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裁判5 手机汉化:狗官与刁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1:02:47
作者:谌青凡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1-20
本站发布时间:2012-1-20 12:02:14
阅读量:232次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抽屉TwitterFacebook

在一个互信严重缺失的社会里,不管你有多大的权力,也不管你有多响亮的名气,所有的话语都苍白无力,因为中国人已为慌言所严重伤害。应了中国的一句名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重构中国社会的互信,无疑是建设中国道德文化的第一要务,没有互信,这个社会那怕是钢打铁铸,依然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近乎散架的货色。
曾经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最近出了新版本。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刘志伟近日对官方媒体澄清表明,彭宇并非“好人被冤”,他与徐老太当时确实曾经相撞,但由于警方丢失了事发第一时间做的询问笔录,加上法官一审判决中做了“不恰当的分析推论”,导致公众的重重误读。这话谁信?打个譬喻,说你是罪犯,但定性的证据已丢失 ,你拿什么举证?作为主管政法工作的地方官员,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法官在一审判决中分析推理:彭宇如果是见义勇为,应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彭宇在原告的家人到达后,没有选择自行离开,“显然与情理相悖”;他代付的200元医药费就是“赔偿款”,这些不恰当的分析推论迅速被媒体抓住、放大,引起公众的普遍质疑与批评。这不是误读,而是正常的质疑,在一个缺乏互信的社会里,公众要想不让人愚弄,除了通过质疑追寻真相,难道还有更有效的途径吗?至于法官的这个分析推论,对主管政法工作的刘志伟先生,简直是一种嘲讽。
南京“彭宇案”面对数年后的高官澄清,更显示出画蛇添足的效果。这象一道留在中国公众心里的伤疤,将其重新撕开,让社会重新流血,对谁有益?长长的数年中,有关部门在干什么?这不是一个复杂的活儿,只要让证据说话就行!没有证据,等于是捣浆糊,反而给人以谜中谜的印象。钓起公众心头的疑虑:这徐老太是何许人?
一个说得清楚的事件,变成扑朔迷离,是谁之故?乃是这个缺乏互信的社会。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互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全社会都不说慌;尤其是官员们更不能说慌。广东的一个人大代表的“刁民论”具有典型意义;良民怎么成了“刁民”?原因很简单 ,是狗官们惹的祸。在一个遍地清官的社会里,就是“刁民”也会变成良民;所以说中国的病根子在于官而不在于民。
南京“彭宇案”与广东人大代表的“刁民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由道德的缺失,发展到互信的缺失,由狗官成群发展为刁民成风,社会的不稳定,势所必然。概言之,完善中国的道德文化,首先要完善中国的官埸文化。仿佛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在选票不能当家作主的时代里,清官成了社会唯一的希望,一切得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