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唯美壁纸手机壁纸:陕西八大怪(陕西民俗风情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42:34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剃头 洗脚,胜过吃药。上辈农人喜欢留光头,多与田间劳动易流汗,却井深水贵有关。剃头就往往构成一种乡间风俗画,意味深长。

 

        摩托车,跑的快,出门就把全家带。最初的口谣不是摩托车,而是自行车。这是一种现代乡人小家庭的康乐景致。

        绿裤子,桃红衫,“押车娃”坐在车上边。秦地民俗,乡人娶亲必有小男孩同车伴新娘,谓之压车娃。这是父系社会的遗风,意在保佑早生贵子,人丁兴旺,事来发达。

 

        楸木桶,槐木棍,小子抬水充大人。这既是一副活生生的母爱图,也是一副真切切的爱母图。母亲的辛苦,怜子心情,儿子的小小英雄气概,全部连接在波光粼粼的一桶生命之水上。这是黄土地生命传承形态又一写照。

        启蒙先生教娃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秦人尚礼义,重视启蒙教育,黄土地和庄稼是最早最形像的教材,古老的乡村哲学便养育出一种诚挚,求实的人格品性。

 

        秦地有旧谣,“扳住辘轳骂媒人”,概言黄土厚,井水深,女子绞水之苦,每绞水非男子而不可为。然井水甘甜,做成饭食滋味香謦。这种世代的“苦”与“甜”。酿就了每一个普通人家生活与生命真滋味,让最初的两口过活的小家庭,繁衍成绵绵不绝的大家枝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