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e图片: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18《穆桂英挂帅》(豫剧)1958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42:57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18
《穆桂英挂帅》(豫剧)1958年

北宋时,西夏犯境。辞朝隐居的佘太君闻讯,遣曾孙杨文广、曾孙女杨金花去汴京探听。当时,兵部尚书王强保荐己子王伦为帅,想乘机窃取兵权;寇准保荐杨家将,并献策在校场比武夺帅。王伦连胜数人,文广姐弟闯入校场,与王比武,刀劈王伦。宋王知系杨家后代,命二人携印归家,请穆桂英挂帅一桂英因宋王刻薄寡恩,不愿再为朝廷出力,反责文广不该夺印。余太君劝她以御外侮为重,桂英乃挂帅出征。《辞印》、《挂帅》两场戏,抒发了穆桂英由感慨杨家历代忠贞而不获朝廷信任,到决定挂帅出征的自豪心情和为国为民的责任感。“老太君她还有当年的勇,穆桂英我就无有了当年的威风?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充满苍劲、悲壮的色彩。
马金凤是穆桂英扮演者之一,她是著名豫剧大师,豫剧“马派”艺术的创始人。马金凤的表演细腻、洒脱、生动、逼真,唱腔高亢、喷口爽利,行腔稳健,韵味醇厚。
江南电影制片厂
舞台本整理:马金凤、宋词
改编:崔嵬
导演:徐苏灵
摄影:顾温厚
美工:张曦白
演出:洛阳豫剧团
豫剧电影《穆桂英挂帅》(马金凤)全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kukjhQpLh8/isRenhe=1(78:05)
',1)">
舞台演出版,马金凤主演: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suCKL_fFu8/(107:09)
',2)">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
http://tieba.baidu.com/梨园张玫/shipin/play/1d378d1eb35abce814f17ce6/
【二八】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
帅字旗,飘入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
上啊上写着,浑啊浑天侯,穆氏桂英,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
都只为那安王贼战表进,打一通连环战表要争乾坤。
宋王爷传下来一道圣旨,众啊众武将,跨呀跨战马,
各执兵刃,一个个到校场比武夺帅印。
老太君传下来口号令箭,文广儿探事进了京门。
王伦贼一马三箭射得准,在旁边可气坏了他们兄妹二人!
他两个商商量量才把那校场进,同着了满朝文武夸他武艺超群。
我的儿一马三箭射得好,我的小女儿,她的箭法高,她箭射金钱落在了埃尘。
王伦贼在一旁他心中气不愤,他要与我的儿论个假真。
未战三合那个并两阵,小奴才他起下一个杀人的心。
回马三刀使得也怪准,刀劈那个王伦一命归阴。
王强贼恼怒要把我儿捆,多亏了天官寇准一本奏当今。
宋王爷在校场把我儿问,小奴才他瞒哄不住表他的祖根。
他言讲住在河东有家门,杨令公是他先人,他本是宗保的儿子杨延景的孙。
曾祖母佘老太君,穆桂英我本是他的母亲。
我的儿他表家乡那个泪珠滚,在校场可喜坏了那些忠良臣。
宋主听此言欢喜不尽,他知道咱杨门辈辈是忠臣。
刀劈王伦他也不怪,又把那个招讨帅印赐与给儿身。
我的儿欢天喜地把府进,【垛子板】我一见帅印我气在了心。
我本当进京辞帅印,小女儿搬来了老太君。
老太君为国把忠尽,她命我挂帅平反臣。
一不为官,二不为宦,为的是那大宋江山和黎民。
此一番到在两军阵,【紧二八】我不杀安王贼我不回家门!
《未开言热泪滚》
未开言热泪滚,尊一声祖母老太君。
非是我贪生怕死不挂帅,宋王他听谗言叫人伤心。
桂英我十年前未曾离鞍马,咱杨家四代俱是军中人。
磨坏过多少鞍和?,穿破了铁甲无数身。
闯江山守边关,哪一阵不伤咱们杨家的人。
战场上死的是忠良将,安享荣华却是奸佞臣。
太君呐,祖母哇!你只顾保国把忠尽,再看看如今可比不得破天门。
大帐前缺少焦孟二将,我身旁也无有排风钗裙。
文广兄妹年纪小,上阵打仗我怎放心。
《打一杆那帅字旗竖在了空》:
//v.youku.com/v_show/id_XMTAwNzU1MzYw.html
打一杆那帅字旗竖在了空,
浑天候挂了元戎,此一去我要把那安王贼平!
马到要成功,不枉我当年的老威名啊。
回头来我观见了老爷的面,不由得为妻我想起了前情。
你也不是三战铜台杨宗保,我不是那大破天门的穆氏桂英。
此一番到在了军阵以上,咱老夫老妻可要并马行啊。
号角吹起我心头恨,我连把那安王反贼骂几声。
相当年我常打边庭走,哪个闻名不害心惊。
这几年我未到那边庭地,儿好比那砖头瓦块都敢成了精,
破天门一百单八阵,走马又捎带了那个洪州城。
此一番到在了边关地,管教儿恁不杀不战自收兵。
我这未曾行兵先传令,马步将官恁是听:
此一番到在军阵上,恁努力相杀往前征。
那时候得胜回朝转,黎民百姓得安宁。
沿途公买要公卖,恁莫要扰乱好百姓。
听我令,忙吩咐众三军老营动。
穆桂英五十三岁我又出征!
豫剧电影《穆桂英挂帅》(二个版本)
原文见新浪博客《戏曲艺术赏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e0d00100990v.html
《穆桂英挂帅》是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的代表作,原名《老征东》又名《杨文广夺印》,1954年宋词与马金凤改编为《穆桂英挂帅》。
故事说的是:北宋年间,西夏犯境。已经辞朝隐居的佘太君闻讯,派遣曾孙杨文广与曾孙女杨金花去汴京打听消息,适逢朝庭开武场争夺帅印。兵部尚书王强欲让其子王伦夺得帅印,在与文广比武时竟然暗下毒手,谁知反被文广劈死,将帅印抱回。穆桂英多年来深感朝廷刻薄寡恩,不愿再为朝庭效力。佘太君劝她以国事为重,穆桂英毅然挂帅出征。
',3)">
改编本删除旧本宣扬的封建伦理观念和感伤情绪,以及杨文广被俘、招亲等情节,集中塑造了穆桂英的英雄形象。尤其是《辞印》、《挂帅》两场戏,抒发了穆桂英由感慨杨家历代忠贞而不获朝廷信任,到决定挂帅出征的自豪心情和为国为民的责任感。195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根据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改编为同名京剧,作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剧目,并为梅派最后一出代表剧目。
另外,评剧、河北梆子、越剧等许多剧种都有此剧的移植本。其中,评剧名家筱俊亭和河北梆子名家张惠云的版本广受欢迎。
1958年江南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徐苏灵,主演:马金凤饰穆桂英、丁桂云饰佘太君。
豫剧《穆桂英挂帅》内容同上。
1959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东风剧团演出,导演:王琛、应小英,主演:胡小凤饰穆桂英(13岁)。
胡小凤,女,生于1947年,豫剧旦角。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河北省政府命名优秀表演艺术家。
',4)">
她在8岁时就迈出了走向舞台的第一步。1958年,她被选送到邯郸专区戏曲学校,开始了正规严格的练功。真正为胡小凤打下坚实基础,并使她显现风采的戏是《穆桂英挂帅》,很快胡小凤的演出多起来。之后,胡小凤所在的东风豫剧团经常给中央领导毛泽东、周恩来、徐特立、陈毅演出。胡小凤表演时,毛主席曾向身边的地委领导询问她的年龄,高兴地说:"13岁演53岁,演得好!"1959年11月,胡小凤主演的《穆》剧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舞台艺术片。1960年,郭沫若把自己的作品《蔡文姬》送给胡小凤,并在扉页题词:"小朋友胡小凤,希望真像凤凰一样,在万里长空中飞舞!"亲切的勉励,令胡小凤至今难忘。
马金凤的代表作之一:《穆桂英挂帅》
原文见网易博客《唐小宝说戏》。
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022851018203/
豫剧大师马金凤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其中《穆桂英挂帅》是她付出心血最多的得意之作,也是她的成名之作。《穆桂英挂帅》也叫《杨文广征东》,又名《老征东》、《平安王》。与豫剧《樊梨花征西》、《姚刚征南》、《燕王扫北》并称早期的"四大征".
这出戏的故事见诸于《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写北宋时东辽安王犯境,辞朝归乡二十载的佘太君闻讯,派曾孙杨文广、曾孙女杨金花去汴京探听军情。杨文广校场比武,刀劈兵部尚书王强之子王伦,夺帅印归来。五十三岁的穆桂英,恨宋王昏庸,刻薄寡恩,不愿挂帅,经佘太君激劝,要以抵御外侵为重,穆桂英方以国事为重,挂帅出征1954年马金凤、宋词整理时,删除旧本宣扬的封建伦理观念和感伤情绪,删去了文广被俘,纳安王之女安金定为妾等情节,突出了挂帅出征,并从此更名为《穆桂英挂帅》。
戏中《接印》、《挂帅》两场戏,抒发了穆桂英由感慨杨家历代忠贞,而不获朝廷信任,到决定挂帅出征的自豪心情,和为国为民的责任感。"老太君她还有当年的勇,穆桂英我就无有了当年的威风?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充满苍劲、悲壮、豪情的色彩,集中塑造了穆桂英的巾帼英雄形象。
1954年戏刚排成不久,马金凤率领当时商丘专区豫剧一团在上海演出时,就得到梅兰芳大师的好评。梅大师连续看了三场《穆桂英挂帅》,对戏如何修改,提出中肯意见,并从化妆、行头、服装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指教。例如,说穆桂英的服装穿黑披不行,这个老元帅要穿紫红色,要有朝气,底下还要穿朝靴等等。还让马金凤去看程砚秋的《荒山泪》,去学程砚秋的水袖。后来马金凤根据梅先生的指导,做了认真修改,所以我们从《穆桂英挂帅》中可以看出一些京剧的神韵。
1956年马金凤带领的豫剧团演出班底到洛阳,吸纳本地豫剧演员,被组建为洛阳市豫剧团。建团不久,该团带着《穆桂英挂帅》代表洛阳市赴北京演出,当年有王二顺、丁桂云、桑自修、孙苑华等名角鼎力相助,使整台戏满台生辉,轰动了首都剧坛,各家争相报道,被誉为"洛阳牡丹".
马金凤同年12月18日至1957年1月15日,在郑州举行的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穆桂英挂帅》荣获了演出、剧本、导演、舞美一等奖及音乐集体一等奖,马金凤荣获演员一等奖(当年这出戏的导演是桑建修,音乐设计是鲁滨、刘青、张世虎,舞台美术设计是王大一)。伴随这出戏的演出,豫剧一个新的行当也就产生了,马金凤演的穆桂英,溶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独具匠心的创造了适合剧情人物的需要的"帅旦".马金凤利用这个新的艺术行当,成功地塑造了气宇轩昂、雍容大度的巾帼英雄穆桂英的艺术形象。
上个世纪马金凤曾四次进京,两次进中南海演出。《穆桂英挂帅》演出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累计演出约三千余场。该剧曾获全国优秀剧本奖,1958年经崔巍修改,被江南电影制片厂拍摄为戏曲艺术片,并被京剧、越剧、评剧等多个剧种移植。特别指出的是,梅兰芳大师在1959年为给建国十周年献礼排演了此剧,戏中扮演穆桂英,加大了《穆桂英挂帅》在全国的影响力。
跨入21世纪,马金凤又以80多岁的高龄,重新排演了《穆桂英挂帅》。这出戏的重排在剧本、唱腔、舞点和导演手法上都作了重大改革,演员阵容强大,交响乐伴奏。在北京保利剧场连演十场,观众场场爆满,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在全国又掀起了一场马金凤热。
这出戏的前身《老征东》被列为豫剧早年演出的"四大征"之一,说明它的古老与传统。马金凤兼取豫东调和豫西调之长,为这出戏付出了巨大心血。她师承祥符调名家马双枝,但她早年在豫东、皖北等地打拼,练就了豫东调的底子。建国前夕她到密县一带搭班演出,遇上了豫西调着名男旦燕长庚,又向他学习了这出《老征东》。所以她在《穆桂英挂帅》中的唱腔,融合了豫东调及豫西调两种流派之长。例如,在"出征"一场,那段脍炙人口的"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长唱腔,就是按豫东调唱的,唱得明快、清脆、流畅、大气,把穆桂英出征前那种定能取胜的壮志豪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在"接引"一场,那段"我未曾开言心如焚"跟燕长庚学来的豫西调唱腔,较好地表现了穆桂英此时的内心活动,从心灰意冷,埋怨皇帝不理朝政的心态,到想起当年大破天门,杀韩昌的战斗历程,最后到"老太君她还有当年的勇,难道说我就无有了当年的威风",刻画的层次分明,入里入微。在这出以唱为主的戏里,马金凤充分展示了她的演唱功力与技巧。
《穆桂英挂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是爱国戏,这是它能立住脚的原因。另一个是戏中行当齐全,各行当都有出色的唱段,舞台气势恢宏,有诸多看点。但主要因素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即是马金凤非凡的艺术能量。如果没有马金凤的演唱,或许这出戏就不会唱这么红火,而且一唱就红了几十年。反过来说,如果不是《穆桂英挂帅》,也就成就不了今天的马金凤。
像豫剧《花木兰》是常香玉是名片一样,《穆桂英挂帅》无疑成了马金凤的艺术名片,其中不少唱段为全国戏迷所熟悉。这两位国宝级的艺术大师,为提升豫剧在全国的地位功不可没。《穆桂英挂帅》倾注了马金凤的全部心血,展示了她精湛的艺术功底,最能体现马派艺术的魅力。
几十年来,这出戏几度修改由三个多小时的戏,压缩到不足两个小时。删去了诸如"百年后谁与我摔老盆"等不适唱词无可厚非,但我认为,对宋王、王强的戏删节太多,把不少好听的须生、架子花脸的唱腔都删掉了。例如"夺印"一场,原来戏中宋王那段"龙车风辇出深宫"唱腔,及豫剧中难得一见的架子花脸王强的唱腔,还有杨文广报家门的唱腔都削弱了,或者干脆拿掉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另外在"出征"一场,也把穆桂英"怒一怒把儿的头来刎"及"打一杆帅字旗竖在了空"两段也拿掉了(这两段戏拿掉,可能是为了照顾马金凤的年事已高,尚可以理解,建议她的传人再排演此剧时加上)。笔者认为,原本希望删去枝蔓来突出主干,殊不知却使穆桂英的形象显得单薄,不够饱满。我怀念上世纪50年代年那个接近电影版本的舞台演出版本。
这里会是你的最爱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