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经的魔术讲师h本子:13年老股民的感悟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47:57
13年老股民的感悟历程 [转贴 2010-09-22 22:15:36]    
         十三个年头了。酸甜苦辣的日子,就象我的工作生活。
        当然有些进步,从我的股票软件画面就可以看出来。以前的,至少要开四个窗口:主图、量、还有最少两个指标副图。主图上密密麻麻,五彩K线、均线(粗细虚实混杂)、布林带,还有买入卖出、顶底、转折提示图标,只恨软件带的图标少。远远看去,端的一个色盲测试图。
      
        现在只有三个窗口。主图只有K线和几根均线,副图除量以外,没注意另一个是什么,软件默认的。本想只开两个的,可多少年看惯了三个窗口,换成两个怎么看怎么觉得K线变形了,严重影响股感,只好又换成三个。没办法,长期养成的习惯,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以前喜欢分析家,觉得它最强大;现在喜欢通达信,干净啊。        佛经云:头三年,看山是山;第二个三年,看山不是山三;第三个三年,看山还是山。
        自我感觉已经干满了第二个三年,向第三个三年迈近了。拿句时髦的话说:跨进2.5G了。
      
           这些年,经过血的代价,才搞清楚一些现在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
        比如说:我来股市的目的是赚钱,是追求预期的利润。不是来追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也不是抓黑马、抓涨板来的。
          
            比如说:人是经常犯蠢的动物,常常把不相干的事情做为因果关系连在一起:
         这么高的价,能买吗?
         涨这么凶,能买吗?
         跌成这样了,能买?
          捏着鼻子哄嘴,是股民最擅长干的事情。
        被套了,就发扬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因为我们相信:只要不割肉,亏损就不会兑现。
        这样,我们不但发生了实际亏损,还增加了时间成本,每天眼睁睁看着自己相中的股票在上涨......上涨
       
      我们之所以被套后不愿及时割肉,除了心理作用外,还有就是都吃过亏。我们都当过庄家的称砣,千八百股硬是活生生地把股价压住了。等我们一跑,甚至没超过两分钟,庄家就拽起股价飞也似地逃走了。
        一割就涨,成了我们不愿及时割肉的要因。要命的是:我们对被套股票的上涨期望极其极其高。虽然黑暗的股市总是和我们善良的愿望相反。
        通过我这么多年的总结,发现:如果被割后它涨了,那么市场里其它大多数票票也涨了。
        结论:如果我们及时割了,买了其他心仪的,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损失交易成本。生活中吝啬的我们,在股市中都出奇地大方,没有几个在乎交易费的。(如果连续割了又被套,很遗憾地说:这里不适合您)。           当年的花絮。
        96年刚入市不久,买了股票后又买了包烟,托人介绍了一个散户大厅里的“高手”。高手吸着我的烟,教训了我一顿。
        “新股民,什么都不懂,也不能乱买。不会买看名字嘛。你看我买的,发展、长虹,多好哇,能不涨吗?瞧你买的,冰熊股份!熊就熊嘛,还冰着,能涨吗?”
         为什么我们的一些技术分析,在有的时候准确率交高,有的时候却低得邪乎、甚至成了反向指标。这是困绕了我十多年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常年象个哲学家那样坐着,很哲学地思考着。
        终于,我用哲学的方法,把两个不相干的事情给哲学到了一起。
        一、官大一级压死人。
        二、短期均线服从长期均线(大意如此,相信各位的智商能看懂我的病句)。        说得兴起,给大家爆点实在的。
        通常,日线级别我以120线为核心,分析其它因素与之的关系。但在单边市中,会以60线替代。这条线,就是这波走势的最高指挥官。上证从998到6124、从6124到1664,都是这样。日线以下、15分钟及以上的波段都可以这么设置,但强烈建议短周期的看到MA240。
        998到6124,在最高指挥官的亲切关怀和英明指挥下,下属们被总体动员起来,股价沿着ma60的指示方向顺利前进。期间虽有三次较大的反抗行为(ma10下穿ma30,注意1700一线、2000一线和4200一线各只能算一次,因为都没超过60周期。唉!一不小心又爆了一个核心技术,心情象割肉般难受),但没有影响总方向。跟领导对着干的ma10之流,很快乖乖地回到了工作岗位。期间虽有股价跌破60,但对60的方向角度影响极小,而且自行情启动以来,60线下的股价也没有累积到60天(这一条没测试过,所以不算核心,欢迎讨论)。况且,背后的后台老板ma240都出动了。
        这种情况下,各位看官可以测试下,你们用经典指标也罢、自编的也罢,只要是测试顶部的,把这一段单独测试并和其他比较,只要你们的取值、计算周期小于60天的,看看准确率吧。
        当然,还有一个要紧的问题,就是均线的斜率。主支撑线斜率不大的时候,指标的准确率要高一些。
        前几年,对指标确实下了功夫研究。随着功夫的不断深入,发现越来越不会用它了。
        现在虽然不怎么用了,但也该总结下。
        指标不是一无用处。现在对我来说,主要用在以下几点:
        一、摆动类指标如果钝化,说明该周期行情进入了高潮。通常,连续钝化的时间不会长。
        二、指标如果走向同一方向,摆动类指标过了中点但还未进入钝化区、趋势类指标走得也很顺畅,那么至少一两个周期内股价立即反转的可能性很小。(专指短期指标,如KDJ、参数较小的MACD等)
        三、经典的、大众化的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大家都在看,庄家也在盯着屏幕,阴险地琢磨着怎么利用下。
        四、经常看别人的指标源码。不是判断能不能为我所用,而是看人家的思路。
        五、指标的背离:相对地,上升中底背离准确率较高、下跌行情顶背离准确率较高。尤其一个单边的上升市,底背离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提醒。
        用指标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它。例如MACD,是常用指标中界面最花哨的,但它只用了一个数据:收盘价。因此看MACD,要注意K线的上下影线。
        不知道算法的指标坚决不用。如筹码分布,各软件算法不同。
      雕塑与炒股
        2005年,帐面很难看。俗话说“功夫在诗外”,我就不去看大盘,也不想它。端坐着,象艺术家样艺术地思考着。
        话说,一个小屁孩,也就三五岁的样子。他看到一位雕塑家在对一块大石头挥舞着锤子。看了一会儿觉得没趣就一边玩去了。过了几天,小屁孩又来了,这时候,他看到一幅栩栩如生的奔马出现在眼前,雕塑家正在进行最后的修饰。
        小屁孩很惊奇地问雕塑家:“你是怎么找到石头里的马的?”
        雕塑家哈哈大笑,觉得小屁孩太可爱了。可随后,他不笑了,想了半天,他不知道怎样回答。
        小屁孩闪着亮眼睛,渴望着,就象我们渴望大师们告诉我们炒股的密芨。
        雕塑家想了很久,才谨慎地回答:“我只是把马身上多余的石头敲掉面已。”        看到这里,我身上的艺术细胞全面活跃,虽然占总数的换手率很低,但我还是把雕塑和炒股联系到了一起。
        我们炒股的目的如比作雕塑,那就是为了找到石头里的马,为此要去掉多余的石头。具体到操作,什么是多余在石头呢?
        对了!多余在石头,就是影响奔马的因素。要把它找出来,摒弃它。
        假如我看中了几只股票,拿不定主意,那我就找石头。按照我的判断,一只出现了一些我认为是头部甚至是变盘的现象,如阶段性上涨之后的带量的大阴线,那么这只就是石头。
        雕塑家实际上使用的排除法,虽然他的本意未必如此。
        我开始搜集我认为是头部的形态、指标指向,并拿出与我历史上的亏损相比较,然后,冷汗就下来了。
        所有的亏损交易里都有这些石头,“成功率"百分之百!
          这是我从事数据分析、编写公式以来成功率最高的一次结果。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炒股,要有些艺术细胞!
      我曾专门发贴,认为王小丫是中国最牛的股市理论家.
      "你确定吗?"小丫那双充满诱惑的眼睛诱惑着对方.
      "确``````定!"回答者擦了把头上的汗,最后下了决心.
      他只能赌一把,因为他看不到底牌.
      而我不会,因为我能看到底牌.
      假如上涨了一个阶段后出现了一根带量的中\\\\大阴线,是头部?还是强力洗盘?两者都有可能.
      赌!是多数股民此时的选择,虽然他们认为自己是分析后采取的行动.但这种情况下,多数人的分析都不靠谱.
      这时候,王小丫,帮了我的大忙.
      我坚决地说不确定,我要看看明天的底牌,如果明天的底牌很模糊,我会再等后天的.
      之后,我在进行操作之前,都会问一下自己:你确定吗?有时候忘了问,结果吃了亏.
      感谢王小丫!感谢CCTV!
      花絮
          上个月,一朋友做中间人,给介绍了一位。那位愿意把帐号交给我,由我独立操作。
          三个人举杯间就成了朋友,气氛热闹。
          朋友归朋友,正事还得谈。我说:“一般的行情是四六或者三七开,盈亏都一样,你看呢?”
          那位沉吟着,半天没言语。
          中间人朋友见状,圆场道:“都是朋友,就二八开吧。”
         “咣当!”我的杯子掉到地上。
          中间人朋友真仗义,坚持替我付了杯子钱
          由此,总结道:不指望朋友两肋插刀、只要朋友不刀插两肋。
       简单和复杂(1):
          这是个辩证关系。可惜上学时,因某些抵触心理,连该学的也学没好。
          现在,只好端坐着,象个思想家那样思想着。
         
      我们面前的电脑,能呈现缤纷的声、色世界,还能进行各种复杂的运算。能力超群。可说到底,所有的这些,都是通过两个符号来完成了。就是0和1,0和1应该都不是最终的,最终应该是电路的通和断,用0和1来表示。最初的计算机,就是在纸上打孔,有孔的透过光,表示通,反之表示断。进而以16进制......
          0和1,取材于阴阳。太极图,这个简单的图,无数人、无数年面对它,想透过它、看出纷繁世界的“核心”!
           股票,不也是这样吗!   
         
      入市后,从最初的简单,很快进入到复杂的多变。基本面、技术面,电脑成了色盲测试图。身在迷宫中,左冲右突,想找一条稳妥的、每次都能使用的路子,而无视时刻都在变化着的迷宫世界。这就是复杂的股市。任何一个认真的股民,脑子里都装着快爆炸的信息,股市的、经济的政治的、时事的,也不管能承受多少、遗忘了多少,每天都努力地装入、装入。
        股市又是简单的,一切信息,最终通过三组数据反映出来:价格、量、时间。三组之中,甚至可以不考虑量。
        或者说,股市的纷繁,都是这三组数据的衍生。
        由此想到了阴阳、0和1。
        所谓万法归一,大抵就是这个样子。
      
      市的简单和复杂(2)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老祖宗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世间万物,均由太极(无极?)所生,其纷繁变化,均是太极境像的细致表现。可惜俺学识浅薄,对太极这个东东还很混沌,只好退一步,从两仪悟起。
        两仪、阴阳也,对应电脑的0和1,以及股市的价和时间。先不说成交量这个衍生数据,那么,股市里的一切图形化、数据分析行为,都由价和时间这个股市的“两仪”所生,包括K线。
        想到一件事,看到有人发贴说:自己从不看任何技术分析,包括均线等等,就想笑。不知道人家每天面对电脑看什么?动态显示牌么?貌似上面也有一些数据统计结果。
        接正题:说的再深奥些,股市,就是股价在不同时间所对应的空间位置。K线,只是把它图形化了。
        那么,一切分析统计,都源于它。为表述方便,下文均称为指标。
        指标,为了从不同的方面表现股市而设立。基于这个前提,对指标的属性可归纳为:
        一、源于股市;
        二、是股市现状的另一种方式表现,以细化和综合为主。
        基于以上属性,指标的特性:
        一、随股市的变化而变化,不会自己变化;
        二、由于是细化表现,会对股市的状况以更加强烈的方式表现。比如股价未创新低、指标创新低。就象社会上的愤青、军队里的战斗英雄、单位里的积极分子,世界上的**分子。只要发生什么事情,他们最先有激动的表达。
        三、由于是综合表现,会对股市的状况以更加迟钝的方式表现,如均线的迟滞。它一旦形成趋势,往往遇示着股价在一定的时间内朝着一个方向运行。就象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一些不太过激的行为也能忍受,平时默默无闻,但是反抗起来,就成为改朝换代的主流趋势,无法抗拒。
        第二条与第三条,实际上源于同理。
        想透了这些,对指标的制定和分析,就有了“核心”的东东。
      李昌镐
        当年的围棋天才少年,让中国围棋界丢尽了脸面。
        当时中国的领军人物马晓春、常昊均被十连败,很长一段时间,泱泱大国,无人能胜得了那个少年。
        总结他的棋风,有两个特点:
        一、朴实无华、大巧若拙,善于“兵不血刃,不战屈人。”他的棋很少出错,但只要对手稍有失误,便会遭到他的致命一击。
        二、在对局中更是面无表情,无论局面优劣都能荣辱不惊,保持冷静,被称为“石佛”。
        其实以上两条,应该掉过来。他的冷静和平常心,才能使自己以旁观者的身份判断时局。
        “冲动是魔鬼!”凡是我失败的操作,极少是经过冷静分析后的行动。都是盘面的突然变化,使我热血沸腾,立刻付之行动。这一点,我连个“愤青”都不如,“愤青”们大都光说不练。
        这两天,关口附近,坛子里燥闹一片。极端势力大肆叫嚣,或者说指数要上天、或者说要入地。不就是预备冲关么,用得着吗?即使这一次冲不过去,也不至于上天入地吧。
        关于李昌镐的第一条总结,很有些感触。 “市场永远是对的。”“市场永远是错的。”
        都是大师的话,一时想不起典出何处,懒得去查。
        这两句话,很让我玩味了一段时间。一开始,在我的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市场就象一道作业题,我忙里忙外,就是为了找到那个正确答案。它怎么会错呢。
        可市场总是错的,因为它从不按常理出牌。
        或许,这里的“错”,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就不展开说了。偷换下概念,斩且把这个“错”理解成反常吧。
        对手下了一步反常的棋,被逼无奈也罢、黔驴技穷也罢,反正事后对手总是很后悔。李昌镐,象个豹子那样一直潜伏着的家伙,在这个节骨眼上,敏捷地窜了出来。
        马晓春、还是哪位说过,李昌镐的棋,除了扎实些以外(且不说他过人的官子功夫),看不出有什么特点,甚至平淡无奇。面对这个局面,你总是想捞点什么,于是,就“冲动”了一把。
        扯的有些远,想说的是,学学李昌镐吧,看看市场都有什么反常的机会。
        我认识一位老兄,想当年也和我一样苦下过功夫,后来发现理论和实践一结合,帐户里的数值就反常。他是个善于逆向思维的人,他发现,股民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被套状态,于是反其道,长年空仓。他给自己定的规矩是一年买入不超过三次,每次持仓不超过一周。但他每天还去股市溜达,背着手哼着小调,象个观众样看我们、看大盘。
        终于,机会来了。每一轮明确的上涨,在出现第一根中、大阴线的时候,或在尾市或在次日半小时内满仓一只当时的热门股,然后,哼着小调走了。
        “机会太少了,一年也就一到三次。”他叹惜地说。
        七八年过去了,据他说,年收益大约百分之五十。“巴菲特,嘿嘿!”他狡狤地笑着。      股市的简单和复杂(3)
           指标的“核心”东东是什么?
        一、源于股市,随股市的变化而变化,不会自己变化。既然它随股市变化,为什么不直接看股市(价格、时间,也可以包括量。量做为衍生数据,以后专门讨论)、而要设立指标?
        因为它的变化和股市的变化有所不同,我们想通过其间的差异,给自己的判断提供参考。
        那么,追求差异,是设立指标的“核心”。我们挖空心思设定指标、调整参数,就是为了突出这个差异。
        但是,不管是经典的还是自编的指标,很多时候,它的趋向反映和股市是一至的,看不出有什么差异、甚至几乎没有差异。
        这个时候,指标就没有用了吗?
        当然不是。
        它最起码说明:这个指标目前没有发现股市有什么反常的情况。狭獈地说:通过这个指标显示,判定股市走势正常,现有的运行方向还没有改变。
        如果不正常呢?
      股市的简单和复杂(4)
          二、由于指标是细化表现,会对股市的状况以更加强烈的方式表现。
        具体表现为:要么变化速率与股市有差异、要么方向相反。
        我知道的指标不多,总体分为两类:摆动类(以KDJ为代表)和趋势类(以MACD为代表,当然包括均线。均线作为一个特殊的指标,要专门分析)。
        变化速率与股市的差异,多数人喜欢观察背离。实际上,这时候已经有点晚了(且不说背离的准确性,对指标的准确性要专门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背离,原因就是变化速率的差异,因为日积月累的差异,才导致背离。
        就是说,背离是果、变化速率才是因。
        生活中、股市中,我们搞错了很多的因果关系。小孩在哭,就给他一块糖,哄他不哭就行了,为什么哭,大人们并不太关心;发生背离,人们就忙着讨论走势会不会发生反转,而无视背离产生之前若干个周期股价与指标的不协调关系。
        举一个例子:当股价下行之后升起了第一根阳线,前一天的KDJ.J值也到了20以下,今天在阳线下反转向上,并很可能指标金叉。下一天,涨,再下一天,只要不跌,J值窜过了80(见上证20090107),只三天,J值就走过了60长,不需要计算,肉眼都能看出指标和大盘的差异,这时候,背离也产生了(与20081219比较)。有经验的短线客,在1月6日这天的中阳线上就打起了精神,胆子大一些的,也不会把筹码留到1月7日收盘后。
        因为懒,我这是随手找的一个例子,可能这个背离不具备典型意义。但这是大盘,试想一下如果这是某只股票,庄家在1月7日往上做一下一点都不奇怪,那么你在看看与20081208日,是不是背离了?肯定!如果这时候J值钝化、看D值,道理是一样的。
        很想说说金叉,这个搞笑的东东,不知害死了多少人。
        给指标设定不同的周期,以便更细致地观察之间的关系。不同速率表现的指标,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交叉。没考证金叉的始作佣者,个人想象,发明的人,本意应该是让人更好地理解不同周期指标间的关系,以及对应的股市。把发生交叉作为变化速率较大的一个标志,仅此而已。可古今中外,凡徒子徒孙们教条化老师的本领如出一辙,于是,金叉(死叉)就被神化了。
        金叉,就是短期指标超过了长期指标,仅此而已,它所代表的市场含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它和股市是否发生反转,没有必然关系。
      股市的简单和复杂(5)
          三、由于是综合表现,会对股市的状况以更加迟钝的方式表现,如均线的迟滞。
        钝化,以趋向类指标居多,摆动类指标多数取值周期较短。
        钝化=迟滞,灵敏=准确率低,这两样,让我头痛了好多好多年。
        我有个朋友,手下有两个人也让他很头痛。张三,热情好动;李四,沉静木讷。俩人都是工民建专业,张三是资料员、李四是质检员。提到这二位主儿,我朋友就头大,张三不是搞错了数据、就是把资料张冠李戴;李四整天在工地上和客户交道,象个菩萨般金口难开。我朋友常常对这俩人开小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之以“刑”,拿他的话说:凡国民党对江姐的招他全用过了,就是不灵光。
        我对朋友说,俩人的特性,都已定型,能不能用好他们的特性,哪是你的本事。你把俩人的岗位换下试试。朋友听完,一拍大腿走了。过了些日子,朋友来电话,对我赞不绝口。
        那天晚上,我从梦中醒来,狠狠地一拍大腿:
        为什么我老是马列主义手电筒,光照别人?
        钝化=迟滞,这没错,这是它的短处,那他的长处是什么?
        准确率较高,一旦形成会有一定的延续。
        灵敏=准确率低,它的长处又是什么?
        能较早地给出提醒,告诉我,可能会有问题。
        如果两者结合......
        我们设立指标,目的就是想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可我们复杂的不彻底、不科学,一根筋地要么看KDJ要么看MACD,不知道长短结合、摆动类与趋势类结合。更不知道不同周期结合。
        均线也是这样,我们死盯着一根、或者某两根之间的关系看,眼睁睁地看着他对股价的变化没什么反映,也不去看看比它更短周期的均线早已跳跃着示警了;要么死盯着日线看,不管更短的周期里早就乱成了一锅粥。
        因为主攻均线,这个问题以后要专门总结。
      基于统计分析的技术分析
        我所认识的技术分析,就是统计分析。对股市中的“两仪”(价、时间)进行人为设计的各种计算,以总结其运行规律,进而为判断以后的运行提供参考。
        它只是总结已经发生的规律,这些规律未必是就是以后必然发生的。
        可急于功利的人们,有意无意忽视这个要点,直接拿过去、现在的事情去说未来。
        不但股市这样,生活中几乎事事如此。各行各业大都是这么分析明天的事情的,这也是算命成为生命力持久的职业之一,因此也糟蹋了《易经》这本好书。
        《易经》本是讲天地万物的特性,你了解了这些特性,就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通过它你可以看清一个人的品行,也就知道了以后遇到什么事他会怎么应对。应当怎样改变(修炼)自己,才能会有较好的应对。
        现在,我们知道,已经发生的规律,未必是就以后必然发生的。那么,我们做这样的分析有什么用?
        当然有用。
        至少在两个方面有用。
        第一个方面:已经发生的事情,会对今后的事件产生影响。
        因此,所谓技术分析,应当着眼于此。
        比如:股价底部缓缓抬高、相应周期的移动平均成本也随之上移。这是我们分析出来的结果,那它对以后的走势的影响,是不言面喻的。
        这种影响百分之百有效吗?
        当然不是。
        那就要说说技术分析的第二个有用的方面。
       股市里,没有贪婪和恐惧,只有贪婪。贪婪产生恐惧。
        股市里的贪婪和恐惧,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是很久很久以前,从青木先生的书中看来了。青木先生的著作,是我第一次读到的股市理论的书。那本书,被我从薄读到厚,几乎每一页都有我乱七八糟的注解、心得,从桌上、床上到厕上,处处不离手,书被我蹂躏得不成样子。我是一个十分爱惜书的人,事后看到那惨状,很是为自己惊异。
        可是现在,情急之下,居然连书名都忘了。
        这算是忘本、还是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贪婪和恐惧,是我们常说的话,应该出自华尔街某个大师之口。
        前些日子,我模仿大师那样思考的时候,细细品味这两个词。爱偷懒的我,觉得思考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太麻烦,就给他简单了一下。
        是的,只有贪婪,没有贪婪哪来的恐惧?
        
        我持有的股票被套了,不管从技术面、基本面、大势、还是个股,我都非常清楚,现在已经走坏了、而且还会坏下去。上天保佑!我紧张地盯着显示器,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千万千万,别再跌了。
        我为什么恐惧?因为我贪婪!我明知道不行了,就是不止损。我从方方面面搜寻支持它有可能上涨的稻草,想把它们编织成一件能用的救生衣:这根要紧的均线还没破呢,如果返身向上,会不会演变成一个漂亮的大坑?这个股的基本面不错呢,业绩向好、还有题材,等等等等。
        即使止损,也还要等等,等它反弹,这样损失小点。如果它反弹了,我就会立马抬高我的止损位,当然是高于反弹价的价位;如果掉下去了,我就会立马降低自己的止损位,当然是高于现价的价位:等到这个价位,我一定跑路。同时,我的心忐忑不安,不详的恐惧弥漫全身。
        这是恐惧吗?这是贪婪!
        
           我持有的股票上涨了,它现在构筑一个平台,接下来会怎样呢?会第二次爆发、还是来个大角度的跳水?
        如果跳水了怎么办?我的心忐忑不安。
        出了吧!不行,万一再次爆发,那规模、幅度很是可观的。
        那为什么不先出来?等爆发了再进去?
        坚决不!那我不亏大了,我傻呀?
        这是恐惧吗?这是贪婪!
      这是沪深爱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伍爱庄先生在一个公司高层的内部讲话片断,时间大约是08年6、7月份。          下面的话你们给我记录清楚,会后形成文件下发。
          凡有下列恶习之一的,轻则罚款、扣操行分,重则锁账户、开除。
          一、现阶段割肉的;
          二、脑子一热操作的;
          三、不设止损位的,或者设了又不执行或胡乱改变的;
          四、按照不知道计算原理的指标、统计数据操作的;
          五、以自己的买入成本作为卖出依据的;
          六、明明发现自己错了,还不想改正,幻想会涨起来的;
          七、一空仓就象吃了chun药般难受的;
          八、套住了就不动,套不住就乱动的;
      
      斯诺克*股市
        前几天动用了我认识的杀毒、防木马软件,对家里的电脑们大开杀戒,无聊之中看电视,正好看到了斯诺克比赛。
        都是一流高手,来来回回,感觉水准相差不大。做成一个斯诺克,就会有掌声。能做成,当然和水平有关,但多少还有运气的成分。最后胜负出来,我发现,赢家不是做成了多少个斯诺克、也不是打出了147分,而是犯错误的次数。
        这个级别的比赛,一个小小的错误,几乎决定了一盘的胜负。
        感慨了一会儿,我又象个斯诺克专家那样思考着,结论如下:
        要想赢,至少具备三个条件:
        一、具备一流选手的基本技能,这个应当是前置条件;
        二、少犯错误;
        三、善于抓住对手的错误(想到了那个棋手李昌镐)。
        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的股市生涯。对照以上三条,总结如下:
        一、具备一流选手的基本技能。
        这要看我的对手是谁,如果是庄家,怕是一辈子努力,也不能符合这个前置条件了。我一个人、组装的电脑、盗版的软件,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先进的设备和最新的技术、以及最及时的资讯,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股价有话语权。
        如果是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的散户,虽不敢说具备了一流的技能,但和大多数人比起来,还是有信心的。就象一百个人面对扑过来的一只老虎,我肯定是路得快的前几位。
        马马虎虎,这一个,算及格。
        二、少犯错误。
        这个......
        我的交易记录,大部分都存着,翻出来看了看,相信......大多数人的感觉跟我一样,多的不说,如果随机减去四分之一的错误,现在的市值至少要翻一倍。
        止损!就象领导的讲话,经常说经常不做。
        领导光说不练,还省了力气,我们,不但损失了金钱,还损失了珍贵的机会成本。
        我们经常不愿止损,除了心存幻想外,还怕止损止错了。
        我又看了看我的交易记录,假设全部都按机械的百分之十止损、假设有一半止损是错误的并且没有再投入,那么现在......毛估估了一下,现在的市值翻一番是铁定挡不住了。
      均线
        均线,是最明确的趋势线。
        均线的定义很简单:若干周期的平均持股成本。这个含义,赋予它以下几个特性:
        一、运行方向;
        二、运行斜率;
        三、与股价的关系;
        四、与其它周期均线的关系。
        受骑手的启发,第四条还有另一层含义:即与其它K线周期的均线的关系,如日线、60分钟线甚至15分钟线的MA13之间的关系。
        不得不说一下趋势。很可惜,我到现在都没看到有谁说清楚趋势是个什么东东。可大家都在谈趋势,我听着也觉得说的有道理。可就是不会画趋势线,只要愿意,我能画出很多打着巴叉的线线,然后把自己看晕。
        这里想表达的意思,不是对趋势以及画线有成见,而是想说明:不能用一个含混的方法去分析一个本来就含混的事件。这样下去,趋势就成了林黛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图像。
        那怎么办?对我来说好办:偷懒!我把趋势这个大混沌细化,目前细化出两比较明晰的概念:
        我把股价的重心连成一线,把它看成趋势;
        均线=趋势,准确地说:是趋势的一种。
      k线的重心
        通常,以均价显示K线的重心。各软件对均价的处理大同小异,要么四个数字平均,要么对收盘价赋予一定的权重,要么干脆取最高、最低价的均值。
        我用的成交额除以成交量(以下称为重心),是对该周期K线最简单、最直接的算法,它避免了上、下影线、加了权重的收盘价对均价的影响。
        把它们编成指标,我用的重心和上述其它方法表示的均线,从指标上看,大多数情况下几乎是重叠的,甚至肉眼分辨不出来。但在一个波段的顶、底位置,或者在一根突然放量的中大K线出现时,它们有了细小的差别。但这个差别很小,副图小的话,还是不好分辨。
        怎么办?
        改一下指标,隐去重心和均价线,只显示它们的比值关系。这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清楚了。      重心:=AMOUNT/(V*100);
      均价:=(H+L+C+O)/4;
      比值:MA((均价/重心),3);      (3天均值是我随意设的,为让大家看得更直观些)
        这不是个选股指标,也不显示股价运行。它只是告诉你,盘面发生了一些异常情况。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庄家常常操纵K线的四个数据,以达到修饰指标、或制造哄人的K线形态,无形之中,重心和均线就发生了分歧。
        这就是重心要告诉我们的故事。
        通过这个事件,我认真地反省了一下,深刻地认识到:看到事件背后的原因,是我们炒股、工作、做人都需要的技能。
      名人股票名言
          作者:爱庄股份
      1、拿破仑:不想空仓的股民,不是好股民。
      2、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消息,我就敢满仓那只股票。
      3、毛泽东说:一个人赢利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赢利,那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4、鲁迅:世上本没有黑嘴,需要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黑嘴。 鲁迅又说:真的股民,敢于直面盈亏的变换,敢于正视庄家出货制度的变革。
      5、莎士比亚:用技术,还是用基本面,这是个问题。
      6、顾城: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庄家的踪影。
      7、王朔:我被套牢我怕谁!
      8、徐志摩:轻轻地我卖出它,正如我轻轻地买进了它。我轻轻地起来,作别亏损的股票。
      9、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还没有解套。
      10、琼瑶:做股票,好讨厌好讨厌哦。
      11、爱因斯坦: 一个股票的价值,应该看他的题材是什么,而不应当看他收益是多少。
      12、陈涉:散户安知庄家之志哉!
      13、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套牢,不肯刀割肉。
      14、雷锋:我们是庄家的仆人,应该处处为庄家着想。
      均线
          均线,这个最简单又最复杂的指标,是最简单又最复杂的中国股市的真实缩影。
         
      中国股市,目前仍是个庄家市。几十年老一套从没变过,无非就是吃、拉、吐三部曲。这么简单的循环,踏着它的节奏走,想不赚钱都难、想小赚都难!可自以为聪明的我们,把这个简单的问题给搞复杂了,分出无数形形色色的理论、指标,最后搭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而均线,一个简单的收盘价的平均集合,蕴涵着太多太多的信息。可我们总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这个慢吞吞的老牛只会当马后炮。
         
      以我的图为例,就四根均线。但它们的运行方向、邪率、之间的关系、不同K线周期之间的关系,再结合K线、量,排列组合下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就是简单均线的复杂含义。
         
      均线的级别
         
      我们引用不同周期的均线,就要搞清楚它们的级别关系。还以我的图为例(即MA15、MA30、MA60、MA120,未注明的以下同),在四根线向上发散张开的情况下,MA15开始拐头向下,而其它均线方向未变,那么,这只是一个15级别的变盘。这时候,它的上一级--MA30的态度就很重要。之后,如果MA30有拐头迹向,就要注意:事态是否有扩大的趋势。
         
      还是上面的情况,在MA30还没有变化时,先看看K线的重心,同样的MA15向下拐头,第一种情况是K线重心还高高在其之上,第二种情况是K线重心已经运行在MA15附近甚至以下,那么至少在15这个级别上,含义可能有本质的区别。(我只是以MA15举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MA30的表现更典型些)。
      均线与股价的关系:先说回归均值理论        回归均值理论,好象是源于统计学说,是科学界基础分析方法之一。
        股市中,我们常说:股价与均线偏离较大时,就会向均线靠拢。这也是均线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但偏离多大回归,始终没有定论。因为没有悟透回归均值理论,股价与均线的偏离回归关系,成了人人都知道、又没有人会真正使用的原因。
        现在,我象个三好学生般端坐着,准备好好学习。
        在学习回归均值理论之前,先有一个预备知道,一定要了解。
        这是概率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一枚硬币,正反两面,假如前100次抛出的结果都是正面朝上,那么,第101次,背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大(不考虑硬币立起来的极端情况)?
        答案是肯定的:还是50%。
        因为每一次抛掷都是一次独立事件,它与前边的结果无关。
        那第102次、第103次......第200次......第2000次?
        还用说吗?每次都是独立事件,每次肯定都是50%。
        那么,(50%+50%+50%......+N)/N=50%。
           这个算法没问题吧。(不是标准的公式表达,勿怪)
        但是(我的但是太多了些
      ),我们知道还有一个事实存在,那就是:随着抛掷的次数越来越多,加上前100次抛掷,总体正反两面向上的概率会越来越接近50%。
        这是铁定的事实,包括火星人都知道。
        事实就在那里存在着,可问题出在了哪里?
      大家这么关心抛掷硬币案例,真的没想到。特别说明一下,我对概率论也只是知道皮毛,甚至混淆了“概率”和“几率”这两个概念。好在混技术论坛的人智商都不低,能看懂就成。
        抛掷硬币的案例,是概率论中的一个经典。我从这个案例中,要了解两个概念:
        一、独立事件。
        每一次抛掷都是一次独立事件,它既不受前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影响,也不会影响后边的抛掷。就是说,不管是第101次还是第102次抛掷,只计算单独的某次抛掷,正反面向上的概率都是50%。每一次结果都独立于其它,这就是独立事件。
        记得概率论起源于对赌场的研究。虽说股市就是一个赌场,但这只是一个类比,两者在有些方面有本质的区别。区别之一就是:在股市中,已经发生的事件对未来有影响。比如形成上涨初期的走势,影响甚至决定以后某段时间都会上涨。而赌场不同,骰子连续三次掷出了一点,并不影响第四次掷出一点的概率,也不会提高其它点数的出现的几率。也不知有多少赌徒在没搞明白这个道理之前,就已经赔了个精光。
        而在股市中,独立事件并不是不起作用,而是作用很大。
        做长线的人(我说的长线是一波完整的行情),很少每天盯盘,以避免日间杂波的影响。还以上面的例子说明,形成上涨趋势的股票,在以后的某段时间会上涨,但这绝不等于明天就一定会上涨!切记!有太多的人因为没搞清楚这个道理而惨遭割肉。
        这就是我们看问题的偏见,我们往往用一个理论去棒打其它。是的,今天的走势对明天有影响,但并不表示一定会影响;是的,虽然几乎百分之百地肯定上涨趋势已经形成,但并不表示明天就一家会上涨,说不定明天就是一根能吓跑很多人的中大阴线。
        这就是所谓的日间杂波。这里面的情况很复杂,有关波动或回归均值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种现象。举例来说:庄家当日因大盘、版块、个股的消息面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庄家针对一些较大的“非盘”所采取的临时措施;或是混庄的股,庄家之间有了分歧;甚至,自以为是的老板对操盘手的瞎指挥,等等等等,我只是随手举了几个例子。
        补充一个有些极端的例子:九十年代一个著名的庄家,有天晚上得知刚认识的模特情妇满仓某只股票,就让她等着,结果第二天起那只票连着三个涨板,还有黑嘴们有理有据地分析三个板必然出现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