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的雅称:千年年夜饭 不变唯美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32:34


翻过历史的书页,跃入眼帘的不仅是“千古英雄人物故垒西风”的豪情万丈,亦有“寒客夜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画意诗情。美食在古人生活中之位置可见一斑。时代变迁,纪年更替,革命可以改换大众的思想和穿着,却斩不断国人对美食的执着和喜好。
中国美食源远流长,年节美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尤以春节在中国传统节日里最为重要,临近春节,在外游子纷纷收拾行囊,踏上归家的旅程。经受了旅途的辛劳,回到家中得到的犒赏便是丰盛的年夜饭了。
然而,我们在继承了古人的食谱和胃口,尽享食材的丰美肥腴之余,却失却了古人那份品味“莼羹鲈烩吴山味,苏酒清香满目秋”的淡雅飘逸。在辞旧迎春之际,我们的“胃”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想来,看看历史风俗,应该有些裨益。


区域年节代表食品:饺子



满族春节饮食习俗蒙古族春节饮食习俗东北春节饮食习俗
饺子:渊源与后世的发展变化
现在我们吃的饺子,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而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也是古已有之,清代史料记载:“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查看详情】
传说:医圣施药“娇耳”变饺子
医圣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大年初一,人们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并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 【查看详情】
饺子的民俗讲究知多少?
年三十包饺子的形状也有讲究,大多数地区习惯保持传统的弯月形。这种形状包制时,要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要捏细捏匀,谓之“捏福”。而且,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日常包饺子,横排竖摆,皆随其意,年三十包的饺子不行。【查看详情】
饺子也有宴席 类别多达108种
唐代长安城里盛行一种高等级的宴席,叫做“烧尾宴”。在一份唐代保存至今的“烧尾宴”的食单里,有一道叫做“二十四气馄饨”的菜肴,就是根据二十四个节气,来包成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饺子。而近代饺子宴则是20年前出现在西安,最初由108种饺子组成,发展到今天,它的数量早已突破了108这个数字。【查看详情】


区域年节代表食品:年糕



北京春节饮食习俗山西春节饮食习俗河北春节饮食习俗



山东春节饮食习俗河南春节饮食习俗天津春节饮食习俗
年糕:起源与后世的发展变化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早在辽代,据说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到明朝、清朝的时候,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吃,也是年节常见的食品了。【查看详情】
传说:伍子胥糯米城砖变年糕
相传春秋时吴国都城被围,炊断粮绝。伍子胥的随从记起他生前的嘱咐,便急忙召集邻里一起来到相门外掘地取粮,当挖到城墙下三尺深时,才发现城砖是用糯米粉做的。这些糯米粉救了全城老百姓。苏州人敬仰伍子胥的爱国忧民的精神,此后,每到寒冬腊月,就准备年糕,一来表示对伍子胥的怀念,二来可供在送旧迎新的春节与亲朋好友分享。【查看详情】
南北方年糕有何不同?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的像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朝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查看详情】
卖年糕卖出名的北京老字号
老北京传统老字号年糕钱祖居广安门牛街。牛街有着千年历史的清真寺。建筑宏伟壮观,古柏林立,周边居民百分之八十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除去部分从事珠宝玉器的富商居住四合院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小商小贩货或出卖劳动力者,居住低矮的平房。牛街流传一句口头语“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年糕”,而年糕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查看详情】


区域年节代表食品:火锅



客家春节饮食习俗广东春节饮食习俗湖南春节饮食习俗



福建春节饮食习俗湖北春节饮食习俗台湾春节饮食习俗
火锅:起源与后世的发展变化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火锅。可见火锅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在文字记载上,左思的《三都赋》中已有提及。 【查看详情】
传说:投料咕咚声化身“古董羹”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历史悠久。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查看详情】
旧日帝王食 流入百姓家
除了命名“涮羊肉”的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皇帝也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余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查看详情】
一脉多枝 火锅演化无数种类
我国的火锅花色纷呈,百锅千味。著名的如广东的海鲜火锅、苏杭一带的菊花火锅、云南的滇味火锅、湘西的狗肉火锅、重庆的毛肚火锅、北京的羊肉涮锅、湖北的“野味火锅”、上海的“什锦火锅”风味别具,与此之外,外国也有多种火锅,如日本、印尼等等。 【查看详情】


区域年节代表食品:汤圆



无锡春节饮食习俗南京春节饮食习俗杭州春节饮食习俗



温州春节饮食习俗上海春节饮食习俗绍兴春节饮食习俗
汤圆:起源与后世的发展变化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查看详情】
传说:东方朔智助元宵姑娘做汤圆
汉武帝大喜,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不过这传说只算是在北方适用,因为在南方过年吃汤圆比较盛行,不像北方人在元宵节才吃元宵。【查看详情】
小小汤圆 东西南北大不同
汤圆北宋称“浮圆子”,到明代才改称元宵,而南方叫汤团、汤圆、圆子。汤圆可荤可素,可咸可甜,有圆、扁、桃状、六角形等形状,有的加染红、蓝、绿等颜色,有如彩色玻璃珠子。东西南北中,汤圆各不同。【查看详情】
受到乾隆皇帝盛赞的扬州汤圆
据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扬州微服私访看到一位漂亮的女子卖汤圆。于是跑过去察看不禁脱口而出:太美了。一位随行的盐商问道,什么东西太美了?乾隆说人美汤圆也美。汤圆得到皇上的赞美这还了得。【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