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有神的人聪明: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发展走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7:49:54
张立荣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
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两个方面阐述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物质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物质利益; 发展走向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我们党始终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关心群众物质利益、改善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十年“文革”时期,“极左”思想却背离了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割裂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物质利益的关系,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假大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有二十余年,但是一直到今天,这种“左”的流毒仍有一定消极的影响。有的党的领导干部者常常只强调奉献精神,不考虑群众的需求,不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不解决群众的实际生活困难,言不由衷的大话、假话、空话仍然充斥于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和作用受到很大损害。我们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物质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必须维护群众的物质利益,注意解决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依据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
1.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人们的物质利益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则属于上层建筑,物质利益关系是人们思想政治观念的根据,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归根结底决定于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有什么样的物质利益关系,一般来说就有什么样的思想价值观念,不存在脱离一定物质利益关系的思想。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结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至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地与大自然做斗争,不断地创造物质财富,追求物质利益,满足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历史。离开了物质利益,不仅人类活动毫无价值,而且人类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发现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说到:“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不仅如此,在后来的著作中他们又多次提到:“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恩格斯在解释黑格尔所说“当人们说人的本性是恶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还谈到“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这里的贪欲实际包含着追求物质利益的含义。资本主义自它产生到现在300余年时间里,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威塞尔说到,人类在近半个世纪当中取得的进步,超过了过去的20 个世纪。没有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取得这样的进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不仅生产力飞速发展,经济实力迅猛增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国力日益提高。
由此可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和物质利益相结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2.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现实依据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既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依据,也是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要求。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其实质就是肯定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正当合理性,并为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创造有利的条件。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利益经济,它本身就暗含了一种经济人的假设,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其一,市场经济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经济利益激励机制为特征的经济体制,其内在活力和高效率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动力源泉,是人们作为经济人对自身物质利益、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市场经济行为主体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买卖获得利润,对物质利益的欲求,是市场经济主体立命的基础,也是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立命的基础。
其二,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的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即市场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市场相互交换劳动实现各自的最大物质利益,其他的一切社会关系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利益关系,因而也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种经济利益关系。马克思曾说,一切东西都可以买卖,流通成为伟大的社会蒸馏器,一切东西抛到里面去再出来时,都成为货币的结晶。
其三,衡量市场经济行为主体价值的根本标准在于其获得利润的多少。赢利越多,实力越雄厚,其为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这也就意味着其素质高、能力强、价值大,因而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就必然高,也就必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反之,如果不赢利或亏损,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实力就会不断下降,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就会越来越低,最终甚至会失去生存的空间。
其四,市场经济不仅肯定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促使更多的人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去从事经济活动,而且为人们追求个人的最大物质利益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是资源的基础性配置方式,市场行为主体之间以供给和需求的价格信号为依据,自由地展开追逐利润的竞争。只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市场行为主体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就不仅不会受到任何干涉,而且还会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鼓励。
3.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物质利益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目的之一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说,我们的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从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去实践这一宗旨的。因而,关心群众物质利益,满足群众的物质需求,为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本来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唤起人们对自己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认识并努力为之去奋斗。我们党的各届领导人对物质利益原则都非常重视,毛泽东同志曾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唯物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是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邓小平也强调:“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都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发展走向
1.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建立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不是一种直接的带领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告诉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要告诉人民群众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获得自己的利益,要告诉人民群众为了自己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勇于牺牲暂时的、眼前的、局部的利益。不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归根结底还要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终判断标准。决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当作贯彻上级指示或领导意图的工具。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不沦为空洞的说教,才能在群众中有说服力、感召力,真正发挥生命线的作用。
2.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所谓实际问题,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利益和个人难以处理的实际困难,如住房、就业、医疗和接受教育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但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建立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了解群众的需要,了解群众的疾苦,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切实地为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毛泽东同志说过:“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实际问题往往是思想问题的重要缘由,而思想问题也是实际问题的反映。因此,实际困难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得到了实现,思想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理想信念问题当然也就容易入耳入脑。否则,不仅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会变为空中楼阁,大道理会轮为空话套话,甚至会干扰党的整个中心工作,影响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对于暂时确实无法解决的困难,只要诚心诚意地给群众讲清楚,群众也会理解、原谅。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利益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决不是无关紧要、无足轻重的小事。然而,现在有的领导同志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群众的实际问题漠不关心,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人民群众意见很大。我们党的领导人对此非常重视,邓小平同志曾讲:“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诚恳地向群众解释清楚”。
3.合理运用物质鼓励的办法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对利益结构的调整,改革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心自身的物质利益,市场经济也导致人们往往从自己的报酬中来审视自己的价值,审视社会对其劳动成果的认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那些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无私为社会奉献、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分子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既可以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和工作学习条件,而且会使他们获得一种人生价值得到实现、受到肯定和尊重的感觉。不仅如此,这也是在向全社会发出的向他们学习的号召。邓小平也指出:“我们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颁发奖牌、奖状是精神鼓励,是一种政治上的荣誉,这是必要的,但物质鼓励也不能缺少。”
4.在贯彻物质利益原则时,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为主的原则
我们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但决不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同于物质刺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提高群众的认识,转变群众的观念,解决群众的思想矛盾。要实现这些目的,主要不能靠物质的手段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必须通过思想教育来解决,观念意识上的障碍只有通过思想交流才能消除,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价值和功用之所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受市场经济“等价交换”法则的影响,过分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物质激励的作用,不愿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想用金钱和利益来诱导群众的行为,结果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名存实亡,甚至是适得其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但必须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导。
5.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目的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是建立在公有制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决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个人向钱看。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既坚持个人利益、集体的局部利益同国家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坚持个人合法利益应当受到国家法律的充分尊重和保护,同时又强调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相矛盾时,提倡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在需要的时候放弃和牺牲个人利益。邓小平曾说:“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
[责任编辑:陈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