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怎么酿烈酒:哪位公主被气死后万余活人陪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19:07

哪位公主被气死后活人陪葬?

作者 孟汝醒

 

又到一年清明节,有一位公主的墓应该广受关注,或者说应该有不少人前去祭扫先人,因为他们曾经因为“陪葬”一位公主而被活活受死,据说当时牵涉到苏州的家家户户人家,以至于全市哀嚎,这位公主到底是谁呢?始作俑者结果又受到了怎么样的报应呢?为何说这个公主的死亡意味着这个国家灭亡的开始呢?




吴越时期公主造型剧照。

今年就来聊聊吴王之女滕玉的死因。
近日在翻阅苏州史志时就发现,说到江南人吃鱼的故事总会提到吴王阖闾的女儿,也就是很有个性的公主榺玉。说是江南人喜欢吃鱼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一为“莼鲈之思”典故中的唐朝才子张翰因为思乡家乡鲈鱼鲜美,以至于太过怀念家乡的美食鲈鱼,于是毅然辞掉了在国务院里的重要职位,专心回家乡品尝美食去了。第二位就数这位任性公主榺玉了,非常喜欢吃鱼,就此,生性凶残的吴王阖闾对她宠爱有加,时刻记挂着女儿爱鱼这个嗜好,甚至在谈国家大事的时候也不会忘记。
《吴越春秋》里记录:吴王有女滕玉,因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蒸鱼,王前尝半与女。女怒曰:王食鱼辱我!不愿久生,乃自杀。阖闾痛之。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题凑为中,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乃舞白鹤于吴市中,令万民随而观之。还使男女与鹤俱入羡门,因发机以掩之,杀生以送死,国人非之。
按照赵晔的记载,当时吴王阖闾一家人,吴王、夫人和女儿,一家人在商量着怎么去攻打楚国的事宜,谈着谈着就饿了,叫人去烧饭吃,当然是少不了鱼了。从那时吃饭的习惯看,有点类似西方的分餐,基本上都是各吃各的,吴王边吃估计还在想着该如何进攻楚国才能得胜。正走神间,忽然想起来爱女榺玉喜欢吃鱼,于是就无意中把自己吃剩下的半条鱼拿给了榺玉吃,按说除了不卫生外,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榺玉是一国之公主啊,自然有公主的脾气和任性。话说,吴王阖闾这个女儿榺玉(胜玉)年方十四五岁,还未出嫁,玉在古代有男性的意思,不知道阖闾当初在为女儿起名字是是否考虑“胜过男性”的意思?但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榺玉公主是会些武术的,所以最终还以一把名剑陪葬。
接着说这个榺玉,当时看到父王老爸莫名其妙的把半条剩鱼赏赐给自己,有些愣了,但她突然想到了“剩鱼”同音自己的名字“榺玉”,一时就起了火气:你把吃剩下的鱼赏给我,什么意思啊!摆明了是在侮辱我,意思是我的价值等同于这条剩鱼!或许是这位父王一心想着破楚国想的太急了,以至于连自己的女儿都无法顾及到,是不是说我这个女儿帮不上吴国称霸的忙啊!这样子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呢!
想想榺玉当时被气死虽为猝然,但也属正常,十四五岁的年龄,正式叛逆的年龄段,说不得骂不得,敏感、脆弱,容易冲动等,随时都会香消玉殒,就连现在这样年龄段的孩子也是经常闹出跳楼、服毒自杀或者割腕等极端的事件,起因无非就是父母老师骂了几句,或者无意中的一句话刺激了她,但这事落在一国之公主身上倒是稀少。
于是,榺玉就丢下碗筷跑回自己的房间去了。当时,吴王阖闾和其母亲也没有太在意,应该是想着女儿耍孩子脾气,一会就好了,于是继续着吃饭商量着国家大事。没想到,一会功夫,丫鬟来报,公主榺玉自杀了!
吴王阖闾和夫人赶紧过去看究竟,只见榺玉已经倒在血泊中,用的还是一把名剑磐郢。这把名剑是为越国敬献,越国当时已经具有世界顶尖的铸剑技术,譬如传世到今天仍是锋利的越王勾践剑。有史料称,越国人、我国古代铸剑的鼻祖欧冶子一共铸了五把名剑,这些剑都有名字,而且还分雌雄,还会自己出走游动,有三把名剑都献给吴国了,鱼肠剑被刺客专诸使用杀死了吴王僚,这是吴王阖闾主使的孽债;而磐郢剑,公主榺玉非常喜欢,没想到却把作为结束自己的工具,当然死后也随同她了,这也与阖闾有关;还有一把湛卢剑,则在榺玉落葬后离奇的“出逃”到楚国去了,这把剑甚至成为楚王的镇国之宝,而他前任则是吴国的“国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榺玉死后,吴王阖闾痛苦万分。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至爱女儿死亡的“元凶”。于是千方百计的想着要补偿这个女儿,一定要给她最好的墓葬和随葬品。一国之公主为半条鱼死了,可谓天下第一委屈之人了,作为一国之王,当然要厚葬补偿。



吴王阖闾剧照。
《东周列国志》里也表述说,阖闾十分悲痛,把公主榺玉厚葬在阊门以外,这个阊门可为当时伍子胥造成的最重要的一大城门,而且是水陆两栖城门,吴王阖闾的两大刺客专诸和要离也都葬在阊门,意为死后继续把守吴王大业。当时下人挖掘墓坑很深了,但吴王阖闾还是不满意,要求又挖土成池,于是有了今天的女坟湖。还让工匠用文石给她凿了个棺材,把金鼎、玉杯、银尊、珠宝都放在里面,国库支出差不多用了一半。吴王取出“磐郢”名剑,给女儿做陪葬。出殡那天,阖闾让人在街市上舞动白鹤,让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跟着瞧热闹,然后把他们都引到墓道里送葬。墓道里设有机关,这些男男女女刚一进去,阖闾就命令触动机关,关闭墓门,再用泥土把墓门封死,遇难者不下一万人。阖闾说:“让我的女儿有一万个人陪葬,该不会寂寞了吧。”至今吴地办葬事,还有在丧亭上制白鹤的风俗。杀生送死,阖闾也太不讲人道了!后人写了一首诗说:三良殉葬共非秦,鹤市何当杀万人?
说到苏州鹤市不免多聊几句。吴郡吴县,从春秋至唐代均以产鹤闻名。地处太湖流域,万顷沙渚,一望尽是芊芊碧草、茫茫青芦,生长繁殖着各种鱼和水生软体动物,为鹤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成为鹤类理想的栖息地。古人认为鹤是清高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被视作吉祥物。唐《吴地记》载:“鹤舞桥,夫差女胜玉,出葬日,仙鹤舞引,群鸣于市,因号桥曰鹤舞。”由于吴郡是鹤的家园,鹤又是权贵的高档宠物,古代苏州商市,常有鹤出售,皮日休《悼鹤》诗引:“华亭鹤闻之旧矣,及来吴中,以钱半千得一只,养之殆经岁……”因此苏州又有“鹤市”的别称。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就以养鹤为雅趣,后来调离后还随身带走了。
由此可见,鹤市在当初的吴国之都影响力,不亚于今天的自贡灯会、国际风筝大会以及国庆彩车巡游之类的活动。以至于家家户户都跑出来看鹤舞盛会,当然一国之公主出殡的热闹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放过的,于是这些无辜的市民就中了一位暴君的圈套,活生生成为了公主的陪葬品。史料记载,当时苏州城中几乎家家都有失去的亲人,全城的每个角落都有人大放哀声。
可谓凄惨异常。
奇妙的是,《吴越春秋》的赵晔在这段结束时紧接着就写“湛卢之剑恶阖闾之无道也,乃去而出,水行如楚。”这样史料的承接,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有意,意思就是第三把宝剑有了灵性,抛弃了残暴的无望阖闾,转而投奔楚王去了,不知道是不是为吴亡埋下精彩的伏笔。
接着就是吴王阖闾听说了吴国国宝之剑逃走了,很不高兴,就兴兵灭楚去了。
此记录虽有牵强,但却深刻的突出了吴王阖闾残暴不得道的现实。雇凶刺杀堂兄堂侄,屡屡进犯外围,邻邦越国更是被其多次伐军,阖闾十九年(前496),吴王阖闾兴师伐越,两军在今浙江省嘉兴南交战。越大夫灵姑浮以戈击阖闾,斩落阖闾大趾。阖闾被迫还师,死于陉,后葬苏州虎丘山。
按说阖闾死了,黎民百姓应该太平了。非也。吴王阖闾大墓在今天的苏州虎丘山剑池下,现在虎丘山下的剑池前面有一片可容千人的大石,坦如斧劈刀削,故名千人石。据说吴王在阖闾造好坟墓后,怕人泄密,曾以饮酒看鹤舞为名,将造墓工匠骗到这块巨石上全部杀尽以灭口,鲜血把岩石都染红了,至今仍见殷红一片。又见鹤舞!看来鹤舞真的很具有吸引力,好像今天酒吧里的脱衣舞与风流男一样关系。只不过这次玩诡计的不再是阖闾,而是其子夫差,也就是吴国最后一任王者。


夫差剧照造型。
相传吴王阖闾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夫差将他父亲葬于虎丘山,但是等墓筑完之后,夫差就要想了这么多的人都知道我父亲墓的所在地,如果有一天他们手头缺钱的话,就很有可能一起结伴而行来盗墓。于是他想了一个歹计,一天他召集了这一千多个工匠,并请他们喝酒,并且观看鹤舞,等到深夜,乘他们都醉的时候,命他手下官兵将这一千多个人都杀死,据说当年他们的鲜血把这块石头染成了红色,每到下雨天或阴天时石头就特别的红,雨水一冲刷,仿佛血在往下流。
吴国干出这样的事情看来并非是一次两次了。
此后,吴国忠将伍子胥被夫差听信谗言刺死,他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割下他的头悬挂高楼,还命人把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敢于说真话的贤臣公孙圣也因说真话被杀。此后,中了美人计的夫差更是不顾败将越国之野心,嬉戏西施郑旦,奢华建筑姑苏台,屡屡进攻齐国、楚国,企图称霸天下。后来被败将勾践打败,最终自刎而死。自此,吴国结束。
再扯回来说榺玉公主,对于她的死因,还有其他说法,据《乐府诗集·卷八十三·杂歌谣辞》:“紫玉,吴王夫差女也。作歌诗以与韩重。”《太平广记》记载:吴王夫差,小女曰玉,年十八。童子韩重,年十九。玉悦之,私交信问,许为之妻。重学于齐鲁之间,属其父母使求婚。王怒不与。玉结气死,葬阊门外……也就是说,这个女儿是因为父王不同意婚事才一气之下自杀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榺玉为人刚烈正直,不同意吴王的暴政,不希望吴王挑起战争,给天下黎民造成流血牺牲,可能是父王政见有所冲突,于是一气之下以身警示,希望自己的死,能够唤醒残暴父王的善良的心灵。可是事与愿违。
当然,天命也是不可违的。
正如夫差败仗将死时,越国贤臣文种和范蠡对夫差说:“臣,人臣之位,不敢加诛于人主。愿主急而命之。天诛当行,不可久留。”意思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自己犯了那么多错,造了那么多孽,不死天斗不会答应,自己动手吧!
  夫差动手自刎了。死前说:“吾生既惭,死亦愧矣。使死者有知,吾羞前君地下,不忍睹忠臣伍子胥及公孙圣;使其无知,吾负于生。死必连繴组以罩吾目,恐其不蔽,愿复重罗绣三幅,以为掩明,生不昭我,死勿见我形,吾何可哉?”
意思是,他死了也没有脸再见已经在那个世界的伍子胥和公孙圣了,所以乞求一定在他眼睛上多蒙几道丝带,这样自己见不到生人和死人了,当然别人也看不到他了。可谓惭愧之极。

孟子曾说,仁义,王道也。吴国之公主猝死看似历史偶然,但成为吴亡国之必然,在所难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