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v1.5a充电器:南北纬35度和黄金分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8:23:29

南北纬35度和黄金分割

(2008-11-21 20:49:33)转载 标签:

杂谈

无论是在百慕大三角,还是在“魔海龙三角”失事的飞机、轮船,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出现罗盘失灵,“疯狂地快速乱转”(显示存在涡旋电磁场),无线电通讯故障或中断.突然出现“海雾”、巨浪、狂风、旋涡,以及突然涌现的“浓雾”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显然与海面电场同电离层、磁层电场的电磁感应有关.
    原来,南北纬35°线附近正是地球静电荷(等离子体)的富集区:现代已探明,地球辐射带(范艾伦带)
——由地球磁场俘获的带电粒子带,其内辐射带箍着地球赤道带,向南向北各延伸35°左右(图2).看来这个南北纬35°线可能正是地球内辐射带的磁力线进入地球的所在,因而在这个区域里俘获了远比其它区域高得多的带电粒子(等离子体).而之所以形成上述分布在南北纬30°上的10个异常区,可能也正是地球内辐射带磁力线在这些区域俘获了大量带电粒子后,所产生的静电珠串形成力导致的.
另外,很早人们就知道,地球自转时,赤道至北纬35°地带鼓起,35°至两极之间的地带下陷.上升与下降的交界带为35°线.
其次,太阳和月亮引潮力的长期项是赤道到南北纬35°间的地带为上升区,35°至两极之间的地带为下沉区.其交界带为35°线.
再者,太阳光照射到地表,一部分为地表吸收,另一部分辐射出去了.由于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相差不多,因之赤道至大约35°线之间的地带地表热量有剩,35°线至两极间则不足.这样35°线就成为两种热状态的交界带.

雄踞天下之中的形胜之地

  陕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游,历代都城多建于此,其中包括最为强盛的周秦汉唐四代,数度处于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发展峰巅时期的京畿地区。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科技的中心,使得陕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悠久的岁月里,历代皇家天文机构,都建有天文台、设有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同时各地优秀人才,也汇集京城,从事天文历法研究,涌现出灿若群星般的一大批天文学家。所以,在长时间里,陕西也是中国古代天文研究的中心。

  陕西关中中部是历代帝王争相建都的形胜之地,其地理纬度在北纬34度至35度间。这一纬度大致相当于今陇海铁路所经地带,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数据多是由此纬度上的长安、洛阳或阳城等地测出。至少自西周以来,这一天文观测区域就形成了稳定的历史传承性,有些朝代即使都城不建立在此,也同样以这里观测的天文数据为准。我们不妨说,陕西长期处于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中心区域。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星图,均是以这一纬度的观测结果绘制的,即古书中所称的极星出地三十六度的纬度带。中国古代星图上常常绘有二个同心园圈,中间环绕北极的小圈叫“内规”,现代天文学称为“恒显圈”,在观测者看来,圈内绘制的星辰是不没入地下的星;星图外边的大圈叫“外规”,今称“恒隐圈”,在观测者看来,圈外的星辰是不升到地面上的星;大圈和小圈间的星辰则是有出没运动的可见星。这内外二规位置的安排,是由测量者所处的天文观测纬度决定的。后人如欲学习前代天文,如果夜晚所在纬度与星图测量纬度相同,则所见天象与星图也相同,在这一纬度带对照星图文献进行观测是最佳区域。

  为什么古人要选择这一纬度进行天文观测?现代学者认为,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育最早的地区,中国早期的天文学萌芽可能就率先出现在这里,因此,就形成了天文观测的传统地区。但中国古代学者并不完全如是看待,依传统天文地理学说,这一区域乃是极受推崇的“地中”,“地中”在此并非指的北极南极那样的地中,而是处于不南不北,温凉相宜,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带。正如《周礼.大司徒》所记:“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汇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古代用八尺高表夏至时在阳城测量日影,标准的长度应当是一尺五寸。数千年来,这一纬度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数量最多的地方,也是建都时间最久之处,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的历史时期,夏商周秦汉唐宋等时代的都城无不选建于此,如考古发掘出的阳城、二里头、偃师商都、郑州商城,以及丰镐、咸阳、长安、洛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科学文化也都是以此为汇集和辐射的中心。天下之中的说法,初看起来,似乎只是指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疆域的中心,其实并非如是。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一地带,竟正好也处于从北极到赤道的最佳黄金分割点上(34.38度)。如阳城之纬度位于北纬34.40度,秦咸阳、汉长安城、唐长安城三座都城相距很近,平均中心位于北纬34.32度。两相对照,符合若契。我们对古人这种“天下之中”的认识和奇特的选择,真无法说清是有所特别感悟,还是无意的隅然。(图1)

  我们知道,地球上可依纬度将全球气候划分为五带,对北半球来说,南为热带,北为寒带,中间为温带。其中温带不冷不热,四季分明,最宜于人类生产和居住。而中国古代所说的地中,更是在其中又进一步选择更佳的纬度,并指出,国家的中心首都,就宜于建在这一地带。实质上,中国古代的都城分布在这一纬度者最多,都分布在北纬34度至35度之间。这种特殊现象的出现,不能不让人考虑到与上述建都思想有关。我们可能会注意到,这其中已经暗含有现代同纬度的概念在内。

南北纬90度的0.618处为0.382*90=34.38,恰好差不多在南北纬35度,这暗示黄金分割点在地球规律研究中有密切关系,而35*0.618=21.63,与23.5度较接近.另外,为什么在北纬30有奇异事情,也与黄金分割和地球形状有关,地球是一个椭球体,纬度是椭球面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北纬30度差不多是把北半球投影这个半椭圆分成1比0.618。更有趣的是,人的头颅是球形的,在大脑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之间有一道沟裂,称为中央沟。中央沟与人体前后正中线的夹角为67.5度,恰好近似地球的地轴倾角66.5度。心脏位于胸腔之内,两肺之间,座于膈肌之上,纵隔偏左,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 3位于正中线右侧,心脏长轴自右后上方向左前下方倾斜,与正中矢状切面成45度夹角,心脏长轴方向大致如右手执笔方向。人的头发倾角一般为30-35度.大家的骨头,大腿和肱骨是一根,然后小腿小臂是两根,然后手掌与臂交接处是三根,然后手指是五根。

分享

0

阅读(209) 评论 (0) 收藏(0) 转载(1)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古文化中的两肾兼论六气生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