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n2十6p1经典线路:中国人成功时是儒家 失败时是道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50:59
  
里仁为美——李智平的人生哲思                                   

感悟唯心哲学的“苦难”
李智平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覆如是……” 生,于佛教曰苦,佛教既然是幻性命以超大觉,必然不重视人的现世,如佛教有人生八苦之说。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色、受、想、行、识)。       ——题记

一 

    从2003年初春到仲夏,国民在灵魂面前,叩问脆弱的生命。在到处都漂浮着灰色阳光的2003年春天,我开始学会感悟生存之苦难,感悟生命之轻重!

    古希腊的赫西俄德在《神谱》中这样说道:“这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生息着一群忧患深重的生灵。也许他们有过无忧无虑的黄金时代,有过繁庶富裕的白银时代,也有过英勇尚武的青铜时代,但终于无可避免地进入了黑铁时代。”

    随着当代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随之而来的是当代人的精神的匮乏。紧张、焦虑、空虚、烦恼始终伴随着人类;环境的坏灭,文化与集团利益的冲突,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从佛家的生命观来看,人的生命通过改造,脱胎换骨,可以实现生命的超越,摆脱欲望的折磨,进入大自在、大幸福的境界。

    生活在这个充满物欲、崇富鄙贫、尔虞我诈、浮躁熙攘、道德危机日益深陷的社会,实在为许多人的低俗、奸诈、碌碌无为而悲哀;实在为自己的孤独与寂寞(吾谁与归?)而悲哀;实在为自己的苦苦追求无望反而遭来嘲笑而悲哀;实在为自己的苦难生活而悲哀。

    我从来不说一句“苦”,是因为我学会了藐视“苦难”,学会了自己鼓励自己、嘲解自己。人,本来就应该活得洒脱些,起码这是对自己精神需求希望得到满足的一种责任。

    我的生活,就是在精神和物质都贫瘠的泥土中苦苦挣扎,一点一点地向前苦苦地挪移。苦涩的味道已经渗透到我的骨子里,但我却用狂笑(在农村有的是空旷的深山让你狂笑发疯)和糊涂来藐视这些悲哀的色彩,即使是在我的精神支柱倒塌的岁月里,我都以狂笑和糊涂来扫去心中痛苦的尘埃,而心里却是在渴望着朝阳绚丽光彩的到来。

    每一个生活在苦难中的人,都要找一些安慰来解脱自己,或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憧憬一种朦胧的梦幻。而恰恰是越生活得苦的人越是表现得看得开,于是我们说这个人乐观,可这并不是骨子里的乐观啊,因为悲的情绪已经几乎可以让这个人的灵魂死去。把乐的笑脸展现人间,而悲的思想却在夜深人静时跑出来折磨自己的灵魂!

    颇得尼采真传的周国平在《人生话题》中说道:“肉体会患病,会残疾,会衰老,对此我感觉到的不仅是悲哀,更是屈辱,以致于会相信这样一种说法:肉体不是灵魂的好居所,灵魂离开肉体也许真的是解脱。”  

二  

    2003年春天,是个特别的季节,因为人们在这个春天流下了许多感悟生命的泪水,或是为自己,或是为他人。

    今年春天,是我卸下中学时代的许多精神枷锁和束缚的第一个大学里的春天。在大学里,课本的知识不认真学,而把许多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苦读苦思《周易》、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学禅宗……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每晚都搞到深夜四五点。若是写起文章来,不管是写专业内的论文还是写文学性的文章,可以连续通宵不睡。

    在这段“非典型肺炎”病毒猖獗的日子里,人人谈“非典”而色变,其中预防 “非典”再三强调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足够的休息,以免免疫能力减弱。而我是个不怕死的家伙。班里同学都叫我“铁人”,说出来真是无人敢敌啊,谁敢像我这样玩命啊?!宿舍的同学开玩笑说:“你他妈的,不要老是这样玩命啊,弄不好你得了‘非典’,整栋楼的人都得被隔离啊,你自己不要命也就算了,不要害了大家同窗好友啊,我们还没娶老婆啊!!!……”说得神乎亦神,但我还是照旧我的通宵达旦。

    许多人认为,累死累活还不就是为了在风华正茂的日子里达到人生的辉煌?我常想,只要能达到人生的辉煌,即使劳累死去又有何防?试问:人生的苦难究竟是因为本性被压抑而不得抒发,还是因为本性被名利欲望所遮蔽而丧失呢?据庄子所言,两者兼而有之,庄子认为人间之苦皆由“世与道交相丧”而起,蝴蝶梦就是庄子人生理想的形象化描述,而通乎生死、本动于心是走向逍遥之路的关键。

    这或许又是近来研究佛学的一些感悟吧,佛说: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一切皆苦,寂寞涅磐。

    以我现在的悟性,“无我”的境界我还是不能达到的,因为我现在必须追求人生的辉煌,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我实现了人生的辉煌之后,就可以进入“无我”的境界了。那时,完全可以找一个不管是清净的深山老林,还是肮脏的浮躁的熙攘的闹市,参透人生最后的“禅道”,在平平淡淡中“寂寞涅磐”。  

三  

    我从古朴、宁静、祥和的山村,来到广州这座浮躁、熙攘的大都市,我对浮躁的厌恶和对生与死的思考是愈发的强烈。我已经感觉到,以前所学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救不了我的“唯心”病。

    庄子问:人,尤其是被抛在滔滔乱世中、作为个体的人,究竟应该怎样生活?

    人间有多少种苦难,就有多少种关于苦难的思考:是追求永恒还是及时行乐?是逍遥无为还是积极进取?是看破红尘还是挺身而入?是规规矩矩还是浑浑噩噩?

    周国平又问:肉体终有一死。灵魂会不会死呢?

    为了弄清楚这些关于人生苦难的问题,我整天整夜求救于道教、佛教、儒教等唯心思想,在苦闷与惶惶中,寻找精神的皈依。

    道 教 对 人 体 生 命 的 解 释 , 有 很 精 彩的 论 述 。 如 吴 筠 《 元 气 论 》 认 为 真 精 、 元 神 、 元 气 不 离 身 形 , 谓 为 生 命 ; 《 太 上 老 君 内 观 经》 认 为 ,“ 气 来 入 身 谓 之 生 ” ,“ 从 道 受 生 谓 之 命 ” , 即 气 为 生 机 之 源 , 气 入 形 体 , 从 道 受 生, 谓 为 生 命 ; 《 太 平 经 · 令 人 寿 平 治 法 》 认 为 , 精 、 气 、 神 三 者 相 与 共 于 一 体 , 是 谓 生 命 ,更 说 神 乘 气 行 , 精 居 其 中 , 三 者 相 助 共 功 为 治 于 一 体 , 是 谓 生 命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发的根源和本体,生命既能从道生出发来又有返回到道中去。所谓得道,也就是返本归根,从个体生命返回到生命的本源中去。还虚合道,出有入无,才是生命的永恒归宿。

    《道德经》中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指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性命圭旨》则说:“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和生命本来就是同一个东西,人的生命之所以存在着生死本来就是道的外化和流行。道生生不已地外化、流行,生命也就必然生生不已地外化、流行。

    而佛教的生命观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生命的本体究竟是什么?二是生命究竟能不能永恒?佛学从缘起论的朴素辩证法出发,认为生命的各种要素都是因缘的和合,都是依它而起,依它而灭,也就是说恒在的自性是不存在的,生命的存在如梦如幻,任何对生命的执着都是错误的。同时,佛又认为,生命是相续的,它始终是一个生生灭灭、因因果果的流转过程。按照缘起论的观点,一切事物都具有因果关系。人既然有现世就必然有作为因的前世和作为果的后世。人不是无缘无故地来到这个世上,也不会最终没有结果地灰飞烟灭。

    《性命圭旨》说:“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越大觉,其义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佛教因为注重生命的因果联系,注重生命的内在体验,因而也就不重视外在的形体。

    而 在 儒 家 中 则 认 为 生 命 的 由 来 本 原在 于 天 命 。例 如 :孔 子 谓 :“ 生 死 有 命 , 富 贵 在 天 。” 荀 子 曰 :“ 从 天 而 颂 之 , 孰 与 制 天 命 而 用 之。” 《 系 辞 传 》 云 :“ 乐 天 知 命 , 故 不 忧 。”  

四 

    对人生的苦难生命以及对生与死的思考没有定论。但我自己是看到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熙攘浮躁、到处是肮脏思想与奸诈的社会里,还是有宁静、纯洁、奋斗、智慧的净土存在的,我就是为了这块净土而努力地修练着自己的智慧、悟性以及善的灵魂、沉淀宁静的思想。《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葬花辞》中写道: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隐渠沟……”

    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啊,不要把目光停留在对目前苦难的厌恶,只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总有一种思想、一种安慰、一种信仰可以让你的心得到皈依,得到为之奋斗的精神支柱,得到对现实苦难的解脱,得到对世界之不合理现象的合理解释,得到自己渴望得到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净土——你完美的归宿!从这个层面上讲,苦难对于人生是有精神价值的。

    周国平对“苦难价值”的解剖是:“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借此机会(苦难)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在我们苦难的人生处境里,对苦难的深彻感悟,乃至对生命存在的感悟,都可以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人生存的意义,也就可以超然于物外,胸怀坦荡自在逍遥。佛说,这才是对精神磨难的彻底解脱。

    然而,庄子云:“生亦何欢,死亦何忧?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人生悟语精选荟萃

★ 人生的风景,该以怎样的笔墨去形容,又该以怎样的目光去审视,以怎样的灵魂去容纳?人生并不是永远都像想象中那般美好的:生命中本就有许多无可奈何的悲哀和痛苦。路本是同样的路,只在乎你怎么样去走而已。人生的路也是这样子的。

★ 这一次你痛哭了,下一次你再回首人生的时候,你一定会微笑的!

★ 人生中一些极美极珍贵的东西,如果不好好留心和把握,便常常失之交臂,甚至一生难得再遇再求。

    有时这些逝去的美好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刀子,一刀一刀地在身心上剜出血来!

★  但凡世间的美好的事物其中都暗藏了一点遗憾,有缘无份固然使人惆怅不已,却也使人在回首时看到的是满地繁花,而不是荒原寂寂!

★ 爱,并不会为一次挫折而真正的失去,也不会为一次成功而真正的赢得,有时的失去正是今后赢得的起点,而有时的成功恰恰是往后失去的理由。

★ 留一份从容给自己,就能对不顺心的事,处之泰然;对名利得失,顺其自然。懂得所有的机遇并不都是为你而设的,世上的事总是有得有失,有成有败,生命之舟本来就是在得失之间浮沉

★  人生,默默奉献得到的是生活的无比甘甜;虚度年华带来的是生活的索然无味。

★  感谢苦难,因为它使人体味到人生的真正韵味,明白生命的丰富内涵。

★ 没有享受到精神富足时的喜悦,没有体味过精神饥渴时的痛苦,这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 读一本好书等于体验自己原本无缘去体验的卓越经历,等于心无旁骛地沉湎于某一永恒的梦境。用好书来抚慰自己为生存而奋争的伤痛,用好书来医治自己生命的平庸和乏味。好书是人类精神永远的食粮。

★ 听音乐,其实是在聆听自己的生命,人类最基本的美好的品格,通过旋律缓缓地在体内回荡。音乐,给人一个人性光辉普照的世界!在那里,灵魂得以沐浴,得以安歇。它教给人典雅、宁静、和谐;教给人如何享受自己的生命。一切烦忙、忧伤都远远地逃遁,只有美妙在簇拥着灵魂!

★ 你要是懂得生活之道,要是你能在色彩、声、光、香味、美景随时就在的世界中自得其乐,人生就成了个趣味无穷的旅程。

★  幸福易使女人沉湎,沦于平庸;不幸又常使许多女人在自悲自叹中终其一生。

★  独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心灵休憩,是一种有如尽享芳醇花香的惬意。独处是一种回避,也是一种解脱。

★  虚伪的祝福,何如诚实的诅咒;短暂的温存,何如永恒的思念。

★ 真正的离别总是在相知以后,就好像真正的忘记反而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借口。

★ 等待,有时是一种美丽,有时是一种残酷的虚无。

★ 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人心的善良和情感的纯洁。在心和心之间,有一个秘密,在爱和爱之间,有美的构想。

★ 世上有许多东西是可以用努力去争取的。唯独感情,特别是爱情,它没有办法去争取。无论你用攫夺也好,哀求也好,和对方据理力争也好,都没有用处。 


周国平论人生     周国平,男,1945年7月出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198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在职读博士研究生课程,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受聘为研究员。有大量译著在国内外发行。

    智慧是灵魂的事,博学是头脑的事,更糟的是舌头的事。

    由单纯到复杂,再复归成熟的单纯,我名之智慧。由混沌到清醒,再复归自觉的混沌,我名之彻悟。

    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

    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和诱惑。

    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等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人生路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

    生命是我们最珍爱的东西,它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前提,失去了它,我们就失去了一切。

    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一个人可以凭聪明、勤劳和运气挣许多钱,但如何花掉这些钱却要靠智慧了。如何花钱比如何挣钱更能见出一个人的品位高下。

    人生意义取决于灵魂生活的状况。其中,世俗意义即幸福取决于灵魂的丰富,神圣意义即德性取决于灵魂的高贵。

    时间不仅是金钱,更是生命,而生命的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的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仅仅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在两者中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

    唯有用哲学的智慧疏导生命的激情,以慧心驯化痴心,才能达到这个别人不求而自得的境界,获得一颗平常心。

    目的是手段,过程才是目的。对过程不感兴趣的人,是不会有生存的乐趣的。

    时间的流逝改变着人生的场景,时间的悠长衬托了人生的短暂。

    命运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环境和性格。环境规定了一个人的遭遇的可能范围,性格则规定了他对遭遇的反应方式。

    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抑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做人处世,如何思考问题。事实上,生活中偶然的契机,意外的遭遇,来自他人的善意或恶意,智者的片言只语,都会是人生中生动的一课,甚至可能改变我们人生的方向。

    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才,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有从容的心境。青少年时期是养成读书爱好的关键时期,一旦养成,就终身受用,仿佛有了一个不会枯竭的快乐源泉,也有了一个不会背叛的忠实朋友。

    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们才能俯视大千,一览众山小。阅读好书的效果与此相似,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载凡俗生活,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

    智力活跃的青年并不天然地拥有心智生活,他的活跃的智力需要得到鼓励,而正是通过读那些使他品尝到了智力快乐和心灵愉悦的好书,他才被引导进入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心智生活之中。

    文字是感觉的保险柜。岁月流逝,当心灵的衰老使你不再能时常产生新鲜的感觉,头脑的衰老使你遗忘了曾经有过的新鲜的感觉时,不必悲哀,打开你的保险柜吧,你会发现你毕竟还是相当富有的。勤于为自己写作的人,晚年不会太凄凉,因为你的文字——也就是不会衰老的那个你——陪伴着你,他比任何伴侣更善解人意,更忠实可靠。

周国平:善良 丰富 高贵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听凭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发生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一点钱或一个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

    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的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惟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为什么人们弃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乐。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求理应觉醒,它的满足理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目标。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独处、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啊。

    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

    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

    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人生要小心处理的50件事

1.被人羞辱——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

2.面对反对意见——听,并且思考­

3.犯错——年少轻狂未足奇,知错能改真俊杰­

4.烦恼之事——心事不能随便说­

5.谣言——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纠缠下去­

6.别人的脸色——不必太在意,做自己该做的事­

7.坐冷板凳——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8.横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9.入行——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10.交友——朋友可“多”但勿“滥”­

11.办事托熟人——朋友多是快刀手­

12.求职被人拒绝——从低处做起用能力证明自己­

13.要求加薪——问问自己底气足不足­

14.跳槽——“跳”还是“不跳”,三思而后行­

15.发现别人的隐私——把别人的私事当成过眼烟云­

16.与人争论——逞一时口舌之快不算赢­

17.出现小矛盾——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

18.被人误解——自己心安,天地自宽­

19.拒绝别人——勇于说“不”,该出“口”时要出“口”­

20.遭遇小人——小心防范,保持适度距离­

21.争名夺利——莫为名利遮望眼­

22.回头草吃不吃——好“马”要吃回头草,能屈能伸大丈夫­

23.劝架——学会打圆场,息事宁人得人心­

24.说话得罪人——管住自己的嘴巴­

25.批评别人——委婉一点,含蓄一点,巧妙一点­

26.揭短——打人不打脸,揭人别揭短­

27.“变脸”——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必需­

28.生意竞争——好处不要自己占绝,要分他人一杯羹­

29.面对自己讨厌的人——学会与不喜欢的人共处­

30.抱怨——把不满挂在嘴上的人最容易吃亏­

31.仇恨——冤冤相报何时了,有仇不报亦君子­

31.别人犯错——以宽人之心宽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33.吃亏——吃亏有时就是占便宜­

34.得礼让人——以德报怨是最佳人情投资­

35.人在屋檐下——该低头时得低头­

36.人生的十字路口——无怨无悔我走我路­

37.求人——善借他人之力,该求人时还得求­

38.嘲笑——当成认识缺点、改正缺点的机会­

39.失意——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

40.面对别人的失意——切不可言己之得意事­

41.挫折——跌言起伏的人生才能创造伟绩­

42.被人轻视——用行动,而不是用嘴巴证明自己­

43.遭遇不公——适应必须适应的,改变能够改变的­

44.怀才不遇——努力打磨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45.外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婚姻中不能承受之痛­

46.分手——好聚还要好散­

47.婚前财产公证——爱情到底用什么来衡量­

48.试婚——慎重试行­

49.夫凄吵架——吵架伤神,没有必要争个你输我赢­

50.嫉妒——葬送爱情和幸福的最烈“毒药  ­­

­1. 说话要用脑子,敏于事,慎于言,话多无益。很多事成也是嘴,败也是嘴。平时一定要把好门,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以为人家给你笑脸就是欣赏,没完没了的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让人家彻底摸清了家底。还得偷着笑你。­

­2. 遇事不要急于下结论。即便有了答案也要等等,也许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答案,要学会换位思维,特别是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千万要学会等一等、看一看,静观其变。很多时候不但麻烦化解了,说不准好运也来了。­

­3. 要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处理,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复杂化。掌握办事效率是一门学问,控制好节奏很重要。­

­4.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要参与评论任何人,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所谓盖棺定论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有人操之过急。谁也没有理论依据来介定好人与坏人,说白了就是利益关系的问题。邓小平三七开了毛泽东,说明伟人也不是完人。­

­5.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游戏规则,小偷也清楚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偷的。所以说做事情万万不可做绝,落井下石的事绝对不要干,给别人让出退路就等于给自己扫清障碍。­

­6. 对于那些经常找你麻烦甚至欺负你的人,能忍则忍,没必要时刻与莽夫过不去,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给他攒着,新仇旧怨积累起来,正义和真理就属于你了。瞅准机会一定要彻底教训他一次,在法律赋予的权限以内,往死里整,往死里揍,让他永远记住:除了亲爹,没人会惯你这些臭毛病.­

­7. 有些人习惯了占你小便宜,小人小肚肠,大人大度量,有机会坑他一把大的,让他出一次血。同样让他记住:天下根本就没什么免费的午餐,哪有白拣的便宜让你赚。­

8.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背后算计你的小人永远不会消失,这是中国特色。小人不可得罪,同样小人也不可饶恕,这是万世不变的真理。对小人要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惹着小人就等于惹了麻烦,天底下顶数小人惹不起。说到底小人也有心小的一面,对待这种人一定要稳准狠,你可以装做什么也没发生,天下太平,万事大吉,然后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毒攻毒,让他知道:小人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做好人要有水准,做小人同样有难度.但是,古往今来,哪个朝代都有小人,真的没有对付小人的好办法,不知道 敬而远之是否可行?­

9. 钱,只有花掉的那部分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你就是家缠万贯,生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俩眼一闭,剩下的钱你知道谁花了?冤不冤?就像小品说的,这世上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完。(比人活着钱没了还痛苦,只要活着,钱没了,还可以赚。)还有那些省吃俭用的贪官,好好的高官不做,结果因贪返贫,一分钱没花着,还搭上个人财产全部没收,名誉扫地,惨不惨?­

­10. 对待爱你的人一定要尊重。爱你是有原因的,不要问为什么,接受的同时要用加倍的关爱回报。但是千万不要欺骗别人的感情,哪怕你对人家没兴趣,哪怕人家有缺点,这是你用钱买不来的财富。记住:轻视别人付出的情感就等于蔑视自己,玩物丧志,玩人丧德。爱,是一种美德.­

­11. 背后夸奖你的人,知道了,要珍藏在心里,这里面很少有水分。当面夸奖你那叫奉承,说的再难听些叫献媚。你可以一笑而过,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也许不久就有求于你.对于那些当众夸奖你的人,就疏忽不得,也许你转过身去,他就会用指头戳你。掌握一条原则:逢人多贬自己,也少夸别人,选先评优的时候除外。­

­12. 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贪。小恩小惠攒多了就是一个大窟窿。只要接受就一定要找机会回报,行下春风望夏雨,付出就是为了收获。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千万别让天真给害了,记住:人生如戏,都在寻找利益的平衡,只有平衡的游戏才有可能玩下去。­

­­13. 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可以没有理由的咬你一口,所以对待疯狗般的人物要敬而远之,保持不来往,不交流。退一步,海阔天空,相信疯狂也是一种人格,虽不值得尊重,但自有其存在的道理,生物链少不了这一环。­

­14. 做一个人生的观光客。说到底只要与人为善,以德服人,离是非远点,靠家人近点,便有了心安,有了惬意。乐观的心态来自宽容,来自大度,来自善解人意,来自与世无争.­

­15. 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坏心情是想不开时折磨出来的,其实现实并没有你想的那样糟糕。生命有高峰也有低谷,根本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要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就需要一种胸怀。邓小平怎么样,三起三落,最后还不是凡事他说了算。­

­16. 所谓的缘分无非只有善恶两种,珍惜善的,也不要绝对排斥恶的,相信擦肩而过也是缘吧。全世界近60亿人口,碰上谁也不容易,所以遇到恶缘,也要试着宽容,给对方一次机会,不可以上来就全盘否定。­

­17. 不要让事业上的不顺影响家人,更不要让家庭的纠纷影响事业。那样做很不划算,家人和事业都受影响,甚至损失。尤其是男人,要善于扛事,男儿有泪不轻弹,要把眼泪咽下去。­

­18. 待人接物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可以老把自己当人物,老拿自己当领导,老把自己当富翁,老以为自己是情圣,老是自我感觉良好……即便真是小有作为,业绩斐然,也要谨慎,要虚怀若谷,要大智若愚,其实人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只是你把自己看复杂了。说句俗话: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  ­19. 骗你一次的人绝不会放弃第二次骗你的机会,对骗子不要抱任何幻想. 靠贬低别人提高自己的身份,其结果就暴露自己的无知与贫乏。这就需要良好的素质和渊博的知识,让骗子不敢靠近你.  中国人成功时是儒家 失败时是道家 
  在《吾国与吾民》中,林语堂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剖释得非常美妙。 (资料图片)

  《吾国与吾民》道出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与向往    《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原书是用英文写作,名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该书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    由于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剖释得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在海内外引起轰动,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书摘
林语堂/文    超脱老猾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结晶,它的最大缺点是与理想主义和行动主义相抗衡。它击碎了人们任何改革的欲望,它嘲笑人类的一切努力,认为它徒劳无益,它使中国人失去理想,不去行动,它能神奇地将人们的活动限制到消化道以及其他简单的生活需求的水平上。孟子是一个伟大的超脱老猾者,他宣扬人类主要的愿望是吃喝与女人,或者说是滋养与繁殖。已故黎元洪总统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超脱老猾者。他宣布了中国政治哲学很受人欢迎的格言,也是解决所有中国的党派之争的良方:“有饭大家吃”,黎大总统还不知自己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他从经济的角度解释了当今中国的历史,他的机智连他自己都未觉察到。从经济角度解释历史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左拉学派从生物角度解释人生对中国人来讲也不陌生,然而左拉的解释是对知识的追求,我们的解释则代表一种民族的自我意识。在中国,一个人无须学习如何做一个现实主义者,因为他生来就如此。黎元洪总统从未能以自己的思维能力著称于世,但是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却本能地意识到所有的政治问题都不过是饭碗问题,不是也不应该是任何其他问题。因此,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政治提出了这样一个我所知道的最为深刻的见解。

    儒家的世界观是积极的,而道家的世界观则是消极的,这两种奇怪的元素放在一起提炼,则产生出我们称为中国人性格的这种不朽的东西

    麻木不仁与实利主义的态度是建立在对生活的精明看法之上的,这是只有老年人与古老的民族才能有的态度。这种态度,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可能懂得,正如西方年轻的种族不可能理解一样。道家圣经《道德经》作者的名字“老子”,意思也恰是“老小孩”,这也许不无道理(这个老小孩在公元前6 世纪曾骑水牛去向世界告别,路过函谷关时人们请求他留下5000字的《道德经》以启蒙国人)。有人说人过40就变成了一个无赖,不过我们确实是岁数越大越不要脸。20岁的年轻姑娘很少为钱而结婚;40岁的女人则很少有不为钱而嫁人的,她们或许称之为“平安稳妥”。希腊神话中的一段故事也许不无寓意。故事让年轻的伊卡罗斯飞得很高直至装在身上的蜡翼遇热融化,他也坠海而死;老父亲代达洛斯则飞得很低,安全抵家。一个人随年龄的增长,会发展一种低飞的才能。理想主义被冷静、平庸的见解改造,被金钱观念改造。于是,现实主义就变成了老年人的特点,理想主义则成了青年人的特点。一个人年过40而未变成无赖,那么他不是思想软弱者便是天才,后者是“大孩子”,如托尔斯泰,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以及詹姆斯·巴莱爵士。他们都有这么多的孩子气,加上对事实的体验,使他们能够永葆青春,我们又称为“流芳百世”。

    然而,这就是纯道家学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5000字的《道德经》包含了对超脱老猾哲学思想的凝练叙述,这样精辟的著作再也找不到第二部了。道家学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意味着某种超脱老猾者的麻木不仁,该受诅咒的充满破坏性的怀疑主义,对人类干预的嘲笑态度,对所有人类制度、法律、政治及婚姻失败采取的嘲笑态度。这主要倒并不是因为缺乏毅力,而是因为缺乏信仰。这是一种与孔子的实证主义相抗衡的哲学,用来弥补儒家社会的不足,起一种安全阀的作用。儒家的世界观是积极的,而道家的世界观则是消极的,这两种奇怪的元素放在一起提炼,则产生出我们称为中国人性格的这种不朽的东西(在对待人生的消极态度上,佛教不过是道教的一种狂热的形式罢了)。

    于是,所有的中国人在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则是道家。我们中的儒家建设、奋斗,道家旁观、微笑。一个中国人在位时说道论德,闲居时赋诗作词,并往往是颇为代表道家思想的诗词。这就是为什么差不多所有的中国文人都写诗,为什么他们几乎所有的集子中,诗歌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并且是较散文写得好的。

    我们既认识到人类努力的必要,又承认人类努力的徒劳,这种总的心态使人倾向于发展一种消极防御策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中国人在本性上是道家,文化上是儒家,然而其道家思想却更甚于儒家思想。作为一个民族,我们伟大到可以根据扬善惩恶的基本原则制定至高的法典,但我们也可以伟大到不信任律师,不信任法庭,95%需要诉诸法律的纠纷是在法庭外面解决的。我们伟大到可以制定相当繁缛的礼节,然而我们也伟大到可以把这些礼节看作生活这个大玩笑的组成部分:中国人举行葬礼时的大吃大喝,锣鼓喧天,即可证明这一点。我们伟大到可以声讨罪恶,但同时对罪恶又可以无动于衷,不感到大惊小怪。

    一句话,我们既认识到人类努力的必要,又承认人类努力的徒劳,这种总的心态使人倾向于发展一种消极防御策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这个原则下,中国的人与人之间的所有裂痕都得以弥补,所有的计划都得以调整,所有的改革方案都被打了折扣,直至有了和平,每人碗中都有了饭吃。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我们的另一个谚语,意思即英语的“不要惹事”,“别去惹醒睡着的狗”。

    于是中国人就这样地生活着,极少斗争,也极少反抗。这就发展了某种平静的心灵,使得人们能够忍气吞声,并与自然和谐一致。这也发展了某种防御策略,这种防御策略比进攻策略还可怕。你到一餐馆就餐,饥肠辘辘,饭菜却迟迟不来,你可以再唤饭店的伙计,如果他态度粗暴,你可以找饭店经理发点脾气。但是如果他嘴上非常文雅地说“来了来了”,但是脚上却一动不动,你简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做点祈祷,或者也非常文雅地骂几声。简而言之,这就是中国人消极方面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领教最多的人才最能欣赏,这就是超脱老猾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