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嘉润领克中心:学而时习之(论语风云系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4:04:41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释字】

  1.    学、习:简单地说,初学为“学”,再学为“习”。“学”字重在形式,重在书本;“习”则重在实践,重在反复。

 有人分析“学”字的甲骨文字形说:其下部是房屋的轮廓,上部是用双手修建房屋顶部的动作。修房建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技能,不专门向人学习是很难学会的。初看起来,这样的分析还是颇有道理的。但仔细琢磨起来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修房建屋还只能算是下人们干的粗笨活,那时的人们主要学习的是“六艺”。所谓“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周礼 · 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礼”是排在“六艺”的首位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时的读书学习重在读经、习礼。因此说,表达“学习”意义的“学”字,其上部不可能是“用双手修建房屋顶部的动作”。叫我看,甲骨文“学”字,下部是房屋的大致轮廓,上部是教室的俯视图,两边是一排一排的座位,中间是过道。配音“xue”,很有可能就是“穴”意思,表示时常地圈起来,这里是一个有纪律、有秩序的比较安静的地方。因此说,“学”的本义就是名词意义的学堂,今天叫教室。《礼记 · 学记》:“古之教者,……国有学。”学堂当然是专门用来让学子们学习的,“学”也便自然而然地能够表示动词意义上的“学习”了。“学”字下部稍后揉加进“子”,更说明读书学习的主体当以少年儿童为主。“习”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上羽、下日或白。我认为,“習”字上部的“羽”表示鸟儿的一对翅膀,下部的“日或白”表示幼鸟的大脑袋,进而表示幼嫩的雏鸟。“習”字就是一副雏鸟学飞的示意图,其本义就是学习飞翔,其中包涵的实践性和反复性是显而易见的。《礼记 · 月令》:“鹰乃学习。”

  2.    说:旧说儿为通假字,通“悦”。非也,我认为“说”在此应界定为假借字,与“悦”配合使用。“悦”含有竖心旁“忄”,表示内心的喜悦;“说”读为“悦”的时候,因其含有言字旁“讠”,表示外露的、外在的喜悦。

  3.    乐:本来是表示“音乐”的。甲骨文字形是木上有丝,表示弦乐器,配音“曰”,有拟人化的意味儿,表示乐器发音了,说话了。金文“乐”字中间加入一个“白”,大概是表示打击乐器的吧,增加了乐器的种类,更说明音乐一般是多种乐器的互补、合奏。之所以它又被用来表示快乐的“乐”,只是一种特别的巧合而已。因为“丝”字略分,中间镶入一个“白”字,极像是一张人们大笑着的脸庞。中间的“白”表示合不拢的嘴,两边的“丝”表示上下颤动着的双眼。


【译文】

  孔子说:“学过之后,适时地复习复习、实践实践,不也是非常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过来了,朋友相见不也是非常欢快的事情吗!人家一下子还不完全知晓领会我的读书心得,也不过于郁闷生气,不也是很有君子气量和风度吗!”


【赏析】

  在这一段话语里,孔子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学习什么,往往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反复地学习和领悟老师讲授的书本知识,更需要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进一步地巩固、修正、完善和提高。学习是一个对各种知识的习得获取、修正完善、巩固提高的反复的恒久的过程,是一个完善个人品德修养、提高个人思想境界的自得其乐的过程。但独个乐不若与友乐,感悟和发现的喜悦和快乐是需要传递、分享的。每个人的见识和学历总是不尽相同的,沟通要循序渐进,不骄不躁,要有君子的气量和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