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本诗歌 冬萤:我谈当代金融大战(一)-蔡定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8:01:25

我谈当代金融大战 (一)

 

  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国之间之所以再未发生大战,其中的原因在于,美国已确立了美元帝国的霸主地位,只要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美元帝国就可无形中获取财富。因此,原来血腥的战争变得无形,前苏联瓦解后,仅依靠美元战就席卷了其一半的财富。

  但是,欧洲人是聪明的,经过艰难的整合,最终成功地以欧元与之对抗。日本人曾在美日汇率战中吃过大亏,现在,虽然日本不可能同亚洲的什么国家作整合以形成对抗之势,但是,也形成了自已一整套的保守自身利益的作法(日本央行用调节本币币值的方法订住美元与我们调节汇率的方法订定美元有本质的不同)。

 

  当前美元战的大国目标当然是中国,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中国的1.4万亿美元存款就是它套住了的对象。我国为谋求工业化全球扩张一度采取低成本化战略,应该说,从国家的工业化战略来说是成功的,但是,在应对美元霸权的金融战方面,至今还处于徬徨之中。
  

我谈当代金融大战(二)

 

 

 

  美国如何通过美元战获取利益?一个形象的比喻,我国用货真价实的1.4万亿美元商品,从美国那里得到一张记录1.4万亿美元的白条,美国佬压根就没想到要还这1.4万亿美元的欠账,而是不断地让美元贬值,使这张白条缩水。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首先,坐享其成使自身的工业生产能力被架空;其此,如果操作不慎,美元体系有崩溃的危险。因此,我国持有如此巨大的美元,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获得了一张制约美国的政治牌。现象纷繁复杂,原来这就是本质。

 

  以当前美国仍保持政治、经济、军事的强国地位,并对货币政策、各种金融工具的娴熟运用,美元霸主地位是能继续保持的,最少目前还看不到有崩溃的迹象。但是美元贬值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过去的一年美元对应欧元就已贬值了7%。日本人预测,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2008年美元有可能加速下跌。看来,手中的1.4万亿美元已经造成的损失不说,将要继续损失也是铁定的。

 

  我国决策当局应对美元金融战的这种两难境地,完全是自已一系列错误造成的。而且,从当前的决策动作上看,至今好象仍在徬徨之中,并没有找到两全之策。贷币决策当局和金融学高参们清一色的美派金融学人土,老师怎会教学生应对自已?

 

  在我看来,在涉及到中美金融战方面,过去最大错误的决策有如下几个方面(虽然由于理论体系、利益、责任等原因这仍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①       渐进性的汇率升值政策。这一政策使得美元与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落差越来越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手中不值钱的美元越来越多,而大量的国有资产,如银行股份、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房地产、部份行业龙头企业被廉价美元大量的购买,这方面所造成的、或将要造成的价值损失将无法估量。

在2003年外汇储备仅3000多亿时,我曾发文《收购中国!--关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问题的讨论》(本博客收集了这篇文章,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3jo.html),提出“比较好的策略应是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钉住欧元,对美元果断升值。”,“(美元)不升值是以牺牲本国民众的福利为前提的。由于美元贬值,人民币不升值就要实行通货膨胀(多印纸钞买入美元)”,并预测到了“中国有价值的东西将会都被美元收购”,现在看来一切都被不幸言中。看看北京、上海等地狂涨中的房地产就会明白美元的通货膨胀是怎样变成中国的通货膨胀,本国民众的福利是如何被损失的。

  当年的汇改错误决策,造成了当今越积越大的外汇储备,更加大了下一歩的汇改的难度。中国就象一个在“圈钱市场”上被套住的股民,已经造成的损失是无可挽回的,关键是还要继续忍受两边挨板子的痛苦。

 

  ②       继续大量地持有美元资产和美国国债。2003年汇改争论以来,就已有人提出增持欧元减持美元,但这些年美元资产仍在持续增加,如美元国债总额就增加到今年4月的4140億美元。

 

  ③       国储局抛铜事件的实质。货币不与黄金掛钩,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乃市场经济规律使然。在美元贬值,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紧缺资源疯狂涨价的情况下,不少有识之士都已看到,铜、锌、镍等大宗紧缺的有色金属,都已获得了准金融属性,储藏这些金属也是一种保值增值的手段。但高层管理者没有这种意识。2005年国储局在3000美元价位区大力在伦敦市场上做空铜和在国内抛空铜储备。(而在其后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伦铜上涨到8000美元的价位区,至2007.10.19日收市价为7850美元),虽然当时的几十万吨铜比之整个金融资产来说,数量少得可怜,但此事件反映出管理决策层相当缺乏见识,而且部门之间互不通气。虽然大家都知道美元货币贬值的趋势已成,但是不可能期望管理层能产生在紧缺资源性产品上运用外汇储备增资保值的意识。

 

  ④       银行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到目前为此,在不到二年的时间内,这些“战略投资者”从已上市的这些银行股票中,可获得高达1万亿的收益!事实已证明,这明显是一个巨大错误的决策。我不是在这里做事后诸葛亮,2005年4月,我向改革内参专写了一篇《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见本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3nl.html),文章中坚决反对向国外出售股份,指出并不是银行不赚钱,银行是个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行业,当时巨额的呆坏账是由当时党政腐败向银行延续的反映,只要治腐、建立现化内控机制就可解决问题。这篇文章最终被总编刷下来了,因为当时管理层已被银行业的巨大内亏搞得有点惊慌失措,股改、让外国人来管银行就是那种急病乱投医下的既定决策。这篇文章虽然没在正式媒体上发表,但在网上传播最终还是引发了广泛的对“银行贱卖”的讨论。

 

  ⑤       “扩大内需”的光说不做。巨大的外汇顺差,从本质上来是是内需不足的结果。就以美国来说,它能透支需求,才能产生出对中国1.4万亿的负债、“白条”,我们做不到在国际上负债,但总生产与需求平衡是可以做到的。这也就是说,入老美美元战之套,也是我们自已一系列错误经济政策所造成的(关于此点,请见我的《中国为何未能成为发达国家》、《从提高产业工人工资和扩大社会福利的层面解决“流动性过剩”》文中的详细论述)。直至今年以来,才看到管理层在扩大内需方面开始做故事 我谈当代金融大战(三)

 

 

    美元弱势货币由来已久。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以后,美元纸币的世界发行仅依靠美国政府的信誉,据官方资料,2001年美国货币发行总量达到7.8万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国内流通的只有6000多亿美元,比重不到发行总量的8%,2006年美元国债总额已高达6.4万亿美元。美国为掠夺他国财富,利用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一直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滥印美元,通过双赤字的方式贬值美元。如果以从最高点到最低点计算,从2002年以来至今仅六年时间美元对欧元贬值达64%(欧元2002年2月汇价0.87美元,现今价1.43)。欧元从成立之时就遭遇到美国的强力打压,经历顽强的抵抗,终于顶住并修正果。从2004年开始,欧元已替代美元成为国际上最大的储备货币。美国为挽回美元已岌岌可危的地位,除了继续穷兵渎武,加紧争夺控制世界资源外,政策选择的空间已经很窄了。近年来,意图通过加息、削减财政赤字的政策抑制加速中的美元通货膨胀,但是加息又引发了美国的“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对美元地位及美国经济更有危险性,为缓解“次贷危机”,美联储只得又选择降息,而降息的当天,美元汇率就立即下挫,真是左右为难。虽然近年内美元还不至于崩溃,但美元的持续贬值之势已成。例如,被称为“日元先生”的日本前财务省汇率政策高官神原英姿就预测,美元可能在2008年大幅贬值。减持美元国债就成为日本、韩国等亚洲各国应付当前美元危机的第一反应。

 

    我国目前外汇储备高达1.4万亿美元。央行到底持有多少美元资产是个绝密数字,有经济学家估算,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有约70%是美元资产,其中至2007年4月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4140亿美元。持有如此高的美元资产是政治选择还是经济选择?如果是经济选择,那么央行的官员智能就不可思议。因为从2004年以来美元走弱这是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事实,而且我国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呼吁减持美元,而2004年时的外汇储备总额仅约5000亿美元。现在,假如持有的美元资产占总储备的70%的话,就有近一万亿美元的美元资产。我们衡量美元资产是否贬值的参照物不能用人民币,因为人民币甚至包括日元仍是盯住美元的货币,而只能用欧元、英镑等独立于美元的货币。如果用欧元衡量,过去已发的巨大的贬显而易见,因为这其间美元对欧元已贬值了63%,问题是还将持续。如果美元再贬值50%。以目前我国的美元资产计算就将再缩水3.6万亿人民币。而五年内美元再贬值50%也不是没可能。  我谈当代金融大战(四)  

 

 

  说到汇率问题,多数人的直觉是,“我一不出国,二不做国际贸易”,这个事与我无关。真的没有关系吗?

  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人的生活水平。比如说,我们的汽油价格就是与国际原油价格相关,因为中国需要进口的原油已在40%以上,国内的铁矿石、有色金属价格也与国际市场的相关。而这些产品都包含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消费中。人民币低汇率政策,使我们在交换这些产品的时候,要付出更多的劳动。而美元贬值,人民币盯着美元贬值,所有资源性产品的跟随涨价,都要传导到终端消费,物价上涨成为必然。

  我在2003年就发出(《收购中国!--关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问题的讨论》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3jo.html)文章,并在文中指出:“美国印钞就可买下整个中国,包括所有的国有银行、战略资源、上市公司,等等,何不为?!大量的美元拥入央行,央行印纸钞应对,必然引发损害经济的通货膨胀”。一切都不幸言中。汇率低不仅是通过进口商品的价格传导,引发国内的“通胀”,而且,过低的汇率也使外汇持有者疯狂抢购国内房地产,也使得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的房地产全面直线翻番上涨。不要认为人民币汇率低就一定是外国人来买房,疯狂抢购国内房地产最大的群体是台湾、香港,以及有美元资产的国人。仅台湾人在上海购房就超过十万套。

  上个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已高达6.4%,而房地产的涨价是不包括在CPI内的。而上海的房地产从2003年以来已涨了二倍有余。工薪阶层的国人已被剝夺了在北京、上海等地买房居住的权利。

  我们的战略资产被美元收购方面的情况也不乐观。只是这一块多少还受到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制约。

 实行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有限度浮动的低汇率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出口企业利益。但这里有一个度的掌握的问题。适当的度,有利于产业转移,并保持竞争优势。过大汇差就得不偿失。

 

  下面我们具体考察这种低汇率政策得不偿失是怎样发生的。

有利的方面:

  低汇率政策使出口企业得益、大都市房地产商得益。因为低汇率,人民币产品太便宜了,加大了出口,都市房地产对美元来说是极便宜的,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出口。

 

不利的方面:

  1、进口的原材料,包括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谷物等,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产品,增加了国内的通贷膨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假如7.5元人民币兑1美元时,国内的汽油价是5元,那么当3.75元人民币兑1美元时,国内的汽油价就只要2.5元。

  人民币低汇价使进口原材料价格提高,传导给消费者使国民购买力下降,出口的得利与进口的损失在贸易平衡时是相抵的。但得利的是出口企业,受损的是全民消费。

  2、大都市的房地产被抢购。虽然房地产不是能流动的商品被出口,但因为对美元来说价格太低,又有投资属性,被抢购是必然的。假如人民币按购买力平价3.75元人民币兑1美元计,上海等大都市房价才会下降至一半。因此人民币低汇价在这方面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3、通过引进外资渠道,国家的战略资产被低价收购,不光是有汇差损失,还有产业的损伤,市场的损失,这方面的损失是长远的。

  4、为维护现有的汇率政策,外汇已由央行全部购买。央行为保持外汇储备名誉上不受损失,一直在维持人民币利息加存款准备金利息不高于美元国债利息的政策,或者人民币年升值幅度不高于美元国债利息的政策,因此,现时国内通货膨幅度已高于人民币利息,但加息政策的出台也十分难产。国内调控经济主要手段的货币政策已严重受制于美元汇率,这其中对国内经济所造成的损失是无形的、无法估算的。

  5、发钞行的利益送给了美国。我们知道,我国的纸币发行是国家的信誉,是不用任何财产担保的,因流通中的货币量是不断增大的,因此发出的基础货币虽有调节但不用收回,因此所发行的基础货币的这部份财富是国家所有的。但现在不同了,因为购买美元外储,每发出一圆人民币的基础货币都是因为有相应的美元存款在央行,美元发钞行联储局替代了我国央行发钞行。现在央行不仅失去了发钞行得利,反而要为因收回流动性而提高到13%存款准备金支付大利息。

  7、美元持续贬值损失。美元贬值计算应用相对独立于美元体系之外的欧元、英镑等作参照,不能用人民币作参照。人民币虽然相对于美元汇改以来已升值9%,但相对于欧元仍然是较大贬值。

  8、加剧了国内的二极分化。我们知道,低汇率政策强化了出口企业得利,间接得利者还有房地产商。而产生的国内通货膨胀、天价房价、央行损失、外汇储备贬值等等一切,全部是由全民买单。少数企业的得利,全民受损,低汇率加剧了二极分化,这恐怕是从政府官员、大牌经济学者,到普通百姓都所料不及的。

 

  汇率的高低其实影响着每个人。低汇率政策对国民经济所造成的损益虽然无法有准确的量度,但完全可以定性。以上分析说明,虽然低汇率政策曾促进了我国工业产业的大发展,但现时已到了改变这种政策,利用我国已形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国民提高福利的时候了我谈当代金融大战 (五)    

如何破解应对当前的这种金融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先弄清当前的人民币为什么会产生升值。

①        因劳动效率的提高而产生的升值。用抽象的例子来分析,假如在A年,一个工人1工时生产了10个产品,工人获得了代表5个产品的5元钱工薪,这时他用1元钱可从市场购买1个产品;在B年,一个工人1工时可生产20个产品,而他的工资仍为5元,如果仅是国内市场,因竞争关系,这时他用5元钱就可从市场购买到代表这5元钱的10个产品,这通常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产品因生产力提高而更便宜了。但国际市场上的其他国家并不是这样的工薪政策,当他们一个工人1工时生产20个产品的时候,他们就发10元的工薪,仍是一元钱只能购1个产品。当国内的这种更便宜的产品到国际上进行交换的时候就必然产生内在的币值差。这叫人民币内升值。

②        因劳动力便宜而升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也是商品。当国际资本在美国用一美元购买一个单位时间的劳动,而兑换成人民币后,用一人民币也可购买到与在美国一美元购买的同质的单位时间的劳动,当这种劳动力的国际购买大量发生时,必然产生币值的升值。

③        因资源的价差而产生的升值。例如土地、房产等。一国的土地如果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如偏远、交通不便等,这个土地、房产等都是不值钱的。当改善了交通、有了适合投资、居住等环境,这个地方的土地、房产等立即会升值,当大量

④        上述要素的升值必然通过不平衡的国际贸易表现出来,国际贸易的不平衡是币值升值的外在形式。没有国际贸易就不存在币值升值问题。但当金本位制取消后,各国汇率自由波动由市场决定,这就为各国自由地定值本国货币的币值提供了空间,劳动价值的内升值本质被掩盖在汇率波动的外衣下。例如美国,大量的发行纸钞使美元贬值,使汇率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其国货币相对升值。如果各国货币竞相贬值,那么汇率是否升值就取决于相互贬值的速度。而调节币值只要改变货币发行量就行了,远比劳动价值升值来得快捷。

 

  这里之所以要列出这些经济学的常识,目的是要揭示人民币升值的本质与看清楚当前中美金融战的实质。因为很多学者一谈到人民币升值,就列举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来做类比,这些人置经济学的常识而不顾。“广场协议”时的日元升值与我们现在的人民币升值有二大本质的不同:  一是日本1985年“广场协议”时,日本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然略低于美国,但与西欧国家相当。而到2006年我国人均也仅为2010美元,与美国的人均收入36276美元相比,仅美国的5.54%,可见当时日本的国内的生产与消费市场已具饱和,而我们现在的情况与当时的日本比不在同一个级别上。  二是“广场协议”并不专是日元升值,而是美元对主要货币的全面贬值。例如,1988年与1985年相比,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分别为: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只是日元升值幅度稍大,达86.1%。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均对有美元升值,但并没有发生像日本那样严重的泡沫经济,可见日本产生的经济泡沫虽然与“广场协议”有关,但并不是必然因素,如果认真考察,就会发现主要是其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如果从生产与消费的宏观角度考察,既使不发生日元升值,日本经济也会发生危机。因为当进入到与美国同一制度、同一制度所包容的生产与消费水平生产时,生产与消费都处于饱和状态时,就不可能再保持原有的高速发展。而1985年期间的亚洲四小龙、1990年后的中国不仅进口替代了日本,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抢占日元的市场,日本产品份额的下降是必然的。因此,一提到人民币升值就老拿日元升值来说事有混淆事实的真相的嫌疑。 我谈当代金融大战(六)


 

人民币升值的内在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的升值,外在因素是美元相对于各国货币的大贬值。明白了上述原理,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方法其实不太难:

首先,我们要做出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需要升值?是以欧元作参照系升值还是以美元作参照系升值?与美元还是与欧元做参照系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近年来美国奉行加速美元贬值的政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压力,既包含有劳动力价值内增长因素,又包含有美元币值大幅下降的外在因素。如果按照我国劳动价值内增长因素,加上美元贬值因素,对美元的升幅远比对欧元的更大。但是,如果按照实际升值,不仅央行的外汇储备发生巨大的账面损失(虽然这种损失实际上不管么做都不可避免,不过可以不表现在账面上),而且,币值的完全等同劳动力价值的升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因此,不容我们作出判断,不管是从政治因素还是从经济因素,决策层都不会选择人民币币值的升值。那么,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汇制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了11%又是怎么回事?此看看美元对欧元汇率就知道了。在此同一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虽升值了11%,但欧元对美元却升值了21%。因此,实际人民币并没有升值,而是因为美元贬值太快,人民币虽对美元小幅升值,但对欧元、英镑等相对稳定的货币仍是贬值的。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实际地感受到,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原油、有色金属、房地产等都在涨价,工资上涨的幅度往往跟不上通胀的速度。

 

其次,既然人民币升值政策不考虑,那么,如何来应对人民币客观存在的内升值压力?有没有人民币币值既不升值而国民福利又不损失的办法?

有!这就是大幅地提高劳动者的工资。也就是同上文所述的“当1个工人1工时生产20个产品的时候,给他们发10元的工薪,而不是5元的工薪”,也就是说产业工人的工资要跟随生产效益的提高而提高。(我在《从提高产业工人工资和扩大社会福利的层面解决“流动性过剩”》文中对此有详细论说,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4sa.html)这样,人民币因劳动力价值原因而引起的内在升值的压力就会消失,当劳动力成本提高后,国内的消费购买力、生活指数都相应提高,房地产方面所引发的升值压力也会减少。

 

第三,运用财政手段调低币值。

相信大家已注意到,本文中所说的“币值”与“汇率”是两个概念,币值是汇率的价值基础。通常调低币值的手段有:赤字财政、超额货币发行、银行流动性放大、降息等。一般超额货币发行、银行流动性放大、降息等都被动性的运用于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方面,只有赤字财政才是一种主动的二次分配手段。

我国过大的劳动力供给的特殊国情,使得劳动者(垄断国企之外)按市场原则获得大幅的工资提高成为很困难的事。除了应增强国家的税收、国企利润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外,用赤字财政可补充企业在一次分配中的不足,赤字财政既可调低币值,又可调节社会分配中的不公(我在《宏观调控的改革空间中对此较详细的的论述,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bjx.html)。

人民币币值盯着美元贬值,最好的手段是赤字财政,因为它可以阻止当期的社会福利外流。可惜我们现在并不是。现在被动的超额货币发行,虽然也降低了币值,但是多数劳动者的工资增长往往抵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社会福利继续沿着“出口创汇”的管道外流。

 

第四,入超外汇应用于建立战略储备,不能购买美元资产。美元贬值,这在相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不可阻档的一种趋势。巨额的外汇储备虽然账面上没有损失,因美元贬值实际损失巨大,并且是不可能挽回的。国家决策层是否也应学会“止蚀”。

在纸币制度下,任何一国的货币作储藏手段都不合适,特别是大国巨量的货币剩余。传统的储藏手段是黄金,但因为黄金太稀少,又缺乏在经济中的使用功效,早已失去了作为货币储藏手段的功能。我认为,应该以有色金属中的铜、镍作为新的货币储藏手段。美国为应对能源危机储备了大量的原油,但原油储存、运输成本高,不能作货币储藏手段。铜、镍都是经济中大宗需求的商品,保值增值功能明显,现镍价约十分之一白银价,储存费用不高,加上当今发达的金属期货市场,这些金属早已具有准金融属性。我国是工业生产大国,对这些金属的储备不仅保值增值,而且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