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玉皓的达人课:针刀医学在东南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16:50

针刀医学在东南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佚名 点击数: 10 更新时间:2009-6-19 11:34:52 【字体:小 大】

针刀医学在东南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李殿宁
 
[作者简介:李殿宁,1978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医学系,1987年南京医科大学解剖学专业硕士毕业,1996年学习针刀医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2002年开始招收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方向硕士研究生;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前言
 
针刀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门类,在中国形成,发展,推广,提高经历了整整30年。这个历史与中国传统医学的针灸学相比,只是短暂的一瞬。针灸学的形成从砭石应用开始,几乎与中国文明发展史同步,而直至今日。
实际上进入现代文明的社会,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世界各地基本是同步的。虽然现代医学可以运用器官移植,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植入等等先进的方法,解决以往任何时候都束手无策的各种严重的器官疾病;但是,时至今天我们对于机体衰退引起的筋骨,肌肉损伤导致的顽固性疼痛,在针刀医学出现之前,却无甚好的良方。
西医到目前还应用口服解热镇痛药和激素加局麻药注射的治疗方法。刀之前的针灸、推拿和中药的膏剂,汤剂,虽然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有其诸多的局限性。如针灸和推拿治疗,次数多,显效慢;汤剂和膏剂疗效的不确定性等等。
针刀医学的治疗方法被总结为简、便、验、廉,在现代社会慢性损伤发病人群不断增多的今天,正是以其简、便、验、廉、无创、高效、无副作用的特点,逐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其发展速度之快,是相当惊人的。一个需要专业人士严格培训方能掌握的医学高技术领域,在30年内,从业人员遍布世界各地,学科系统发展,形成独立的门类,这相比较于中医学形成的漫长历史和现代西医发展的数百年历史,都应该是非常成功的。当然,这一技术在华人集聚的东南亚国家快速传播也不例外。
 
一、针刀医学在东南亚发展的现状
 
 针刀医学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和推广,比较欧洲和美洲有较快发展的趋势。这与东南亚国家在地缘关系方面与中国是近邻,在文化方面与中国互通紧密;这里还要提到一个重要因素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相关联。
 历史上东南亚华人华侨与所在国原住民有友好相处,相互帮扶的传统。同时华人华侨也把祖国视为他们的根脉所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关心祖国的兴衰存亡,心系每位海外的赤子。我们可以举例辛亥革命前后的事迹,如孙中山1905至1908年在槟城进行革命活动就得到当地华侨的支持;抗日战争爆发后一方面是华侨捐资捐物支持祖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另一方面许多华侨热血青年回到祖国,加入黄埔军校或直达延安参加抗日战争,保家卫国。但是,近代历史上由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分化分裂和挑拨民族冲突的政策,以及相当时期国内左倾路线干扰,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相当一段时间祖国与东南亚华侨的关系远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一方面中国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海外走进中国。东南亚的华人华侨重新温习祖国与之的血肉关系,特别是几十年的疏远,使得久违的中华文化的传统成为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像针刀医学这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改革开放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兴的中医药新科学成就,当然更令华人华侨神往。因此,当朱汉章教授针刀疗法在1988年获布鲁塞尔第37届尤里卡世界科技发明博览会金牌奖和他本人获得军官勋章之后,基于中华文化与东南亚国家频繁交流的基础和华人华侨对于中国中医药热切地期待,朱汉章教授几乎是在当时东盟的主要国家进行了巡回讲学,掀起了一股针刀热。在朱教授进行东南亚国家巡回演讲期间就有泰国的世界日报、中华日报、京华中原联合日报、星暹日报、菲律宾商报、马来西亚日报和马来西亚的南洋商报、中国报和民生报等大众媒体大量报道了中国的针刀疗法和针刀医学。朱汉章教授也因此受到东南亚诸国医疗机构的邀请进行了巡回演讲和治疗表演。治疗的患者中有时任泰国三军司令的差霖上将,马来西亚国会议员杨智华等要人。同时,马来西亚当时的卫生部蔡锐明部长也与朱汉章教授交谈,了解针刀医学的情况。此后针刀医学在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得到了一定的传播;特别在马来西亚华人聚集的城市,吉隆坡、槟城都有一些中国去的医生从事针刀医学的门诊治疗工作,但是这时期的发展规模不大,影响也有一定的局限。但是朱汉章教授的小针刀一针见效的疗效,在当地人的印象中是深刻的。这对今后再次在东南亚出现针刀追逐热起到了酵母的作用。
在进入21世纪以后,针刀医学在中国得到空前发展。这个发展也迅速影响到中国的近邻,东盟十国。现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都有学生在中国学习针刀医学。
特别通过马来西亚马华公会中央党校的安排,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专家李殿宁教授也数次赴马来西亚进行针刀医学的讲学活动。系列的针刀医学讲学活动在当地引起大众和媒体的极大兴趣。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东方日报、中国报、光华日报、东方日报、南洋商报、光明报、民生报和健康生活杂志等都作了大量的新闻报道。所到之处,患者等诊的队伍排成长龙。特别在吉隆坡马华公会总部安排的针刀医学讲座,更牵动了马华公会高层领导的关心,并将针刀医学与针灸学列为从事中医药工作马华公会党员的未来进修课程。
马华公会中央党校推动的这一波针刀医学学术推广活动,正是朱汉章教授培植的针刀医学酵母菌发酵的结果。这一波影响更为深远,马来西亚的专业人士开始深入地学习针刀医学专业理论和临床方法。如槟城的邹美丽、沙巴的陈建君、吉隆坡的罗永康和柔佛的林衍志都是在这一波针刀医学推广前后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并兼修针刀医学。这个影响也扩大到马来西亚的南部邻国新加坡,新加坡的杨鲲飞医师也申请就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定位为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针刀医学在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现在正是如火如荼,马华公会中央党校不仅要在华人华侨当中推广针刀医学,而且马华公会中央党校的常务副校长王琛发博士还计划利用马来西亚槟城孙文思想学会的名义,在年轻一代马来人当中推广中医和针刀医学技术,计划在2008年开始实行用英语或马来语教授中医的推拿针灸和针刀医学,以期达到相关中医和针刀医学的技术能够惠及各种不同语言背景的人民。
同时,东南亚客家学会是一个跨国的民间团体,也计划在推广中医药学和针刀医学方面做一份工作。他们也有邀请李殿宁教授在东盟主要国家传授针刀医学的计划。
东南亚针刀医学的推广进行较快,客观上有华侨多,语言相通的便利。但是进一步推广发展,还有待在不同语言背景的原住人民当中广泛推动,这是较为艰巨和长期的工作。但是,华人华侨中很多优秀青年都具有说本地语和汉语的能力,所以培养华人华侨青年一代针刀医学骨干是推动东南亚针刀医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我们现在也在配合马华公会中央党校的中医药干训计划,逐步推进此项工作。
 
二、针刀医学在东南亚的未来发展
 
针刀医学在东南亚未来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研究其内在的原因,与地缘关系影响密切相关,也与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密切。环游今日的东南亚国家,特别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在路边书报亭,你可以随意看到各种的中文报刊。这是针刀医学传播的文化基础。
考察东南国家的宗教,除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以外,多数人民信仰佛教。而东南亚华人群体不但有佛教信众,还有道教信众,关帝信众和妈祖信众。他们中不乏熟读唐诗的莘莘学子,也有隐居市井谙熟经史子集的文豪学人;更多是听颂“三国”、“水浒”、“封神演义”、“穆桂英挂帅”的劳动大众。信仰的相同相近,语言的相同相近,传统和文化的相同或相近,使交流更容易开展,互信更容易建立,这就是文化DNA的亲缘关系,使针刀医学传播推广更能够达到神形兼得的特殊效果。
当然最重要还是针刀医学和针刀疗法的临床价值,针刀医学是中国中医学现代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适用的疾病谱广泛,临床使用简便,经济投入很少,在东南亚有很大地推广普及的价值。本着躬行医药仁民的教化之道,我们可以以马华公会中央党校已经开展的工作为基础,以马来西亚为基地,开办针刀医学培训教育,并逐步举办大学,开办针刀医学学历和学位教育。使针刀医学伴随东盟十国一体化的进程得到充分的发扬,造福当地人民。其业功德无量,前景无限。
国大陆目前的针刀医师已经有十万之众,台湾、香港和澳门也有许多针刀从业医师。东南亚十国在文化与传统上与中国结成丝缕,在地缘上有着山脉相连,江海相通的便利。东盟十国多数临海潮湿,伤筋动骨,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的患者并不少见,籍借交通和交流的便利,不久的未来针刀医学一定会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蓬勃发展之势,成为东盟社会广泛接纳的主流医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