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野景子磁力链接下载:第三章:葫芦工艺技法—葫芦雕刻技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24:42
 第三章:葫芦工艺技法—葫芦雕刻技法——《葫芦工艺宝典》2011-11-1

葫芦雕刻是指在本长葫芦、范制葫芦、葫芦摆件上雕刻各种图案和文字。葫芦雕刻装饰成为文人墨客们的一大嗜好,之所以对葫芦雕刻情有独钟,除了葫芦价廉物美,十分易得外,还在于其材质优良,可以充分利用,是传统文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葫芦其皮很厚,与肌里有色差,雕刻时可用来做文章,葫芦可雕刻浮雕或镂空及透雕画面,可以雕成各种人物走兽、山水花木等。明清时期为葫芦雕刻全盛时期,出现了大量专攻葫芦的雕刻大师,按照雕刻风格和活动区域形成了许多流派,他们在继承前人雕刻技法的基础上,还创造了一些新的雕刻技法。
1.雕刻工具
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葫芦雕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人巧莫如家什妙”、“三分手艺七分家什”。看一个人的手艺如何,只须观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晓,而工具的保养修饰,也能证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在葫芦创作中,工具齐备,会磨会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炼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葫芦雕刻刀的种类有很多,初学葫芦者在选择刀具时,首先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用途,然后再到厂家或铁匠铺里定制购买。如果在不方便或买不到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学做,自己做的好处还在于无论刀的种类、大小形状,都可由自己选择决定,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随时添置得心应手的工具。下面将葫芦刀的种类与用途及其制作方法逐一介绍。


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根据不同的用途,圆刀的型号应有所区别,大小范围基本在2~O.5厘米之间。做圆雕人物的刀口两角要磨去,呈圆弧形,否则雕衣纹或其它凹痕时,不但推不动,还会破损凹痕道的两旁。倘若做浮雕时,则应保留刀口两角,并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处,因此要配备二种。
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削铲平葫芦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能刻线,二刀相交时能剔除刀脚或印刻图案,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斜刀:刀口呈45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料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在葫芦中刻毛发丝缕通常使用斜刀,用扼、拧的方法运刀,刻出的毛发效果比用三角刀刻得更为生动自然。
玉婉刀:俗称“和尚头”、“蝴蝶凿”,刃口呈圆弧形,是一种介乎圆刀与平刀之间的修光用刀,分圆弧和斜弧二种。在平刀与圆刀无法施展时它们可以代替完成。特点是比较缓和,既不像平刀那么板直,又不像圆刀那么深凹,适合在凹面起伏上使用。
中钢刀:刃口平直两面都有斜度。也称“印刀”。传统雕刻认为:中钢刀锋口正中,用它打坯可保持锋正直往,使周围保留部分不受震动。中钢刀还用于印刻人物服饰及道具上的图案花纹。
三角刀: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锋面在左右二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制作三角刀要选用适用的工具钢(一般用4~6毫米的圆钢),铣出55°~60°的三角槽,将两腰磨平,其口端磨成刃口。角度大,刻出的线条就粗,反之就细。三角刀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也是版画与水印木刻艺术制版时常用的一种工具,操作时三角刀尖在葫芦上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
在选择使用以上刀具时,要注意掌握刀头厚薄在用途上的区别。所谓刀头,就是实际使用的那段刀面。刀头越薄越锋利,但牢度也越差。根据这种情况,开毛坯的刀头可适当厚些;修光用的刀则薄些,所谓薄刀密片,方可将葫芦刻得光洁不隙。
随着雕刻钻和雕刻机的出现,现在雕刻葫芦比以前简单了许多,很多用刀的地方都可以用雕刻钻解决,特别是雕刻机已经使一些简单的图案不再由人工完成。

2.葫芦的雕刻技法
葫芦的雕刻是在汲取以往其他材质的雕刻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了自身材质的特点和工艺要求,主要归纳为圆雕、浮雕和线刻三种表现形式。另外还有一些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的雕刻技法,如微刻、镂雕等。
(1)圆雕:所谓圆雕是指适于多角度欣赏的完全立体的雕刻作品。圆雕中还包括一种半圆雕,即雕刻出需要表现的主要部分,舍弃次要部分,形成一半是圆雕,而另一半隐藏成原物,也有的是用其他图案、景物、平面等不同手段作衬底的一种雕刻形式。
实际上,不论是圆雕还是半圆雕,它们都是立体的、可多角度欣赏的、独立的个体。作为葫芦雕刻,多以艺术作品为主,不具有实用功能,或不以实用功能为主,因此圆雕葫芦在葫芦雕刻中很少见到,虽然有些个别葫芦图案只从单个图案来看,有圆雕的影子,但放在整个葫芦中看,由于不是独立的“个体”,图案是附着在葫芦上的,因而,这种雕刻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圆雕,只能算作是半圆雕。
圆雕的制作,首先要有一个准确的设计方案,把葫芦的各部分都尽可能地利用起来。设计要合理,有些可以打破常规,例如在利用颜色方面,就可以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不必考虑诸如枝叶须用绿色来装饰等。在雕刻用色上,绝不会有人责难用色不当。圆雕是比较难于掌握的雕刻技术,需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还应多看图谱,多看各种葫芦作品,拓展自己的思路。
制作一件雕刻作品,大致需要经过设计——选葫芦——定型——细雕——磨光——上蜡等几道工序才能完成。雕刻一个葫芦首先要根据颜色的情况、设计确定要雕刻景物的布局,用墨线勾画出轮廓,再用开凿或雕刻机打去葫芦,整理成所设计景物的雏形,然后用平凿细细雕刻。要注意,用力要适当,用刀要准确。正确的姿势是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刀杆,无名指抵住雕件,左手拇指倚住刀铤,保持刀铤的稳定性,防止跑刀,划伤别的部位。在雕刻精细的镂空雕件时,应首先将外部纹饰刻好,再用雕刻机或手钻把内部钻通,最后用平凿修整。镂空件需要的特种刀具,要根据情况制作,以适应镂空雕刻为准。


(2)浮雕:按照雕刻深度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三种。
高浮雕:又称三面看。一般选用葫芦为雕刻原料,如果前面部分有一层颜色反差分明的葫芦,更为合适。利用前面葫芦的颜色雕刻景物,后面颜色部分作为倚托。这种雕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明快反差,也是最常采用的一种设计方式。高浮雕的各种景物的雕刻应尽可能地采用圆雕的技法,使雕刻的物体比例合适、构图丰满,侧面和正面的比例合理。初学者往往只注意正面的构图雕刻,忽视侧面的图景比例,这是应予注意避免的。
高浮雕的制作多见花卉、人物、动物。高浮雕是浮雕向圆雕过渡的阶段,是葫芦雕刻经常采用的技巧之一。在学习雕刻的过程中,要首先学习构思设计,前后左右都要照顾到,循序渐进,不能逞一时之快,大量剔除葫芦,致使最后有些景物无法安排,不得不改变原设计。应该采用的步骤如下:先在葫芦上画图,沿线用平凿勾勒一遍,用刀剔除空白地方的葫芦。经过一个小阶段的剔除,墨线不清楚时,要停工审视,将不清之墨线补上,再继续进行,边剔除葫芦,边深入设计。达到预定深度后,将背景定型,然后将前景雕刻完成。要前后都照顾到,不能
只顾一方。雕刻时,要注意总体设计,留下空间要充分,防止因突现的瑕疵损害设计。待雕刻全部完成后,经封蜡处理,一件雕刻品就完成了。


浅浮雕:这是相对高浮雕比较而言,所刻的景物一般比较浅。所设计的画面,要有中国民族性的装饰效果,构图要丰满。常见的图案有龙凤、山水、花卉、历史故事等。雕刻方式如下:根据葫芦的具体情况,确定作品题材和构图。在设计中尽可能地把缺陷根据情况设计成山崖、怪石等景物。尽量通过巧妙的设计,使成品雕件上基本找不到这些缺陷,或不明显。
设计完成后,用铅笔在葫芦上细细勾画。线条要准确,翻转折叠的地方要交待清楚。设计定稿后,用平凿的侧尖沿线条勾勒一遍,刀锋要向线条一侧稍稍倾斜,目的是要保证线条的完整性。勾勒完毕,用小平凿削剔线条间的空白部分,这个工作叫“清底”。清底时要照顾全局,使整个画面基部深浅一致。待清底工作完成后,再将各线条按照设计意图进行雕刻。对一些翻转折叠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层次关系,力求交待清楚。虽然浅浮雕是薄层雕刻,而在结构上则要求富有主体感。初学者在线条和基础平面接触部,总是留有许多刀痕,这在行业中称为“根不净”。这种情况,只要用侧弧形修光刀细致耐心地沿线条刮削,就可以消除干净了。

 

高浮雕和浅浮雕,是葫芦雕刻中的基本技法,是常见的表现形式。所以初学者应首先熟练掌握这两种技法,以便向更高难的圆雕过渡。如果没有从浅浮雕——高浮雕——圆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掌握所雕刻景物的比例关系和准确布局,也不可能很好体会雕刻各种景物的感觉。所以一个初学者,应从基本技巧开始学习,注意观察各种花卉、草虫、动物,尤其要注意观察好的雕刻成品,先行临摹,再自己加以变化。观察动物要注意神态,因为雕刻动物时传神是最重要的,身体的其它部分都可能也可以做变形处理,只要表示出它们的精神气质,就可能使作品有传神之感,成为好的作品。
薄意:薄意是一种极薄的浮雕,因为它的施用对葫芦极少破坏,而又饱含诗情画意,所以在一些质地好而透明度高、材料相对较小的葫芦上,经常采用这种装饰形式。


薄意的取材非常广泛,其中主要有历史人物、山水花鸟甚至书法手迹,具有吉祥寓意的题材更是经常采用。薄意的制作主要工序如同浅浮雕,但凸起部分一般不超过0.5毫米。在照顾到葫芦瑕疵遮盖时。应当着重整个画面的布局章法,随着葫芦形的凹凸而进行雕刻,把用刀的技法与画面的诗情画意熔于一炉。在雕刻过程中,要用心去刻,要把自己的情感深呈作品之中,把中国画的章法布局和画理在薄意雕刻中展现出来,让薄意雕刻的方寸天地,包容进名山大川的无限秀美风光,小中见大,这样才能达到意境。薄意的线条间的空白要仔细地清根,这个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其后还要对其中的细部进行装饰性修整、开脸、开丝或点缀。


(3)线刻:顾名思义,线刻就像中国画中的白描画一样,是用单线条的雕刻来表现物象。
在葫芦的雕刻中,线刻主要是以阴线雕刻表现。线刻方法简单明了,有些结合浅浮雕雕刻,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线刻表现形式单一,在近距离把玩的葫芦中,一般不单独使用,大多数情况下,用于浮雕的细部描写刻画。
在各种雕刻中,线刻是最为省工的一种,但是真正能够刻得出神入化,将画面设计得典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线刻要求制作者要有较强的绘画能力。首先用铅笔加以勾勒,然后用平凿侧尖或特制刻刀拨刻,其实可以说是用铁笔往葫芦上写画。待全部完成作画后,用褚石加调少许墨色,将所刻画面涂匀,待干燥后,用潮湿毛巾擦去浮色,这件作品就完成了。注意画面布局一定要有章法,多参考一些画册,如芥子园画集等。
(4)微刻:在葫芦之上拨写极小的书法,每字约有1毫米大小,也有更小一些的字,形式生动。具体制作如下:用支架夹持一块放大镜,做成一个观察镜,在头发丝两端夹上两个小铁夹,放在葫芦之上充作划线,透过观察镜,进行刻写,然后用白水彩色涂抹即可。当制作熟练以后,不用观察镜也能刻制。此种工艺要求制作者有较好的书法根底,再加以练习,就可以掌握微刻了。注意葫芦的平面要光洁,最好先用较深颜色的葫芦。
(5)镂雕与链雕:镂雕与链雕是圆雕中相对独立的雕刻技法,常与圆雕或其它技法相结合,使雕刻作品更富表现力。镂雕也称镂空,即把葫芦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像的部分留下来。如古代雕龙,在掏空龙口腔的同时,要在口腔里保留下一颗“珠”。这颗“珠”是原材料的一个部分,雕刻者用细刀小心翼翼地通过“龙嘴”,往里凿出一颗“珠”来。这颗“珠”剥离原石材后,不仅能滚动自如,而且还不能滚出“龙嘴”。


基于镂雕的难度很大,所以从葫芦挑选、作品布局、刀具配备到雕刻程序等,都与一般的雕刻技法有所不同。镂雕的葫芦必须质细性纯,尤其是镂空部分,更不应有裂纹和高密度的阴皮,否则容易造成断裂。镂雕使用的工具,除一般雕刻刀具外,还需要特制的长臂凿、扒剔刀、铲底刀、钩型刀,以及小锯刺等专用刀具。由于镂雕内部景物的用空间的很大限制,只能依靠扩大入刀方向的办法来克服操作上的困难,所以镂雕景物的设计要求最好是多面透空。一般来说,透空的方向愈多,空洞愈密,镂雕就愈易,效果也就愈佳。镂雕的程序是“先外后内”,待外层景物及其它衬景的打坯、凿坯工序全部结束之后,才能进行镂雕。
链雕是用一个葫芦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的雕法。该法源于玉雕,却比玉雕更难,因为葫芦不比玉质坚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瓢破。
葫芦的链雕源于清初。新中国成立以来,链雕的表现技法日臻完善,有时一件作品中,链环多达数百圈。链条之多,链环之细,前所未见,令人叹为观止。链雕对葫芦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须经过严格挑选、鉴定。一般情况下,质细性坚、纯而无格的葫芦比较合适。在葫芦构思时,也要特别精心细致。首先要安排好链条的位置,使链条巧妙避过瑕疵。在雕刻时,链条可与其它景物同时打坯,但不能急于穿孔脱环,必须等待作品修光完成之后,再慢慢进行脱环。脱环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难度极高。先用小型钻具小心翼翼地顺着每环的内廓并排钻孔,每孔之间略留距离,然后再用特制的小链刀或针钻,谨慎按序,一一脱环。为了防止已脱链环遭受破损,每完成一环后,还要用“可回性打样膏”加以固定,待整条链环刻成后,再将胶合的部分用温水泡浸,慢慢脱落。


(6)瓢雕墨分五色法
此法同属木刻平法,只是融入国画墨分五色法,染上深咖啡色,以同色系之浓淡呈现立体之层次效果,配合雕、刮、烙、削、挑刀法来作变化。
(7)青刻法
在葫芦尚于瓜藤上生长时,以尖锐的工具在瓜皮表面刻划,葫芦继续生长时,刻划的线条会结疤凸出。
(8)素雕技法
以素色葫芦为材料不加任何颜色,只以木刻技法、阴阳雕法、或浮雕、空雕刻等手法,交叉运用,称为素雕技法。
3.葫芦的雕刻步骤
要使一件精美的葫芦成型,需经过多道工序,根据其制作的过程和工序的先后次序,大致可分为选材、防腐处理、浮雕图案绘制、制作粗坯、细部雕刻、检查修整、砂磨打光、染色、干燥及打蜡等约十个步骤。
4.葫芦雕刻的日常维护
葫芦雕刻毕竟是用葫芦制成,随着时间岁月的流逝,保存环境的变化,葫芦会出现开列、发硬发霉变脆、虫蛀等现象,为了尽可能地保存好雕刻葫芦,延长雕刻葫芦的寿命期,我们在日常的收藏中对葫芦的维护应做到以下几点:
(1)葫芦为我国华北地区的植物,适合在气候干燥、雨量充沛的条件下生长。因此,用葫芦雕刻的作品同样也需要相应的保存温度和湿度,倘若长期置放在干燥之处,它也会干裂变形,失去光泽。雕刻葫芦的最佳保存环境应该是:200C左右的气温,空气的相对湿度约在60%为佳。
(2)葫芦的表面产生污垢时,不要用肥皂、洗衣粉和清洁剂之类的化学品洗刷,而应该用柔软的绒布轻轻地擦拭,持之以恒,这样可以保持其表面润泽光亮。若遇陈年积垢,用绒布擦拭难以奏效,不妨汲取适量的绍兴黄酒或桐油作擦拭剂,这样既清除了顽垢,又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3)虽然大多数葫芦在雕刻前做了一定的防虫防腐处理,但由于毕竟是葫芦,含有大量的纤维等物质,当有适合的温湿度时,非常适宜蛀虫生长。因此,平时要多观察,在保存箱(盒)里和葫芦内,放置一些花椒,当发现花椒快挥发完时,要及时地予以补充。
(4)传世的明清葫芦雕刻作品,古色古香,呈现出棕黄、浅黄、暗红、棕红等色泽。收藏者宜经常置于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润。摩挲把玩时,应以不损伤葫芦本身为前提,做到轻拿、轻放,和缓、细致、适度。
(5)存放和取拿葫芦时,要防止坚硬之物摩擦或碰撞到雕刻葫芦,特别是有的葫芦纹饰采用了镂空雕刻,部分纹饰比较细薄娇脆,如镂空处,在取拿存放时要格外小心,不要捏压这些部位,以免造成断裂等不必要的损伤,有时候这些摩擦或碰撞,即使极其轻微,也会损伤到器物,甚至在画面上留下难堪的划痕、伤疤。
(6)平时取拿摆放或移动雕刻葫芦时,注意取拿的方法,正确的取拿方法应该是一只手握持上端,另一只手托住底部,轻提轻放。
(7)包装存放前应先以绵纸包住,再以棉花裹之,葫芦中塞一点棉花,棉花最好采用已经杀菌消毒过的医用药棉,再放入一定的防虫蛀花椒后,装入囊匣。总之,一件精美的雕刻葫芦得之不易,它是工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只有多学习一些保养维护的知识,做好日常的维护与保养,才能使雕刻葫芦光亮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