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剑的爱丽丝贝尔txt:人体内在结构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15:51

脾--“仓廪之官” 
          五脏中的脾是居中的。岐伯说,脾是“仓廪之官”,也就是管仓库的。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 
         脾的最大功能是主运化,可以运化水液,运化水谷,把吃进去的粮食、水谷精微营养的物质以及水液输送给其他脏器,起到了传输官的作用,相当于“后勤部长”。脾的这种传输作用对生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医把它称为“后天之本”。先天的根本在于肾,后天的根本是脾。 
         脾的第二大功能,是主升清。脾把食入的粮食进行消化,其中的精华通过脾的“升清”送到心肺而转输到全身,糟粕则排出。脾和胃是互为表里的,“脾胃和”,脾可以把清气往上升,而跟脾相对应的是胃,胃是主降的,脾是主升的。两者共同起着运化升清、降浊的作用。如果升清的功能减弱了,那脾气就会往下降,导致胃脏的下垂、脱肛。 
         脾的第三大功能,是统血。肝藏血,心主血,而脾统血。血和这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脾在中间起统领的作用。如果脾统血功能不足,会导致诸如血崩、血漏或尿血等疾病发生。 
         脾的第四大功能,是主肌肉。肌肉是归脾来主管的,肌肉的营养是从脾的运化吸收而来的。一般而言,脾气健运,营养充足,则肌肉丰盈,所以说“脾主肌肉”。如脾有病,消化吸收发生障碍,往往就会逐渐消瘦。 
         怎么养脾呢? 
         首先,养脾要和养胃结合起来。因为脾胃起升清降浊的作用,所以饮食千万不要过饱,否则就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引起很多的问题。应酬多的人尤其要注意养好自己的脾胃,吃到七八分饱,就不要再吃了,这一点非常重要的。 
         其次,做一些运动、按摩。适当运动可以帮助“脾气”活动,增强其运化功能。青年人可用仰卧起坐,在每天起床和睡前做20到40次。老年人则宜用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顺时针用手掌旋转按摩。因为脾胃是在中焦的位置,如果直接按摩脾胃会不舒服,所以可以拍打、按摩位于它们上面的中丹田(膻中穴)和按摩它们下面的下丹田。膻中穴和下丹田之间就是脾胃,所以在膻中穴和下丹田两个位置要多做一些按摩。这就是我提倡的“五心按摩法”,胸心和腹心要经常按摩,也有助于脾胃的调养。 
         第二,要注意饮食。可以多吃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而不要去吃那些不利于消化的东西。尤其是夏天,可选用各种粥养益脾胃: 
         莲子粥,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仁米50克、糯米 100克共煮粥食。 
         山药茯苓粥,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食粥。 
         通过饮食疗法达到健脾开胃的目的,可用生蒜泥加糖醋少许,饭前食;也可用山楂条、生姜丝拌食;还可用香菜、海蜇丝、食盐、糖醋拌食。 
         需要强调的是,夏天尤其要注意养脾,因为脾位于人体中部,按中医学所划分的季节,有“脾主长夏”之说,长夏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农历的六月。这个时候天气炎热,湿热蒸炎,四肢困倦,精神疲惫,身热气高,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护养。多食冷饮、生冷食品容易伤脾,造成“脾失健运”,造成很多人不思饮食、乏力等。通过养脾可起开胃增食,振作精神。另外,夏天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则易在冬秋季生病。

        肾--“作强之官” 
        五脏中最后一个是肾脏,其实,肾脏也可以排在第一位。为什么呢?因为肾是先天的根本,但在位置上它是居于最下位的,在下方。 
       《黄帝内经》说肾脏是“作强之官”。“作强”是什么意思?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没有统一。我认为“作强”可能跟工匠有关系,肾的“官职”是主管技巧及发明创造。各种技巧、发明创造都是从这里面出来的。工匠是创造器物的,肾脏是创造生命的,所以肾脏就好比是一个创造生命的工匠,它具有创造力,是生命的原动力。 
        肾藏精,主纳气,主骨生髓 
         第一,肾藏精。精分为先天之精、后天之精。肾主要是藏先天的精气。精是什么?精是维持生命最基本的物质。这种物质基本上呈液态,所以叫精为水,肾精又叫肾水。肾还主管一个人的生殖之精,是主生殖能力的,肾气的强盛可以决定生殖能力的强弱,所以养肾是生命的根本。同时,肾是主水的,各种液体、水的东西都储藏于肾,由肾来升发、运载。 
          第二大功能,肾主纳气,就是接收气。气是从口鼻吸入到肺,所以肺主气。肺主的是呼气,肾主的是纳气,肺所接收的气最后都要下达到肾。 
         第三个功能,主骨生髓。肾主管骨头的生长,生的是髓,在《黄帝内经》中髓主要有三种:脑髓、骨髓、脊髓。肾还主管牙齿,牙齿也是一种骨头,《黄帝内经》有一句话是“齿为骨之余”,如果牙齿早早掉落就是肾虚。脑髓不足、骨髓不足都属于肾精不足,肾气不足,所以养肾是非常重要的。 
         养肾的方法有三种: 
          一、节欲保精。因为肾主管的是精气。所以人的房事不能过度,要有节制,欲望也不能过多。 
          二、按摩。因为肾是在人的下部,所以,经常按摩下丹田和后丹田,有助于养肾。下丹田是在肚脐以下一寸半的位置。肚脐以下三寸的位置叫关元穴。可以这几个穴位一起按摩。后丹田是在命门位置,命门穴是肚脐正对的后方。其下相当于前丹田的位置,叫腰阳关穴,这几个穴位要一起按摩。可以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下丹田和后丹田一起按摩。 
         三、食补。多吃一些补肾食物,如核桃、枸杞、大豆、黑豆、芝麻等,有助于保肾。 
         同时,叩齿也可以养肾,因为“齿为骨之余”。还有一个方法,小便时尽量咬住牙齿,“肾司二便”,这样也有助于保肾。

         六 腑 
         六腑,就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腑,原作“府”,原本是收藏文书和货物的地方。六腑之“府”,是与五脏之“藏”相对而言的。这说明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传化精微、排泄糟粕。和五脏不同,五脏的功能是“藏”,以藏精气为主。五脏能储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精微物质,如气、血、精、津等。具体来说,“心藏脉”、“肺藏气”、“脾藏营”、“肝藏血”、“肾藏精”等。五脏是藏而不泻,六腑是泻而不藏。六腑的主要功能是“传”,是传而不藏,就是传化水谷、传化饮食物。《黄帝内经》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六腑一定要保持通畅,水谷在体内不能久留。所以,六腑一定是“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六腑好比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这座大型水利工程建造于公元前3世纪,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造福于人民。都江堰水利工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通”,它充分利用当地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充分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试想一下,如果都江堰不是用“通”而是用“堵”的原理造出来的,那能留存到今天吗?世界上那些采用堵的方法建造起来的水利工程有哪一座能留存千年的?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具体地说:胃腐熟水谷、主降浊,胆疏泄胆汁,小肠泌别清浊,三焦通调水道等。要使六腑的出纳、消化、传输等主要功能正常进行,必须保持其通畅无阻。后人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对六腑病证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六腑养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保持通畅。六腑如果通了,泻而不藏,人就健康了;如果不能泻而不藏,势必导致水谷与糟粕的停滞或积聚,那就有病了。所以,治六腑病最重要的方法也是“通”。 
           六腑以通为用,六腑是相互连接的,每个腑都必须保持“实而不满”的特性,及时排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通畅。六腑功能正常,与脏腑互相作用,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比如要保持大小便的通畅。尤其是中老年人,千万不要憋尿、憋大便。许多中老年人便秘是很痛苦的,也很危险。怎样解除?方法很多,每日早起空腹喝一碗或两碗热紫菜汤,对便秘有显著疗效,加少许醋效果更好。奶蜜葱汁也可以治老人便秘,生吃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也可以。吃红薯、大枣、荷叶茶可以防治便秘。 
          现在有一种时尚是洗肠,说不仅能治疗便秘,还能清除体内毒素,更能祛斑减肥, 说得很神。我看要慎重,没必要人为地去洗肠。洗肠是短期行为,通过一次性大容量地向大肠灌水,虽然有利于大便排出,但并没有治疗作用。说到底,洗肠不过是一次更为彻底的类似开塞露作用的通便。洗多了,肠道的蠕动性会降低,便秘的几率更会加大。治疗便秘,首先应从生活上调节, 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该多喝水,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以刺激肠道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五脏六腑的养生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效应,不是只养某一脏,其他脏腑都不管,而是都要养护好。 
         五脏六腑的调养并不困难,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关键是要坚持。养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所以说,养生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愿大家都能培养成养生的生活习惯,达到五脏六腑的阴阳平和,这样身体就一定能够健康。

        经 络 
        人体除了五脏六腑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结构呢?中医上讲了,还有一个东西特别特别重要,就叫经络。古人认为生命的维持靠的是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但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种东西,中国人把它叫做“气”;传递“气”的通道,叫做“经脉”、“经络”。 
          可以说,经络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发明,可对经络的争议也特别大。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试图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比如声音、光、电、磁等,找出这个经络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人说经络就是血管,有人说经络就是肌肉,有人说经络就是结缔组织,还有人说经络就是外周神经,等等。还有人提出新的假说,说经络就是第三平衡态,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但遗憾的是,这些解释都不尽如人意。那究竟有没有经络,就成为一个千古之谜。朝鲜一个叫金凤汉的人,说他发现了经络,并命名为“凤汉小管”。结果科学界一检验,发现是骗人的。金凤汉无地自容,自杀了。寻找经络,成为科学界一个非常重要、非常热门的项目。那么究竟有没有经络呢?因为各种实验的失败,好多人说根本没有经络。 
          可是我们中医,包括道教等等,都发现这个经络是存在的。为什么说它存在呢?你看经络敏感的人,在某个穴位上给他扎一针,他会觉得里面有一种气感,比如说麻胀。还有的人,在合谷穴扎一针之后,他就觉得有一种气在沿着手臂外侧往上走,这个路线就叫做经络。所以经络就是气血的通道,血的通道当然是血管。还有气的通道吗?有。比如说练气功的,他练了之后就能感觉到气的这种巡行的路线。人体的的确确存在着经络现象。比如有的人得了带状疱疹,你看那个路线,就沿着特定的位置在走,就是带脉,那就是经络的走向。还有,比如治疗牙疼,右边牙疼,你在左边的合谷穴上扎一针就不疼了,从这种治疗效果来看,也证明经络是存在的。所以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就说过一句话,他说经络是 “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人往里看往里求,自己才能体会到有一种路线、一种道路,才能感觉到经络的存在。相反,用外求的方法可能难以解释经络的秘密。 
         那么经络到底是什么呢?我的基本观点是:经络就是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人一有了生命就有了经络,人死之后经络就没有了。所以经络不是某一个组织、某一个器官、某一个东西,而是这些东西的组合,是它们综合的作用。那人身上究竟有多少经络呢?实际上,人全身都布满了经络。据《内经》记载,人体有经脉和络脉,经脉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络脉有十五别络和不计其数的孙络、浮络,此外还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等。人体有一个纵横交错的经络网。十二经脉是最重要的经络,这个大家都听说过,实际上是十二正经,手三阴三阳六条,足三阴三阳六条。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十二经脉循环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再到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至足厥阴肝经止,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每一条经脉都有专定的腧穴。具体的巡行路线是:手上的三根阴经从腹部胸部开始往手臂的内侧走,手上的三根阳经呢,从手臂的外侧往上走,走到头面部。足的三根阳经基本上从外侧走,膀胱经从后面走。足三阴又从内侧走,走到哪里呢?走到腹部胸部,又跟手上的三阴接在一起。就是这样的巡行路线。它不是三条阴经一起走,而是一条一条走。比如手太阴肺经走了之后接着就是背面的一条阳经,肺和大肠相表里,所以它接着手阳明大肠经,开始往头上走,是这么一种巡行的路线。

        十二经脉的主要作用是联络脏腑、肢体和运行气血,濡养全身。《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十二经脉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治疗各种疾病,调整机体虚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实际上,最早的经脉不是十二条,而是十一条。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有两种是专论经络的,就是《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这两种比《灵枢·经脉》要早的灸经所记载的经脉都只有十一条,而不是十二条。除了马王堆帛书的这两种灸经外,张家山简书《脉书》以及《黄帝内经》一些篇章所记载的经脉数都为十一条,即五条阴脉和六条阳脉。《灵枢·经脉篇》比马王堆帛书多出一条手厥阴心包经,实际上《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的“臂少阴脉”基本上就是《灵枢》中的“手厥阴脉”。《灵枢》之所以区分出“手厥阴”脉,并对手三阴脉进行完整的命名,主要是从功能出发,是《周易》阴阳对称的“象数符号模型”运用于经络产生的结果。

          另外还有称作“奇经”的八条经脉,叫“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不直接与脏腑相连,无表里相配,所以称奇经,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奇经八脉的作用主要是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气血。 任脉是“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作用。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督脉在《庄子·养生主》就有记载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里的“缘督”之“督”指的就是督脉。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向后行走腰背正中,沿着脊柱上行,一直到头顶的风府穴,进入脑内,然后又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过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是说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调节阴阳、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