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鱼表情包:论物质贫穷与精神贫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46:21
 现代人终日忙忙碌碌,为金钱、工作、房子等烦恼,总结起来不过都是为了脱离物质贫穷,很少能静下心来考虑精神上是否贫穷。社会进步了,尤其是物质方面,但是全社会道德的滑坡等也很明显,种种社会现象在说明,我们的精神依然贫穷。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承认贫穷并不是人感到羞耻,不努力奋斗摆脱贫穷才是真正的耻辱。”然而,物质贫穷人们可以承认,但精神贫穷似乎难以名状无的启齿,平时人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根本没有觉察到这一事实。  
  我们对贫穷有三种解释:之一,物质贫穷,包括我们所有的依赖物质;之二,精神贫穷,包括所有的情感活动;之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穷。物质的贫穷病好医,精神的贫穷种类很多,但几乎都是很顽固的“病痛”,我们称其为精神顽疾。  
  如果一个人的精神硕果累累,他的一切奋斗、前程会充满光明,精神的高贵在于对外的爱心和同情心的奉献。我们赖以生存的金钱和生活物质均源于人类的创造,人们可以用各种手段去获得或攫取。而精神资料是由人思想内的潜在意识创造的,它本应像雨后的春草有生气,像活蹦乱跳的兔子有活力。精神的焕发与否是由人的心理因素支配,对现实的态度是决定因素。  
  精神贫穷包括空虚、萎靡、憔悴、抑郁、失魂落魄、无精打采、缺少信心、板着面孔、精神一片空白。精神的空虚是看不到的,自己很难觉察,犹如疯子不知道自己是疯子,也感觉不到自己是疯子一样。  
  人在物质享受上有贵贱之分,而在精神享受上是无什么等级差别的。有的人享受着富裕的物质生活,在精神上却是穷光蛋,虽然有人常说:有钱的感觉真好。但都是在肉体上对物质的依赖和享受,产生的是瞬间的快感,在精神上却没有一个支点、一个支托,甚至不如一个乞丐活得快乐。由于物质的享受是永无满足的,获得不了满足精神就会失落,产生颓废。  
  我们对物质的盲目依附会形成肉体的一种梦幻,梦幻本来就虚无飘渺并不现实。物质对精神来说,也只是极短时的满足感和快乐感。  
  由于人类越来越对物质的依赖,如非常有代表性的电脑、手机,只因过分的依赖,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感贫乏无味。人们赖于思考,一切疑难杂症都可以简单便捷地从电脑中获取,造成精神世界没有了立足点,只是浮于飘渺,精神空虚也就不足为怪了。人们把多媒体看成是万能的精神食粮、精神信仰,再没有其它的调剂方法,使得人的智商不断地在退化,逐渐一个个变成白痴、呆子,由于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便更加变得痴呆。  
  现代人的生活可谓幸福,凡是不违反法律,想干什就干什么,没人会横加干涉,然而,人们的幸福感不强,往往都热衷或沉湎于幸福的忧郁和幻想之中。(由于幸福指数是个不确定的概念,衡量它的标准不同,结果是不一样的,且差别很大,我们在这里舍弃这个概念。)现代人自由却找不到快乐,激动却找不到渊源,情感多却麻木,清高却卑怯。究其原因在哪儿,简单概括:对待生活的态度。人们常常把自己置身于茫然之中,因为茫然,没有方向感,由此产生忧郁、郁闷、悲观、失落、无助等等感觉,以及对生活的漠视和旁若无闻的心理。生活中,我们需要爱心和奉献,二者是精神在田野里的播种,有播种必有收获。  
  幸福是安康、安然和安稳,是释怀与满足,是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有充裕的物质生活,并不代表幸福,往往对物质生活依赖的越多幸福感越弱。幸福却是不随艰辛而消失的,反而它的花会因人们自我的勤劳越开越美丽,物质富裕了使人常带着傲气,过清贫于世无争的小日子幸福反而厚实。幸福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是自我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如父母孕育了儿女,儿女反带给父母以精神的欢乐,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这就是幸福。  
  人是群体动物需要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所以,幸福是精神世界的的丰盈和内心的坦荡,是感恩,所谓感恩,就是感谢他人给与我们的恩情,又用自己的爱心回馈他人或社会。懂得感恩,就会得到最高荣誉的幸福的回报。  
  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一种幸福,在追求的路上可以获得无尽的快乐。追求财富也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容易产生贪婪的行为。高物质和金钱的追求是利己的,在很大程度上,没法与不认可的人分享,太过,容易迷失自我。  
  曾有一篇文章:“是什么偷走了中国人的快乐?第一,缺乏信仰。第二,总是和别人比较。第三,对美好的事物不感动,第四,不懂的施舍。第五,不知足。第六,焦虑。第七,压力大,标准高。第八,不敢坚持做自己。第九,得失心强患得患失。”这就是为甚么精神贫穷的人远远多于物质贫穷的人的原因。  
  人活着就应该有理想和信仰做导向,既没有理想也没有信仰,对追求的目标就模糊。生活中有一个奔向的目标,人才有奔头、有劲头。人活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目标、没有信仰,茫无目的,我们不知所之,精神必有压抑。行动中没有向导犹如闯进深山老林,进退危谷,生命无保障精神必遭祸殃。信仰的力量无穷,有了信仰我们就有了指路灯,而榜样是理想和信仰的一个支托点,追求或超过榜样乃是精神的跨越。我们曾经提倡过“学习雷锋好榜样”,助人为乐本是文明社会的一根精神顶梁柱,而今被自私的蛆虫愉快地把它蛀蚀的体无完肤了。  
  许多人总是在凸透镜下看别人的幸福,在凹透镜下看自己的快乐,民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然是找精神的心理平衡,但内涵是豁达的超然的。“人比人气死人”是对精神的训导,但精神的平衡要比物质平衡重要得多。宋·陆游《一壶歌》唱:“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心放宽事看淡,识得他人的沮丧,明白自己的快乐,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和忧愁。  
  人不愉快的心理永远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心理情绪与精神是同步的,你心里觉得你快乐,你就会快乐,人世间的美好与感动都是靠自己心绪所创造的,不感动就不会产生对生活的激情,激情是激活生命生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同情心不是傲慢的施舍,没有同情心谈不上奉献精神,但施舍不是投嗟来之食。乐施的人,每次施舍后,精神上会获得快感,因为他们会看到精神的振奋,眉头的舒展,并得到从未有过的真诚微笑的回报。“花了钱,消了灾”,自我心得平安,虽然有点宿命,但施舍者心是善的,精神上能获得超越感。施舍是不求回报的,不求回报的施舍往往会获得更有价值的回报。  
  春秋战国时,上层社会的人如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春申君都养有大量食客,无论他们贫富贵贱都会受到尊重,虽然大多出于政治目的,但食客们接受的是施舍,但他们许多为政客们做出过具大的贡献,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如荆轲、聂政、专诸……  
  据《礼记·檀弓》记载: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食物,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食“嗟来之食”,才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这就是嗟来之食的由来。有些人施舍时,带有蔑视甚至是侮辱的语言和动作,没有人会感激嗟来之食,这种侮辱性的施舍往往降低的不是受者的人格而是施舍人的人格,因为他没有人性,是真正的伪君子,假菩萨,换句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缺德。  
  人是****的动物,正常的****是必要的。所谓的正常****,也就是恰如其分地合乎自己精神或物质生活所需,不会对****要求太过。贪得就会无厌,因为贪,精神上就会有不满足的缺憾,使得情绪一直在低迷中徘徊,必然造成精神萎靡,“知足者常乐”才是幸福的拓展和高境界。  
  焦虑是由于思想太过丰富,这个也感那个也叹,这样也担心那样也害怕。比如,没钱怕日子过不下去,有钱了又怕人算计处处提防小心,多累。精神上担着焦躁和忧虑的扁担放不下,必然会累,撂下它,自然轻松。  
  中国人要求子女或他人的标准很高,对自己往往是放纵的。国人都有一共同特点,成家了,没有孩子时,很是着急,有了孩子,又盼着何时才能长大,稍一大点处处担心磕着碰着,再大点送去上学担心学校有孩子欺负,又担心学习不好落在人后,因为我们的父母期望太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太多,高中毕业盼考个好大学,大学出来又愁着找工作,工作上了又愁对象,娶上媳妇又怕过不好、小两口不和睦……一如既往开始新的轮回,永远活在担惊受怕和忐忑中。孩子根本没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缺少自由、缺少欢笑、缺少天真、缺少快乐,磨灭了童心,过早地成熟,使他们变成了智慧和肉体的双重小老太、小老头。  
  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野心大、标准高,往往太过高估自己的才能,所设目标常是可望而不可即,往往自我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悲惨命运。站得高看的远没错,太高难免有云雾遮挡视线、模糊视野。太过苛求的标准、目标,往往做了也费力不讨好,结果半途而废,搞得自己精神疲惫。人的心身过度劳累,精神必然受到摧残。  
  现代人的生活,远离了自然,适应了人造的喧嚣,恬静的田园生活少了,能看到周天星光的时候少了,自然的诗情画意少了,却处处增加着功利。由于对金钱的依赖,成了赚钱的工具,工作的奴隶。世上的淑女少了,绅士少了,自然美没了。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没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为自己制造了太多太多的愁苦,精神的枷锁一套连一套。悲哉!  
  相比、相攀、相模仿的心理往往有失精神健康。相比,低人一等自鄙,高人一些霸气;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相攀,连自己也走了样;相模仿,结果是自己没有了个性,没有个性,就不是一个完整的自我,所以,如果一个人不敢坚持自己,包括观点、风格、作风等等,使得自我特征、特点的进化,走进死胡同。  
  中国人得失心里强,成功了满脸春风和喜气,甚或忘记了自己,自大自满地荣归故里。失败了就无脸去见江东父老,嘴里念叨着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一点挫折就开始气馁,没有接受挫折的勇气,胜了光荣,失败丢人,成者王侯败者寇。中国什么狗屁逻辑太多,如: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又说“当断不断,当受其患”,由此压在精神上喘不过气来,精神怎能不崩溃离析。  
  物质的贫穷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勤劳和奋斗去摆脱。而精神的贫穷在短时间内无药可治,精神贫穷是最为可悲的,一但背在身上,就真正成了负担,更是看不见的耻辱。  
  人的一生一日不过三餐,三顿不过斤半,躺下不过两米长一米宽,活不了一百年,折腾他一千年。无论富贵还是清贫,精神健康才是最真实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