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大作战万由里手办: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51:29
温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度基础教育研究课题
申报表
课 题 名称 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
课题负责人 金平 刘锐锋
课题负责人单位 温州二十二中 数学组
课题负责人职务、职称 金平(副校长 温州市名师)
刘锐锋(教研组长 中教高级)
通讯地址及电话 温州二十二中 680405
完 成 时 间 2008年6月
成果形式 论文、统计数据、报告交流
课员
题的
组有
其关
它情
成况
姓名
课题内分工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黄寿珏
历届高三学生数学学习有关数据的提供及子课题指导
温州二十二中
中教高级
周惠
负责高一学生的实验班组建及跟综研究
温州二十二中
中教高级
李丕贵
学生学习指导师
温州二十二中
中教一级
黄春妮
学生学习指导师
温州二十二中
中教二级
孙永彬
学生学习指导师
温州二十二中
中教二级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2007 年 月 日
市评审组意见
课题研究方案
见附件
《》
课题研究方案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数学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行动研究是一种探究的形式,它先针对问题加以理解与评鉴,然后提出行动策略迳以改变,来改善教育的实务(Bassey,1998)。行动研究属实践科学。由教师(和研究者)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循环不断的自我反思和系统研究。通过寻找问题、制定解决问题计划方案、执行计划和反思计划成败等步骤,改善实践,提高数学素养。行动研究没有特定的技巧。鼓励不断尝试、反思和行动三结合。只要教有承担,保持开放胸襟和探究的精神,就是行动研究者。行动研究者相信“没有无研究的行动,也没有无行动的研究”。
行动研究目的在减少理论与实际间差距,给予教师更多权力及责任,以教师就是研究者的角度,来改进教学实务。行动研究结合研究与行动,针对教师所处情境与问题,深入探究与了解,进而采取行动。研究过程能深入隐含及潜在的个人理论,将教师习以为常的观点,提升至意识的层次,理解到教学所持的信念及教学观,进一步思考教学问题;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能透过研究,深入理解教育现象;在谈论过程发展对话的语言,质疑实践过程中的意识形态,同时透过证据的提出与理性的说服,来沟通教育社群,进而依据研究结果提出行动策略,据以实施,教师因而在研究与行动历程逐渐发展自己的专业。因此,开展《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对于转变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理念,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从而在发展自己中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行动研究是教师改进教学实务的重要利器,在提升教师专业上,确是有效良方,它能解决理论与实务无法兼顾的问题。教师如能了解行动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对教育工作者的必要性,进而针对教学现场研究改进,甚至将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文化之一部分,因此可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逐步精进。我校数学组是一个年轻人(工作不满5年的)居多数的群体,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实战经验累积还远远不够,但它的优势在于年轻人的观点更容易被当前的学生们所接受。因此,开展《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选择“在教学的行动中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改善行动”,入手点低、小,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对于我校年轻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出色地进行往返,促使教师均衡发展,特别中促使年轻教师更好更快在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意义重大。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问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目前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研究,在理论上的居多,实践方面的少一些;在心理层面上的多一些,在行为操作层面上的少一些。而开展既有理论更注重实践的行动研究的在这方面内容并不多见。鲜见几个案例,但多是周期较短的个案问题,在可借鉴方面不具备更大的推广性。
三、课题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对于改善或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心理层面的、有技术层面的、有操作层面的,可谓点多面广,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我校的教师特点(年轻化,有精力,素质高)和学生特点(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行动研究。
1、初高中衔接问题研究:针对当前高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解决学生计算能力差与高中课程要求之间的矛盾?
2、数学教材的功能开发研究:目前,我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把数学教材当做公式本和习题本,不会合理地进行预习或者利用教材进行复习,过分依赖教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好高中数学教材?
3、数学笔记研究: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要求要达到系统化,在解题教与学中要掌握通性能法……所以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是有较高的要求,做好数学笔记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助手段,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用好数学笔记呢?
4、解题习惯研究:根据数学大师玻利亚的观点,解题有四个阶段:审题——确定方案——实施方案——解后反思,而且针对每一阶段都有一些明确的问题做为指导。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学学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往往都是解题习惯差,而且在四个解题阶段中,学生往往无“头”(读题时信息处理过程匆忙)无“尾”(解题后不去反思,不会积累解题经验),久而久之“题感”普遍不理想。如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使解题思维模块化、程序化?
5、试卷的整理研究:每次考完后的试卷缺乏收集与整理是我校学生的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对试卷的功能认识明显不够,这就忽视了一部分相当重要的信息——既有解题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为弥补这一缺憾,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
6、参考答案研究:和教材相对应的一些习题资料基本上都有答案,很多学生对等参考答案是:做一题看一题,最后题做了很多但收效很低,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做法使学生解题时不自信,对答案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当然,我们不去采取撕掉答案的做法,但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用好参考答案是我们数学组老师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开展这一小问题的行动研究,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7、学生听得懂却不会做题研究:经常会有学生在问老师问题时很苦恼地说,我上课时都听得懂但做作业时我就不会了!这是思维能力的问题还是方法上的问题?是心理上的问题还是操作上的问题?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善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教师方面:在行动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行动中提升自己个人的教研素养。
1、学会从平凡的教学岗位中发现课题,提高发现的能力。
2、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学会积累素材,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处理数据,能够应用教育统计学的原理对相关的量表进行分析、评价。
4、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学会记录反思日记,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
5、在课题结束前,争取老师们有把自己做为研究主体的意识,提升教育理念。
所有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写出对话录、反思日志、随笔等动态跟踪资料,从而从质上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模式如下图: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念学习、情景设计、行为反省
 
学生方面:在以教育实验对象出现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身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效率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坚持,培养了非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高效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具体地说:
1、学生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不过分依赖计算器;
2、受导学生能够合理使用教材进行预习、复习,对教材中的问题举一反三;
3、实验班的学生会有效地记数学笔记并能够向其它班级展示;
4、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能够找出自己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5、能够把试卷中自己存在的“个别化”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能够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
6、能够客观有效地使用课后习题答案;
7、掌握波利亚解题表,并能够向其它学科迁移;
8、学会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有明确的效率意识;
9、有终生学习的思想意识。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第一阶段:学习期。(2007年3月-5月)
1、做好动员:开展行动研究的讲座,邀请温师院的教法专家或者教研院有关专家来校讲学指导,使教师们明确行动研究的意义,有热情有责任承担起课题研究工作。
2、对上述问题进行可行性论证,从教和学两个角度去分析当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准备期。(2007年6月-8月)
1、自由选题。各年级数学教师理清开展行动研究的困境,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和班级情况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子题目,组内人员全部参与,在两个星期内给出详细研究方案(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同一年级和不同年级都可以进行几人合作,在方案中给出明细分工)。
2、做好学生工作:教师把子题选好以后,对班级学生进行动员(可以先对班内确定部分学生或者进行分组),建立一个民主氛围,争取学生的信任与积极的认识。
第三阶段:全面展开研究。(2007年9月-2008年5月)
遵循问题研究的程序,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基本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基本阶段
1、设计或利用已有专业量表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基本的数据统计,为学生建立简易档案。
2、教师收集和分享关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情况的资料;搜集前人关于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教育研究经验和教师个人的行动研究经验。
3、按自己子课题的计划开展自己的行动研究。
本学期每单周四下午进行成员集中汇报、商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成员把上一段自己所进行的工作、遇到的困惑、面临的新问题等等进行沙龙式讨论,讨论后在重新对上一步的做法进行调整以求日后的实效。
第四阶段:总结经验、教训。(2008年6月)
1、每两周一次小总结,组内教师全员参加。
2、每学期中考后和期末考后进行一次大型的阶段总结,除了组内全员参加外,邀请我校教研处蔡晶晶老师及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点评。
3、写出结题报告。给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关的动态数据及教师评价;就相关问题有专题论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本行动研究过程及成效的讲座;对教师的所有文字进行整理;在兄弟学校之间进行校际交流。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行动研究在我校数学组尚属首次,但前期的很多工作都成了这一研究的无意识积累。我组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生身上存在的非常具体的问题都十分清楚,并一直在做着积极的努力。
2、我校是寄宿制高中,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时间相对较长,这有利于教师充分和学生接触,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便于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把握。同时,学生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困惑等,以寻求帮助。所以相对师生关系较为融洽,气氛也很民主,这为我们开展行动研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和条件。
3、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题更适合于以个别行动研究和合作行动研究为主,必要时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校际的行动研究,以相互取长补短解决共性的问题。
4、本课题的开展刚好处于新课改推行之时,我数学组开展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对新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几个子问题也刚好体现了新课标的“重过程,重情感,重生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