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加耐力:第一版·《河南新闻阅评》高度评价本报一版《建设商丘新农村》专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31:09
《河南新闻阅评》高度评价本报一版《建设商丘新农村》专栏 2006-05-24 00:00:00 商丘报业网

    商丘报业网讯: .NoUser {}.Title {COLOR: #000000;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TEXT-ALIGN: left}.SubTitle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IntroTitle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SmallTitle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Author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Source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Abstract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编发的《河南新闻阅评》,最近一期高度评价本报一版《建设商丘新农村》专栏,文章如下:

  新平台上唱新戏

  ———评《商丘日报》一版《建设商丘新农村》专栏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作了具体的说明。商丘市是一个拥有80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商丘日报》从今年3月8日开始,在第一版开设了《建设商丘新农村》大型专栏,在这个新平台上,运用多种手段和体裁,组织多类报道和文章,将建设新农村的报道搞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一、从不同层面组织访谈,加深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开篇,发表了对中共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的访谈录,从宏观上解读商丘市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思路和战略措施。接着,又报道了商丘市委党校副教授李清江、商丘师范学院讲师史继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李书进等专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见解。此外,还发表了一组乡镇和村级干部结合各村镇的实际,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比如“建设新农村需靠大家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尊重农民意愿”,“农民生活宽裕就要靠党的惠民政策”等等,反映的都是基层群众的心声。由于错开了层面,使得这组访谈内容丰富,而且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选择不同的典型,广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利用《建设商丘新农村》这个平台,他们报道了一系列在新农村建设中闪光亮彩的典型,比如梁园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永城市茴村乡苗庄村靠种植大棚蔬菜致富的经验,虞城县稍岗乡南庄村通过生产小小钢卷尺走上致富路的经验,睢阳区郭村镇张胥村把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首位,从“小处”着手,变废为宝,尝到生态经济甜头的经验,虞城县稍岗乡佟庄村实行整体规划推进“康居工程”的经验,民权县就业再就业培训中心造就新型农民的经验,民权县龙塘镇吴塘村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的经验,虞城县张集镇高堂寺村靠技术创新促进农民增收的经验,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典型汇聚在报纸搭建的这一平台上,犹如一次大型会展,显得琳琅满目,极易产生启迪作用,帮助人们开阔思路,依据自己的实际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三、重视点评,引导人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多做理性思考。在《建设商丘新农村》专栏发表的报道中,编辑或者运用“编者按”的形式,或者在文章的最后加上“短评”,用以画龙点睛,就事论理,提醒人们作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理性思考。

  阅评员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媒体的宣传也不能一阵风了事,而应深入实际,善于引导,并开动脑筋,加强策划,使报道能够多侧面、多角度、多元化地展开,不断推出新的栏目,将报道引向深入。

     来源: 商丘报业网—商丘日报  作者: 季哲