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梅花:米哈伊尔·苏斯洛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9:43:22

英文维基百科苏斯洛夫生平

作者:本站战友suslov原创翻译


===============序========================
图就不贴了 省点空间 想看图的主站上很全 懒得动的就看米总和我的头像吧
文中人名地名机构名职务名还有待确认 欢迎指点 偷懒赶工顺译较多 句式大家凑合一下吧
==========================================


米哈伊尔 安德列耶维奇 苏斯洛夫
政治局委员
1952.10.16—1953.03.05
1955.07.12—1982.01.25
书记处书记
1947.05.24—1982.01.25
出生1902.11.21 俄罗斯帝国沙霍夫斯克镇
逝世 1982.01.25 (79岁) 苏联莫斯科中央医院
国籍 苏联
政党 苏联共产党
配偶 叶莉扎维塔 亚历克山德罗夫娜 苏斯洛娃
职业 经济学家
宗教 无神论者

米哈伊尔 安德列耶维奇 苏斯洛夫(俄语: Михаи?л Андре?евич Су?слов; 1902年11月21日 – 1982年1月 25日),苏联政治家,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家、思想家,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原为莫斯科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在斯大林时期跻身领导层,为高层 最著名知识分子,在斯大林时期和斯大林逝世后对政治决策有重要影响力。苏斯洛夫以两个称号闻名:“红衣主教”源于其严守共产主义思想,“灰衣主教”得名自其重要的幕后地位和艰苦朴素的作风。苏斯洛夫领导了1964年使赫鲁晓夫“退休”、勃烈日涅夫上台的政变,据信也正是他把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尤里 安德罗波夫和米哈伊尔 戈尔巴乔夫分别提拔到了克格勃内和党内的最高层。

人生经历

早年生活
米哈伊尔 苏斯洛夫生于俄罗斯帝国萨拉托夫州哈瓦林斯基区沙霍夫斯克镇的村庄,现位于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帕夫罗夫斯基区。
苏斯洛夫的父母均为贫农,自家有一小块农田,但没有马。因此他父亲偶尔也做木匠活。十月革命后,他的父亲完全不再农作,而其母亲在192年去世前一直耕 种,苏斯洛夫也给母亲帮忙。他的父亲则在伏尔斯克城一个黄油厂当仓库保管员。他加入共产党后表现积极,但随后因酗酒而被开除党籍,在1930年去世。
16岁时苏斯洛夫加入共青团,在当地组织中表现活跃。1918年他在本村建立的贫农委员会工作。1920年前,他都一直住在沙霍夫斯克镇,帮母亲干农活,冬天也在苏维埃农庄干活或在贫农委员会做副书记(他的父亲是委员会主席)。
1919年他对布尔什维克政治宣传册和政治事务产生浓厚兴趣。1920年初,他在本村组建了共青团支部,亲自担任支部书记。在这期间,他为党做的主要工作是余粮收集制下收集余粮,组织力量帮助贫农、打击富农。1921年3月,19岁的苏斯洛夫加入了俄共(布)。
1921年2月至1924年7月间,苏斯洛夫就读于位于莫斯科的普列其斯登斯基工农速成中学,1924年毕业后又在著名的国立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至1928年。1928年夏毕业后,在红色教授学院经济学专业深造,并在莫斯科大学和工业学院任教。

斯大林的赏识

苏斯洛夫和斯大林握手
1931年苏斯洛夫弃教从政,加入党的机关工作,担任联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监察员和工农检查委员会人民特派员,主要职责是审查大量“个人案件”, 主要是违纪处罚案件和开除出党上诉案件。1933年至1934年苏斯洛夫领导的一个委员会主管乌拉尔省和车尼戈夫省的肃反清党运动。清洗由20世纪三十年 代初担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的拉扎 卡冈诺维奇领导。苏斯洛夫在1937至1938年的镇压运动中扮演了何种角色无据可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次运动处决了大部分党内活跃分子,而这为苏斯洛夫 迅速升迁扫除了障碍。
1939年苏斯洛夫被任命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第一书记,从而迈出了他走向党内高层的重要一步。苏斯洛夫以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代表的身份出席了联共(布) 十八大,虽未发言,但还是当选了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两年后他跳过候补委员资格,直接当选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委员。1942年,战火燃烧到斯塔夫罗波尔 边疆区。夏季攻势期间德军攻占罗斯托夫——顿河一线,并迅速挺进至高加索。红军急忙撤退,有些地区红军撤后数日德军才到达。
德军攻势仅在奥尔朱诺启泽地区遭到阻击,此时德军距格罗兹尼已不过一两天的路程。德国占领该地区仅一年,这期间区党委以组织游击为主要任务,苏斯洛夫也担任了斯塔夫罗波尔游击队总司令。

二战期间,他还主管把车臣人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从高加索地区流放出去。1944年至1946年间苏斯洛夫担任了联共(布)中央主管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事务 的负责人。1944年红军收复波罗的海各国、直捣柏林后立陶宛境内上万反对派被杀,作为中央委员会外事部门负责人,苏斯洛夫个人应对此事负责。
1946年,斯大林将苏斯洛夫调任组织部,并在中央委员会任职。1947年苏斯洛夫调到莫斯科工作,在全会上当选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并终生担任此职。 当时书记处书记还有日丹诺夫、库兹涅佐夫、马林科夫、波波夫、以及斯大林本人。苏斯洛夫成为斯大林心腹,1948年更被委以重任,在纪念列宁逝世24周 年的大会上代表中央委员会讲话。此外,1949年至1951年期间他还担任党的机关日报——真理报的主编。
从其最初的理论宣传开始,苏斯洛夫的首要任务便是更正所有理论错误,换言之即避免颁布的指令中的政治术语出现冲突。1949年斯大林70岁寿诞,苏斯洛夫 是盛大庆典的主要组织者之一;1964年他也为尼基塔 赫鲁晓夫组织诞辰庆典,1976年和1981年他又担任了列昂尼德 勃烈日涅夫70岁、75岁诞辰庆典的主要组织人。
1950年6月,他当选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1952年苏共19大后升任政治局(时称主席团)委员,但在斯大林去世后暂时失势:主席团规模由25人缩减至10人,苏斯洛夫1953年未能留在缩编后的政治局。

赫鲁晓夫时期
1954年4月苏斯洛夫就任全联盟最高苏维埃外事委员会主席,逐渐东山再起。1955年苏斯洛夫跳过形式上的候补委员资格,再次当选主席团正式成员。苏斯 洛夫为签署华沙条约积极活动,7月访问华沙,在庆祝波兰人民共和国复国庆典上发表主要讲话。1955年10月他访问东柏林,出席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国6周 年庆典。
在1956年苏共20大,赫鲁晓夫发表了著名的“秘密报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2月16日苏斯洛夫的理论报告中,他谨慎地列举了斯大林个人崇拜的主要消极影响:
(这)对党的组织和思想工作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贬低了人民和党的地位,削弱了集体领导,破坏了党内民主,压抑了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 致了个人工作室去控制、不负责任、主观武断,阻碍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了决策一言堂、一边倒,而这些决定有时是错误的。
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期间,和米高扬、朱可夫、安德罗波夫一起,苏斯洛夫与布达佩斯当局保持紧密联系,以指挥苏联驻匈军队,支援匈牙利新领导集体。在 10月24日从布达佩斯发往莫斯科的电报中,苏斯洛夫和米高扬写道:“我们在军队总部旁停下来看方向,并从这里在伊万 瑟罗夫同志和马利宁将军的陪同下乘坐装甲人员输送车前往市区。我们有坦克保护,因为布达佩斯不时发生枪战,双方均有伤亡,包括苏军指战员。”意外的是,起初苏斯洛夫和米高扬并没有意识到匈牙利事态严重。“我们觉得,各位同志,尤其是厄诺 格罗,夸大了敌人的力量,而低估了自身的力量。”他写道。
1956年11月,他按照传统在莫斯科发表了庆祝十月革命的演讲。在新建的体育宫,苏斯洛夫承认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未必相同,但同时警告听众,保护社 会主义革命成果、打击原有统治剥削阶级复辟图谋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匈牙利事件吧苏斯洛夫推到了国际舞台上,为时人关注。
1957年6月,苏斯洛夫支持第一书记尼基塔 赫鲁晓夫,对抗以乔治 马林科夫、莫洛托夫、拉扎 卡冈诺维奇和德米奇 谢皮洛夫为首的“反党集团”。当年10月,他在中央委员会全会上指责国防部长乔治 朱可夫为“波拿巴主义者”,回忆随后撤销了朱可夫所有党政职务。倔强独立的朱可夫被撤职后,党对军队的控制大大加强了。
1958年1月22日,赫鲁晓夫在一次讲话中正式提议解散机械拖拉机站。这一改革在 社会主义理论上有特别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合作社所有制被认为是比国有制低级的公有制形式。赫鲁晓夫提议扩大经济组织的低级形式,而这一经济 形式的消亡正是共产主义的目标,赫鲁晓夫的提议就与斯大林生前生阐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背道而驰,而苏斯洛夫可能是斯大林经济理论作品的编写者,他认为赫鲁 晓夫的提议理论上难以接受。在1958年3月最高苏维埃选举的讲话上,苏斯洛夫回避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论意义,只是称赞出售机械拖拉机站的设备是增产的有 效途径。和讨论中党的其他领导不同,苏斯洛夫明显避免提及赫鲁晓夫是这次改革的首倡者。
1959年1月苏共21大召开。赫鲁晓夫希望考虑起草新的五年计划。赫鲁晓夫提出论断,认为苏联正从社会主义向更高级的共产主义过渡,针对这一论断苏斯洛 夫谨慎地宝石赫鲁晓夫“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观点是错误的,且没有得到党的认可。为打消赫鲁晓夫对苏联迅速实现共产主义的乐观论断,苏斯洛夫引用 马克思和列宁的话,强调道:
马克思和列宁教导我们,共产主义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形成,成熟,发展,经历具体的发展阶段……苏联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标志,应该是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逐渐融合: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些社会变革将经历漫长的过程,所以可以理解,不可能在一个五年计划中实现。
这次大会让两人间本已冷淡的关系雪上加霜。
1957年11月莫斯科国际共产主义者大会起,赫鲁晓夫就开始努力削弱苏斯洛夫的权威和影响。另一方面,苏斯洛夫对赫鲁晓夫的理论论断、顽固的政治立场和 其去斯大林化运动愈加批判。首席理论家(苏斯洛夫)和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之间对内外政策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分歧。苏斯洛夫坚信美国是苏联大部分内外问题的 幕后黑手,也反对赫鲁晓夫努力与南斯拉夫和解。在国内事务上,苏斯洛夫也反对赫鲁晓夫推进迅速无序的去斯大林化,反对其经济上向下级放权。
1959年3月14日至24日,苏斯洛夫率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问英国,当年6月25日,苏斯洛夫访问法国,在法共15大发表讲话。9月27日,在谢列平和 安德罗波夫陪同下苏斯洛夫飞赴北京,与毛泽东举行会谈。4月22日列宁纪念日会议上,他甚至代替缺席的赫鲁晓夫宣布开幕,并介绍奥托 库斯内作主要讲话。
1962年11月他访问保加利亚,在保共八大上发表讲话。

勃列日涅夫时代——首席理论家 老一辈政治家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苏斯洛夫在这次政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继1957年的反党集团案,苏斯洛夫再次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共产主义理论家和不朽的党的保护者出现,这次他不再是公正的仲裁者,而是咄咄逼人凶神恶煞的控诉人。苏斯洛夫宣读了预先精心准备的报告,指控赫鲁晓夫犯有大量错误和过失,除去具体事件和政策,这些指控变成了特别针对赫鲁晓夫的谴责。正因此他有时被称为灰衣主教。
在勃列日涅夫接任总书记的时期,苏斯洛夫的权威地位更高了,行政职责也大大扩展。党的检查委员会主席阿尔韦德 佩尔谢和克格勃主席尤里 安德罗波夫均由苏斯洛夫提拔,这使得苏斯洛夫在政治局拥有极大权力。苏斯洛夫和他的门生安德罗波夫也是提携米哈伊尔 戈尔巴乔夫平步青云的贵人。
1967年11月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庆典上,苏斯洛夫作为主办国代表迎接众多国外共产主义代表团,准备召开国际会议讨论“世界革命的复兴”。这一咨询性 会议1968年2月在匈牙利召开,苏斯洛夫发表讲话,号召“重塑世界劳动阶级大团结”。5月5日,在莫斯科庆祝马克思诞辰150周年的大会上,苏斯洛夫发 表主要演讲,演讲内容涉及众多国际问题。长篇演讲主要讨论了影响苏联和其他共产主义国家关系的两个新趋势:国际共运日益严重的分化和越战政治军事成果要求 的新革命策略。
苏斯洛夫强烈否认两种制度间关系的缓和最终会实现和平共处,担心苏美关系好转会葬送国际共运的基本原则。对苏斯洛夫而言,关系缓和意味着避免军事对峙,但大环境仍然是持续冲突、相互竞争、以求解放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
苏斯洛夫攻击性的思想不只局限于理论范围。在他的门生新任克格勃主席尤里 安德罗波夫协助下,苏斯洛夫显然挑起了一个怪诞的阴谋,企图把中美两国卷入一场核战争:在1968年3月初苏联向夏威夷发射核弹,再嫁祸给中国。苏斯洛夫 可能是希望中美核战使苏联独霸世界,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毫无争议的领袖。但是阴谋失败,导弹推进段在发射时爆炸,潜艇因此沉没,艇员全部阵亡。据报 道,1974年中央情报局利用格罗马探索者深潜器成功打捞了至少一部分潜艇残骸。
1976年2月24日苏共25大在莫斯科召开。在致国外代表的欢迎辞中,苏斯洛夫赞赏了各党高度参与的热情,评论道:
我们党的大会,从没有过这么多的兄弟党代表团……这足以证明国际主义的血脉联系将不断扩大、巩固……列宁的党高举着并将继续坚定地高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神圣旗帜。
20世纪70年代,他投身到苏联政治生活几乎各个阶段。70年代末,他的影响力比勃烈日涅夫更大。他不再只是首席理论家、老资格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更成为老人政治家、权力经纪人,他去世后,没有了他不参与、建议,苏联的老人政治随即瘫痪,政局开始动荡。苏斯洛夫完全控制着下列领域:意识形态、宣传鼓 动、军政民教育、新闻媒体、国有出版委员会、苏联共青团、党内关系、外交政策。通过安德罗波夫和佩尔谢,他还对克格勃和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施加着巨大影 响。
他尤其忙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日益抬头的异见运动。党的教育体系,出版,学校教材编订,党员培训,苏维埃政权与众多宗教、教派组织的关系等等,只是苏斯洛夫工作中的一点零头。
苏斯洛夫政治影响和职责大大增加,但这并未减损其理论成就。实际上他理论著作、演讲层次更高、更加频繁了。
80年代初,经济政治混乱大大削弱了波共的威信。苏斯洛夫对此问题举足轻重,他领导着一个1980年8月建立的秘密特别委员会,主管波兰事务,这一 机构私下被称为“苏斯洛夫委员会”。1981年4月,在东柏林民德党大会上讲话时,苏斯洛夫不点名地警告波兰,偏离共产主义路线将导致严重后果:
只有坚持贯彻马列主义原则,才能确保成功实现我们的社会主义理想……反动力量试图破坏气氛,分裂(社会主义,译者注)阵营……没有别的道路,任何偏离社会主义教导的行为都将导致致命的后果。
两周之内,苏斯洛夫再次出访,匆匆访问波兰华沙。苏斯洛夫的威胁并未能终结危机,但使波兰共产党领导人团结在雅鲁泽尔斯基周围,他宣布宵禁以防苏联出兵干涉。
苏斯洛夫逝世被认为引发了勃列日涅夫继承人之争,这场争夺中尤里 安德罗波夫坚持了苏斯洛夫的理论,排挤了安德烈 基里连科和康斯坦丁 契尔年科,在1982年稍晚些勃列日涅夫去世后继任。
苏斯洛夫演说文集在苏联很常见。第一次正式出版发行是1977年出版的100000本全集,虽然每个街角报亭都有出售,但两年内都没有售完。
1980年,苏斯洛夫演说文集1977年至1980年增订小册子出版了50000本,30戈的售价近乎白送,价钱之低讽刺滑稽;主要是图书馆和党的机关购买。苏斯洛夫大部分的文章、演讲阐述苏联共青团教育年轻人的任务、人民教师用知识教育大众的任务、适时小心耕地的必要性、全力支援前线、勇敢战斗的必要 性。
一次,苏联著名作家、战地记者瓦西里 格罗斯曼向赫鲁晓夫申诉,希望把他一生心血之作《生存与命运》这本被government没收了的书出版。虽没见到赫鲁晓夫,但格罗斯曼应邀在1962年 7月23日与米哈伊尔 苏斯洛夫面谈。谈到最后,苏斯洛夫蛮横地答复这位著名作家,鉴于《生存与命运》敌视俄国革命理想更甚于帕斯特年科的《日瓦格医生》,《生存与命运》至少 250年内出版无望。最终,《生存与命运》1988年公开性时期还是在苏联出版了。

逝世
苏斯洛夫身体一向不健康。年轻时他曾患过肺结核,晚年又患有糖尿病。甚至早在1964年他就曾一直插着肠导管。
1976年6月苏斯洛夫突发心肌梗塞——这次严重的心脏病使其长期无法工作,直到1979年9月中旬接受了眼睛玻璃体切除术。这一精细的手术将血液从眼球 玻璃状液中分离出来,常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苏斯洛夫的手术由誉满全球的苏联眼科专家斯夫亚托斯拉夫 弗叶德罗夫主刀,三名从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特邀的美国眼科手术医生协助,来演示美国治疗糖尿病引发的眼疾的最新疗法。
就在去世前,苏斯洛夫应叶夫贾尼查佐夫的一再要求(据其自称他与安德罗波夫关系密切),在昆采夫区戒备森严的国有综合医院——中央医院接受了数日的预防性体检。苏斯洛夫长期拒绝体检,他 本人及其亲属认为没有必要。但是克林姆林宫主管医生叶夫贾尼 查佐夫坚持要求体检,并最终说服苏斯洛夫,称只是必要的例行体检。体检用时数天,进展顺利,苏斯洛夫及其家人也都知情。苏斯洛夫原计划1月22日重回工作 岗位(当日计划与勃列日涅夫有重要会议)。
1月21日晚突然有人要求苏斯洛夫服下大剂量的新型高效药物。苏斯洛夫素以谨慎服药闻名,把药(包括毒副作用的药物,如缬草药片)切成小片每次微量服用。 但是在这医疗中心,他只能任由医生摆布,服从其要求。晚上他和他女儿坐在电视机前,当时正播放纪念列宁逝世周年的节目。苏斯洛夫服药一小时后,他的头部突 然倒向肩膀,晕倒时都没时间说只言片语安慰他女儿。他再也没有醒来。后来据称血液停止流入大脑,导致严重中风。官方称,出于某种原因两三天内还是一直使用 生命维持机试图挽救苏斯洛夫;实际上他中风后立刻死亡了,就在他服下致命的药物那天。巧合的是,这正是列宁——苏斯洛夫一生崇敬的领袖——的忌日,列宁的作品苏斯洛夫烂熟于心。

葬礼
苏斯洛夫逝世成为苏联历史上重大事件之一,这是1953年斯大林逝世以来最大的事件。官方宣布4天全国哀悼。所有的新闻媒体宣传机器都奉命报道其逝世消 息、赞颂其光辉一生。官方讣告称其为“党的主要理论家”,称赞他“心胸宽广、德操纯洁、极为勤奋,深受党和人民的尊敬”,国内所有报纸整日报道苏斯洛夫, 赞颂他的一生,出版其官方传记。
苏斯洛夫的遗体安葬于莫斯科工会宫一个开着的棺木中。大厅内,悼念者拖着脚步迈上黑纱罩吊灯下的大理石阶梯,走过鲜花组成的小花坪,一整个交响乐团身着黑 色燕尾服演奏着古典乐曲。苏斯洛夫的遗体已用香油防腐,他身穿黑色西装,脚穿白色短袜、颈系红白两色的领带,躺在康乃馨、红玫瑰、郁金香簇拥中的棺木里, 面向长长的悼念者队伍。大厅右侧,是专为其家属准备的座位。1月29日,葬礼正式举行,各级学校听课,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全部封闭。葬礼由各电视台转播。两 名军官为送葬队伍开道,手举苏斯洛夫大幅遗照。红色花圈的海洋紧随其后,给黑、灰为主色调的送葬队伍增添了一抹亮色。在这之后,棺木安放在炮架上,一辆橄 榄绿色的军用侦察车拖着炮架前行。到达红场中央后,棺材被取下,棺盖打开放置在面向列宁墓的红幔尸架上。列宁墓上,面对苏斯洛夫打开的棺木,苏共总书记勃 列日涅夫发表的悼词充满溢美之词,他的身边站着其他政治局委员:“安静地睡去吧,我们亲爱的朋友。你的一生光荣伟大,为党和人民做了太多工作,他们会记住 你的光辉形象。”随后,苏斯洛夫的棺木在雾号、警笛、汽笛、礼炮声交织的哀悼气氛中放入地下。当喧闹的仪式结束,诡异的静默笼罩红场——以及整个国家—— 整整五分钟。
苏斯洛夫葬于克里姆林壁葬陵园,斯大林的墓穴旁。

勋章
终其一生,苏斯洛夫获得的勋章、奖章有:两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列宁勋章5枚,十月革命勋章一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一枚。

私生活和家庭情况
苏斯洛夫住在莫斯科库图佐夫斯基大街26号,和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同楼,还有一处季节性郊外别墅,名为索斯诺夫卡,位于斯特罗吉诺西莫斯科区特洛伊茨 利科沃,在莫斯库娃河旁,占地11.5公顷,有一片私家河滩。他一生只有一位妻子——叶莉扎维塔 亚历克山德罗夫娜 苏斯洛娃,她是位牙医,任色马斯克莫斯科牙科学院任主任,长期重病最终于1972年9月去世。国家举办的葬礼期间棺木还放置在中央委员会总部供人瞻仰。他 们育有两个孩子:一子(雷沃里,意为“革命”)生于1929年,一女(玛亚)生于1939年。玛亚是名历史学家,自1990年起移居奥地利。
米哈伊尔 苏斯洛夫喜欢读书,藏书甚丰。他最爱读古典书籍,也喜欢一些英文作品。在他的郊外别墅,苏斯洛夫种下了一些树,他常唱聆听鸟鸣,晚年经常和孙辈在一起。


[edit] References
1. ^ "Samizdat document on Suslov's role in Lithuania". Lituanus - Lithuanian quarterly journal of arts and sciences 24 (1). Spring 1978. http://www.lituanus.org/1978/78_1_06.htm. 
2. ^ See Mikoyan-Suslov report of October 24, 1956 in Johanna Granville, "Soviet Archival Documents on 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24 October - 4 November 1956",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 no. 5 (Woodrow Wilso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cholars, Washington, DC), Spring, 1995, pp. 22-23, 29-34. 
3. ^ a b c d Petroff, 1988. 
4. ^ Britannica Online 
5. ^ Sewell and Richardson, 2005. 
6. ^ Gessen, Keith (March 06, 2006). "Under Siege - A beloved Soviet writer’s path to dissent". The New Yorker. http://www.newyorker.com/archive/2006/03/06/060306crbo_books. Retrieved 2009-03-15.
7. ^ Brezhnev, 1995 
8. ^ a b c d Sumarokov, 2005. 
[edit] Bibliography
Brezhnev, Luba (1995). The World I Left Behind 
Granville, Johanna (2004) The First Domino: International Decision Making During the Hungarian Crisis of 1956, Texas A & M University Press, ISBN 1585442984. 
Petroff, Serge (1988). The Red Eminence: A Biography of Mikhail A. Suslov 
Sewell, Kenneth and Richardson, Clint (2005). Red Star Rogue: The Untold Story of a Soviet Submarine's Nuclear Strike Attempt on the U.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unreliable source?] 
Sumarokov, Leonid (2005). Russian bibliographical details: Леонид СУМАРОКОВ: Другая эпоха (Феномен М.А.Суслова. Личность, идеология, власть.) Москва - София - Вена, 2002-2005г.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