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少女y莉雅:“NC”大战!尼康佳能早期竞争史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09:10
   大概所有喜欢相机的人,都曾经被“什么是‘最好的相机’?”这个问题困扰过,不少高烧不止的发烧友,也在追逐这个目标上花了数不清的钱财与精力。作为当今市场上占主流位置的尼康、佳能相机,每个品牌都有着大量的拥护者; 市场存在竞争,而“N派”和“C派”发烧友之间此优彼劣的争执更显得尤为激烈!

  本刊编辑部经过了较系统的策划,准备用几期的篇幅,对“N、C”之间由来已久的争论作一次“盘点”。此举既无意在厂家的市场竞争中加入一笔,也没有其它复杂的背景因素—还是同我们一贯的方针一样,旨在为我们广大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和参考。同时也欢迎有关专家和广大影友的参与,我们会在后几期设立互动式的专版,供各界朋友发表高见。

  如果把法国人达盖尔于1839年8月19日公布的“达盖尔”银版摄影系统称为第一台相机,那么到了2002年,照相机的问世已经有163年了。163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对于人类文明世界的开创却仅仅是短短的一瞬。就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世界上究竟出现了多少相机厂又生产了多少种相机,恐怕是谁也无法说清的……

  1913年德国的徕兹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采用35mm胶卷、画幅为24mmx36mm的徕卡(LEICA)相机,使相机开始向小型化、平民化发展。这段时间里相机工业已是德国人的天下,在其后的三、四十年里世界上的优秀相机大部分都是德国人制造的。采用35mm胶卷的小型相机,除了徕卡还有1934年问世的康泰时,都曾经显赫一时。在当时徕卡与康泰时两种35mm小型相机虽然代表着两种风格两种流派,但却代表着一种相机文化—即德国相机的严谨、高贵、典雅。这一时期日本的相机工业还处于雏形萌芽期。而且由于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的日本,无论是机械制造还是光学的研制都是围绕着军备而进行。但也恰是这一时期,代表着当今世界相机先进水平的尼康和佳能公司也开始了探索性的起步。

  尼康公司简史

  尼康公司的前身成立于1917年7月,当时的名称叫“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Nippon Kogaku K.K),简称“日光公司”。日光公司组成其实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日本军部为了战争的需要,将在东京的生产研制与光学器械有关的“三菱合资公社”、“藤井镜头”、“东京计器”三家小企业合并,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军队和战争服务。主要产品是为军方制造的光学仪器: 如望远镜、潜望镜、军用测距仪、航空照相机等。当年日光公司的日子应是很好过的,所有的产品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是政府向其订购的,不需为开发市场寻找用户发愁,只要严把质量关,把东西造好就行了。可能正是这一时期日光公司从严要求自己,才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8年日光公司直接从德国请来了8名光学专家来厂作顾问指导,而且随后又将一批自己的光学技师直接送到德国进修。所以日光公司虽然成立时间短,但起点高,一下子就同当时光学工业最为先进的德国接轨了。这也是后来尼康的光学能雄踞世界前列成为一个重要品牌的渊源所在。除了人员的交流与协作,日光公司还几乎引进了德国的全套光学制造设备,从加工光学玻璃到全套的镜片研磨、抛光设备等。可以这么说: 最初的“日光”身体里流淌的是纯正的德国“血液”。

  1920年,日光公司的仪器正式定名为“Nikko”。1921年开发出5CM、7.5CM、10CM三支反射式望远镜,成为尼康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产品。1932年以“Nikkor”作为其生产镜头的注册商标名称,1935年尼康推出50mm F3.5镜头,并用在第一部日本仿徕卡相机Hansa Canon上,引起人们注意。后来由于日本侵略战争的需要,“日光”公司发展迅速,最多时达到19家分厂,23000名员工,一跃成为日本最大的光学仪器生产商。但到了1945年二战结束,“日光”公司一下子陷入了深渊,加上日本成了战败国,经济上大萧条,只生产一些光学仪器不足以维持庞大的开支,日光公司开始大量的裁厂、裁员。到1946年只剩下了一家工厂和1400员工。穷途末路,逼迫“日光”公司走上研制生产相机之路,这才有了日后尼康的辉煌!

  佳能公司简史

  再来看看佳能公司走过的道路。尼康公司的前身是三家小公司的重组,佳能公司的开创则出自两个人的合资, 这两位便是吉田五郎和内田三郎。这两个人还是是舅哥与妹夫的关系。他们结合也可称为一种“家族”工业的开始。吉田先生生于1900年,自幼十分喜欢摄影,中学毕业后,吉田进入了电影领域,这期间他有机会大量地接触和使用各种照相机和摄影机。结果越玩越上瘾,萌生了生产日本一流照相机的想法。于是说服了他的妹夫内田三郎,两个人在东京麻布区六本木12号竹皮屋,成立了“精机光学研究实验屋”,简称“精机公司”,正式开始研制照相机。这一年是1933年,比起日光公司的重组晚了16年。

  精机公司成立后就全力投入到照相机的研制开发中,两年努力即见成效: 1934年研制出日本第一架仿徕卡的35mm照相机,并命名为“观音”(Kwanon)。因为侵犯了徕卡的专利权,只出了样机没能正式投入生产。1935年精机公司推出另一款35毫米焦平面快门的照相机(Hansa Canon),并正式注册佳能商标“Canon”。这台相机被认为是佳能公司第一台推向市场的仿徕卡相机,并获得成功。

  精机公司同日光公司相同的是在二战期间,也曾为军方大量的生产军用的光学仪器(当时日本大部分企业都变成了军工厂),但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忘了在相机领域的研制和开发,在1939年推出了“S型”、“J型”、“JS型”、“NS型”四款佳能相机,虽然产量不大(现在可都是收藏领域的精品,价值七八千美金),但相机产业雏型已经形成。等二战一结束,佳能公司迅速恢复了相机的生产。1947年佳能正式将社名改为“佳能照相机株式会社”,至此,“佳能”的名字开始叫响世界。

  有一点是要提的是最初的“佳能”与“尼康”是有过密切的合作的,他们的真正分庭抗礼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它们的亲密接触体现在早期相机其实是双方的优势互补,早期佳能机身是“精机”公司研制成果,而配套镜头却是日光公司的“Nikkor”品牌镜头。佳能因为有了“Nikkor”使其功成名就,而“Nikkor”镜头也恰是因为佳能相机而被人们所认识。下面是佳能相机使用的“Nikkor”镜头型号。

  型号        年代         镜头 
    佳能 J      1939-44    Nikkor F4.5 F3.5 
    佳能 JS     1941-45    Nikkor F4.5 F3.5 
    佳能 J-Ⅱ   1945-46    Nikkor Feiki-Kogaku Serear F3.5 
    佳能 S      1938-46    Nikkor F4.5 F3.5 F2.8 F2 
    佳能 NS     1940-42    Nikkor F4.5 F3.5

  先说说佳能

  1936年,精机公司研制出日本的第一台35mm相机(仿徕卡)并命名为“观音”(Kwanon)。该机的快门、过片机械构造及镜头接口几乎是徕卡相机的翻版,外型也与徕卡Ⅱ型极为相似。由于直接采用了徕卡的专利技术,最后没有办法投入生产,只出了一台样机。有意思的是这台样机后来(1937年)想出售给东京的一家相机店,但店主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一听说这相机叫“观音”,认为是对佛祖的不敬,当即将它拒之门外。结果精机公司的样机没卖出去最后又回到厂里。目前这台相机放在佳能博物馆里,当然任何人也别再想把它买了去,因为它已经价值连城了!

第一台35mm相机 佳能“观音”

  “精机”真正意义的第一台相机却是1935年2月推出的汉沙·佳能(Hansa Canon)。这种相机不仅正式启用了“佳能”的名称,还是精机公司正式生产的第一款相机,虽然产量不大,但这种相机是真正的面向市场和走向市场的,是佳能真正的“始祖机”。

  Hansa Canon为了区别于徕卡相机而不至于再惹上专利官司,可谓煞费苦心: 首先对相机的接口进行了改造,设计出前插刀式的镜头接口; 同时在机身上方设计出弹出式的取景器。精机公司还设计出独特的后齿轮驱动调焦机构,但一时还没有能力生产这种镜头,于是委托当时日本最大最好的光学制造机构—日光公司代为生产配套镜头。这是两家公司的第一次合作,该镜头的设计标准后来还被佳能J型、S型等相机采用,直到二战后才终止。Hansa Canon在整体功能上同当时的徕卡相机是没有太大差别的,但快门速度只有1/20至1/500秒八档。没有1/20秒以下的慢速档。

   这种以“佳能”命名的相机正式投放市场后因价格低廉,当即受到欢迎,产量在1100台左右。这不仅给精机公司以很大的信心,同时也使日本的相机工业看到希望。随后于1939年,精机公司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一鼓作气生产了佳能S型、J型、JS型、NS型照相机。等到1945年二战结束,精机公司的相机工业已有了很牢固的基础。

  战后精机公司把全力放在照相机开发和研制上,迅速地占领和开拓国内市场。1947年佳能推出了SⅡ型照相机,开始在海外销售并获得好评,同年精机公司正式改名为“佳能照相机株式会社”,同时又增加了投资,扩充生产设备,生产量开始加大。佳能在相机业迅速崛起!

  虽然佳能公司比尼康公司晚16年问世,但第一台相机却比尼康早了整整11年。

  再看看尼康

  可能是佳能在相机领域的成功刺激了尼康公司的神经,战后首先想到的也是生产照相机。日光公司于1946年开始研制相机,开始研制时除了35mm相机还有一款120双反相机,但精明的“日光”看到了135小型相机的前途,当即放弃了120相机的开发而全力主攻135相机的研制。两年后正式投产135相机,并取名为“NikonⅠ”。“Nikon”的名称取自“日本光学株式会社”(Nippon Kogaku K.K)中的“Ni”和“Ko”又加上一个“N”组成,因是第一部相机,就称为“Ⅰ”型。

尼康 NikonⅠ

  日光公司在日本光学方面是老大哥,但在相机领域却是个小弟弟。它的第一部相机问世,比起佳能的“始祖机”整整晚了11年。佳能的成功与崛起是靠模仿和改良徕卡相机,但日光公司在第一款相机却瞄准了135相机的另一个巨子“康泰时”。这次“日光”没有简单地“拿来”,而是直接大胆地进行了改良。其中最大的变化有两点: 一是吸收了徕卡相机的精华,在设计上将徕卡的一些技术改进后直接用到尼康相机(如采用了徕卡的横走式帘幕焦平面快门): 二是将画幅设计为24×32mm。要另起“日本画幅”以对抗广泛流行的24×36mm画幅,可以看出尼康的“野心”不小。实践证明尼康在技术上的改良体现了后来尼康相机敢于吸收其它相机技术精华的胆识,而画幅的改变则是彻底的失败。

  NikonⅠ型相机共生产了738部,其中有229部因质量不合格没有出厂,后来改为了Nikon M型相机。这700多部尼康全部是手工打造的。虽然相机的构造相同,但零件则全是“特制”的,互相之间不一定能够互转互换。

  NikonⅠ相机推向市场时,并没有当年佳能相机那么好的运气,主要是因为当时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萧条,市场不景气,人们吃饭都成问题,已没有了买相机的兴致,所以NikonⅠ型相机卖了很长时间,而且绝大部分都被占领日本的美军和来做生意的欧美商人买走……

  尼康的转机始于1950年。这时朝鲜战争兴起,有大批的美国记者涌入日本,有记者发现有日本人用的徕卡相机上装上Nikkor镜头(当时日本还有一种模仿徕卡相机惟妙惟肖的Nicca牌相机,使用的就是Nikkor镜头),于是一个叫Jacob Deschin的记者应邀参观了“日光”,并选择了全套的尼康镜头装在他的徕卡相机上。后来他在朝鲜拍摄了许多的新闻照片并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特稿,专门介绍Nikon相机和Nikkor镜头。至此,尼康相机一夜之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

  随同NikonⅠ相机推出的还有35mm F3.5、50mm F3.5、50mm F2、85mm F2、135mm F4五款镜头。尼康虽然起步晚,但开局却很完美!
  日本相机靠模仿德国相机起家和发展,从起步到成熟的二、三十年里,总共有九家相机厂模仿徕卡相机,生产的型号达到九十多种,其中仅佳能厂便出了三十余种,而只有尼康厂一家别出心裁地模仿了康泰时。自1948年起到1960年止,尼康公司共有八个不同型号的仿康泰时平视取景测距联动式照相机问世。早期的佳能和尼康相机虽然是模仿之作,但已经融入了日本人的智慧和相机理念,在原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开拓与创新,其中不乏经典与完美之作。

尼康 SP

  尼康SP是八款尼康平视取景相机第五款,诞生于1957年,也是尼康平视取景相机里最经典最完美的一款。被称为尼康平视取景相机的“机王”。

  尼康SP相机是专门为职业师设计的,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专业机”。它的外型虽然仍似康泰时,但其内部却吸收了许多徕卡相机的技术,同时也溶进了日光公司自己十年来在相机领域探索与开拓的意识和理念。这台相机其实是随后出现的尼康“至尊”产品—尼康大F的开路先锋,不仅许多技术直接移植到了尼康大F相机上,而且还有许多部件甚至可以同大F型相机通用。

  看看尼康SP的独到之处吧:

  同时拥有六个取景框(是世界第一台)。尼康SP仍采用康泰时式的联动测距系统,但进行了许多的改良,特别是右侧的取景窗做得很宽大,设有50mm、85mm、105mm和135mm四个焦段的取景框。另外还有一个小的辅助取景框,观景器内显示28mm和35mm两个焦段的取景信息—令人惊奇的是这两个小取景框都有近摄自动校正系统。无需外加取景器便可一下子使用6只不同焦距镜头,尼康SP开了世界之先,甚至比当时名气最响的徕卡M3还多了三个!

  独特的快门系统。SP虽然是模仿的康泰时外型,但并没有使用康泰时的纵走式金属快门,这种快门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而且易损坏,SP还是使用徕卡式的横走式帘幕快门,但是经过了全新的设计。它设有1秒-1/1000秒、B门及T门,速度盘使用仿徕卡的转盘式。SP的机顶设计也有些模仿徕卡M3,右手使用扳手式过片。早期的SP使用布帘快门,而后期的SP开始使用钛质快门,这是尼康相机第一次使用“钛”快门。另外SP开始设置自拍机。可以使用马达卷片器。虽然先于SP推出的Nikon S2的改良型S2E(产量只有32台)曾使用了这种卷片器,但Nikon SP相机还应该算是第一款正式使用卷片器的尼康相机。

  尼康SP相机设计历时三年,可以说煞费了“日光”人的苦心。这款相机问世后,尼康公司已经完全具备了设计生产专业照相机的水平和能力,这时尼康大F的问世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了。

佳能 7S

  佳能在平视取景联动相机中最经典的相机是佳能7S,它是1965年推出的,比尼康SP晚了8年,这也是佳能最后一款测距式连动相机。这架因装有50mm/F0.95大口径标准镜头同时出售的相机,可是惊天骇世,出世便引起轰动,被称为佳能平视取景相机的“机皇”。

  佳能7S相机其实是1961年问世的佳能7的改良型。60年代日本相机开始进入黄金时代,这时各厂家都有成熟的相机制造技术,出了不少经典机和名机,而佳能厂更是技术日臻成熟。在单反相机方面虽然还没有推出像尼康F那样的专业相机,在平视取景相机方面却是登峰造极,极尽了当时日本的相机技术水准。

  看看佳能7S的技术特点:

  取景系统。7S仍采用佳能一贯坚持并与徕卡相同的亮框式取景器,内有测距器并与镜头联动。取景器内设有视差自动调节器,设有5个取景框,分别是35mm、50mm、85mm、100mm、135mm(这点可能不及比它早八年的尼康SP)。测光系统。7S具有测光系统,采用CDS光敏电阻实行镜外测光。它的测光部分设有两个区域,即低照度测光(L),范围为EV6-13; 高照度测光(H),范围为EV12-19。测光系统与快门速度盘联动。

    快门系统。7S采用钛金属快门帘幕,结构同徕卡一样是横走式,有快门释放锁以防止误拍。它的速度档为1秒-1/1000秒,并有B、T门设置。7S设有自拍器,这种自拍器是先上弦再按动单独的自拍按钮才释放快门。快速卷片系统。7S的上卷采用了单反相机使用的引片轴结构,就是打开后盖将胶片直接插上引片轴,合上后盖就能卷片过片。这种方便快捷的过卷方式受到了专业摄影者的好评。

  佳能7S相机另一个引人瞩目之处是配备的大口径标头。F0.95是当时世界上实际生产的光圈最大的摄影镜头,纳光能力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眼睛。这枚镜头是1961年专为佳能7设计的,但却大量的装在了7S上使用。今天许多现代人可能对佳能7S机身不太感兴趣了。而提起这支镜头谁敢说不是眼前一亮呢!

  除了这支镜头引人注目,佳能到这个时期已经在大口径镜头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而且许多镜头采用了萤石玻璃,提高了镜头的整体素质。佳能7S配套的镜头可以说是当时世界最全,也是阵容最完整的,有三大系列:

    1.标头:  50mm/F0.95、50mm/F1.2、50mm/F1.4、50mm/F1.8、50mm/F2.8
    2.常规头:19mm/F3.5、25mm/F3.5、28mm/F2.8、35mm/F1.5、35mm/F1.8、35mm/F2、85mm/F1.8、100mm/F2
    3.长焦头:135mm/F2.8、200mm/F3.5、300mm/F4、400mm/F4.5、600mm/F5.6、800mm/F8、1000mm/F11、2000mm/F11
  到五十年代末期,佳能与尼康都有成熟的品牌产品,但终还是摆脱不了抄袭徕卡和康泰时的影子。虽然他们的模仿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但还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此时相机制造技术已日臻成熟的佳能与尼康怎肯再甘居人下,他们终于开始向自己的专利产权发起冲击了,这一年是1959年。

  当年5月和6月,佳能与尼康分别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台单反相机,从而标志着这两家公司在单反相机方面的开拓与生产正式起步。Canon Flex和Nikon F就是两家相机厂的转轨变型,虽然这以后两家仍然出了一些平视取景相机,而且佳能还出了有划时代意义的7S,但终是强弩之末。在后来的四十几年时间里,佳能与尼康相机逐步成为相机界的老大。

佳能 弗莱克斯

  1959年5月佳能公司推出第一台单反相机佳能弗莱克斯(Canon Flex)。而这时佳能平视取景相机的销量正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佳能探索性地推出第一款单反相机其实是市场的逼迫。围绕市场开发相机是佳能多年不变的原则。还是看看它的技术特点:

  *镜头:随相机一起出售的是50mm/F1.8的标准镜头,使用互换压环式的R卡座同机身连接。这种接口可以同后来FL、FD卡口镜头互换使用,但是光圈拨杆不能联动。

  *快门:采用了布帘焦平面快门,快门速度为1秒-1/1000秒,B、T门和X闪光同步档。

    *取景器:这种相机采用可卸式五棱镜取景器,体积达到了35×49×40mm,比现代相机用的取景器还要大得多。
  *其它:机身右前方设有外接测光表的插座(另配测光表),过片扳手装在机身下方,并由左手来操作(这点很是笨拙)。

  这种相机的机身加工很细致,外观也很漂亮,用料十足,显得机身很重。 佳能弗莱克斯问世仅比尼康F早一个月,但整机的档次要低不少,显得仓促了一些,特别是它的左手输片使许多人感到不习惯。所以这种相机问世后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反响,到60年停产只生产了1.7万台。可以说佳能弗莱克斯在N、C大战中,是一个不太成功的开始。

尼康 F

  1959年6月尼康推出第一台也是当时世界最顶尖的单反相机,这台相机的问世代表了日光公司成熟的相机理念,一直影响了尼康相机四十多年。这部被称为尼康“至尊”的F相机至今仍被人们所推荐,仍有大量人士使用,成为尼康精神的化身。它的问世改变了许多专业、新闻摄影人士对相机的认识,从而选择尼康,甚至一生相伴。
尼康F相机也沾足了战争的“光”:从朝鲜战场开始,战地记者开始在徕卡相机上装上尼康的镜头; 而在随后的越南战争中,随着Nikon F的推出,单反相机使用上的种种优势开始充分地显示出来。而此时刻板的德国人依然固守着徕卡旁轴的传统,对单反相机无动于衷。于是,到了战争后期,越来越多的摄影记者开始把徕卡M3放进了摄影包,而挂上了Nikon F……,日本相机工业也由此开始走上了雄霸天下之路。还是来看看Nikon F的技术特点:

  *镜头:同相机一起发售有5支镜头,分别为: 50mm/F2、135mm/F3.5、105mm/F2.5、35mm/F2.8、21mm/F4及尼康首支变焦头85-250mm/F4-4.5,这些镜头首次使用尼康的F卡口接环,这种卡口环同后来的AI、AI-S、E系列、AF系列基本上是可以互换使用的。就是今天,尼康相机的配套镜头仍可在尼康F相机上使用,而当时出的镜头也可用在最新款的尼康F5上!

  *快门:延用原在尼康SP相机上使用徕卡式焦平面快门,材质是金属钛帘幕(据说早期的一百台尼康F为布帘快门),速度为1秒-1/1000秒、B、T门。同尼康SP一样,有自拍装置。
 
    *取景器:采用可换式取景系统,并有五种取景器可供换用。另外还备有17种不同规格的取景屏可以换用。

  *其它:尼康F相机还有反光镜锁与景深预视按钮。采用了折叠式的逆时针过片扳手,倒片钮上备有闪光灯热靴插座(另备)等许多实用的功能。其中有许多大F上的设计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不仅被延用到后来的F2、F3、F4甚至移植到今日的F5上,说明了尼康的远见和对现代相机的理解程度。

尼康大F系列阵容

  大F问世可以说是一鸣惊人,不仅领导了现代专业相机的潮流,也使尼康在后来的专业相机发展上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牢牢把握住专业相机的发展方向。

  大F问世后尼康公司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充实它。其中1962年出了带外测光的Nikon F Photomic型、1965年又出了可以进行TTL测光的Nikon F Photomic T型、1967年推出再次改进的Nikon F Photomic TN、1968年推出可以实现半自动光圈的Nikon F Photomic FTn型。
   前面进行的佳能弗莱克斯与尼康大F的比较,只是从双方都是转轨变型机这一角度出发,而非要在性能与档次上的比较,否则就有失公允了。

  尼康与佳能在专业相机上的真正对决碰撞始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1970年佳能公司在摸索十余年后终于推出自己的第一台专业单反相机F-1,而一年后(1971年)尼康公司在有了十余年专业相机开发和生产经验之后推出了更高、更强的专业机尼康F2。至此两者在专业135单反相机上的对决与竞争才真正的开始。N、C大战的狼烟点燃了……

佳能 F-1

  自1959年佳能公司推出第一台单反机到1970年十一年间,佳能公司推出了佳能RP、R2000、RM、Canonex、FX、FP、Pellx、FTQL、PelixQL、TL EXEE等十一款单反机。这时才推出专业单反相机,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了。佳能公司的想法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镜头:可使用FD、FL、R各系列镜头,其中FD系列镜头为全开光圈测光,FL系列镜头为收缩光圈测光。佳能发展到1970年,已有多款各种规格的镜头问世,这些头几乎都可以安在F-1相机上,从而使这种相机在各个领域的使用有了保证。

  *取景器:同其它专业相机一样,佳能F-1的取景器是可换的,备有腰平、自动曝光、T型放大、快速及标准眼平棱镜五种取景器。另外有A、B、C、D四种聚焦屏可换。

  *测光:TTL全开光圈测光,同机身快门、镜头光圈联动,采用CDS对中央12%部分测光,范围EV2.5-EV18,取景器里显示为追针式,这一系统在当时应是最先进的,而且一直领先了尼康七年时间。

  *快门:采用焦平面钛金属横走帘幕快门,由1秒-1/2000秒及B门,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60秒。有快门锁,自拍机拨杆兼作景深预测杆,反光镜有减震装置,并可锁定。

  *其它:可以多次曝光,后盖有安全锁。测光使用一枚1.35V汞电池。

  佳能F-1相机的问世也体现了佳能厂专业135相机理念: 佳能的专业相机其实是一个庞大的摄影系统,而机身只是这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所以配合佳能F-1的除了一大堆镜头外,还有庞大的附件系统,其中有MF电动马达,F型电动卷片器,各种数据后背,可容纳250张胶片的大容量片盒,以及大量的近摄、显微摄影装置附件等。

    同尼康相机一样,佳能F-1也因结实耐用而赢得人们的称赞,快门可在60摄氏度至零下30摄氏度环境中使用,可承受十万次无故障的考验。这种相机后来多次被指定为奥运会专用相机,为佳能厂赢得不少荣誉。

尼康 F2

  在有了十二年的专业机生产经验后,尼康公司才不紧不慢地推出第二代专业机尼康F2,它既是尼康大F的延续,又同大F有了许多的不同,无论在外型还是具体功能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这时的尼康已经胸有成竹了。

  *镜头:AI、AIS、E系列卡口镜头都可以使用。这时尼克尔卡口镜头已名副其实地成为系列,从6mm到2000mm一应俱全,使尼康F2相机有了大显身手之地。

  *取景器:同大F一样,F2的取景器也是可以互换的,并涵盖100%的实际画幅。它有七种取景器可换,其中DP-1、DP-2、DP-3都是内置TTL测光表的眼平式。

  *测光:F2的测光系统是随取景器的变化而不同的,Ⅰ型为中央偏重点平均测光EV1-17,Ⅱ型测光范围为EV-2-17,Ⅲ型为后期产品,采用测光元件是蓝硅(SPD),灵敏度及性能优于前两者。

  *快门:F2使用经过改良后的横走式金属钛质焦平面快门,1秒-1/2000秒,T、B、2-10秒慢门,X同步为1/80秒。有自拍、景深预测和反光镜锁。

  *其它:备有250张至750张的大容量片盒、资料后背、 MD-2马达每秒可拍1-5幅、使用二枚G13型电池测光。
  F2同大F一样,也有许多改良的不同版本。如与F2同时推出的还有带测光取景器的F2 Photomic版; 1973年又推出带LED测光的Photomic S版; 1796年又推出采用SPD为测光元件的Photomic SB版; 1977年推出使用AI口可实现光圈自动耦合的Photomic A版; 随后又推出Photomic AS型,这是F2最好的一个版本; 1978年为奥运会做了一批带高速卷片功能的F2H型(每秒达10张); 1978年又推出一款用钛金属作机身的F2 Titan版。

    总体看来,尼康F2相机要比佳能F-1要好而且更实用。加上原来尼康F的影响,尼康F2问世后一下子又引起专业摄影者的兴趣,各国职业摄影师开始重新打点装备,购入“新欢”。而佳能F-1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从尼康厂抢走太多的市场。至此在后来十余年的期间里尼康F2仍独领风骚,成为手动机械快门相机的经典,在尼康相机乃至世界相机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到了八十年代。这时相机世界已有了质的飞跃,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在测光上被各相机厂广泛运用,而电子快门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各厂家均把电子相机做为开发和研制的重点。佳能在1974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内置中央处理器(就是现在人们说的CPU)电子自动照相机,可谓惊天骇世,是世界相机史上里程碑式的产品,当年便纵横四海,销量突破百万台(共销出540万架)。

    而在1972年,尼康公司也在电子相机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这台相机便是Nikkormatt EL,这台光圈先决曝光的相机是尼康后来产量极大、深入人心的尼康FE的前身。 就在这时,尼康的第三代、佳能的第二代专业相机问世了,两者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这次较量的不仅仅是相机,而且是双方科学技术与相机的全新概念了。

尼康 F3

  十年磨一剑。又是经过了九年的等待,尼康公司于1980年正式推出了第三代专业单反相机F3。这台相机是尼康使用电子快门的第一台,同时又是手动调焦的最后一台专业单反相机。

  *镜头:采用AI卡口,这种卡口是1977年设计出的,可使用NIKKOR绝大部分及E系列镜头。

  *取景器:仍是可更换式,有DE-3、DW-4、DA-2、DX-1等。标准配置为DE-2,取景范围为实际画幅100%,放大率0.8x,有二十余种聚焦屏可换。

  *测光:由蓝硅(SPD)测光元件在反光镜箱底部进行全开光圈TTL中央重点测光,可收缩光圈测光,范围EV1-EV18。
  *快门:横走式钛帘幕快门。电子控制8秒-1/2000秒、B门; 机械控制T门、1/60两档; X同步1/80秒; 电子自拍器。

  *曝光方式:光圈优先AE式自动,测光手动,TTL控制闪光。

  *其它:有多次曝光钮,景深预视钮; 反光镜锁及快门锁,后盖锁; 配有MD-4马达(每秒可拍5.5张); 可换资料后背,大容量后背; 配用专用闪光灯可进行TTL自动闪光摄影。

  F3还有几个特点值得称道:一是机身为铝合金一次浇铸而成,不仅厚重而且强度增加,最薄的地方也不少于1.4mm; 二是电路中的电子连线触点全部采用24K黄金处理,抗腐蚀性好而且不易氧化;三是顶盖与底盖全部采用黄铜冲压成型,坚固耐用。

  F3上市两年后尼康又推出带25mm高视点取景器的F3HP和用钛合金材料制造机身的F3/T型,另外还有一款具有防水功能的F3P型,1983年尼康又推出内置自动聚焦系统的F3AF。

  尼康F3的问世立刻受到专业人士、职业摄影师的欢迎。自1980年问世到2001年停产,共生产了二十一年,成为一款长寿机,是尼康F系列里少有的。2001年由厂方传出停产消息后,立刻引起全世界的惊叹,许多人都为之惋惜。这时的F3成为了一种尼康精神与形象的化身,已不再单单是使用者手里的工具了。

佳能 New F-1

  1970年佳能公司终于找到研制生产专业相机的感觉,以F-1进军135专业相机市场,向尼康相机挑战。但实际上佳能F-1除了坚固耐用方面不输于随后出现的尼康F2之外,其综合因素、整体实力上还是远不及后者的,也就未对尼康专业相机的“王”者地位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佳能怎肯善罢甘休,十年后卷土重来,再次向专业相机的冲击,于1981年推出新F-1。再次挑战尼康。

  *镜头:同F-1一样,采用可互换式佳能卡口,可以接装FD、FL、R各系列镜头,其中FD镜头可全开光圈测光。

  *取景器:可更换式。有眼平五棱镜、AE取景器、快速取景器、腰平取景器、腰平放大取景器5种。标准取景器可观实际画幅97%,放大倍率0.8x,聚焦屏可以互换,共有12种之多。

  *测光:采用蓝硅(SPD)元件在聚焦屏后测光,通过更换不同的聚焦屏可以进行中央重点、局部、点测光三种测光方式。

  *快门:这种相机使用了早先曾在佳能EF及宾得LX型相机使用的电子、机械复合快门,就是有电池没电池都能使用。快门材质为超薄钛金属。从8秒到1/60秒为电子控制,1/125秒至1/2000秒及X(1/90秒)、B门为机械控制。有音响式提示自拍器。配有专用自动闪光灯。

  *曝光方式:手动,快门优先(需配上FN马达或卷片器),光圈优先(需配上AE取景器)。

  *其它:有多次曝光,景深预测,后盖保险锁及可换的资料背及大容量后背。AE马达FN每秒可拍5张。

    新F-1的特点同尼康F3一样,坚固耐用,用料十足。机身也是铝合金压铸而成,电路的电子触点均采用镀银。新F-1的另一个特点密封性特别好,据说它的防潮防氧化措施达到了军用品的标准。同F-1一样,新F-1的机身只是庞大的摄影系统的一部分。佳能厂为此开发了许多的配件,只有这些专用配件同机身配合起来,才能发挥出相机本身更大、更先进的作用。

  为了配合1984年洛杉矶奥动会,佳能公司还出了一款“新F-1高速马达相机”。最高速时达到每秒连拍14张,除了机身加马达,还有一个很大的电池盒装在机身下部。

  佳能新F-1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它表面的涂漆很容易磨掉,新机到手没几天就露了铜。有人分析说这是佳能公司有意而为,就是要这种相机给人以坚固耐用的印象—虽然表面会难看一些,但功能却完好。也让人们知道这种相机是拿来使用的工具而非玩家手中的藏品,不要吝惜。确实如此,佳能新F-1同尼康F2一样,被人们公认为是“用不坏”的相机。

  佳能 New F1相机有许多独到之处,在一些功能上甚至超过了尼康F3。它的问世给佳能公司带来许多声誉,也抢到一部分专业相机市场。只可惜的是佳能公司在随后的5年里虽然又生产了T系列(T50、T70、T90)手动镜头相机,但随即就转为生产EOS系列的AF相机,彻底摒弃了多年的FD卡口镜头接口。佳能的这一大胆举动伤了许多佳能拥趸的心,老佳能用户一下子有了被遗弃的感觉,所以佳能新F-1虽然起点不低,而且红火了一阵,但很快就被人们所遗忘,远不如尼康F3那样独领风骚二十余年,成为机械相机的长青树。

  尽管佳能 New F1总体上看并不弱于尼康 F3,但由于很多综合因素,尼康在专业摄影领域尤其是新闻摄影领域深厚的基础一直没有被动摇,F3时代可以说是尼康的全胜时代。这种情况,只有在佳能付出了惨痛代价之后,在新一轮尼康 F4 VS 佳能 EOS-1的对决中,才得到了根本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