いかにして:8-2充分准备持久作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28:49
2010年11月04日10:30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连续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战役。经过近8个月的浴血奋战,志愿军同人民军一起共歼敌23万余人,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收复了朝鲜北半部领土,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次战役的实践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没有海军、空军的支援配合和装备极为落后的情况下,是可以同现代化装备的美军进行作战的。但是由于敌我技术装备悬殊、特别是无空军掩护的情况下,我军在作战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志愿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难以大量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我军在作战中可以一次包围美军一个或几个师,但都难以达到歼灭任务,因为,美军系摩托化装备,有大量的炮兵、坦克和航空兵,机动快,火力强。我军则主要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而且主要是在夜间,后方供应受到很大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实施大的迂回包围,向敌深远的战役纵深发展突击,歼敌重兵集团,客观上是困难的。我发起战役进攻后,如不能在第一个夜晚基本上完成战役迂回任务,打动敌人战役布势,而在战术上又未能完成分割包围并打乱敌人,则尔后战役的发展将十分困难。因为敌人可以利用其优越的技术装备条件迅速改变其不利态势;或迅速增援其被围部队,凭借其优势的炮兵火力在大量坦克、飞机掩护下进行突围;或将已被打开的缺口迅速堵塞;或收缩兵力形成新的防御。而这些,依我军当时条件又难以制约敌人。
鉴于上述情况,毛泽东5月26日起草了一份给彭德怀的电文:
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营,也就够了。……打美英军和打伪军不同,打伪军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每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
这时,毛泽东听说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已经回国,准备向中共中央汇报朝鲜战场的情况;准备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陈赓即将赴朝鲜战场。毛泽东立即约见了他们。
5月27日,陈赓和解方走进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正在读书的毛泽东看到他们进来,站起身子,迎上前,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亲切问候,然后请他们就坐。
解方打开文件夹,详细地汇报了朝鲜战场的形势,志愿军下一步行动的设想,以及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解方最后谈了第五次战役的经验教训:
一是“打得急了一些”。当时,我军判断敌人有在我侧后登陆的可能,为此,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是必要的。但是,对敌人实施登陆作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特别是时间条件缺乏具体地分析,而急于破坏敌人登陆行动,提前发起战役企图尽早摆脱当时的被动局面,夺回主动权。这样,就使得战役准备十分仓促。当时第3兵团、第19兵团入朝后未经休整,有的部队到达前线只有一个星期就参加作战。有的部队因粮弹补给不上,只好被迫停止进攻。第一番入朝的第39军、第40军连续进行了4次战役,从未很好地休整,部队体力未得到完全恢复,匆忙参加战斗,对作战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打得大了一些”,即在歼敌目标上企图大了一些。第一阶段预定歼敌3个美军师另2个旅,第二阶段预定歼敌4个伪军师,这在当时敌我技术装备悬殊、我无空军配合的情况下,在客观上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一歼敌目标的确定之所以脱离客观实际,主要原因是,对敌我军双方力量缺乏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敌军技术装备的优势给我军作战所带来的影响和敌军在战术上的改变缺乏深刻的认识。
三是“打得远了一些”。这次战役,由于企图较大,因而对敌进行了较深远的突击,而与我军当时所处的条件也是不相适应的。因为,我军的补给能力还很低,战役向敌纵深发展,运输线延长,我军供应和伤员转运将更加困难,影响部队机动。
毛泽东仔细地听着解方的汇报。解方刚汇报完情况,陈赓补充说:“美军不像国民党军那样笨拙地计较地方的得失,必要时大步地撤退,甚至不惜放弃汉城。李奇微就是针对我军粮弹补给困难的弱点,采取‘磁性战术’与我军保持接触,使我军吃不掉他们又甩不掉他们,以达到疲惫和消耗我军力量的目的。”
毛泽东听完他们的话,站起身子,边踱着步子边说道:“志愿军总的政治任务是轮番作战,消灭美英9个师(几个杂牌旅营全计在内)则可解决朝鲜问题。打法上同意彭总提出的不断轮番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即‘零敲牛皮糖’部署的方法,每军一次彻底干脆歼灭美军1个营为目标,一次使用三四个军(也可多一点),其他部队整补待机,有机会就打。如此轮番作战,在夏、秋、冬三季内达到削弱敌人目的,明春则可进行大规模的攻势。如能提前于夏秋两季达到削弱敌人目的,即可于冬季打大仗,求得一次大量歼灭敌人。”
毛泽东接着说:“应加强政治工作,将朝鲜战局的长期性、艰巨性使全体干部和战士有充分认识与思想准备。但同时应指出胜利条件,强调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入朝部队6个月左右换班,调到朝鲜北部或东北、华北休整3个月左右,再参加作战。西南第3番3个军已到华北,干部太缺,短期内不能出动。杨兵团两个军已准备好可随时出动。除注意建设空军外,目前重点是加强反战车武器与防空武器,部队则应大力提倡打战车、打飞机。”
6月初,毛泽东得到凯南与马克立会谈的消息。
朝鲜战争的长期性已充分显露出来了。志愿军依靠现有装备和条件,虽然可以同敌人作战,并可以取胜,但是困难很多,难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歼灭敌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
同时,中国支援朝鲜战争的财力是有限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0年军费开支就占财政预算的41.1%,而经济建设费用开支仅占财政预算的25.5%。这样,战争长期打下去,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必将受到影响。
现在战线已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美国也暂时放弃了其侵占全朝鲜的企图,并且作出了谈判停火的表示。如果能通过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于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是有利的。但是,也不能放松对美国人的警惕。
6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同金日成在北京举行会谈,讨论了战争的方针问题,确定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双管齐下,一方面同敌人举行停战谈判,另一方面以坚决的军事行动粉碎敌人的任何进攻,以配合谈判的顺利进行。为此,中共中央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确定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在军事上则确定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
聂荣臻后来回忆说:“第五次战役以后,中央开会研究下一步怎么办,会上多数同志主张我军宜停在三八线附近,边打边谈,争取谈判解决问题。我当时也是同意这个意见的。我认为把敌人赶出朝鲜北方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停在三八线,也就是恢复战前状态,这样各方都好接受。如果战争继续下去,我们不怕,而且越打越强,但是也不是没有困难。会议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最后确定了边打边谈的方针。”
这时,志愿军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邓华和第38军政治委员刘西元、第39军军长吴信泉、第40军军长温玉成、第42军军长吴瑞林,受彭德怀委托回京向中央报告战场形势和请示今后的方针。毛泽东首先接见了邓华。邓华向毛泽东汇报了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拟讨论的几个议题,如对朝鲜战场形势的分析,对战争发展状况的估计,以及改善装备、改善后勤供应和轮番作战部队,等等。
第二天,邓华和几位军长、政委来到中南海。毛泽东迎上前,亲切地与他们一一握手。待大家坐下后,毛泽东开始与他们亲切地交谈,并传达了中共中央确定的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指导方针。
6月13日,毛泽东电告彭德怀:“已令邓华同志及其他四同志于15日动身回前方,中央各项重要决定由邓面告。”
邓华回到志愿军后,于6月25日在空寺洞志愿军司令部参加了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彭德怀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邓华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指导方针,以及中央关于志愿军作战的各项重要决定。会议决定:
第一,关于作战地区。在敌军正面不增兵、侧后不登陆的情况下,坚持三八线和38.5度线。坚持这一地区,既利于保持北朝鲜的阵地,又利于志愿军集中和机动兵力;这一地区山大,并且多处于河流上游,地形对我方有利;运输线短,可以减少供应的困难;有利于防止“联合国军”实施侧后登陆进攻。准备好了再打。一次不打远了,避免敌人一下就返回来了。打到三八线为止,坚持这一地区在政治上也有利。抓住和平的旗帜,以松懈和分化敌军阵营。
第二,关于兵力的安排使用。朝鲜三面环海、地形狭窄的特点,决定了兵力少了不够用(因需要适当兵力防守海岸),而兵力多了又展不开。故根据作战需要与供应能力,除特种兵外,以18个军分两批轮换为宜。第一线部署9个军于正面作战,第二线9个军分置于东西海岸及机动地区担任海岸防御和执行机动任务,另以2个军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总预备队。第一、第二线部队每两三个月轮番一次。在朝鲜坚持作战一年以上的部队,因伤亡大、短时间难以恢复战斗力者,视情况可调回国内,另以新的部队替换。
第三,关于作战方式。根据战场形势,今后大踏步进退的作战方式大大减少了,死守一地和攻击敌人坚固阵地也很不容易。因此,今后作战将是一种运动防御与反击相结合的拉锯战形式,也即是积极防御与短促突击的作战方式。采取锯齿形或电光形的纵深配备,利用有利的地形,构筑坚固工事,以少数兵力扼守前沿阵地。敌军进攻时,我军则主动收缩,不与阵地共存亡,并利用反冲锋和战术反击,击退敌军,夺回已失阵地。如此与敌军周旋,待将敌军削弱消耗到一定程度,择其突出部或薄弱部进行战役反击,以歼灭敌军。
第四,关于作战指导的一般原则。有阵地的稳步前进,不要冒进;不断轮番,各个歼敌;反复拉锯,逐渐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做好必要的准备再战,不打仓促无准备之仗;由小敲小打,“零敲牛皮糖”,打小歼灭战,争取逐渐发展到大打;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有重点地钳击敌人;机动灵活,量力而行;攻防密切结合,双管齐下;战略上是持久战,防御战役、战斗上也是持久战,但进攻和反击战役、战斗必须是速决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正面作战;大力开展敌军工作,瓦解敌军。
7月1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根据“准备长期,争取短期”的方针,特将执行此方针的意见和作战准备报告如下:经过8个月激烈战斗,对朝鲜战争是长期的认识更深刻。美国为维持东方和世界统治地位,依靠技术优势,不甘心失败。我步兵强,人员多,但运输极为困难。朝鲜地形狭窄,使我军作战受到很大限制。在我空军不能掩护交通运输和配合作战前,优势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作战方面,在汉江、昭阳江以北及38.5度以南地段进行反复拉锯战,平均2个月进行一次较大规模反击战役。如此我以21个军作三番或18个军作两番进行战斗,每月需补兵员3万,年需战费7至8亿美元。“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方针是完全必需的,对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均有利的。
(本章节选自《从鸭绿江到三八线》解放军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