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ss哥哥你欠揍:转: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11:10

射干麻黄汤

  【功效】

  辛温发表

  【药物组成】

  射干、麻黄、紫菀、款冬花、制半夏各9克,生姜12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大枣3 枚

  【药方用法】

  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 3剂)

  【方名】射干麻黄汤

  【出处】《金匮要略》

  【歌诀】喉中咳逆水鸡声 三两干辛款苑行 夏味半升枣七粒 姜麻四两破坚城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射干(9克)麻黄(9克)生姜(6克)细辛(6克)紫菀(6克)款冬花(6克)大枣(3枚)半夏(9克)五味子(3克)

  【功效】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用法】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禁忌】斟酌。

  【方解】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黄汤则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

  组成: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

  功效: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寒饮郁肺结喉证。症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音,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

  临床运用: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哮喘、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中老人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等属上述证机者。

  提示:实验研究表明本方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所致的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能明显减少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明显增加酚红排出量,表现出明显的镇咳、祛痰、平喘、抗过敏等作用。

小青龙汤

  【方名】 小青龙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6克) 干姜(6克) 甘草炙 (6克) 桂枝(去皮,9克) 五味子(6克) 半夏(洗,9克)

  【方诀】麻桂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方组趣味记忆】马老五跪下细心烧干姜。 解:马(麻黄),老(国老,即甘草),五(五味子),跪(桂枝),下(半夏),细心(细辛),烧(芍药),干姜(干姜)。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禁忌】 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方解】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化裁】 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附方】 射干麻黄汤

  【附注】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