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海壮观的诗句:论针灸“对穴”,这“10对穴”很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23:37
2012年01月16日 星期一 下午 6:05
论针灸“对穴”,这“10对穴”很重要。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针灸治病,同中医临床各科治病所依据的脏腑、经络、阴阳、四诊、八纲等中医学理论完全一致,但治疗手段各异,中医临床各科治病选用的是药物,针灸治疗选用的是穴位,所以选穴如选药,穴若药效。临证时应明晰腧穴的功能,用好穴位,做到用穴精少功专。用好穴位,做好腧穴的配伍是针灸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对腧穴的使用配伍,即“对穴”组方治病进行了探索。本文论述10对穴位,供同道参考。
一、肺俞、丰隆
 
1.单穴功用:肺俞:通宣肺气,止咳平喘。穴位于肺部,是肺经之气输注于背部之处,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凡外邪侵肺和肺气虚弱引起的肺、肺卫和鼻疾患均可治疗。丰隆:祛痰降逆、和胃健脾。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之一。由于痰侵犯的部位不同,分别可引起恶心呕吐、胀满纳呆、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眩晕、胸痹、梅核气等症。痰浊阻肺能引起咳嗽、哮喘。故本穴祛痰可达止咳平喘之效。
2.伍用功能:宣肺祛痰、降逆止咳平喘。《玉龙赋》:“肺俞、丰隆咳嗽称奇。”二穴伍用可加强止咳平喘之效。
3.临床应用:痰浊阻肺、肺失宣降和清肃引起的咳嗽、哮喘。
二、足三里、内关
 
1.单穴功用:足三里:补中气、健脾胃。主治消化系统脾胃、肝胆、肠病。及同脾胃有关的虚证、虚脱证及痰湿证。有强壮固本之功,为保健要穴。内关:理气散滞、通畅心络、安心神、和胃止呕、截疟。主治心、胸、胃病。用于心痛、心悸、心胸憋闷。“胸胁若有病,速与内关谋”,“胸中之病内关担”。是治疗胃痛、恶心呕吐、呃逆、郁证等病症的常用穴。
2.伍用功能:理气止痛、和胃降逆。二穴伍用可加强理气和胃止呕之效。
3.临床应用:因情志失和,气机阻滞,升降失调,胃气上逆引起的胃痛、恶心呕吐、呃逆、郁证。
三、足三里、天枢
 
1.单穴功用:足三里:同上。天枢:通肠导滞。天枢是大肠的募穴,主治肠腑病。配用不同的穴位,既治泄泻,又治便秘。
2.伍用功能:健脾和胃,通肠导滞。主治消化系统包括脾胃及肠疾患,治疗脾胃,有利于肠;治疗肠,有利于脾胃。二穴伍用可加强脾胃、肠的消化吸收及传导功能。
3.临床应用:用于因寒湿、湿热、食积、脾虚、气滞和肾虚引起的泄泻、痢疾。大肠气机阻滞引起的腹痛。
四、支沟、天枢(见上图)

1.单穴功用:支沟:清三焦、散郁热,通畅三焦经气。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排泄是在三焦的气化作用下完成的。凡三焦气化失常及气滞中焦所出现的便秘、胁肋疼痛、胸脘胀满均可治疗。天枢:同上。
2.伍用功能:通肠导滞。二穴合用可清热、理气、通便。
3.临床应用:便秘。用于因精血枯燥、津液亏损;肠胃积热,耗伤津液;情志不舒,气机郁滞等所引起的虚秘、热秘、气秘,配用不同的穴位皆可治疗。
五、肩髃、肩髎

二穴的功能基本一致。肩髃: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肩髎:肩髃后方,臂外展,于肩峰后下方成凹陷处。
1.单穴功用:舒筋活络、强健关节。
2.伍用功能:关节部位是气血聚全之处,邪气易于侵袭,风寒湿邪侵袭肩关节,痹阻经络,壅滞血脉。二穴合用,虚补实泻,寒配艾灸或拔罐,可增强舒筋活络、温经散寒、宣通气血、强健关节之功。
3.临床应用:是主治肩关节及肩臂病变的常用穴。用于肩关节痛、肩臂痛、上肢痿软、上肢不遂。
六、曲池、三阴交
 
1.单穴功用:曲池:祛风散邪、舒筋活络、宣通气血、清热透表、清泻阳明。解毒消肿,凉血止痒,是治疗皮肤病、疮疡的要穴。凡风邪侵犯肌表引起的皮肤病、外感、多处关节疼痛及阳明热盛的病症皆可治疗。可通经络、止痹痛,是治疗上肢半身不遂、拘急挛痛、漏肩风的常用穴。三阴交:健脾益气、理中补虚、清热利湿、凉血止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是治疗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穴;也是治疗妇科病、经带胎产及湿热郁于皮肤,血热风盛导致皮肤病的要穴。
2.伍用功能:皮肤病变多由风邪挟寒、挟湿、挟热等客于肌表,闭遏经气,壅滞气血所致。曲池有祛邪透表、祛风、清湿热之功,配三阴交清热凉血解毒、除湿止痒。二穴合用对皮肤病有特效。
3.临床应用:多用于各种皮肤病的治疗。如风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疥疮、过敏性紫癜、皮肤瘙痒症等。
七、曲池(见上图)、内庭

1.单穴功用:曲池:同上。内庭:清泄胃火、清宣阳明经气、通腑止痛。本穴为胃的荥穴,“荥主身热”,可泄热邪,通胃腑,是治疗胃火炽盛所致腹痛、腹泻、痢疾以及阳明热盛循经上扰引起的头面、咽喉、口齿、鼻病的常用穴。
2.伍用功能:二穴分属手足阳明经,大肠和胃经经气相通,二穴合用可清胃肠之热,加强清泄胃火,清降阳明经热邪之效。
3.临床应用:阳明经热邪引起的腹痛、湿热泄、湿热痢、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胃热炽盛,循经上攻引起的阳明头痛、口疮、口臭、牙龈肿痛、大便秘结、消渴、呃逆、呕吐等症。
八、膻中、太冲
 
1.单穴功用:膻中:为“八会穴”之一,是“气”之会穴,可调气活血,益气通脉,宽胸降逆。是治疗气病的要穴。用于气虚、气滞、气逆引起的各种气病。如肺气不宣之咳嗽、喘逆,心胸痹阻之胸闷、胸痛,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呃逆,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等症。太冲:平肝熄风,疏肝解郁,泄热理血。因气郁、风动所致的肝胆脾胃病、神志病及头面五官病。
2.伍用功能:膻中为“气”之会穴,又称“气海”,是治疗气病的要穴。太冲可疏肝行气解郁。二穴合用,可达行气、疏气、降气之功。
3.临床应用:各种原因引起的气机不畅。出现胸闷、胸痛、胸痹、呃逆、呕吐、产后缺乳及乳癖、胁肋胀满疼痛、郁证、月经不调等症。
九、关元、三阴交
 
1.单穴功用:关元:培元固本、温阳散寒、清热利湿。可补肾阳,补元气。用于肾阳虚命门火衰所致的脾阳虚,下元虚冷引起的各种病症。可清热利湿,用于湿热下注所致淋症,阴部瘙痒。因有培元固本之功,也常用于强身保健预防疾病。是保健要穴。三阴交:同上。
2.伍用功能:关元是足三阴和任脉的交会穴,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泌尿生殖系统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二穴合用,主要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由脾肾阳虚引起的肾泄,可温补肾阳、健脾止泻。
3.临床应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淋证、遗尿、遗精、阳痿、尿潴留、带下、月经不调、闭经。慢性脾胃病,消化不良及泄泻。
十、百会、气海
 
1.单穴功用:百会:升阳固脱,开窍安神熄风。百会位于头顶,为督脉经穴,督脉为阳经之海,百会能贯通诸阳经,可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气海:气海为诸气之海,有培补元气固脱和调下焦气机作用。主治脏气虚惫诸症。有强壮之功,为保健要穴。
2.伍用功能:气虚导致脏器下陷及虚脱。气海可补气,百会可升阳举陷益气固脱。二穴合用,治疗气虚引起的诸症。
3.临床应用:脏器下陷之症。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疝气、慢性腹泻、哮喘、中风脱症。凡由气虚引起的诸症,皆可取此二穴治疗。
体会
用穴如用兵,临床须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穴,将具有相同作用的穴位组合在一起使用,可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做到取穴少,效果好。临床还有很多“对穴”,在此不一一列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