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里角色歌:古人如何过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6:12:42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必然有春节。凡是华人,必然想着过春节。这情节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潜意识,是炎黄子孙群体血缘的认同感,是龙的传人农耕文明历史的积淀,是任何外力无法阻挡、任何异文化无法替代的。那么,古人是如何过年的呢?

  迎年:祭祖,缅怀祖先。正月初一,要把祖宗牌位供在正厅,除在中堂、祠堂祭祖外,也有上坟祭祖的,主要是到坟地烧香、上供、叩拜。

  祭祖以后,根据历书所示吉利方向,点燃灯笼火把,奉香鸣鞭炮,开门出行,摆上供品,迎接喜神。接着,人们向喜神方向走去,遇庙烧香叩拜,祈求一年的吉利。

  过春节必放爆竹。放爆竹是为了驱鬼避邪。《清嘉录》卷一云:“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病,谓之‘开门爆仗’。”爆竹种类很多,由单响、双响、金铖炮、三角炮、二踢脚、多响爆竹、大龙炮、冲天炮等。清人百一居士《壶天录》载:“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乏家即食维艰,索逋孔亟,亦必爆赛数声,香焚一柱,除旧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尚类然也。”由此看来,放爆竹迎新年,是为了除旧岁、卜来岁、祈求平安。

  

  拜年:拜年又称“走春”、“探春”,是春节最突出的特点。明人陆容《菽园记》称:“京师元旦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亲戚多,关系多,拜不过来,让仆人送名片,或送福字,这就是“泛爱不专”的反映。

  在明清宫内,还流行团拜。《点石斋画报》中的清朝官府新年团拜图就是上述官场活动的纪录。

  

  节日活动:初一是拜年,初二依然是拜年,是接出嫁姑娘回娘家与双亲、兄弟姊妹团聚,叙骨肉之情日。但当天最突出的活动是迎财神。北京五显庙是当天人们必祀之地。有些地方还进行跳灶活动,晚上家家户户放灯。

  初三,杭州宅院有井的人家,早晨拿香烛素菜供于井栏,并将井上除夕所封的红纸条揭去,名曰“开井”。台湾认为初三是小年,又是“赤狗日”,一般不出门,不请客。当地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结婚日,民间剪纸“老鼠娶亲”就是这种信仰的反映。所以深夜不点灯,在地上撒米、盐,人要早上床,不影响老鼠喜事。

  初四是迎神日。诸神下凡,得迎接。不过,迎接是在午后,供品有香、食品、爆竹。

  初五为“破五”。《天咫偶闻》载:“正月元日至五日,俗名‘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北方名煮饽饽,今则或食三日,二日,或间日一食。”《民社北平指南》:“妇女自元旦至四日不出门,虽同院居亦然,谓之‘忌门’。”但“破五”后,就可以正式做饭了,也可以往外倒垃圾。民间称“倒残土”。初五也是撒供品的日子,人们根据天气晴阴判断年内牲畜安全与否。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商店都祭利市仙官,开市大吉,在招幌上挂红布。

  初六,开始清理厕所。

  初七,为人日或人胜节。

  初八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古人认为每人有一星宿值年,一年的命运都操在该星之手。初八是天上的群星聚会日,因此必须拜星君。晚上点灯、上供,然后“散花灯”。北京居民都到白云观拜星君。逛庙会时,必观花会,购玩具,买节日食品。其中糖葫芦是儿童必买的食品。古代有些地方还在这天踏青。

  初九为玉皇诞辰日。玉皇又名天公、天公祖、昊天上帝、元始天尊,是道教的最高神。所以初九必祭天公,此日将就和气,不能冒犯天神。

  

  打鬼:传说春节期间诸神回天上述职,各种鬼怪就纷纷出动,兴妖作怪,残害百姓。因此,春节期间有一系列驱鬼、避邪活动。还有不少禁忌。驱鬼之神是钟馗。传说唐明皇在梦中见一大鬼捉拿小鬼,大鬼就是钟馗。钟馗生前应武举未中,死后托梦,决心灭天下妖魔。唐明皇醒后,命画家吴道子画钟馗像,以镇诸鬼。

  春节有不少避邪性装饰画,《北京岁华记》载:“民间插枝梗柏叶于户,小儿女剪乌金纸作蝴蝶戴之,名曰闹嚷嚷。”至今在春节还贴老虎画、凤凰画,或剪若干纸鸡贴在门、窗户、墙上。这些鸡大多都是公鸡报晓的形象。古人认为雄鸡报晓,既避邪也可以招财。正如民谚所说:“户户贴鸡,人人添官。”春节也要挂桃符。《荆楚岁时记》载:“新年门旁设二板,以桃木为之,而画神荼郁垒像,以压邪,谓之桃符。一年一换,故意为新年故事也。”

  春节有许多禁忌,例如妇女不出门拜年,曰“忌门”。初一妇女不回娘家,小孩子不准哭闹,老少不可说不吉利话,左邻右舍不能吵架,不许打破工具、家具,不能请医生,从初一到初四不能动针线,剪刀,不能扫地,不能吃稀饭等。

  

  娱乐:春节即是祭神日,又是娱乐活动最多的日子。古代流传的玩具和游戏有百戏、六博、投壶、猴戏、鱼戏、高跷、弄丸、踢球、木偶戏、陀螺、竹马、老鹰抓小鸡、杂技、纸牌等。近代有掷骰子、推牌九、麻将牌、四色牌、升官图、葫芦问等,这些多为室内游戏,此外还有猴戏、木头人戏、牵丝戏、隔壁戏、百鸟相声、西洋镜、说因果、摊簧等。

  纵观春节活动,都是迎新辞旧,祈求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生活美满。

 

  古人春节送什么礼

  新年送礼是中国传统文化风俗的体现,有着悠久的历史,让我们看看古人春节都给亲朋好友送什么?

  ●祝福、庆贺类礼物: 

  春卷、帽花、鹿肉、“福”字等

  三国时期便有记载,大年初一,南方家家户户用大蒜、小蒜、韭菜等味道辛辣之物制作“五辛盘”,互相馈赠亲友、同事食用,一来发五脏之气,二来欢迎新春到来,万物复苏。“五辛盘”后来逐渐演化为春卷。

  宋代,大年初一,亲王、百官进宫向皇帝拜年,皇帝赏赐每人一朵由绢纱丝帛制作的帽花,众人戴于帽上,回家后还要戴着举办家宴。

  清朝,春节前皇帝会赏赐大臣一块鹿肉,上写“福”、“寿”二字,谐音“福禄寿”;还会赏赐御笔亲书的“福”字,当然,这些“福”字除极少数外,绝大多数都由近臣代写。

  文/张伟

  送黄历的习俗古已有之,因为黄历是大家新的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指导手册。

  宋代,一进腊月,路上便可见挑担者送酒肉,称为“送年盘”,不计数量多少,价格高低,主要在于祝贺新春之意。

  清朝过年送荷包,因为当时荷包是必需品,类似现在的手提包,用来放散碎银钱、熏香、零食等。

  ●实用类礼物:

  荷包、对联、酒肉菜肴、黄历等

  ●最风雅的礼物

  清代诗人袁枚和老师。两江总督尹继善经常吟诗唱和,各呈其能。某年除夕,袁枚派人在临近子时之际给老师送去一首诗:知公得句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箸,新诗和到是明年(大意是:您看到这首诗时已经新年了,即使您才思再敏捷,写好和诗也是第二年的事了,您就认输吧)。老师看完哈哈大笑。

  ●最阔的礼物

  晚清名臣左宗棠每年春节都要给军机大臣潘祖荫送1000两银票,外加一份厚礼,以报答其冒险救命之恩。咸丰年间,左宗棠在湖南巡抚幕府中襄理军务,因恃才傲物得罪了满族官员,被弹劾。潘祖荫虽与左宗棠素不相识,但素闻其能,遂不计祸福,上疏为其辩白,并力荐其能,左宗棠方免一死。

  ●最文雅的红包

  明清时期,临近春节,各地官员都要给大小京官送红包,称作炭敬,就是取暖费的意思。夏天也送,叫冰敬,防暑费之意。炭敬的金额不等,最低8两银子。装着不同面值银票的信封上各有一个文雅的名称:40两的写着“四十贤人”(古书名)300两的写着“毛诗一部”(因为《诗经》号称三百篇)1000两的写着“千佛名经”(佛经名)

  ●最倒霉的礼物

  乾隆年间,有官员进贡上好徽墨,墨上有“万寿无疆”四个金字,乾隆皇帝很喜欢。没想到,磨到后来变成了“万寿无”,进贡墨的人因此受到严惩。

  ●最被歪曲的礼物

  晚清大臣张荫桓出使西洋归来,在巴黎花重金购得一颗绿宝石,曾为拿破仑所有,献与慈禧太后。但他忘了带礼物给大太监李莲英。一日,慈禧在赏玩绿宝石,赞不绝口,李莲英接了一句:“真难为张荫桓想得周全,难道咱们就不配用红宝石?”慈禧闻之勃然变色,因为她一生的心病就是没当过皇后,而传统习俗中,妻穿红,妾穿绿。张荫桓从此失宠。

 

  清代送礼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