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歌跳舞怎么制作的:[原创]巴菲特式投资与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0:21:27

[原创]巴菲特式投资与人生

(2011-07-20 12:16:38) 转载标签:

人生

投资

思考

杂谈

分类: 俱乐部原创

    俱乐部会员:健伟 

  

    谈到巴菲特式投资,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巴菲特和芒格经常提起的民间俗语:

    1.一鸟在手胜于两鸟在林。

    2.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那里,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3.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

    我偶尔会想,这些大部分人听后为之一笑的,转瞬就忘的语言怎么被大师们挖掘的如此有哲理,第一句描述了对估值的理解,同时告诉我们未来不一定像想象的那么好,如果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人们能更深入的理解这句话,明白互联网的未来就是那看不见摸不到的林中鸟,也许这个泡泡不会被吹得那么大。第二句刚听起来很好笑,似乎是一句废话,但仔细品味这句话,其实和最近被经常提到的黑天鹅是一样的道理,充分强调了对风险的控制,死亡和黑天鹅一样是不可控的,但是多想,多预防,也许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第三句是芒格用来强调多学科的重要性的,也可以用来形容主观意识,当你发现了一家自己非常喜欢的公司,千万不要做手里拿着锤子的人,将所有正面消息人为放大,所有负面消息你都当它是浮云甚至自己给自己编个理由自圆其说,这个时候你就已经是拿着锤子的人了。

    上面的三个例子告诉我们,投资思想无处不在,只要思考,在很多地方都能领悟到投资的道理,有点像悟道参禅,也有点类似于芒格提出的思维格栅。但是一定要记住,我们不是南怀瑾老师,可以将儒释道融会贯通最终写出《南怀瑾选集》。我们应该将一种理论深植于心后再进行其他理论的研究,这样可以辩证的看待问题,防止误入歧途。有一个朋友要学习投资,很用功,去书店买了一大堆的书,有技术分析方面的,索罗斯的,巴菲特的,彼得林奇的,几十本买回来看,都看完以后自己晕了,到底他们谁说的对?哪种投资方法最适合我?我是不是应该每种都试试,不用想,最终跑到技术分析层面去了,因为他试完以后发现这个最过瘾,最刺激,好好一个同志被带进了“邪教”。一定要将真正的共产党员派出去做卧底,一定要深度认同价值投资的人,才能去研究或者阅读其他投资方面的书籍。学习投资早期,应当谨慎阅读,一本“不恰当”的书可能会影响你一生的投资观。

    谈到投资观,巴菲特式投资自然是所有投资观中的王者(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人用这一理论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因为很多人用这一理论长期战胜指数,因为很少有资本家敢站出来说“每一笔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桩罪恶,但伯克希尔绝非如此”,这些够吗?大家看我现在是不是有点像拿着锤子的人?

    巴菲特式投资是知易行难,很快就感觉自己好像明白了,随着进一步的深入又发现自己不明白了,再进一步的学习又明白了,但是发现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在路上可以收获智慧,商业洞察力,财富,快乐,自由。在路上可以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样,路上也会有很多的障碍等待你,总结如下(顺序无先后,同样重要):

      1.       不够客观,不够理性,主观思想严重。

      2.       看到旁边技术面的朋友短期获利甚丰,按耐不住寂寞,没有足够的耐心。

      3.      不够专注。

      4.      不够勤奋。

      5.      不能持之以恒。

      6.      不能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克服这些障碍需要坚定价值投资的理念,同时认清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短期

的利益得失并没有那么重要。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得到智慧上的提升,财富是智慧提升的一个附加品。获得智慧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专注,勤奋,还要付出很多的辛苦,但如果你将获取智慧变成你的欲望,而不是愿望,我想肯定会成功的。“当你拥有某种强烈的渴望时,你就能挤出时间来,不管你身上是否还背负着其他责任。事实上,大部分人的渴望并不是那么强烈。于是他们拿时间当借口来进行自我保护”(摘自《重来》),我把这种强烈的渴望称为欲望,饿肚皮要吃饭就是一种欲望,没有力量可以阻止你的欲望,但是有非常多的借口可以阻止你的愿望,让我们一点一点的将获取智慧变成一种欲望吧。

    是不是有点茫然,如何变成欲望呢?抱歉的通知你,我也在寻找更有效的方法,不过有一点也许对你有用,那就是先把取舍换成舍取。以前曾经与人讨论过取舍,还是舍取,这不是咬文嚼字,而是讨论一种做事的态度。为什么都把取放到前面呢?这是人的本性,都想取而不愿意舍。员工也总是说“老板要是给我加薪,我肯定好好干”,这些都是先取后舍思维。我个人觉得人应该先舍,再取,取后再舍。第一个舍,是舍精力,舍弃不必要的娱乐,舍弃不必要的享受。第一个取是利用你上面的舍获取智慧,获取智慧的同时获取财富。第二个舍是将智慧和财富与世人分享。我本人还处于第一个舍的过程中,也不敢妄加过多评价,只是简单表述一下自己的想法,其实僧人也在遵循着这样一个过程,先舍弃家人,舍弃红尘,获取普度众生的智慧,也就是修行,最终传播佛法并普度众生。

    好了,该回归本文正题《巴菲特式投资与人生》,讲巴菲特式投资的文章和图书太多了,正如上面所讲,需要谨慎阅读,最好先阅读巴菲特本人所讲所写,防止误人子弟,因为文章太多有时也并不一定是好事。巴菲特式投资类似于开车,成为一名司机并不难,但是成为F1一流赛车手就非常困难了,不仅仅决定于你的努力,很大一部分还和你的性格息息相关,正如巴菲特所言“如果五分钟之内无法接受用40美分购买1美元钞票的概念,那么你永远都无法接受它,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无法理解这个简单的概念。我的建议是,如果不能五分钟之内接受它,放弃投资和资本市场吧”。就像成为一流的赛车手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巴菲特式的投资,一旦你通过了五分钟的测试,请一定让他在你的内心扎根,而不要在左顾右盼,坚持一个伟大的理论比认识和学习这个理论更重要,也更难。如今学习巴菲特的人越来越多,不知道经历几轮牛熊后,还有多少人依然在这条路上,马云说过“请在阳光明媚的时候修理屋顶”。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让巴菲特式投资深入骨髓,像老共产党员信奉共产主义一样,无论面临什么威胁利诱,宁死不屈。会不会有点严重了?另外是不是有点偏执了?再一次让我感觉自己像拿着锤子的人。但是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真理,偶尔拿拿锤子也并不一定是坏事,不知道芒格先生会同意这个说法吗?

    人生这个题目太大了,前几天看中央电视台采访一个山区的小姑娘,记者问:“在你心目中什么是幸福生活”,小姑娘回答:“吃饱,穿暖”。城里的孩子很难认为这就是幸福生活,所以人生目标是不同的,人生目标也是随着时间不停变化的,我想有心之人四十岁之后也许能领悟到人生,无心之人穷其一生也不会明白。我三十刚出头,对人生的看法肯定比较肤浅,就像现在回想二十岁时的想法一样,因此就不谈人生了,文章最后引用稻盛和夫先生的话“提高心地,修炼灵魂”来表达我当前对人生的理解。说通俗一点,人生就是让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灵魂再进步一点点。我正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