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乳熟母茂木芳江图片:苍井空快播_苍井空快播【最新地址www.qvod74.com】苍井空快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1:56:21
从”六度交友”理论想到的

从今年春天开始的对Web2.0的叫嚣, 从Web2.0引发的对网络SNS交友网络的狂热, 我们想到了很多. 现在到了该坐下来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一, 老生常谈的”六度理论”更多的是个数学理论
关于”六度理论”, 最近在互联网上多有描述, 这里不再赘述. 本人认为, “六度理论”与其说是一个社会学理论或心理学理论, 还不如把它归类为一个以数学理论为主而略具社会学或心理学特征的理论. 说它更多的具有的是数学理论的特性, 因为根据“六度分隔法”(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事实上可以将世界上的所有人联系起来。事实上,如果网络中的每个人都能新结识100个朋友,那么他们每人将拥有100万个“三度朋友”;如果再增加“两度”的话,整个个人关系网络的人数将超过全球人口。难怪乎, 有人说, 我们可以通过”六度理论””结识”克林顿和比尔盖茨.

二. “弱联系”在SNS交友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的区别.
“六度理论”中极力推崇的”弱联系”或称”弱连接”在人类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我初次接触这一说法的时候曾经兴奋过一阵子, 认为SNS网络似乎真的在为我们提供一个快速便捷的社交平台. 后来一细想, 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弱连接”在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率的背后无法真正达到”弱连接”本来应该具有的作用. 让我们回到现实社会,想一想这个弱连接是如何发挥作用. 比如我找到一个一度的朋友帮忙要解决某个问题, 一度朋友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乎他便打电话给他的二度朋友, 二度朋友可能再向三度朋友传递, 结果问题在三度朋友手上给解决了. 其实我跟这个”三度”完全是有一种微弱的关系维系着的. 但是由于这种”微弱关系”有了一层接一层的”打电话”的”加固”, 使得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频频受惠于这”微弱关系”. 但请记住, 现实生活中的加固”微弱关系”的”打电话”的过程, 其实其成本是很高的. 这就是中国人通常所说的”人情债”, 这个成本是无法以金钱计算的.
让我们再回到SNS网络里提到的”微弱关系”, 这个微弱关系似乎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低成本优势得以”加固”, 但是实际上这种通过”搜索”朋友圈里的联系人的看似低成本的方法, 它根本无法实现现实生活中的加固微弱关系的作用, 它反而成了对朋友的骚扰. 所以任何想”低成本”的加固”微弱关系”的尝试最终将是徒劳的.

三. 六度关系中传递的什么?
六度理论中宣称我们可以通过”朋友的朋友”认识可靠的朋友. 这个理论听起来似乎没错. 20 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就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他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五、六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六度理论(也叫“六度空间””六度分割”)的概念由此而来。这个故事很多六度的爱好者都知道,并奉为圣经。但是我请大家注意这个故事和我们现在流行的SNS网站的理念的重要区别。在这个故事里面,信到达了波士顿股票经纪人手里面没错,但是请注意整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朋友关系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个故事里面传递的信息,而我们现在看到的SNS网站希望在用户之间传递的是什么呢?是联系方式是朋友关系。但这个试验中传递的实际上是信息而已,而不是朋友关系。这也就是我们通过六度理论可以把”信息”传递给克林顿, 而无法打电话给老克一起共进早餐的原因.通过”六度”是无法传递”友情”的. 友谊和友情是有限的人群在亲密和共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真正的社交网络狭小而封闭:它是一个由栏杆围起的社区,而不是一个向地平线延伸的大都市。

四. 150人原则
上面提到的有限的人群的基础上的朋友感情, 实际上是个很狭小的空间. 这就是和六度理论一起经常提起的”150人原则”,这个原则说从人的精力来看,很难管理超过150人的关系. 而我们从小学开始成为一个社会人开始, 大都经历小学, 初中,高中和大学, 然后进入社会从事各类工作. 这么一个过程, 一个人能结识的比较”一度”的朋友也就150个人.当然这个数字随个人的性格而有差异.

五. 对”150人”关系管理的缺失
我们都承认我们有这”150人”的一度关系的存在.但是现实的现状是, 我们没有一个人把这个150人的一度关系管理好. 以一个刚刚走入工作岗位的人为例, 我们经历了各个学习阶段, 试问自己, 我们还有几个人还知道几个小学同学的联系方式? 几个初中同学的联系方式? 几个高中同学的联系方式? 再过五六年, 还有几个人还能随时联系得上大学的同学? 这里有必要提醒大家, 同学友谊是世间最纯洁的友谊之一, 它不带有任何功利的因素. 其实我们的同学, 以及以后认识的同事朋友分布在各行各业, 密切的维护这些关系对我们的事业和生活都已足够. 而在SNS叫嚣下的中国, 似乎只有二度三度甚至五度六度的朋友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我们在此是大错了. 新近的www.LL51.com ”联络无忧”通讯录倒是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录工具, 是个互动的工具, 我们不妨可以冠之以”AddressBook2.0”, 这是一个维护”150人”一度朋友的工具. 每个人的联系方式有很多, 你在充分消除你对”隐私”的忧虑之后, 你只要留给你的一度朋友一个或多个能够随时找到你的联系方式, 如现在经常使用邮址, 如手机号码, 如QQ, 如MSN等等, 这样我们就不会间断和朋友的联系了!
罗里罗嗦写多了. 不妨让我们从叫嚣一阵子了的”六度理论”中走出来, 回到现实中去. 社交网络让我们一下子拥有几千个几万个几十万个“朋友”短时间内还感觉挺有趣的,但这种快乐最终将逐渐消失。更重要的是, 让我们管好眼前的朋友, 不要让培养多年的同学友情, 同事友情在岁月无情的涤荡中消失在我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