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角的动物有哪些:理论的意义在与实践的对接中展现出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4:39:27

理论的意义在与实践的对接中展现出来

——评《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研究》

□ 申启武 《 新闻战线 》()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又是实践的向导和指南。理论的价值和力量总是在与实践的契合对接中展现出来的,若理论与实践出现断裂或存在距离,则难以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因此,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了学者们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张春朗博士新著《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果。武汉大学教授罗以澄认为,该书“不但可读,而且可信、可参考,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创新性、系统性特点”;还有教授认为,该书“在现象描述和经验归纳中,融贯了研究主体清明的理性态度和敏锐的思想穿透”,“既研究广电传媒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又研究广电传媒与地域文化的相关性和相通性”。

    建构框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理论新体系 

    该书以开放性的学术态度,综合吸收了新闻学、传播学、地理学、文化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营养,如纳入“受众理论”、“帕累托定律”、“长尾理论”、“品牌理论”、“系统思维理论”等进入该书,从而建构起了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的概念体系、受众理论新体系、品牌理论体系、新媒体理论体系、“跨区域”发展理论体系、改革与创新理论体系。而这六大理论体系恰恰建构起了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性传媒发展理论框架和体系。这一全新的理论体系不是对其它学科理论框架的直接“拿来”,而是在充分吸收众多学科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的融合与重构。虽然该书吸收了众多学科的理论内涵,但是并没有拘泥于对某一学科理论框架的直接拿来,而是以创新的思维建构起了新的系统化的理论框架,无论是这一框架本身还是框架内的各大理论体系,均充盈着创新因子。  

    与此同时,作者在建构区域性广电传媒的受众理论时,也没有局限于已有的“魔弹论”、“有限效果理论”等研究成果,而是创新性地提出了当前受众存在的四种状态,即:作为“媒介参与者”而存在的受众、作为“服务享受者”而存在的受众、作为“内容提供者”而存在的受众以及逐渐被“细分”的受众。此外,对于新媒体理论,该书创新性地提出了“与‘狼’共舞,互利共赢”的观点;对于广电改革与创新理论,该书从系统思维理论、“分”“合”之道、“人”与“财”、“技术”与“内容”、“中心制”与“频道制”五个方面,紧扣核心与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应该说,《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研究》所建构的理论框架和所提出的六大理论是作者对我国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的实际进行深刻把握基础上的理论结晶,是我国学者自己建构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理论体系,也是当前较为深刻的和贴近我国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实际的理论体系,这无疑对于推进我国区域性广电理论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服务实践,紧扣热点难点问题探寻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新路径

    立足实践求升华,源于现实为现实。《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研究》正是遵循这样一条研究思路,将服务实践作为理论研究的终极目标与核心价值,获得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并将这些成果积极运用于波澜壮阔的广电传媒改革实践尤其是深圳广播影视改革的具体实践中。

    该书在讨论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的各种理论问题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实务设计和方法对策。比如针对新时期受众的新变化,该书提出了要“正确对待和运用收视率”,“必须充分利用收视(听)率在节目评价、评估和节目编排之中的促进作用”;要广泛“开展受众满意度调查”,以全面考察一档栏目、节目的整体受欢迎情况,做到查漏补缺;要“进行受众分类及频道、频率定位”,以特色和差异化品牌赢取受众;要“推进媒体与受众的‘关系营销’”,以互动参与建构良好传受关系;要“引导受众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发挥参与性强的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增强节目的易接受性和贴近性;要“坚持做有品位、有责任的广电传媒”,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赢取受众的认可与支持。

    对于区域性广电媒体的品牌建设问题,该书从品牌节目构建、本土化策略和大型活动三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对策,其中对于如何打造品牌节目,该书紧紧把握住了节目的定位、发展与创新、资源利用、品牌主持人打造、机制保障、社会节目制作力量、品牌栏目延伸这七大基本要素,准确到位;对于如何发挥区域性广电传媒“本土化”这一核心优势,该书提出了贴近是区域性广电传媒品牌创建的法宝和区域文化是区域广电传媒品牌生存与发展的灵魂这两大核心观点,体现出了视角独特的见解。

    诠释真意,真正体现践行、思考、著述三位一体的广电理论研究新范式

    梁启超先生在《学与术》一文中写道:“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沉,投以木则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学与术之区分及其相关系,凡百皆准此。”由此可见,学与术,本身就代表了一项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两个方面,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

    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研究》一书诠释了学术的价值与意义,而这也正是作者将行思与著述紧密结合,艰苦努力的结果。本书作者任职于处在广电改革与发展前沿的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中枢部门,搜集了大量鲜活的一线材料,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总结与思考。与此同时,为了形成对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的完整认识,作者还把眼光投向了湖南广电、安徽广电、广西广电、贵州广电等众多全国区域性广电传媒的发展上,充分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重视对国内及港澳台媒体的实地考察,先后探访了湖南广电、香港TVB和亚视等知名广电媒体。正是将践行、思考、著述三者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才有效提升了广电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成就了该书较高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杨芳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又是实践的向导和指南。理论的价值和力量总是在与实践的契合对接中展现出来的,若理论与实践出现断裂或存在距离,则难以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因此,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了学者们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张春朗博士新著《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果。武汉大学教授罗以澄认为,该书“不但可读,而且可信、可参考,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创新性、系统性特点”;还有教授认为,该书“在现象描述和经验归纳中,融贯了研究主体清明的理性态度和敏锐的思想穿透”,“既研究广电传媒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又研究广电传媒与地域文化的相关性和相通性”。

    建构框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理论新体系 

    该书以开放性的学术态度,综合吸收了新闻学、传播学、地理学、文化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营养,如纳入“受众理论”、“帕累托定律”、“长尾理论”、“品牌理论”、“系统思维理论”等进入该书,从而建构起了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的概念体系、受众理论新体系、品牌理论体系、新媒体理论体系、“跨区域”发展理论体系、改革与创新理论体系。而这六大理论体系恰恰建构起了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性传媒发展理论框架和体系。这一全新的理论体系不是对其它学科理论框架的直接“拿来”,而是在充分吸收众多学科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的融合与重构。虽然该书吸收了众多学科的理论内涵,但是并没有拘泥于对某一学科理论框架的直接拿来,而是以创新的思维建构起了新的系统化的理论框架,无论是这一框架本身还是框架内的各大理论体系,均充盈着创新因子。  

    与此同时,作者在建构区域性广电传媒的受众理论时,也没有局限于已有的“魔弹论”、“有限效果理论”等研究成果,而是创新性地提出了当前受众存在的四种状态,即:作为“媒介参与者”而存在的受众、作为“服务享受者”而存在的受众、作为“内容提供者”而存在的受众以及逐渐被“细分”的受众。此外,对于新媒体理论,该书创新性地提出了“与‘狼’共舞,互利共赢”的观点;对于广电改革与创新理论,该书从系统思维理论、“分”“合”之道、“人”与“财”、“技术”与“内容”、“中心制”与“频道制”五个方面,紧扣核心与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应该说,《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研究》所建构的理论框架和所提出的六大理论是作者对我国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的实际进行深刻把握基础上的理论结晶,是我国学者自己建构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理论体系,也是当前较为深刻的和贴近我国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实际的理论体系,这无疑对于推进我国区域性广电理论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服务实践,紧扣热点难点问题探寻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新路径

    立足实践求升华,源于现实为现实。《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研究》正是遵循这样一条研究思路,将服务实践作为理论研究的终极目标与核心价值,获得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并将这些成果积极运用于波澜壮阔的广电传媒改革实践尤其是深圳广播影视改革的具体实践中。

    该书在讨论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的各种理论问题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实务设计和方法对策。比如针对新时期受众的新变化,该书提出了要“正确对待和运用收视率”,“必须充分利用收视(听)率在节目评价、评估和节目编排之中的促进作用”;要广泛“开展受众满意度调查”,以全面考察一档栏目、节目的整体受欢迎情况,做到查漏补缺;要“进行受众分类及频道、频率定位”,以特色和差异化品牌赢取受众;要“推进媒体与受众的‘关系营销’”,以互动参与建构良好传受关系;要“引导受众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发挥参与性强的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增强节目的易接受性和贴近性;要“坚持做有品位、有责任的广电传媒”,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赢取受众的认可与支持。

    对于区域性广电媒体的品牌建设问题,该书从品牌节目构建、本土化策略和大型活动三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对策,其中对于如何打造品牌节目,该书紧紧把握住了节目的定位、发展与创新、资源利用、品牌主持人打造、机制保障、社会节目制作力量、品牌栏目延伸这七大基本要素,准确到位;对于如何发挥区域性广电传媒“本土化”这一核心优势,该书提出了贴近是区域性广电传媒品牌创建的法宝和区域文化是区域广电传媒品牌生存与发展的灵魂这两大核心观点,体现出了视角独特的见解。

    诠释真意,真正体现践行、思考、著述三位一体的广电理论研究新范式

    梁启超先生在《学与术》一文中写道:“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