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龙6030功放说明书:美国300年来的精神核心:公民自发帮助穷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33:22
http://cul.sina.com.cn 2005/10/31 18:45   文汇报
文/丁元竹
屈指算起来,今年已经三次访问美国。第一次在一月,第二次在四月,第三次是九月。一月初,我在美国,正值东南亚海啸后期救援,九月份正值美国南部水灾后期救援。两次自然灾害中,美国人表现出的慈善精神和志愿精神,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一月初在美国期间,我到波士顿访问弟弟。那天,八岁的侄儿回来很晚,我问他做什么去了,他说去募捐了。他所说的募捐,就是拿自己做的手工到社区中义卖,卖到的钱捐给学校,学校统一送到慈善机构。很显然,义卖者也是出于慈善的目的。侄儿说,那天他卖了10 00多美元,在班级里属于中等。后来,在华盛顿吃晚饭,我与美国朋友谈起来这件事,他们认为很自然。
九月下旬在美国期间,我主要考察美国的慈善和志愿活动。我们参观了正在紧张参加南部灾害救援的美国红十字会华盛顿总部。进入大厅,我们即感觉到紧张气氛,军人、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官员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进进出出。最后,我们见到负责整个救援工作的官员,他开玩笑说,这场灾难使他至少年老十岁。截止到2005年9月19日,仅美国红十字会就为南方灾区筹资6亿美元,有23万志愿者正在前线工作。2001年的9·11事件,美国政府投入了几十亿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重建和基本服务的提供,而美国非营利组织提供的资金主要用于食品和住宿等急需服务,仅美国红十字会就筹集10亿美元善款。
20世纪90年代末,我在匹茨堡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时就从课堂上得知,美国建国之前,就在以慈善和志愿精神为社会共同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帮助和共同组织社区活动来应对社会问题。政府介入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从20世纪的那场经济大萧条开始的。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正如不久前去世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考察美国时所描述的:“美国这个社会,从这角度看去,是很别致的,大体说来它是早年截去了两头的层次,只剩下了个中间梯阶的结构。我说这是别致的,因为梯阶是发生在两端之间的,没有两端也就没有梯阶了。其实美国的两端不在美国,它是个移民社区,是从欧洲中间梯阶爬横了,到了这新大陆,结果保持这梯阶的精神,永没有顶的往上爬。”美国国家形成初期,帮助穷人是私人慈善或地方政府的事情。早期移民社会中,“美国人主要的社会关联不是血统,而是那些名目繁多的‘社’”。新移民依赖先前来自家乡的亲友的帮助和支持开始新的生活,没有学校大家一起建学校,没有 医院大家一起建医院,没有 图书馆大家一起建图书馆,没有教堂大家一起建教堂,没有消防组织大家一起建消防组织,这些活动是志愿性的和慈善性的。最早的北美移民生活艰辛,遍布各地,政府鞭长莫及,促使人们联合起来自我治理,相互帮助和开展社区活动。这种从经验中生长出的公民参与和个人努力造就了公众参与公共福利的传统。后来,移民们在新的家园通过教会捐赠和非营利组织帮助穷人的小组、互助协会来支持社区发展。宗教领导人鼓励信徒为穷人捐赠和为教堂做慈善工作,为社区或其他地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为自然灾害的受害者提供服务,为自己的教堂捐赠,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义务。早期美国社会的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推动了早期美国社会的发展。志愿精神和慈善文化构成美国300多年文化价值的核心和基础。相互帮助、公民参与、民主原则,政府、社会和私人从不同角度解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崇尚个人自立和有限政府责任,成为美国社会和国家的特点。
很多人认为美国宪法奠定了美国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制度基础。这点没错。但是,自殖民时期(1607-1776 )、革命和早期宪法辩论(1776-1788 )、内战(1860-1865 )、内战后西部开发、欧洲移民(1870-1924 )、大萧条(1924-1941 )至今,美国人民对宪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他们争论的核心问题围绕着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地方政府与私人部门,社会与政府和私人部门关系的平衡,等等。这种争论源于美国的历史和文化。美国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特点是,社会形成早于国家,历史特点造成目前美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格局:美国人喜欢自己组织起来为自己提供服务,社会资本是他们相互服务和共同参与的基础,即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建立在这种信任基础上的社会网络。
美国社会历史不长,特点明显。早期美国,移民众多,分布广泛,信仰各异,政府无力顾及由于快速、多元移民所造成的众多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相互帮助和共同组织社区活动就成为美国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基本特征,这个特征在过去200多年不断发展和完善,慈善和志愿精神成为其社会共同价值。正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所说的:“机会的观念作为统一的动力贯穿于我们的历史。它引导我们尽最大努力,它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抵达我们的海岸,它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投身于一个共同梦想”。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社会性格。各地人民的社会性格与其说是上帝安排下的模式,不如说是这民族在创造,试验,学习,修正的过程中积累下来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办法。从这种视角看社会性格,每一个项目都有它的来历和作用。我们还要记住,社会性格决不是社会的装饰品,也不是人们的口头禅,而是社会的维持体系。我们只有从它在社会生活上发生的实际作用去看这性格的实践。实践的场合是他们的社会,但产生的影响绝不会局限于这个社会之内,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全球化的社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