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之最强震遁微盘:【青年记者】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22:37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时间:2011-12-12   :  ● 刘永智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民生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闻。自从《南京零距离》诞生以来,各省市电视台陆续开播民生新闻栏目,而且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收视率飙升,欢呼声一片。民生新闻记者奔跑于街头巷尾,报道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情,甚至为民请命。一时间,民生新闻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问题和危机。
  1.新闻事件琐碎,表达肤浅
  民生新闻往往报道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但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往往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例如下水道堵塞、和邻居有冲突、宠物不见了等等。如果一个栏目乐此不疲、连篇累牍地重复报道这些内容,不但反映了从业人员视野狭窄、对“民生”理解偏颇,还会使观众无暇顾及新闻背后的严肃命题。
  2.小题大做,夸夸其谈
  有时候,记者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往往忘记了新闻的客观真实的原则,故意夸夸其谈,甚至添加强烈的个人主观意识。甚至在一些社会刑事案件的报道过程中,夸大其辞,往往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更有甚者,令群众人心惶惶,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新闻过于煽情
  新闻以情动人无可厚非,但一旦过度煽情,给人的感觉就是突兀,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例如在报道需要救助的病人时,记者原本是想帮病人筹款治病,但是记者老是让病人亲属哭哭啼啼呼吁大家捐款,这类新闻多了观众就麻木了,也起不到记者原本想要的效果。
  4.越俎代庖扮演专职部门
  民生新闻关注民生,常常通过舆论监督,关注百姓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时常促使相关部门解决不少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在媒体因帮助百姓而沾沾自喜的同时,老百姓也产生了一种“有事情找媒体”的错误观点。因此媒体越俎代庖的事情时有发生,充当警察、法官、裁判等角色,而忘记自己原本的“信息传输”和“交流”的功能。例如,在闻名全国的“药家鑫案件”中,有些媒体在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明显偏向一方,担当了“媒体判官”的角色,违反了新闻的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
  5.舆论导向错误
  民生新闻的立场往往比较明显,就是站在民众的角度。但有时媒体会先入为主,在报道过程中忽略一些事实,没有听取多方的意见和说法,令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打了折扣。比如一些记者对于市民生活中的水电煤气等方面的一些具体生活问题,不是切实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忽略由这一问题应该引发的深入采访。这些都是市民话语中主观化、非理性化、平面化的表现。这样的新闻不仅不能对舆论进行引导,反而只会将问题简单化,将社会利益推向对立。
  
  民生新闻如何破解困局
  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取得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发展总会遇到瓶颈,该如何打破困局是目前新闻界探讨的话题。有人提出民生新闻走到了尽头,下一个要掀起热潮的应该是公共新闻。但也有人提出,民生新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新闻的一个亮点,但是需要做出改变。其实,民生新闻从兴起到辉煌不到十年的时间,目前我国正处于急速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矛盾多,新闻媒体是沟通政府和民众的桥梁,民生新闻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作用尤为重要。民生新闻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做出改变才可以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1.节目内容应多样化
  以往,民生新闻更多注重的是老百姓的身边事,但如果新闻内容多是一些琐碎的事情,难免会让观众产生疲劳感。因此,民生新闻的内容应该多样化。例如,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努力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包括房屋拆迁、交通治安、气象状况、菜篮子工程、求医问药、物价浮动、消费维权、人才招聘和下岗再就业等关系到民众生存的问题,为民众生活提供参照标准和行动坐标。在报道中,还应有传承文化道德理念,实现审美享受和休闲消费的责任,使民生新闻不断丰富内涵,拓展空间,提升品质。
  2.把新闻做深做透做广
  我们不仅要报道好每一条动态新闻,还要挖掘这条新闻背后的故事,新闻中隐藏的“源代码”和各种新闻素材的联系,甚至是每一条细微的线索,把有料的新闻做深做透做广。
  3.新闻报道切忌过度渲染
  民生新闻一方面应坚持“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借鉴“公共新闻”理念中的“公共意识”,不仅为公民的自由表达提供最大的空间,更注意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媒体生态环境。
  4. 新闻表达的形式多样化
  现在的新闻越来越注重以个人化的不无戏剧性的遭遇来直观再现新闻的情境,为的是体现人情味,让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缩短新闻事件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因此,可以借鉴平常写文学作品的形式,运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讲述新闻,接近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5. 把握舆论导向
  民生新闻的立场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造成舆论导向的错误。切不可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在新闻报道中,不仅要照顾个人诉求,也要特别注意公共利益的维护,注意把握舆论导向,坚持媒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良知,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当事人都有说话的空间、表达意见的地方。
  6.加强互动参与
  民生新闻本来就是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但是,观众参与的新闻中的积极性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应该加强观众的互动参与。例如可以在节目中增加互动环节,主持人提出话题,观众利用网络平台、短信平台进行互动讨论,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微博”这个载体。同时,应该对提出有建设性见解的观众进行奖励。还可以请观众到直播室进行话题辩论,增加可观性,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在街头巷尾开展辩论会或者咨询会,让民众可以畅所欲言。
  7.注重本土化
  民生新闻未来发展更应该注重本土化。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语言上本土化,《南京零距离》中主持人孟非一口地道的南京话吸引了不少观众,因此主持人可以合理地使用本土语言。(2)新闻事件本土化,贴近民生,体现民意,一直以来都是民生新闻制胜的法宝,因此新闻事件就应该是本地的事件,让老百姓看到的是身边的事情。有时候尽管新闻事件不是发生在本地的话题,但是也可以从中寻找出相似点,让观众有亲切感。(3)尽可能调动普通市民的积极性,参与新闻的报道。由于人手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新闻记者都能够第一时间到达事发现场,因此让普通市民通过手机拍新闻的视频或者图片,甚至是电话采访等方式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不但解决人手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新闻的内容。
  8. 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
  民生新闻栏目可以通过特色化营造自己的品牌,例如通过栏目的运作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帮老百姓找工作,通过上门竞猜等活动打造品牌。另一方面,将栏目的主持人和记者打造成明星,让主持人和记者成为民生新闻栏目的一个符号。
  
  结  语
  民生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一种,也是社会新闻的“骄子”。它的出现与我国的国情有关,未来的一段时间,民生新闻仍将继续发挥它的舆论监督作用,对社会一些矛盾的化解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本身的弊端,做出改变,这样民生新闻才能继续焕发出蓬勃的朝气。
  
  (作者单位:广东清远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