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更换大灯灯泡:庄子·杂篇·徐无鬼 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17:35
 修改
 如何标记批注?
《徐无鬼》是《庄子·杂篇》中最长的一篇,由十四个寓言故事组成。   第一,需要就是市场。相狗相马有时比诗、书、礼、乐更有用。
第二,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只有应天地之情,才真正是社稷之福。
第三,牧马小童也可以治理天下。治理天下和牧马一样,不过是去其害马者而已。
第四,人很容易囿于物。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第五,天下并没有共同认可的是非标准,人人都是“各是其所是”。
第六,游戏没有对手就不好玩。
第七,疾恶如仇不如尊上亲下。
第八,好表现是要遭箭杀的。
第九,福祸都是自己惹的。
第十,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
第十一,游于天地不跟外物相违逆。
第十二,贤人不但利天下,更是贼天下。
第十三,无所甚亲,无所甚疏,以顺天下。
第十四,以天待人,而不以人入于天。   古汉语的语法,比现代语法,有更多与英语相同之处。   比如问句,两种语言都把疑问词放在前面。现代汉语的“做什么”,古汉语说“奚为”、“何为”,而不说“为奚”。当然从“奚为”到“做什么”这种变化,也要有中间过渡。“何为”在后来,就可以颠倒成“为何”了。不过在庄子时代,不能这么说。《庄子》全书中,在14则寓言中用了15个“何为”,但一个“为何”也没有。“为何”是语言发展、进步之后,才有的。到了现代,“奚为”不用了,“何为”很少用,人们都说“为什么”、“做什么”,而通常不把疑问词放在前面,不倒装成“什么为”、“什么做”。   连句法也有相同处,比如条件从句,英文即可以用 if,也可以用 when 引导,汉语也是这样,也可以用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将”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比如《徐无鬼》的原文中,“君若盈嗜欲”就用的是“君将盈嗜欲”。它是靠“将……则”这样的结构,用“则”字表结果,来表明它不是时间状语从句的。   可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也是有天然的“大一”的,难怪庄子在《徐无鬼》的最后一段,要讲“知大一”和“大一通之”,古今中外,全靠“大一通之”,人们才能交流。   “大一通之”是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原则。保持多样性的和谐,全靠天然之“大一”,也就是“天一”。一就是同,“大一通之”是求同的根据。《庄子·天地》中有“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之说;《黄帝内经》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我们今天则说求大同,存小异。求同是人类的追求,爱因斯坦未竞之业,就是什么都要统一起来的统一场论。   但是,天下并没有共同认可的是非标准,道可道非常道,只有无求,无失,无弃的天然、自然,才是“大一”,人和自然都只能靠“大一通之”。正如《徐无鬼》所说,人人都是“各是其所是”。我们要沟通,我们要统一,我们要求同,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不做任何加工,完全在天然的基础上。牛顿找到力学三定律之后,却找不到“第一次推动”,他没有可得之智,他没有可得之心,他很聪明,他就向神求救。遗憾的是他不知道,这个神就是天、就是天然。《庄子·天地》讲“无心得而鬼神服”。任何发现,都是“无心得”;任何发明,都要灵感,也就是说要“无心得”。苹果掉在头上,得到力学三定律,这是无心而得。“第一次推动”是想不出来的,也必须无心而得。同样,统一场论也是想不出来的,也必须无心而得。
“无心得”就是一,就是天,就是天然。所以我们想要求同,想要和别人沟通,就必须归零,必须空杯,必须不带任何成见,必须静心,必须净心,必须一思不挂。如果我们能够回归天然,能够抱一,则不但能够和其他人有共同点,也和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的万物、万事、万灵有了共同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如《庄子·天地》所说“无心得而鬼神服”了。这也就是《黄帝内经》讲的,“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这也就是《徐无鬼》讲的,“大一通之”。
而同就是玄,《老子》第一章就说“同谓之玄”。世人都说老庄是玄学。讲玄学就必须知道,玄就是同,就是一,就是天然;玄学就是求同的学问,就是抱一的学问,就是保持天然的学问,就是法自然的学问。 《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2401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lào,慰)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劳君,君何须劳我!君若盈嗜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若废嗜欲,除好恶,则耳目又病矣。我将劳君,君何须劳我!”   武侯超然不对。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饱腹而止,是猫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忘其一,不知其己。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忧若失,忘其自我,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越绝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   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悦吾君乎?吾所以悦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纵说则以《金板》、《六韬》,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曾启齿。今先生何以悦吾君?使吾君悦若此乎?”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亡之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曾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太久,思人太深乎?夫逃入虚空者,野草堵塞鼠鼬之径,踉跄借位空野,闻人足音澎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说笑其侧乎!久矣夫,莫以真人说笑吾君之侧乎!” 2402 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橡子,厌葱韭腥荤,以摈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徐无鬼曰:“无鬼生于贫贱,未尝敢饮食君之酒肉,特来劳(lào,慰)君也。”君曰:“何哉!何劳寡人?”曰:“劳君之神与形。”武侯曰:“何谓邪?”徐无鬼曰:“天地之养也一,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许也。夫神者,好和而恶奸。夫奸,病也,故劳之。唯君所病之何也?”   武侯曰:“欲见先生久矣!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徐无鬼曰:“不可。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之,则危殆而不成。凡成美,恶器也。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形固造形,成固有伐,变固外战。君亦必无盛甲于城楼之间,无兵卒战马于宫殿之内,无藏逆于德,无以巧胜人,无以谋胜人,无以战胜人。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何乎在?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扰。夫民死已脱矣,君将何乎用夫偃兵哉! 2403 黄帝将访大隗(音伟)于具茨(cí)山。方明驾车,昌寓陪乘,张若、謵(音习)朋前马,昆阍(音昏)、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   适遇牧马童子,问途焉,曰:“汝知具茨之山乎?”曰:“然。”“汝知大隗之所居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居。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何须多事焉!吾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吾适有眼病,有长者教吾曰:‘汝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吾病少痊,吾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吾又何须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而不言。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何异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2404 智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察士无责问之事则不乐:皆囿于物者也。   招世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强之士矜难;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隐退之士缩名;法律之士广治;礼乐之士敬容;仁义之士贵际。农夫无耕耘之事则不比和;商贾无买卖之事则不比和;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勤勉;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盛。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权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此皆顺比于岁月,不能易于物,而受外物拘累者也。驰其形性,潜之万物,终身不返,悲夫! 2405 庄子曰:“射者非瞄准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惠子曰:“可。”庄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尧也,可乎?”惠子曰:“可。”   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或者若鲁遽(音据)者邪?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生火而夏造冰矣!’鲁遽曰:‘是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非吾所谓道也。吾示子乎吾道。’于是乎为之调瑟,置一瑟于大堂,置一瑟于内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或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且若是者邪!”惠子曰∶“今儒墨杨秉,方与我辩,相拂以辞,相镇以声,而未始吾非也,则何为矣?”   庄子曰:“齐人送子于宋者,命守门人也不以完;其求小钟也以束缚;其求失子也而未始出域:此其类似者矣!夫楚人寄而责守门人;夜半于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于岸而足以造于怨也。” 2406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以白垩涂其鼻端,大小若蝇翼,使匠人砍之。匠石运斧成风,听而砍之,尽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砍之。虽然,臣之对手死久矣!’自惠子之死,吾无以为对手矣,吾无与言之矣!” 2407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重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谁可属国?”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钩乎君,下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不久矣!”   公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xí)朋可。其为人也,尊上亲下,自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以贤居高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屈下敬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 2408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惧然弃而走,逃于深榛。有一狙焉,从容搏抓,现巧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抱树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此狙也,伐其巧,恃其捷,以傲吾,以至此死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除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2409 南伯子綦(音其)依几而坐,仰天而嘘。颜成子入见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曰:“吾尝居山穴之中矣。当是时也,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随而卖之。若我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不卖之,彼恶得而卖之?嗟乎!我悲人之自丧真性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 2410 仲尼之楚,楚王宴之。孙叔敖执杯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于此言已。”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于军前,而两家之兵观之而难解;孙叔敖甘寝,手秉羽扇,而郢人投兵;丘愿有鸟喙三尺,而不能言。”   彼之谓不道之道,此之谓不言之辩。故德总乎道之所一,而言休乎智之所不知,至矣。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智之所不能知者,辩不能举也。名若儒墨而凶矣。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是故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而况为大乎!夫为大不足以为大,而况为德乎!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何求焉,而大备矣!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返己而不穷,循古而不矫,大人之诚! 2411 子綦有八子,陈诸前,召九方歅(yīn)曰:“为我相吾子,孰为祥。”九方歅曰:“梱(kǔn)也为祥。”子綦惊然喜曰:“何为?”曰:“梱(kǔn)也,将与国君同食,以终其身。”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九方歅曰:“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今夫子闻之而泣,是御福也。子则祥矣,父则不祥。”   子綦曰:“歅,汝何足以识之。而梱祥邪?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吾未尝为牧而羊现于室西南,未尝好猎而鹑现于室东南,如若勿怪,何邪?吾所与吾子游者,游于天地,吾与之邀乐于天,吾与之邀食于地。吾不与之为事,不与之为谋,不与之为怪。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扰,吾与之一顺任,而不与之为事所宜。今也然有世俗之偿焉?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危殆乎!非我与吾子之罪,几天与之也!吾是以泣也。”   无几,使梱之于燕,盗劫之于道,全形而卖之则难,刖而卖之则易。于是乎刖而卖之于齐,适渠公买之守街,梱终身得肉而食。 2412 啮缺遇许由曰:“子将何往?”曰:“将逃尧。”曰:“何谓?”曰:“夫尧畜畜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后世其人与人相食与!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爱利出乎仁义,施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夫仁义之行,唯且无诚,且假乎禽贪者器。是以一人之断制天下,譬之犹一瞥之见也,难免有失。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 2413 有浅见自满者,有偷安自得者,有辛劳者。   所谓浅见自满者,学一先生之言,则浅见自满而私自悦也,自以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是以谓浅见自满者也。   偷安自得者,猪虱是也,择疏鬣长毛,自以为广宫大园。后蹄曲部,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猪俱焦也。此以域进,此以域退,此其所谓偷安自得者也。   辛劳者,舜也。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羶(shàn)也。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墟而十又万家。尧闻舜之贤,举之不毛之地,曰:“冀得其来之泽。”舜举乎不毛之地,年齿长矣,聪明衰矣,而不得休归,所谓辛劳者也。   是以神人恶众至,众至则不均,不均则不利也。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温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于蚁弃智,于鱼得计,于羊弃意。 2414以己目视彼目,以耳听耳,以心比心。若能为此,其平也绳,其变也循。古之真人,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天者,天然也;人者,人造也;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生死得失,全是天然。药者,比如堇菜、桔梗、鸡痈(芡实)、豕(猪)苓,以适时适病为主,何可言胜!   句践以甲盾三千栖于会稽,文种能知亡之所以存,而不知己身之所以愁。故曰:鸱(猫头鹰,音chī)目有所适,夜能视,鹤胫有所节,腿长涉水,截之也悲。故曰:风过,河水蒸发有损;日晒,河也蒸发有损;请风与日只与河相守,而河未始其枯者,恃源头而往补者也。故水之守土也,水定;影之守人也,人定;物之守物也,物定。   故目之于明也危殆,耳之于聪也危殆,心之于逐也危殆,凡能于其脏腑皆危殆,殆之成也不给悔改。祸之长也兹聚,其返也缘功,其果也待久。而人以为己宝,不亦悲乎!故有亡国戮民无已,不知问是也。   故足之践地也小,虽小,恃其所不践而行远方也;人之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知天之所谓也。知天之大一,知佑之大萌,知观之大目,知衡之大均,知容之大方,知诚之大信,知心之大定,至矣!大一贯通,大萌化解,大目宏视,大均顺缘,大方体贴,大信稽考,大定持静。   尽有天,万物都是天然;循有照,顺循当有遵照;冥有枢,冥奥存在枢要;始有彼,从开始就有对立。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边崖,而不可以无边崖。错乱有实因,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损,则可不谓有大粗犷乎!何不亦问是已,何惑此为!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