从法立,以法统方”的理论。

反之,方剂又是治法的具体体现。如只有治法,而无方药,治法就不能体现出来,也就不能完成辩证论之的全过程。

中医学的治法是丰富多彩的,可扼要概括“八法”。八法的源流,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

清代医家程钟龄著《医学心悟》,对八法作了系统论述,书中说:“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尽之。”

由于八法简明扼要,实际概括了中医治法的重点所在,故至今仍为大多数医者所沿用。

八法不能孤立对待,如病情较为复杂,往往不是单用一法所能适应的,常需数种方法结合运用,才能全面照顾。正如《医学心悟》所言:“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因此,临证处方,必须针对具体病情,灵活应用八法,才能提高疗效。

【凡】病邪在表的,宜用汗法,病邪在里的,宜用下法。如既有表症,又有里症时,一般治疗是先解其表,后攻其里,所以有“表不解,不可攻里之禁。”但在内外壅实,表里俱急之时,就不应拘执先表后里的常规,必须采用汗下并用的方法来治疗。

如《伤寒论》的桂枝加大黄汤证,既有恶风发热,头痛的表证,又有腹满的里证,所以用桂枝汤解表,加大黄攻里。其它如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同样是汗下并用的法则。

汗下并用法之表里剂:

凡具用解表及攻里(包括清里,温里)作用的方剂,称为表里剂。表里剂,具有表里兼治的双重作用。凡具有表证,又有里证,单用解表,则里急之证,得不到治疗;单用攻里,则在外之邪,又不得解除。故需用表里剂。

如桂枝加大黄汤《伤寒论方》;大柴胡汤《伤寒论方》;厚朴七物汤《金匮方》防风通圣散《刘河间保命集方》;三黄石膏汤《原名石膏汤》等,均为表里之剂。但它们适应证的病理机制,各不相同,其组织用药也各异。如桂枝加大黄汤,在外则有太阳表邪,在里则有积滞,故桂枝,大黄并用,以桂枝外解太阳,大黄内攻积滞。

如大柴胡汤,在外则有少阳经症,在里则有阳明腑实证,故柴胡,大黄并用,以柴胡解少阳之经邪,大黄功阳明之腑实。

如厚朴七物汤证,和桂枝大黄汤证相似,外有太阳表邪,内有停滞,故同样是桂枝,大黄并用。

桂枝加大黄汤,是表证重而里症轻,故以桂枝汤为主体,偏重于解表;厚朴七物汤,里症重而表证轻,故以厚朴,大黄,枳实为主体,偏重于攻里。

防风通圣散,既能解表清热,又能通便利尿。三黄石膏汤,在外则发散表邪,在里则清热解毒,故也是表里两治的方剂。上述五方的简要辨别,使用时,还须随证化裁,才能恰如其分。

1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大黄,芍药,生姜,甘草,大枣组成。功能解表攻里。用于:太阳病误下,表证未罢,邪陷阳明,腐秽积於肠,转属太阴,腹满而大实痛者。

2大柴胡汤:柴胡6-12克,黄芩6-9克,芍药6-9克,半夏6-9克,生姜3-5片,枳实6-9克,大枣5-7枚,大黄6-9克。水煎服。功效:和解少阳,泻下热结。

主治和应用:少阳阳明合病,见往来寒热,心下痞硬,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不止,便秘或下利等症,苔黄,脉弦有力。

临床用于急性肠胃炎,痢疾,传染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腹腔感染等,

方解: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为君药,大黄,枳实泻阳明实热,并有杜绝热邪传入阳明腑实之意,为臣药;白芍土中泻木,助柴,芩,清肝胆之热,半夏和胃降浊,以治呕逆不止,重用生姜和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并能调营卫而和诸药,共为佐使药。

按语:由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而成。小柴胡汤为治少阳证之主药方,小承气汤为治阳明腑实之剂,大柴胡汤,选用了二方主要药物,和解少阳之功首著,泻下阳明之力,则较缓,用于少阳初入阳明之证,颇为适宜。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201112日,星期日。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